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吳淑芬
日期
2023/08/20
留言內容
最近發現一件事情就是我沒達成奶奶的期望奶奶轉變最愛的人從我變成爺爺跟姑姑奶奶也明確真實的告訴我你沒達成期望就只能這樣發現奶奶被爺爺怎麼罵年輕時怎麼打都還是愛爺爺的難怪妹妹問奶奶愛很兇習慣打罵的爺爺嗎奶奶說愛爺爺奶奶吵架最苦的還是我因為一樣愛對方我就好像拖油瓶一樣
版主回覆
妳好:
因為「懼學」,無法讀大學,達到爺爺奶奶的期望,做公務員的工作,所以得不到長輩的疼愛,住在家裡,無法外出工作,又不想幫忙家裡麵攤工作,因此常常被責罵,這件事每次來信都會提到,我們知道了妳的辛苦!妳說,奶奶從年輕開始被爺爺家暴,因為愛而忍受爺爺,無怨言的包容,兩個人互相扶持到老,知道了這一點,就不會覺得奶奶是辛苦的!看到爺爺奶奶吵架的妳,心裡的害怕和焦慮,找不到一個理由釋懷,妳說「我就好像拖油瓶一樣」,是指只能無條件的忍受嗎?對於爺爺奶奶的相處模式,不是妳能介入的,但可以選擇做些改變,改善目前的狀況,對於現況或許雖有抱怨,但有管道訴苦,日子也就這樣的過下去!
每次來信的內容,都是繞著爺爺、奶奶、姑姑的問題,看似無解,只能抒發情緒,還是同樣的話,無法滿足家人們的心願,得不到疼愛的事實,倒不是靠自己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能否如願,就看是否有行動力,還是那句老話,試著撥打1995的協談電話,和線上的老師用說的方式討論,練習和陌生人對話,勇敢跨出第一步,好嗎?祝福妳!
歡迎來電:生命線1995
或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 
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給您!
 
回覆時間 2023-08-23 14:19:25
留言者
牧遊
日期
2023/08/15
留言內容
我的爸爸從小就是生活在艱難困苦的家庭,爺爺身體不好還會賭博,爸爸從小就要照顧他。他在一個缺乏愛的環境下長大,只知道要賺錢償還欠下的債務,爸爸和媽媽結婚以前媽媽曾經說過爸爸情緒控制不住的時候會載媽媽在路上蛇行,小的時候我常常感覺媽媽有很多的怨氣,常常工作到很晚,只有奶奶照顧我。從小爸爸就一直教育我要孝順,可是我看到的爸爸時常暴怒嚴重還會摔東西,我真的很困惑他為什麼要教育我要孝順他,我受到的教育告訴我要體諒父母賺錢很辛苦,我要好好讀書乖乖聽話加上我真的不會和人交際,除了讀書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幹嘛。每次爸爸什麼都會幫我準備好好的,出去買個東西都會自己幫我買好,媽媽在旁邊只會生氣說為什麼都不願意訓練孩子。雖然看起來什麼都有可是我過得不快樂,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是誰,過得是誰的人生?一直到畢業以後,媽媽告訴我工作薪水很低,講了一年,希望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不要讓媽媽失望,爸爸也說薪水要開高一點,後來找到新工作有符合爸媽要求但我無法適應,每天都很緊張而且有社交焦慮問題,到最後做不下去,試著去找其他工作薪水都好低,我不想讓父母失望,可是不知道該怎麼辦,爸媽要我搬回家。可是搬回家就找不到工作了,去應徵他們都嫌我學歷太高,我跟爸媽說要考公務員,但那時候身心狀況很不好,我去看精神科,和父母說我生病了,媽媽說這樣會不會留下記錄,會不會嫁不出去。而爸爸說我都沒有病,幹嘛要吃藥,於是我就繼續待在家裡,待了好幾年,常常身體痠痛,幾年後我再次鼓起勇氣去看醫生,一開始用寫的紙條,醫生說我有社交焦慮,會幫我安排心理治療。我才發現原來我不是草莓族,只是從小被保護太好了,加上幼稚園的時候,爸爸有一天面色凝重跟幼稚園老師說要請假,開車載我回老家一路上爸爸不發一語,回到老家以後發現爺爺的遺體臉色發黑被放在地上,眼睛瞪著好大,大人們在討論他是用什麼方式自殺的,每次回老家經過爺爺自殺的地方,我都覺得很害怕,但這件事情我沒有告訴任何人,直到開始做心理治療以後才慢慢有和家人說。 我在求學時期沒有真的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永遠都有更好的朋友,我只知道要讀書,可是溝通表達能力根本不及格,重返職場以後一直很難和同事建立關係,也沒有真的談過戀愛,遇到喜歡的對象到最後都會想要逃走搞消失,害怕跟人建立深刻關係,直到很多身邊的人離開人世,我才漸漸發現原來我的人生錯過了好多,似乎從來不曾真正的活過。我的爸爸在沒工作之後對我的大小事情都要管,我買一個包裹也要拆開,我在房間裡面他硬要進來幫我吸地板,我中午要吃便當我說我要自己裝就好因為爸爸不知道我的食量,然後他就一大清早起床煮飯幫我裝便當,我真的很生氣,為什麼要把我當白痴在養。在那份工作因為公司制度問題互相推工作,我不會推工作於是一個人承擔了好幾個工作,工作上也常常出錯,我崩潰回家大哭,爸媽問我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受過什麼創傷,我說因為爺爺的事情,爸爸就把我叫到神明廳,然後開始不停和我講道理,可是我心裡難受,為什麼要講道理,難道我不懂嗎?事後還跑去我的公司找主管理論,教他怎麼當主管,我真的覺得很丟臉。但當時因為疫情我還是撐一段時間才離職,之後找了一份工作做,到後來受不了了搬出來住,因為他什麼都要管,剛搬出去沒幾天,我的朋友突然過世了,我很難過心痛進了急診,爸爸只是說我把自己陷得太深了,因為你沒有什麼朋友,那個人有那麼重要嗎?這件事情他的家人朋友也經歷一樣的傷痛,為什麼只有你這樣,是不是你比別人差?我聽到真的不知道做何反應,直到和別人說了,我才知道原來我應該要生氣,事後對爸爸說你就是沒朋友才會不懂,他只是回答,他有朋友阿,只是很少聯絡,他完全聽不懂我在生氣,只是為自己行為辯解。 那段時間我靠著和同事講話,去健身房和教練小聊幾句讓自己慢慢走出來,要不是還有其他家人,我此生都不想再見到他。我在這份工作慢慢學會原來同事還是有善良的人,即使我工作出錯他們還是覺得我很可愛,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被接納,原來我可以不用很優秀,但是工作畢竟工時還是太長,加上確診之後體力不繼我怕我會過勞死,有大半年的時間身都提不起勁很勞累,因為這分工作假日都在上班,同事之間都很忙也沒時間聯絡感情,我不想人生永遠卡在這裡做個體力活,後來就離職了。因為考量經濟的關係最後還是搬回家,因為我需要時間調養身體並思考人生下一步。我原本認為爸爸媽媽在我搬出去之後有改變,但是在爸爸進我房間關窗戶的時候我對他說為什麼要關我的窗戶,我可以自己關。後來媽媽告訴我,爸爸說他想回鄉下住,因為我對他不禮貌,我真的受不了告訴媽媽為什麼爸爸情緒反應那麼大,我花了好多年時間讓自己走出來,媽媽卻只是藥要我體諒爸爸,因為爸爸小時候很可憐,為什麼每次要提到我曾經的傷,希望父母可以陪我一起走,得到的回覆都是,小時候也是常常經歷親人過世阿,又不是只有你這樣,我們還不是這樣過來,那個誰誰誰都過很辛苦,你已經很幸福了,媽媽永遠都會說,為什麼不想想爸爸的好。這麼多年因為不敢直接向父親提及,選擇和媽媽說,得到的答案都是被責罵,叫我不要在說了,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不要再說,我真的不知道做錯了什麼,這麼多年來我一步一步走過來只是為了"看起來"像一般人,可是爸媽對我的要求我真的達不到,因為光是活著就已經費盡力氣了。爸媽說他們老了,別人的孩子都有給父母錢,她都沒有,那我怎麼辦,別人的年紀都找到人生的方向甚是伴侶, 而我還在完整自己的人格,為什麼還要要求我做到別人做的事情?每次要提到我發生的事情就要被責罵,我要如何做到別人"應該"要做的呢? 在爸爸公司倒閉待在家的期間,曾經和媽媽一起去做業務,但都一直不停指揮媽媽,把媽媽弄得很不開心,期間同事們也勸說爸爸女兒不會陪我一輩子,只有老婆才會,他回答,反正女兒不結婚會陪他一輩子。同事也說孩子會搬出去是有原因的,看來他依舊不知道原因是什麼。 在我回到家裡發生關窗戶的事件之後,我向媽媽哭訴,得得到的答案只是別人也都是這樣過來的阿,我真的只能崩潰大哭,後來爸爸衝上來,朝我大罵,說他知道我沒有錢,因為他之前曾經說要給我錢投資,當初還跟我說要不要玩當沖,賠了就算了不用還沒關係,而現在告訴我,股票不是一般人可以玩的,本來就不應該去玩,他從年輕就不碰股票,我告訴他我的錢拿去上課了,我要去自我探索認識自己,他只是質問我課有上完嗎?你就是你自己是要認識什麼?還說當初叫我去工廠上班就是因為我腦袋太複雜了,去做體力活會比較好睡,但那個可以做一輩子嗎?我工作12小時的身體真的適合嗎,而且做了那份工作反而失眠更嚴重。我發現他完全無法理解我。並且說我搬出去以後他有去打擾我嗎?為什麼回家他都不能進我房間,什麼都不行,到底是不是把他當爸爸?我說當年我要讀書爸爸百般阻撓不讓我搬出去住,可是弟弟因為是男生所以可以,每次放假爸爸都會希望我回家,都會一直問要不要回家,我都會回去,爸爸卻告訴我,那是你自己的問題,我從來不曾阻止你交朋友,是你個人問題你在台北"根本找不到工作根本沒有人要我"爸爸根本沒有逼你回家,我記得爸爸曾經和我說過,他知道為什麼我心房沒有打開,他知道真實的原因,他說我其實是可以有很多朋友的,只是我沒有去做是我自己的問題。在爸爸說都是我自己的問題時,我提到了爺爺,他只是臉色漲紅衝過來想要揍我,說我怎麼敢說他父親,他為他還了多少債務,我只是淡淡的說,爸爸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有在乎過我的感受嗎?他只是回答,那你有在乎爸爸的感受嗎?我說爸爸不瞭解我,爸爸說,我憑什麼要瞭解你,到這一刻我的心已經死了,他的回答永遠都是自我中心,他一直都知道我為什麼難以打開心房,卻為了怕自己孤單想留我在身邊,做的任何事情都希望我可以在乎他的感受,可是我的感受怎麼辦?我的人生怎麼辦?我光是處理這些耽誤了多少時間,壓縮了我自我探索尋找人生方向的時間?我的人生從來不曾真正活過,只是一個魁儡,在他失去理智罵完我之後,我告訴他我要和朋友出去玩,並且告訴他我覺得我們家像軍營,我完全沒有脆弱的權力,也不可以休息,我如果只有50分的實力,你逼我做到90分,又有什麼意義,他只是靜默不回答 在這隔天我傳了訊息給父親,我告訴父親,因為我在乎爸爸的感受,所以沒有和他講爺爺的事情對我造成多大的影響,因為我怕他會自責,因為我在乎他的感受,我告訴他爸爸一直希望子女可以陪在他身邊,因為我知道爸爸希望子女可以回家,因為我在乎他的感受,爺爺這件事情對我的人格發展有多大影響我從來不曾跟他說過,我並沒有選擇逃避,我去尋求很多援助,讓自己一步一步走出去,我反問爸爸,公司倒閉以後在家裡有找到生活重心嗎,有去交朋友嗎? 這些年來我一個人去尋求各種幫助,即使中間受到父母的阻撓,我還是沒有放棄,從原本別人很兇對我講話我大概會驚恐三天不得安寧,到現在已經進步到驚恐一天了,我一直感覺到這種膽小內向的個性嚴重限制職涯發展,那天媽媽告訴我,她從來也沒有對我有過什麼要求,都是我自己自我要求高,所以一切都是我自作多情,他們講過的話都可以撇得一乾二淨,只留下我一個人去面對漫漫人生路,我常常都覺得已經走不動了,很累很累了,到底還要走多久的路,努力多久呢?嘗試去問人發現自己比較喜歡想做的事情都不太能謀生,心態上一直很難轉換,難道只能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過一輩子嗎?因為一直有非常強烈的感覺告訴我真的再也不願意這樣活著。
版主回覆
您好,
從您的來信中,可以看到您對於父親母親行為感到的矛盾,來自物質上不虞匱乏,但心裡不被理解與支持,甚至感到控制與壓抑。對於您與父親的相處,會讓您甚至有不被信任、刻意貶低與不被尊重的感受,其中包含但不限於,父親以為拿去上課的費用用來投資,與隨意進出您的房間等等。此外,過去爺爺離世的創傷,也並未被處理完善,至今仍在內心深處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您。長期的壓抑與受限,讓您也因此對於人際相處產生焦慮,對於未來職業有諸多迷茫。您嘗試許多方法,其中也包含來信給我們。
希望這封回信,可以幫助您減少迷茫與矛盾、陪您思考未來職業與父母關係、處理爺爺離世帶來的創傷,並在最後與您一同完善跳脫原生家庭療癒的方法。首先會先釐清上述議題,並於最後一併呼應建議的處理方式。
第一部分,最親近的家人無法帶給自己支持,是十分痛苦與無助的,而這樣與原生家庭的相處,對於人生中諸多議題的處理均會有深刻的影響。從您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您對於您的父親,感受是複雜的。其中包含,對於物質生活支持上的認同;同時也包含,對於父親不尊重自己的個人空間與獨立抉擇方面的難受。或許在難受時,心中可能會有一種聲音發出疑問:「這樣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嗎?」雖然從您的描述中可以知道父親的過去並不容易,母親也希望您可以多包容您的父親,但夾在這樣矛盾的感受中,同時面對著「父親該有的樣子」與「父親實際的樣子」之間的落差,也未嘗不是一份煎熬? 因此,任何人過去的不容易,並不能為傷害周遭至親,提供合理的理由。但若嘗試了解他們的經歷,或許可以發現,這些傷害並非針對您本身,而是他們故去的經歷所造就的待人處事方式與思維。相信您的父親也是如此,因此,對於您父親對於您的一些指責,包含認為都是您的問題等等,希望您可以在看完這封信之後,看到這樣指責與嚴苛被後的原因,來自您父親的過去,而非您本身不好。亦即,從小被粗暴對待的孩子,學會面對世界以同樣方式對待,因此不容易不以粗暴方式對待周遭他人。此外,您是他們的女兒,卻也僅限於女兒,不應是他們的附屬品,值得同樣被尊重。
第二部分,關於您爺爺的過世,從您的來信中,可以感受到,對於這樣離世的方式與原因,您的父母與您都是一樣地措手不及。對於您的父親,身為您爺爺的兒子,面對如此驟然離世,是否可能有著無法說出口的自責與無助情緒?而這種情緒在面對每次任何人對於此事的提及,總會以略為粗暴的表達方式表達此種情緒。因此,關於爺爺離世的事件,並未被妥善面對處理過,因而形成每次提及都會觸動的刺。
第三部分,關於您的未來方向。從您的來信中,可以看到您的努力,即便受限於家中許多,仍有在上一些課程,也嘗試一些工作,對於自身特質與未來也有願景與規劃。不過,能喜歡做的事情成為職業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在社會上並非常態;但也有許多人是在前期用主要的工作支撐興趣,而漸漸地發展出副業,如此活出豐富的斜槓人生。
接著,關於建議的面對方式,根據上述三部分回應如下。
第一部分,失望來自於期待與現實的差距,透過改善角色界定可以改善關係帶來的感受。曾經聽過一個有著邊緣性人格父親的朋友,她也曾感嘆父親對於自身過度控制,甚至差點犧牲整個自己,只為了配合父親時好時大壞的情緒與控制欲。她也希望自己的父親可以像其他家庭一般,給予她穩定安心的童年;但當她把她的父親當作青少年相處(邊緣性人格者,大多因為過去心裡創傷,心理年齡停留在青少年)後,她的期待降低了,相處也變得融洽與輕鬆。您可以嘗試在生活上可以完全獨立於父母,您可以先在心理上與他們維持一定程度的距離。並且在這樣的距離中,思考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當然,那些嚴厲的批評與父親自我的話語形成的傷口不會因此消失。不過,這樣的有意識地角色轉換,您將可以尋找到,不會過度要求自己不能失望的方法。
第二部分,完善對於您的爺爺的道別。對於逝者的送別往往包含四部分:道謝、道歉、道愛、道別。您可以找一個比較輕鬆,可以處理情緒的時間自沉澱思考;若您允許他人陪伴或者需要一些引導,也可以尋求專業心理諮商中悲傷輔導的協助,或者來電與我們討論關於這四個部分的感受。這些將會協助您釐清想法、抒發感受並在最後好好道別。此外,也可以在社團法人台灣自殺者親友遺族關懷協會中,尋求資源或者與有著相似經驗的夥伴們一同療癒。
您真的分常努力嘗試讓自身脫離原生家庭的壓抑與束縛,不論是健身、與同事聊聊或者來信給我們,一路上真的很不容易。除了上述方法,您也可以寫下自身感受,同步釐清產生這樣感受的原因,剖析場景中角色的立場等等,您也可以從中得到「敘事療癒」。最後祝您事業順利、平安健康、事事順心。歡迎您隨時來信,讓我們可以一起討論您的困擾。您也可以撥打生命線1995專線,24小時線上有專人可以陪你聊聊、與您互動;或者也可以寫信到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專業人員會回覆您。
 
回覆時間 2023-08-18 09:28:28
留言者
lulu
日期
2023/08/12
留言內容
您好!我是剛畢業滿一年的社會新鮮人,今年做了和以往不一樣的新產業,原本是工讀生,後來轉正職,之後公司拋了很多新的工作內容給我,因為感覺壓力很大,心理身體覺得有些吃不消常常不舒服或莫名煩躁晚上也睡不好,雖然公司沒有強迫一定要短時間見成效,但我心裡一直莫名覺得自己做不好或是時間不夠去做其他事,要如何紓解這種情緒呢?
版主回覆
親愛的LULU
你好!這段時間,你辛苦了!
壓力大、焦慮到出現身心症狀的你,一定非常難受吧~你非常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在發現自己無法處理的時候,懂得適時的尋求其他管道,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作法。
來信中你提到今年投入一個全新的產業,原本是工讀性質,現在轉正職。聽起來,這裡包含了兩項挑戰,第一個挑戰是產業的差異,另一個是職責性質上的差異。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一個行業的轉換,是需要很多學習與適應的。除了專業知職的學習之外,還有許多行業潛規則需要實際參與後才能體會得到的。再則,你從工讀性質,轉為正職,自身心態上是需要調整的。公司因為你是正職人員,賦予你更多的期待和責任。上述兩項挑戰,都是需要時間去適應和學習的。你有給自己合理的適應和學習的時間嗎?
來信中你有提到,公司沒有強迫一定要短時間見成效。所以,這個壓力是來源是出於你自己的內心。你對自己的期待與現實狀況,出現了落差而產生的焦慮。一直維持這樣的焦慮,其實是非常消耗心理能量的。時間久了,還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影響自信。消除「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行動」。當你覺得自己面對一件很強大的事件,你無法應對時,焦慮就產生了。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行動起來。不會的就去學習,困難的就找資源,只要願意動起來,去做、去努力,當事情一件一件的進行著,焦慮感就會慢慢消失的。
職場中產生的每一個壓力和焦慮,都是來鍛練我們的。透過學習與努力,誇越了壓力與焦慮,我們才能變得更有能力,更強大。就像登山一樣,仰望高山聳立眼前,我們感受自己的渺小。但只要開始踏出第一步,然後一步接著一步的向上爬。就算慢一點也沒關係,只要永不停歇的向前,終有登頂的一天。未來若仍有相關的問題,歡迎你繼續來信給我們。如果情緒太過於強烈,無法自處,也歡迎來電1995生命線,與線上協談員進行即時對談,有助於緩解。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3-08-16 15:47:03
留言者
日期
2023/08/09
留言內容
如果來世還是轉為人,我希望不要生在亞洲家庭
版主回覆
洪,你好~
很高興收到你的留言!
這則留言雖然簡短,卻鏗鏘有力地表達出對亞洲家庭的不滿!
我猜想你心裡一定不好受,似乎經歷了讓人又生氣又難過的事情。
我也很好奇,亞洲家庭對你來說代表著什麼呢?有哪個文化的家庭是你欣賞的?
可惜透過這次的留言,我不確定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你的心情感受是如何。
如果你願意,歡迎你和我們分享,讓我們和你一起討論與梳理。
還有一點要補充的是,如果心裡有很多情緒、覺得很煩,或是有不想活的想法,可以打電話給我們,電話直接撥號碼「1995」,讓我們即時陪伴你~
回覆時間 2023-08-14 21:03:00
留言者
吳淑芬
日期
2023/08/08
留言內容
老師其實我不是不賣麵其實是因為我的身體無法負荷我的身體老實說就是沒辦法做工的連賣麵也沒辦法老師還有我發現我有時候常常講這些事情到最後都沒有回信了甚至老師會說我是特地在想問題讓老師有回信討厭胖子跟賣麵的家庭我真的好苦
版主回覆
妳好:
來信不斷重複生活中的被誤解,大家對自己的期望,無法滿足家人,覺得自己因此不被重視、疼愛,只能委屈的忍受,妳的辛苦,我們知道了!對於家人的嫌棄,除了學歷、工作,身材…種種,自己無法達到和完成眾人的期待,而妳卻始終抱著同樣的想法過生活,不要忘了已經二十七歲的妳,不再是小孩子,需要依靠大人的照顧,早已經是可以獨立生活,並照顧家人的年紀。緊抓著無法改變的過去,渴望家人們的改變,是一種選擇,試著改變自己,也是一種選項,妳說的沒錯,關於身材、爺爺奶奶的觀念,不斷的來信訴苦,不可能有所幫助和改變,唯一的機會,是改變自己,端看妳的選擇!
妳說「大人們真的很多心願,我自己也覺得很累」,無法滿足家人們的心願,得不到疼愛的事實,期待出生到不同於現在的家庭,不可能的願望,倒不是靠自己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能否如願,就看是否有行動力,還是那句老話,試著撥打1995的協談電話,和線上的老師用說的方式討論,練習和陌生人對話,勇敢跨出第一步,好嗎?祝福妳!
歡迎來電:生命線1995
或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
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給您!
回覆時間 2023-08-14 16: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