嗨,親愛的家甫,感謝你的來信。
從你文字的使用和字句的斟酌,都可以看得出來你是一位體貼懂事、家教很不錯的小孩。最近家裡面發生的事情,對你來說應該非常頭痛,同時也覺得自己的處境尷尬、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吧。
我想帶你一起看看目前有沒有什麼方向是我們可以多做一些,讓努力的目標更明確一些,藉此帶動家裡的狀況改變。你有提到姐姐從學校畢業之後到現在多年,似乎都還沒有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媽媽擔心姐姐無法獲得該有的生活品質,所以用比較頻繁的詢問,試圖了解姐姐目前的求職進度,但是這樣的方式和行為卻讓姐姐倍感壓力,甚至開始傷害自己,這樣的事情看在你眼裡,有些不堪、有些尷尬,你大概也沒料想到事情會變得這麼嚴重。
在這之前,我可以知道你對於姐姐求職的過程有哪些了解嗎?例如投遞履歷的頻率、期待的工作環境、希望的薪資待遇、喜歡的職業類型等等。她從畢業後到現在這段時間,有沒有嘗試過哪些領域?她曾經透漏過哪些是她很有興趣的、很喜歡的嗎?又或者是原本很喜歡某個工作,但因為家人不喜歡所以放棄那個選擇?
目前來說,姐姐是不是能接受先找一個雖然不太喜歡但可以養活自己,或者是不計較薪資多寡,但可以學到一些經驗的工作呢?讓姐姐意識到並考慮家裡的經濟狀況、姐姐未來的計劃及實踐歷程很重要,如果你没辦法協助姐姐這些部分,可以請她上網搜尋資料或回到原本學校輔導單位及職訓機構都可能有所助益。另外,你可以協助姐姐看到媽媽的關懷與焦慮嗎?如果姐姐能站在一位母親的立場看待這件事也許會有不同的結果。
視角切換到媽媽身上。身為母親,總希望孩子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安穩的日子、開心的、愉快的度過將來。媽媽更在意的是無法支應孩子的一生用度,如果經濟許可,媽媽就不會那麼焦慮;即便生活無虞,媽媽也會希望孩子可以生活快樂,而快樂常建築在自我肯定、不在乎社會上他人的眼光,但姐姐連最親近的家人的關懷都承受不住,如果遇到同學、親友或任何跟她接觸者的詢問是不是也會感覺到極度不舒服?媽媽是否明白姐姐在找工作時心理上及實際的障礙是什麼?有沒有什麼部分是媽媽可以協助的?有沒有什麼樣的分歧或者誤會在這中間沒有被說明解釋清楚?這種關愛的方式適合用在現在姐姐的處境上嗎?如果不那麼適切,那有沒有其他的說法或模式可以稍微不一樣呢?
講個比喻好了。媽媽的關心像是每天清晨的鬧鐘,時時刻刻在提醒著姐姐趕快從床上起身,去尋找一份安穩的工作,鈴聲是「你有沒有投履歷、有沒有去面試、有沒有機會、你應該要趕快去做、你需要這麼做才有好的生活」。如果不起床,鬧鐘不但不會停止,反而發出更大的聲響,試圖讓姐姐清醒。這個比喻雖然並不完全適切,但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好理解的說法。你有注意到嗎?如果是睡眠狀況不好的人,加上每天惱人的鬧鐘,伴隨重複的鈴聲播送,逼著你從溫暖的被窩中起床,通常心情跟臉色都不會太好看對吧。但一天的生活總是需要個開頭對吧!
你有發現嗎?媽媽的關心方式雖然直接了當、清楚明白,但是這樣的關心方式是不是真的有些不舒服、有些壓力。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希望別人用什麼方式來詢問或者關心你的生活或是求職近況呢?當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努力方向,也有各自的生活目標。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步伐和速度邁向未來的人生,快跟慢其實都沒有關係,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社會大環境、道德倫理、歧視偏見、流言蜚語所綁架。
擔任一個和事佬的角色不簡單唷!他需要你花一些時間和力氣,好好的、安靜的、仔細的觀察生活周遭你所看到的一切。別急!會有方法的。現在你可以好好的深呼吸,吐氣,並重複個幾次,把自己的狀態先維持住,才會有能量繼續下一個步驟。另外,獨自承受壓力很痛苦,你也可以請媽媽和姐姐有困擾時來電1995談談,或許有助於他們紓解情緒。如果兩個人情緒緊繃到出現身心症、重大狀況(例如好幾天的失眠、心情持續低落、無法維持日常的生活功能),必要時請記得要求助身心科或精神科來緩解情緒壓力。
如果在信件往來的期間,你想找個人說說話、談一談,又或者遇到比較棘手、突如其來的狀況你不知道該怎麼辦,你也可以選擇撥打1995生命線,這裡有專門的輔導人員可以和你一起討論可以著手努力的部分;搜尋住家鄰近的心理諮商、治療診所也是一個選擇,他們會提供更深入的諮詢服務,這些都有助於你稍稍減緩你的擔心還有焦慮。
最後,期待你的來信,也希望你們一切安好,祝福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