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諠:
你好~收到了你的來信,從信裡面讀到,還是學生的你,某天上課很期待爸爸或媽媽可以載你去學校,但很可惜事與願違,讓你感覺到很失望、難過,因為對比姊姊,爸媽每個星期都會載她。雖然你會告訴自己,姊姊行動不太方便東西又多,所以被載也是理所當然,但心裡還是會感到委屈、不平衡,同時也會出現羞愧感,覺得這樣想的自己,是不是太小氣了.....
我想跟諠説,你所有的情緒都是真實的,會出現這些感覺的你並沒有錯,你的情緒,是在提醒著你內心的需要。你可以在這裡停下來想一想,你的需要是什麼呢?在信中看起來,你希望爸媽能接送你去學校,想『多依賴他們一下』,而我讀到的是,內心深處的你,好希望爸媽能多看見、多關注、多理解自己一點。
你說『我覺得自己根本不被我爸媽在乎』,不知道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這個想法?這樣的感覺已經很久了嗎?我會這麼問,是因為我感覺這個『不被在乎』,是相對於姊姊而來的。你在信中說,姊姊行動不太方便,是因為她受傷了不方便嗎?還是這個情況已經很久?如果已經很久,我替你感到心疼,因為身為父母,總是會先把注意力放在最需要關愛的那個孩子身上,很有可能因此忽視了其他孩子的需要。
就像你提到,你沒公車搭又沒辦法騎腳踏車回家時,打電話給媽媽,可能原本你期待她能來接你,但卻被劈頭一陣罵,當時的你一定很難過,不知道類似的經驗是不是常發生呢?只能靠自己的你,只好告訴自己要努力、要能夠獨立自主,可是又有些不舒服,好像內心深處有個自己在呼喊著,我也好想要被照顧一下....
不曉得以上我的推測是否正確,但不管是不是這樣,我都希望你可以先照顧自己一會,去看到那個需要沒有被滿足的自己。你可以對她說說話,也許可以像這樣給自己一些安慰和鼓勵:『你覺得很難過、很孤單、很受傷... 我都看到了,我會陪著你,無論如何我都會在你身邊~』 你也可以用你自己的話表達,請記得~給自己無條件的接納與溫柔。希望做完這個自我照顧,你會感覺好一點點,如果浮現任何其他的情緒感受,歡迎你再寫信跟我分享討論。我也想對你說,你並不孤單,只要你需要,生命線都會在你身邊~
照顧完感受,我想和你繼續討論『根本不被爸媽在乎』的想法,因為我們的情緒通常是由想法帶動的。你可以試著問自己,『這個想法是真實的嗎?他們真的一點都不在乎我嗎?』 就我在信中讀到的內容,我覺得媽媽還是相當在乎、關心你,當你晚回家,她『第一句話就直接罵我,為什麼要那麼晚回家說下次再這樣就不理我了』我看到一個母親的焦急和擔心,也看到她很希望你要早點回家,還用『下次再這樣就不理你』來強調(你照做她就不會擔心了)她內心其實有害怕 -- 怕失去你。如果你能看懂這層,也許你也能給出一些些溫柔給她,明白父母也有他們的限制,他們無法百分之百用我們想要的方式愛我們。 而『他們會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就不應該找他們』,有沒有可能是,其實爸媽是信任你是有能力做到或解決問題的?
你在信中提到,正在跟學校的心理師談,我覺得運用諮商來認識自己是很好的一步,大大肯定你的勇氣真的很棒喔~而你提到跟心理師的互動,好像有種想表達自己卻又出不出口的無奈,明明感覺不舒服,卻不知怎麼說,還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想錯了...好希望有人能真正懂自己....我好奇心理師說了什麼讓你感覺不舒服呢?我注意到這樣的模式好像跟你和爸媽之間有點類似。我會建議你可以試著把心中的感覺和想法,如實說出來跟心理師一起討論,因為心理師受過專業的訓練,可以引導你去探索這些情緒和想法的成因,也能夠幫你梳理看似紛雜的思緒,這些對於自己和他人的關係都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在你填寫的基本資料中,我看到你勾選的年齡區間是20-29歲,所以我想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對嗎?長大意味著我們要學習獨立和自主,而正在努力的你,請給自己多一點正向的肯定和鼓勵,也許現在還覺得自己不夠有力量,但這也是成長的一部分,人不是天生就強大,而是在顛簸與挫折的磨練中,慢慢長出力量。請記得你不是獨自一人在面對,如果後續有想跟我分享或討論,可以再來信,並在信件中指名由我回覆。(我的志工代號是3110) 或可以隨時進線生命線1995,讓線上的志工老師陪伴你~
祝福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