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夏螢
日期
2018/01/17
留言內容
我覺得好累也好難過,好希望有一個人能懂我的痛苦,但從來沒有人懂,我曾經試著把我的難受告訴身邊的人,但大家都不能了解,所以我索性不說了,每次說出來,都要被深深地打擊到,一次又一次的了解到那怕我痛到崩潰還是會被視而不見,我最近真的好累,我不知道我堅持下去的意義,反正我堅持下去也沒辦法改變自己的處境,依然是那個孤伶伶的一個人,我在學校沒有朋友,所以我只能將心事告訴家人,但我的家人也不能懂我,我深深地知道每次我跟媽媽說心事,她只是再敷衍我,對她而言只有成績是一回事,她總是說我在找藉口不想讀書而已,但天知道我真的不是,而我跟爸爸說,爸爸也只會吼我,只會叫我去運動,是的我嘗試照他說的去運動,但這跟本不能解決事情,他以為我只是在庸人自擾,但我真的不是。更別說跟妹妹說了,她是個什麼都有的人,她也不能懂我的感受。我在學校和家裡都覺得特別的煎熬,在學校我就是一個豪無存在感的人,雖然我沒有被霸凌,但班上的人多數都討厭我,活在學校真的非常的讓我窒息,我總是被逼著融入,可我就是無法融入,這讓我覺得快喘不過氣,每天都好想逃,在家裡也一樣,全家的人都如此快樂又有誰懂我的感受,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個深淵,好像永遠都不可能爬出來,太多次嘗試著爬出,但事情總是越來越遭。我真的好想結束自己漫長又痛苦的人生,可我又感到不甘心,不甘心自己好不容易撐過痛苦的國中三年,一但結束了,我之前的痛苦就變的沒意義,救救我,我不想放棄希望,想好好地生活但我好怕哪天自己再也撐不下去,我想我沒有辦法在過著疲憊的生活,憂鬱讓我非常不好受,我想擺脫它。
版主回覆

親愛的夏螢妳好

    看完妳的來信,讓我很心疼妳,從信中得知妳身邊沒有了解及懂妳的朋友,甚至連父母也無法了解妳的感受,像這樣有苦難言的日子,讓妳很煎熬又痛苦。信裡有提到妳將難受的事告訴身邊的人,不但沒有獲得被理解認同,甚至再一次受到打擊,妳覺得媽媽只在意成績,並沒有真正關心你的感受及問題,這些都令妳身心俱疲,甚至憂鬱不快樂。首先我很佩服你的意志力及包容力,因三年的時間不算短,更何況是忍受痛苦的事情,《佛經裡也說: 忍耐是最難的修行》,然而妳還是做到了,真的是不容易啊!

    我覺得你很棒的地方,就是你心思細膩又耐力超強,從信裡還看得出來妳很聰明又勇敢,雖不知妳到底為什麼事而痛苦?因信中並未提到,所以,我想先從面對同學相處或人際關係的問題來探討,也希望我的經歷對妳有幫助,其實我發現你對身旁的人在乎,代表你是一個非常有愛的人,因為愛著這個世界,當然也渴求這個世界也能回應你的愛,但是現實並不如期待,所以失望接踵而來。其實像這樣的煩惱,很多人都有過,我就是其中之一,後來我發現這也是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歷練喔!

    或許不明白為什麼大家不了解妳,也有可能是身旁的人還沒學會「如何好好關心一個人」吧!每個人,就算是成年的大人,都會有「不足的地方」,都還在學習中。父母也是透過生兒育女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父母的,所以也常會有溝通不良的情況發生,但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絕對的,希望妳能明白喔!其實同學或家人對你的態度,都是代表他們的想法,並不等於你真正的價值。你真正的價值,等著妳去創造!這些煩惱的過程能夠讓自己累積比別人更多的成長與體驗的!鑽石也是經過不斷的淬練之後,才閃閃發光的喔!

    所以沒有被關心、沒有被了解並不代表你是失敗的人喔!只要盡全力的發揮自己的特質、自己的理想,就是成功的人!

    【歷經艱辛的人,能了解他人的困苦。經歷過辛勞的人,能鼓勵其他同樣處境的人。有煩惱,並不是不幸。向煩惱低頭認輸,才是真正的不幸。】用這句話與你共勉~若是你心中還是有疑惑,歡迎來電1995透過線上即時的對談能更加詳細了解你的狀況,也許能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協助,我們都很願意陪伴你!祝福你一切順心如意!加油喔~

回覆時間 2018-01-26 12:00:00
留言者
雪咩
日期
2017/12/27
留言內容
您好 我是一個3字頭 適婚年齡的女性!我有一個交往近3年的男朋友!男友比我大兩歲!今天是因男友的事 不知道該怎麼辦 所以前來求助也求解!先說,我男友的家庭是有些許複雜 他的父母 結婚離婚一共3次 之後 父母親都再各自婚嫁 兄弟姐 加他自己 一個4個 只有他是男生 其餘都是女生!他的監護權是屬於爸爸 但父母多次離異理由也是因為父親有長期酗酒打人 家暴的習慣 在以前的年代 並沒有認為需要報警 故他自小就在父親的酗酒 毆打之下長大!他跟父親感情並不好!日前也因跟父親以及後母鬧翻 故跟我搬出來同居 事情就是從搬出來開始 我男朋友是屬於勞動職務 工作內容為搬貨 送貨 他之前與父親同住時 由於我是休假前往他們住處 那時就有發現 男友會有突然手機關機 或 下班人不知去向的時候 但那時男友的解釋是沒電 跟 去盲人店按摩 那當時並沒有發現任何怪異的點 但在搬出來之後 卻赫然發現 男友有前往色情按摩的習慣 而且次數非常之頻繁 一周約2至3次!經我查證 發現男友跟我交往這近3年 這習慣似乎就一直存在 且他隱瞞著我 前往色情按摩 也並沒有找同一個人的習慣 這樣近3年 一個月前往8 - 10次 他應該有跟上百個不同 外籍或台灣籍女生花錢發生肉體關係!但仔細回想 我們之間的性愛關係 並沒有任何異常 一星期發生親密關係兩次左右!男友在親密關係之中 有著類似雙面人的個性 平日是好好先生 但在親密關係時 會爆粗口 不然就是有厭惡的表情 嫌棄身材 叫聲 互動或私密處的相關!原以為應是男友有所要求 但發現他在外與不同女子發生關係這習慣 倆人有兩次爭執 第一次 男友是不以為意的說 就花錢請人打打手槍 也沒什麼 那當時他沒有告知我 他是否會再前往 以及他前往的次數與花費!但第二次 也因為倆人近期要購屋 才發現男友在這部份的花費 一個月竟達約2萬元的花費!再次爭執之下 男友是有提出他不再前往的說法 但其實我不知道該不該相信 也是他提出不再前往的說法之後 我發現 男友其實從事勞力工作 平日也無其他興趣 但每天 他就算沒有跟我發生親密關係 他也每天必定找時間自慰 一次或兩次 也是不經意觀察 他都看網路上的線上女生的直播 也是看不同的女生 沒什麼重複?而且 一樣在自慰時 會出現有違平日他的個性神情態度!我想請問 像我男友這樣 算不算是一種心理或心態上的病態 無法克制自己的性衝動?這樣該不該看醫生 還是 該怎麼辦? 麻煩你們回答解惑 這問題真的十分困擾我!謝謝
版主回覆

親愛的雪咩:

適婚年齡再加上穩定的交往己經三年,想要進一步的進入人生另一階段的規劃,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同居了才發現另一伴的習性和自己的認知有極大的差異,這內心的掙扎與糾結的情緒,真是難為您了。

關於男女對於性愛的態度天性上就有很大的差異,年輕氣盛的男性對於性的需求視個人的狀況不同很難給予標準定義,唯一共同的認定就是:性愛這件事對雙方而言,應該是能夠互相配合並且舒服享受,這對感情才會是加分的效果。

有固定的伴侶及穩定的性關係,但是男友仍需要藉由網路觀看不同女生的直播來自慰,不禁讓我們擔心這是無法在同一個伴侶身上找到滿足或是有性愛成癮的問題?男友在親密關係時會爆粗口,平時的個性大都比較壓抑,不敢表達意見,對於不公平的事也會默默承受,壓抑自己負面的情緒,包括憤怒、焦慮、憂鬱等,而在性欲高漲時,因為理智最為薄弱,原始反應趁「性」而起,這時呈現真實的自我,宣洩內心的壓力,因此讓您產生雙面人的恐懼。倘若縱欲無度已到了危及他人的地步,就該尋求專業的治療。不過,對方是否有相同的共識能否願意接受治療,這也將是一個難題。

雪咩,您的來信中說明了男友原生家庭的狀況以及男友的成長背景,是不是對於共組家庭這件事有了其他的担憂呢?那縻,男友除了在性事的狀況外,其他的相處情況是否符合您理想中願意託付終生的對象呢?

兩性的親密關係需要好好的討論彼此之間的期待、想要或不想要的相處模式,願意為彼此修正行為,親密關係才能夠更美好,必要時也可以求助專業醫師的治療。對於兩性相處關係如果還是有困擾,歡迎您來電1995,讓我們線上輔導員陪伴您一起整理心情。

 

回覆時間 2018-01-25 07:32:00
留言者
日期
2018/01/21
留言內容
我現在連電話都不想打了 因為對方也同是身為人 沒嘗過死亡 也不知道死亡之後會是甚麼 矛盾的心態一職在我心裡 去找同在這世界的人幫忙 他給的結論依舊是指能活著而已 但對於真正想死的人又有甚麼幫助呢
版主回覆

親愛的安:

連接到你的兩封留言,問到「自殺有錯嗎?」以及「沒嚐過死亡,也不知道死亡之後會是甚麼?」,甚至提及對死亡沒有經驗的人能「對於想死的人又有甚麼幫助呢?」,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們省思的好問題!

人們有「想死」的念頭,有可能是對現在自我狀態的無法處理或是對未來人生的無法確定;而你的疑問同樣是對「死亡」的無法認知。其實更深一層的想:無論生死一樣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大功課,那麼我們該怎麼來面對生與死呢?

誠實的告訴你,的確無法回答你「自殺有錯嗎?」這個問題,因為面對死亡,人們有著未知的恐懼,可是為何仍有人想殺了自己結束生命呢?似乎難以渡過痛苦才是重點。覺得好像死了以後就會忘記目前無法解的難題困境,但是請注意那是「好像」!若有靈魂,是否仍會記憶生時的痛苦再加上自殺的苦楚呢?有些人有瀕死的經驗,但是那是「瀕死」而不是真正死去,死後世界如何,留待每個人臨命終時才會知曉。

而所有的宗教都是教導我們生命經驗的可貴及自殺的罪與罰,但沒有人可以給我們確切的答案。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古之哲人都不知道的人生議題,平凡的我們又豈能輕易悟知呢?所以「同在這世界的人」的意見,都是來自他們心中的慈悲,他們希望能夠透過提供個人的生命經驗,或許能在提點一二的過程,你能夠啟動內在自性的智慧,繼而了悟生命的真諦。生命的未知,我們透過「存在」來經歷與學習;死亡的未知,卻是必須經過「我存在過」這個事實來接續探索。若是「存在」不完整,加工的死亡是否有可能無法完全刪除痛苦的記憶而墮入更悲慘的深淵中呢?

如果你願意,或許可以試著先從你相信的宗教中深入理解你想要的答案,再逐步涉入其他宗教門派習得更廣博的見解;也可以從哲學的角度去論辯存在與生死議題;當然你也可以到醫院安寧病房當志工,有機會一窺已預知死亡正一步步的靠近卻無法掌控的人生最後是什麼樣的光景,他們會是你的老師,他們以即將結束的生命為你上最後一堂課;又或者你可願為已經過亡的人做他們最後的送行者……。

安,生或死沒有人能夠給你解答,只有你自己給的起,也只有你才能尋得你的答案。如果你在面對生與死都能夠無所懼,你就會發現其實生死都在這個世界裡,沒有所謂的越來越遠,也沒有偏離;其實生與死一直在我們左右,存乎一息之間。你能來信尋求幫助,相必心中仍希望能夠對得起自己,或許試著面對讓你想死的背後那個痛苦,無論是透過專業身心醫療或自我心理探索,去處理帶給你痛苦的根源,或是藉由學習與之和平共存,這都是你這一生必要的功課。我們或許無法真的理解到你的痛苦,但是透過你的來信傳遞,這份深切的關心請你接收!如果可以,生命線1995還是期待你的來電,讓線上的輔導員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透過談話整理,或許有機會能找到改善的良方。

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8-01-25 07:19:00
留言者
日期
2018/01/21
留言內容
自殺有錯嗎 我一直去尋求幫助 得到的也只是一些沒有幫助的意見 每天都有人在出生 他們的想法也依定是為甚麼要自殺 也就是說想自殺的人只會離這世界越來越遠而已 因為已經偏離這世界了 人的死亡是根本沒有人了解的 那真正想自殺的人誰又能幫助的暸 我們只能任由ˊ自己去往那未知的世界而已
版主回覆

親愛的安:

連接到你的兩封留言,問到「自殺有錯嗎?」以及「沒嚐過死亡,也不知道死亡之後會是甚麼?」,甚至提及對死亡沒有經驗的人能「對於想死的人又有甚麼幫助呢?」,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們省思的好問題!

人們有「想死」的念頭,有可能是對現在自我狀態的無法處理或是對未來人生的無法確定;而你的疑問同樣是對「死亡」的無法認知。其實更深一層的想:無論生死一樣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大功課,那麼我們該怎麼來面對生與死呢?

誠實的告訴你,的確無法回答你「自殺有錯嗎?」這個問題,因為面對死亡,人們有著未知的恐懼,可是為何仍有人想殺了自己結束生命呢?似乎難以渡過痛苦才是重點。覺得好像死了以後就會忘記目前無法解的難題困境,但是請注意那是「好像」!若有靈魂,是否仍會記憶生時的痛苦再加上自殺的苦楚呢?有些人有瀕死的經驗,但是那是「瀕死」而不是真正死去,死後世界如何,留待每個人臨命終時才會知曉。

而所有的宗教都是教導我們生命經驗的可貴及自殺的罪與罰,但沒有人可以給我們確切的答案。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古之哲人都不知道的人生議題,平凡的我們又豈能輕易悟知呢?所以「同在這世界的人」的意見,都是來自他們心中的慈悲,他們希望能夠透過提供個人的生命經驗,或許能在提點一二的過程,你能夠啟動內在自性的智慧,繼而了悟生命的真諦。生命的未知,我們透過「存在」來經歷與學習;死亡的未知,卻是必須經過「我存在過」這個事實來接續探索。若是「存在」不完整,加工的死亡是否有可能無法完全刪除痛苦的記憶而墮入更悲慘的深淵中呢?

如果你願意,或許可以試著先從你相信的宗教中深入理解你想要的答案,再逐步涉入其他宗教門派習得更廣博的見解;也可以從哲學的角度去論辯存在與生死議題;當然你也可以到醫院安寧病房當志工,有機會一窺已預知死亡正一步步的靠近卻無法掌控的人生最後是什麼樣的光景,他們會是你的老師,他們以即將結束的生命為你上最後一堂課;又或者你可願為已經過亡的人做他們最後的送行者……。

安,生或死沒有人能夠給你解答,只有你自己給的起,也只有你才能尋得你的答案。如果你在面對生與死都能夠無所懼,你就會發現其實生死都在這個世界裡,沒有所謂的越來越遠,也沒有偏離;其實生與死一直在我們左右,存乎一息之間。你能來信尋求幫助,相必心中仍希望能夠對得起自己,或許試著面對讓你想死的背後那個痛苦,無論是透過專業身心醫療或自我心理探索,去處理帶給你痛苦的根源,或是藉由學習與之和平共存,這都是你這一生必要的功課。我們或許無法真的理解到你的痛苦,但是透過你的來信傳遞,這份深切的關心請你接收!如果可以,生命線1995還是期待你的來電,讓線上的輔導員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透過談話整理,或許有機會能找到改善的良方。

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8-01-25 07:18:00
留言者
L
日期
2018/01/21
留言內容
不好意思,想要請問一下,面對他人的批評要用甚麼方式應對呢? 有時候就算只是開玩笑,但是心裡也會不舒服,可是看到很多人就算有人說他們的不是,他們好像都不是很在意,是不是我太在意那些小細節呢?覺得好像是我的問題但又很不舒服,不想要在這樣了
版主回覆

你好,謝謝你的來信,從信中可深深的感受到你目前所遇到的困擾,面對在與人的相處上,可能有些人的言行舉止表現,不管是有意或無意,卻也會影響自己的心情,也讓自己感到為難,甚至疑惑是否自己的個性使然,在這些日子你所受到的不愉快的經驗,真的辛苦你了!

人是群居的動物,正常人是不可能離群索居,在生活當中,我們都會接觸各式各樣的人,有著個人背景、個性、價值等等,從信中內容你有提到關於他人批評這事件,當發生時,或許身邊有些人感受不強烈或認為無所謂,也不會造成任何的影響;而對你而言,雖然有的只是玩笑,但的確也會讓人覺得不舒服,這都是很正常的反應,也請你不要過度自責。一般人當遭到別人的批評時,通常身心可能會有些反應,例如防衛本能,有些人可能選擇離開當下情境、忽略事件或採取攻擊手段來處理等,不論如何,都希望自己不要受到傷害。

從信中不太能了解這件事對你困擾多久,是短暫或長時間的影響,關於他人的批評有可能是善意,也有可能是惡意,當面對如此情況發生時,試問自己心裡的一個反應會是什麼?通常都如何因應?過去是否有類似情形,而有較佳方式去處理呢?或可思考是否將自己心裡的話告知對方等等。我們無法去改變任別人,也許藉由心態的調整後,闡述就不同了,也為此找到出口。

最後,我們肯定你勇敢面對問題並來信告知,以上的觀點與經驗,提供你參考;考量書信往返較費時,如果你想透過更直接的方式,可撥打1995專線,我們有線上的輔導員能及時陪伴你一起面對問題,相信更能釐清你的困境。

回覆時間 2018-01-25 07: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