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葉子
日期
2020/07/28
留言內容
我的父母在我小學三年級分居了,分居的第一天,我的媽媽卻帶了一個我從來沒看過的男子回家,且當天晚上他們發生關係了,我記得那我在書桌前寫著國語習作,邊寫邊掉淚,我卻不能說甚麼因為我還小,但我知道其實我的父母並未離婚,第一天就要我們叫他**爸爸,到了現在我們父母已經離婚多年,而那個男生也還是跟我們住,雖然已經慢慢習慣這種日子,但我的媽媽卻還是暗中強迫我們把他當成自己的爸爸,最近兩個月我發現了我的媽媽,卻跟她公司的房東搞曖昧,稱房東為老公,我甚至懷疑她很晚回家待在公司的時間就是跟那個房東在一起,小時候曾來沒看過的男子回家,且當天晚上他們發生關係了,我記得那我在書桌前寫著國語習作,邊寫邊掉淚,我卻不能說甚麼因為我還小,但我知道其實我的父母並未離婚,第一天就要我們叫他**爸爸,到了現在我們父母已經離婚多年,而那個男生也還是跟我們住,雖然已經慢慢習慣這種日子,但我的媽媽卻還是暗中強迫我們把他當成自己的爸爸,最近兩個月我發現了我的媽媽,卻跟她公司的房東搞曖昧,稱房東為老公,我甚至懷疑她很晚回家待在公司的時間就是跟那個房東在一起。 小時候曾開過媽媽的硬碟,卻發現她曾經跟公司以前的股東到台北的一家飯店,且拍了一張照片,照片中,她坐在床上拿著單眼相機,而他卻在浴室洗澡,那天她騙了我們全家要去科技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上跟室內設計相關的課程,但其實她是跟股東去台北,我還記得那天阿公阿嬤都在家,晚上我們全家也說好要去吃旋轉壽司。 最近我發現那個房東好像不太理她,但她卻有了一個新對象,是一個日本人,每次看著她點開翻譯,翻了那些 親愛的 我愛你.....等,我覺得很噁心,但我看到了又如何,她曾問過我遠距離戀情如何,一開始我也不以為意,但後來想想或許跟這個日本人有關,有時候我覺得我自己也很噁心,畢竟有一個這樣的媽媽
版主回覆

親愛的葉子

寫下這封信的你,可以感受到你的心中,正充斥著對媽媽的諸多不滿,在這樣的日子與心情下共同生活,想必讓你的身心,也飽受了許多的困惑與痛苦。 你這樣獨自承受這麼多的痛苦煎熬,著實讓老師十分的心疼你與擔心你。從信件的敘述當中,沒有提及過葉子與媽媽的溝通狀況、也沒有提及過與對媽媽不滿,所發生的衝突事件; 信中大多是葉子單方面地在訴說自己的不滿,所以老師覺得葉子應該是位,不願讓別人擔心的貼心孩子,對於自己所有的不滿、與不好的感受,都只有放在自己心中,而沒有對媽媽說出來,一直默默地逆來順受,承受自己所有不好的感受。

若是這麼樣的一個狀況,那麼扶養葉子從小到大的媽媽,也許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一直帶給女兒如此的困擾與痛苦。 在公視上有部親子系列的影集,叫做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這部影集探討著父母用著自己的期待與方式,來對待與要求自己的孩子,因此造就了許多孩子的叛逆與不幸;但反過來想,為人子的孩子,是否有曾站在過父母的角度與背景,來看待他們所承受的問題與壓力、甚至夢想呢?

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這句話讓天下的子女都以為,為人父母就應該是擁有良好模範的行為,不能夠有失格的舉動,如此才能有資格為人父母,但殊不知,所有的人都是當了父母以後才開始學習的,所以他們也需要有人能夠適時的提醒他們,也需要有子女主動的坦誠溝通,這樣一來,親子之間才能一起到達彼此期望的目標,而單方面的抱怨不滿與隱忍,只會讓衝突與鴻溝越來越深,越來越無法被解決。

能夠鼓起勇氣的整理出自己的困惑與不滿情緒,並能正確寄出給提供相當協助的單位,這足以證明葉子是一位有想法與體貼的孩子,但也想獲得能夠體貼自己的人,但別人的體貼有時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就如同你寫信來給老師一樣,老師因為你的來信,也才得有機會與你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希望葉子能答應老師,先踏出與媽媽溝通的第一步,試著將自己的困擾與痛苦,與媽媽好好的溝通,在此之中,若有遇到任何的困難與難過,都可以直接來電1995,與老師們一起討論、一起激盪出更多的解決方法。勇敢踏出第一步 並且會越來越好

回覆時間 2020-08-04 15:02:33
留言者
北漂上班族
日期
2020/07/28
留言內容
您好,我是出社會五年左右的程式設計人員,目前在一間今年股東會後才換新老闆的傳統產業工作。 其實去年開始新老闆就對公司開始下毒手,為了展現他從國外學習到的管理能力,首先從公司的各個部門去隨機抓一些有點資歷的員工組成新的部門,工作項目就是雞蛋裡挑骨頭,用主觀把公司看不順眼的所有東西拿出來討論如何改革會更好,去估狗其他同業或是類似例子來嫌棄公司的系統,決定了要改革的項目後就將所有的東西指定交給程式設計部門執行,隨興的壓縮所有事項的時程,不聽話的人在會議室會被推或是母親被問候,會議結束後則會隨他開心調職,今天調那邊明天調這邊,所有不聽話的人或無法準時完成工作的人就會被處罰。 如果他覺得A作法好棒棒你也不能用你專業的角度去推薦B做法,他問妳任何問題只是想展現出他很民主,實際上又是一回事。 在去年因為我站在專業的角度報告上級說某個東西正常應該怎麼怎麼做,下禮拜馬上就被換到另一個部門。 原本的部門主管因為新老闆看不順眼所以把具有專業知識的主管們都換成了別的部門的業務助理來擔任,讓部門有更多開不完的會議與寫不完的報告及各種更加不合理的縮短工時。 在這種毫無前景與升遷的機會下,目前有離職的打算,但是我還有學貸及爸媽的健保好像無法輕易提出離職(加上家裡長輩都認為傳統產業工作很穩定一直阻撓離職),因為一次事件發現後進人員的待遇隨便都多個10-20K,工作的越來越無力,感謝這個系統與您的幫助
版主回覆

嗨!北漂女孩您好,仔細讀完您在信上描述的各項職場運作模式,讓我不禁有:人在屋簷下……的心酸,更何況您是設身處地面臨者,我想一定比我更多憤憤不平的感慨,您身心及工作辛苦了!雖然您主要問題訂定為:職場問題,但其實不滿的是老闆的各項行事風格及作為,對您的感受來說都是極端不合理和不通人情,凡事只有聽命擺佈,看老闆的臉色,員工的委屈心情更是無所適從,即使有滿腹的不滿,甚至想放棄這份工作,但礙於現實條件及家人的期待,無奈的不敢貿然行事,懂得先用信件抒發情緒,再慢慢有條理的思考未來,看來您並非輕舉妄動型,這點是很值得肯定的喔!

對於您的來信訴求,我們有一些想法與您分享:曾經回想過依您出社會五年的工作經驗,應該經歷了不少剛開始的不習慣,而透過耐心的摸索與學習才能漸漸上手;而目前您有如到一個全新的環境,首先必須先放下對老闆的各種習性、作為的成見,入境隨俗般的努力適應、觀察、了解上司的需求,以求工作任務能早日順利完成,同樣的道理,只是對象不同,藉助過去初生之嬻不畏虎的精神,再來一次重新學習,一次次的歷練,這對於未來不管是否離職,或在另一個領域都是很寶貴的經驗喔!會提出這些想法無非是希望您在未找到更合適的工作前,先用以上分享的心態在目前工作上,專注於工作適應,心情不再焦慮煩躁,也許會慢慢習慣職場的氛圍,有助於職場適應,主要就是能培養出以平常心渡過這段不愉快的職場生涯,同時不疾不徐有條理的思考未來,所謂事緩則圓嘛!您覺得呢?

再者,職場工作者轉換跑道者比比皆是,當然您年紀輕,正常情況下也不排除會有轉換工作的機會,所以您哪天若是真的不喜歡這個領域,我們也是希望是在各種有利條件評估下去作決定。最後我們想提出另外一個想法:假如目前您能暫時排除對老闆不滿的因素,還算喜歡這份工作嗎?這點我想請您自我釐清一下,若是屬於喜歡的工作性質,會考慮再適應看看嗎?因為要再找到適合又喜歡的工作也許不那麼容易!所以目前若穩定的話,雖然環境不能改變,人的心態是可以自我調適的。畢竟不同職場都會有著不一樣的氛圍,有人是為了理想而工作,有人為了生活條件而工作,每個職場工作者都是尋尋覓覓的尋找適合自己的領域,而您想追求的是什麼呢?您背負著自己就學貸款及照顧家人的責任北漂來求職,也會顧慮到必須尊重家人的感受,是個負責又孝順的好女孩!我們感謝您的心情分享也祝福您一切順心!若還有需要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輔導員能陪您一起面對問題,也可以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給您!

回覆時間 2020-08-03 13:39:21
留言者
日期
2020/07/27
留言內容
嗨:)我又來了~ 我看過醫生,那是我第一次鼓起勇氣取看醫生 內心覺得看的醫生比其他什麼耳鼻喉科骨科還特別,不像別的醫生那樣看診吧,我也認為要面對不是熟悉的人說出內心話,醫生會先探討病人內心吧,腦海不斷湧出疑問「我要如何向醫生說我的內心?要從哪裡說?」 因為一再的壓抑壓縮再壓縮形成一個大石頭 藏在心裡,要向不認識的人說出口,這很難對吧。 輪到我時,我忐忑不安很緊張,打開門診門 從我坐下那一刻,醫生和護士在我面前討論上一個病人的病情,說的好可憐像談論八卦似的在我眼前。我感到訝異、傻眼。⋯ 我選擇的醫生是某醫院有權威的精神科主任⋯ 直到他們對著我說:怎麼了? 我開口說我不知道如何表達,我只想知道我是不是有憂鬱症⋯。 說到這那醫生遲鈍了說一句:那妳要告訴我發生什麼事。 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說出口,連朋友、最琴的人我都不知道如何表達,何況是陌生人⋯ 老實說我是透過網路上測驗自己是否有憂鬱症的測驗來測驗自己,自己內心也有個大石頭才來看醫生的。 後來,我隨口提起一個故事,來自家裡一部分的金錢壓力,然後醫生跟護士說好解決啦這沒什麼說了一大堆沒事啦⋯護士還對我說感謝醫生不跟妳收門診費⋯ 如果我真的沒有拿門診費我還會來看醫生? 我有那麼窮?那次看醫生都讓我很無言無語 從國中開始,我內心開始壓縮了好多到現在 要我說起來發生了什麼事情,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國中開始我就懷疑自己是不是憂鬱症。 唉
版主回覆

親愛的的我,你好:

很高興收到你的來信,信中的你提到從國中開始就懷疑自己有憂鬱症,也曾為此在網路上做了些相關的測驗,想必得到的結果,應當是讓你有些訝異,鼓起勇氣去看心理醫生,想確認自己的狀況,然而在這次的經驗中,醫生給的答案並非自己所臆測的,以至於心裡的千千結似乎未解,因此而困惑著,辛苦了!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每個人在忙碌的生活中,需同時扮演著許多不同的角色,難免會有一些壓力,而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讓人不開心、鬱悶。在面對壓力或心情不好時,如果又把自己關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裡,那只會愁上加愁。所以,我都會找朋友或同事吃吃飯或聊聊(吐苦水)、到戶外走走曬曬太陽,接受芬多精的洗禮、到健身房運動,刺激腦內多巴胺的分泌,來驅離憂鬱或負面的情緒。親愛的我,在面對壓力時,都如何來排解的呢?心裡的大石頭是什麼?又是怎麼來的呢?

向陌生人吐露心事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與穿著白袍的醫生面對面時,心中的緊張和忐忑不安,常會讓人腦海會出現一片空白,不知道從何說起,只說了些片斷的事,而那些在家時心中的糾結和苦楚,驅使自己來看醫生的主要原因,卻在出了診間後才想起。醫生看診通常需要很多的資訊來判斷患者的病症,如果容易因為緊張,而忘記該說什麼或從何說起,不妨試著做記錄,寫下讓自己心情起伏的事件、發生日期等等,做為下次就診或和家人朋友聊聊的參考。親愛的我,要知道有人隨時關心著你,當你遇到任何負面的情緒,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解決,需要人陪伴時,也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釐清困境;亦或可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喔!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0-08-03 10:59:34
留言者
Jerrs
日期
2020/07/26
留言內容
您好,我是一名國二女生,時不時的心情會低落,常覺得身邊沒有真正的朋友,他們都只是拿我做工具,做垃圾車,用完就丟,完全沒考慮我的感受。 我在大家面前總是很活潑調皮,他們常常會拿我開玩笑,EX:你是變態,你很奇怪,各種敷衍,你只是備用。我不知道他們是有意無意,我只知道我很難受,我開始覺得頭痛,沒有動力,哭泣,絕望,不敢跟家人講這件事情,因為我們在一次談話中聊到了憂鬱症,而他們認為憂鬱症是精神上有問題的人,神經病才會得病。我不敢去看醫生,不跟別人說,因為我怕父母會從各種管道得知這件事,所以我一直保持著表面的正向樂觀。 我開始害怕這件事情,請問我該怎麼做?
版主回覆

親愛的Jerrs,你好:

很高興你願意寫信過來,信中知道當同學們有事時,總是喜歡找你幫忙,相信你一定是一位人緣很好又善良的女孩子,有時你想要得到同儕的肯定及認同,犧牲自己為他們盡心盡力,將不滿的負面情緒隱藏起來,結果換來的是同學的揶揄及敷衍,他們看不到你的好,以及你所為他們付出的一切,長久下來你一定累積了很多的委屈及失望,是嗎?換作任何人都會有這種不舒服的反應,而在這種求學的環境裡,你居然能夠壓抑這麼久,真是辛苦你了!

首先我想跟你聊聊「心情憂鬱」跟「憂鬱症」差別:日常的憂鬱對生活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即使心不甘情不願不想上學,但還是可以勉強自己去學校,課業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心情也會有好轉的時候;但如果是憂鬱症,日常生活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不論上學、念書、做家事,甚至吃飯、洗澡等日常活動,都會變得沒辦法做。不是因為懶得做或覺得麻煩,而是心裡明明想著「一定得做」,但卻怎樣也做不到,所以會感到強烈的痛苦與極度的悲觀,像這樣極度憂愁的心情如果持續兩個星期以上,就有可能是憂鬱症。以下提供一份青少年憂鬱檢測你可以試著做做看,https://www.jtf.org.tw/overblue/young/如果有需要還是要尋求父母親或學校輔導老師的幫忙喔!

假如事情沒有這麼糟的話,相信以你助人的能力一定可以自己幫助自己改變現狀的,有些觀㸃提供你參考:

1.劃定界線:當你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時、如果你與人相處得不到平等對待時、心理痛苦多於開心時⋯等,就該劃定界線。讓同學知道你的底線在那裏,若超過就需斷然拒絕,不要再找藉口而超越底線,讓自己再度陷入痛苦的泥沼,記住:你的界線,決定你的力量!你可以上網打關鍵字「界線」,裡面有很多資料,對你會很有幫助。

2.實現自我價值:改變現狀讓自己的生活朝著自己想的方向發展。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你,把糾結於別人目光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的價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別人有求於你,讓別人討好你。不要讓自己成為心中的受害者,你永遠是自己的主人,你想要有什麼情緒,是你自己能完全掌控的。

3.對於你的特質在人際關係中是非常棒的,但就是怕你會常常受傷,所以有一個觀念希望你時常練習「自主性」,也就是讓自己的思維由「被動轉化成主動」,當你是助人的角色時,如果你耗損自己,無論是時間或力氣,還是耐心或是資源,那麼你願意給就給吧!但這樣給,不代表別人ㄧ定要接受,你才要這麼做,而是「你願意給」、「樂意給」、「想給」⋯和別人會不會「接受」,其實是沒有實際關聯。那麼,你也不用因此認為自己付出很多,總想從對方的「反饋」得到確實的證明,好讓自己認為自己的付出很有意義,也很有價值。如果有這樣的「自主性」在付出的同時,才會真正從內心感覺快樂與自在,而不在是為討好別人而做喔!

假如你情緒依然感到低落、痛苦、無助也歡迎隨時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協談員會陪伴你一起面對及討論,最後願我們都能不斷的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回覆時間 2020-08-03 09:26:00
留言者
觸礁
日期
2020/07/28
留言內容
感覺很多人都很蠢,程度很差又缺同理心,因此不想要跟他們往來,可是又不知道去哪裏找跟自己觀念相近的人,請問我該怎麼辦? 受不了一天到晚看到很多不懂我認為是基本常識的東西人用很奇怪的邏輯講一些狗屁不通的東西,請問是我標準太高嗎?還是我應該放下成見跟他們互動?但過往的經驗告訴我這些人並不想要了解我所知道的東西,他們只想要找人聽他們講自己的事還有認同他們扭曲的觀念,我一點也不想要扯進別人的事裡,覺得麻煩而且無意義,一天到晚在為了某個不相干的人的個人問題情緒救火,自己好像被迫變成對方的代理父母,很厭煩這種處境,以前因為很弱勢軟弱多半唯唯諾諾不敢跟他們起衝突,也因此常常被照三餐霸凌忽略,現在只想痛毆他們一頓讓這些覺得自己是小皇帝/公主、所有人都要讓他們的傢伙閉嘴
版主回覆

您好:

從妳的來信,可以感受到妳現在是多麼的厭惡和討厭妳周遭的人,他們對於事情的理解和觀念與妳有極大的落差,讓妳很難與他們互動,很想離開這裡,找到和妳頻率相同的人相處。我也感覺到此時的妳,曾嘗試善意的想了解他們的情緒,卻常無端的被牽扯到其中,讓妳極度厭煩這種處境,也因為妳曾經表現較為弱勢軟弱,反而變成被霸凌的對象,真是讓人有衝動想以暴制暴的解決他們的嘴巴。

感覺妳現在所面臨到的是人際關係間相處的問題,因為觀念、邏輯、理解能力及程度上的差異,而有溝通上的障礙問題產生,而他們也無法同理到妳的感受,又沒有想自我提升的感覺,讓妳對這裡的環境感到失望,也使人際關係間無法產生認同感,因此有被排擠的情形發生,我可以感受到妳現在是多麼厭惡和難受,這段時間的妳,需要獨自承受這麼大的壓力,真的很不簡單。常聽人說:「做事難,做人更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一個大環境中,更容易受到團體氛圍的影響,而有西瓜偎大邊的情形,更甚至會有像妳所遭遇到的霸凌情形發生,我非常希望能和妳一起思考和面對問題,也一起討論如何逐步的讓周遭的人能發揮同理的精神,改善具有敵意的環境。

因此我們也要嘗試想想,人的想法永遠不可能是一致的,而人際關係間的互動往往都是在爭取認同和支持,但是每個人的養成環境是不同的,家庭教育觀念也是不同,更何況每個人的基因遺傳所造成的習慣與喜好也不相同啊,這其實是不是沒有對與錯,也不是誰不挺誰的問題,但我們有時卻會將這種喜好不同解讀成,某人不隨和、不合群、故意唱反調。而當我們面對這種情形時,是不是只有接受或是離開這兩個選擇?還是可以嘗試轉變?反轉這個逆境?可以感覺到,妳已經漸漸在調整自己的心態,不想再柔弱的任人宰割,雖然未必需要動用武力來解決紛爭,但可慶幸的是,妳已開始正視這個現象,試圖解決困境,只是該用什麼方式,去解決,或是可以構思高EQ的回應方式,逐步透過妳的特質,發揮正向的力量,去改變群體的思維,這樣才有助於[友直、友諒、友多聞]的良善人際互動關係。

收到妳的來信,初步能體會妳的感受,不過對於要給妳更好的協助或是建議,還需要再多瞭解妳所身處的環境情形、交友情形、家庭成員狀況及過往交友互動情形等,因此,我也希望妳能再多聊聊和分享妳相關的經驗和經歷。同時,也請妳多想一下,在這成長過程中,有沒有哪些人或哪些事物,是妳喜歡的相處模式,及所在的環境是讓妳感到舒適放鬆的呢?希望妳能再來信多和我們分享,並告訴我們這書信來往期間,人際關係間有沒有其他的變化呢?

在此,我們僅能概要的提供一些不同的思維與想法,很難完全達到協助妳的目標,若妳依舊感覺困惑心情不好的話,請妳可以隨時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陪伴著妳一起面對問題,釐清困境;亦或可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喔!祝福妳!

回覆時間 2020-08-03 0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