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黃俞甄
日期
2021/01/23
留言內容
從小時候到現在快19歲了,跟媽媽很常吵架或是因為小事情而爭執,每次只要我回話或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會被媽媽說是ㄙㄞˊ泰,我一直說沒有,他就又會說:「你剛剛那樣我就是很不爽」然後又會把一切推到我身上 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辦,我很常只是想跟媽媽講我的想法,他就會覺得我都自以為自己很厲害。 從小到大問題一直都是這個,從來沒有解決過。一直覺得這種事感覺好像很小、沒有很嚴重,感覺好像沒有憂鬱的症狀,也是隔一兩天就會自己好起來。但是只要一爭吵就會淚流不止,明明也不是因為聽她罵人的話,腦中也會一直想著要拿刀自殘。
版主回覆

  親愛的俞甄小姐妳好,收信平安!來信主要提到與媽媽的互動中,媽媽對妳產生了一些誤解,於是乎媽媽情緒上受了影響,以至於在對妳有成見的心態下,不願意聽妳想溝通的話題,妳無法表白自己的想法,很希望媽媽能懂妳的心情卻似乎被擋在門外,姑且不論妳們母女倆誰是誰非,若媽媽能屏除對妳的成見,聽妳貼心的心情分享,肯定是非常溫馨的畫面,但礙於妳們無法冰釋僵持,如妳所述從小到現在都是這樣的模式在對應,可見妳真的很能忍耐,不隨意放棄自己的想法,好讓人心疼的感覺!

  話說回來,這樣的互動一次次的被拒絕,妳的情緒反應是忍不住想哭,更甚是出現不好的念頭,而好在妳也是很有警覺性的屢屢在處理自己的情緒,才能只要事隔一兩日不好的情緒就過了,雖然能一次次辛苦的自我紓解情緒,但問題始終存在,時日已久,以前小時候懵懵懂懂的,有可能一轉身就忘了剛剛發生的不愉快,而現在懂得難過、不喜歡被媽媽誤解,會很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見妳長大變懂事了,妳的來信證明妳是不斷在努力,我們也感受到妳辛苦了!

  俞甄小姐,我對於妳信上的解讀是:妳跟媽媽的關係並非不好,她只是在意妳表達意見的口語或態度,依長輩的標準也許是不夠成熟,或依妳的形容媽媽認為妳在使性子,而媽媽情緒一上來,話題就談不下去了,對妳來說最親的媽媽都不願意懂妳,心情難過不在話下,所以這樣一來,相信媽媽也不好過,通常是兩敗俱傷收場,癥結在此對嗎?

  另一種解讀是〝代溝〞同樣一個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年輕人同儕間可以互通的語言,用在長輩間也許會覺得太隨便、沒大沒小,或因年紀上的差異對事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也因此偶而會被媽媽誤解妳〝自以為是〞這些都有可能會演變到無法溝通,基於這樣的觀念,我們的看法是:只要無傷大雅的事先不需要急著達成共識,能在彼此不傷和諧的情況下互相尊重,先冷靜一段時間,想法思維會更加豁達、更有彈性,所謂事緩則圓嘛!也可以減少不被理解的傷害,妳能接受這樣的看法嗎?

  我們分析了以上想法,不知是否有猜對了妳們關係的障礙?接著會想要調整一些自己的表達方式,或口語方面稍加修飾嗎?我舉個例子:當妳有想法或需要徵求媽媽同意的事,可以在媽媽不忙時這麼說:媽媽我有事想跟您聊一下方便嗎?重點是要注意口氣和說話的時機,被拒絕的機會漸漸減少,慢慢讓媽媽感受到妳長大也變的有禮貌了,只要有一方願意調整,相信對方都會感受到,妳們的關係一定會有所改善並且漸入佳境!

  俞甄小姐,身為晚輩的妳,願意為家人而自我調整的話,是最棒的喲!但也別忘了千萬要好好照顧自己喔!當妳再次覺得不舒服時或心裡難過時,隨時可以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輔導員能陪妳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心中的困擾!當然也歡迎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給您!以上回應希望對妳有幫助,並祝福妳一切平安順心!

回覆時間 2021-01-29 09:03:02
留言者
日期
2021/01/24
留言內容
我不知道我這一兩年來怎麼了...時常低落,以前最喜歡做的事情現在幾也不怎麼做了,跟朋友們相處覺得很快樂但又覺得很空虛...覺得所有人都在前進只有我一個人留在原地,總覺得是自己不夠努力,害怕做的不夠好在大家面前出糗,害怕爸媽會對我失望,擔心跟朋友傾訴他們會覺得很煩,畢業製作還沒定案。常常有想一了百了的想法,但是又擔心爸媽會傷心,我覺得好累....我不知道....
版主回覆

親愛的郁:

  你好!很高興收到你的來信。因為你的信任,願意與我們聯繋,讓我們有機會了解你的狀況並和你聊聊。

  來信中提到你這一兩年來時常有情緒低落,提不起精神上進、做自己以前喜歡做的事,感到空虛憂悶,害怕自己努力不夠精進,擔心讓大家對你的期待有所失望。而這樣的念頭常掛懷在心,卻又因為擔心在朋友間傾訴,會讓朋友覺得煩躁與不悅,因此沒有和朋友訴說自己的困境,是吧!還有就是你即將畢業,在畢業前的畢業制作尚未定案,相信還有好多課業瑣事該做、沒做的,而你卻心煩意亂提不起勁去實現,一直惡性循環的壓力,讓你終究困在未完成的焦慮。你在情緒這麼紊亂的情況下,想必你也受了不少苦;你能夠敞開心扉,寫信來與我們談談說說,應該也是想要改善一直膠著於焦慮與一事無成的困境中吧!看到想要解困的你,真的很棒!

  你說這一、兩年來的情緒常常處於低落的情境中,不知是否有發生什麼讓你無法釋懷的事件呢?你已經在原地擔心好久了,試著看到自己做到那些很不錯的部分,想想看,找一找,或許在默默的努力中,你其實已經做得很多又很不錯的改進了,只是你一直覺得還不夠好;或是你身邊的環境讓你覺得支持力不足,所以請敞開你的心門吧!就像你願意跟我們述說你的擔心,之後你可以繼續與我們分享,告訴我們你開心與擔憂的事;也可以找校內輔導室的師長,談談未來的職涯規劃。而我們將會陪著你一起對抗低落的心情,如果你的憂鬱情緒來襲時,可以來電1995桃園生命線,我們會有專業輔導員24H即時陪著你並與你一起面對問題。

  你已經啟動了改善自己困境的動能,所以除了和我們對話之外,也可以尋求專業身心科醫師與心理師的協助,持續性的心情低落且已經影響了日常生活,我們就必須正視這樣的症狀喔!

  然後是你在信中所擔心的畢業製作,我想這是畢業生共同的課題,你就跟著大家盡力做吧!配合大家的腳步,不徐不緩、不驕不燥,每天想一點,每天做一點,從10分進步到20分,再求進步30分,然後慢慢達到及格,我們再多走一步,像這樣每天持續多走一步,到畢業前一定能越來越好越進步的。辛苦學習了這麼多年,就像精心製造的船,終將出航迎向大海,而現在這是你的最後衝刺期,壓力肯定會讓你像繃緊的弦。所以,你現在的問題所在,首先是讓自己的身心失衡狀況獲得改善,然後再面對你需要完成的課業,現在有師長的親切問候指導,我們儘量利用剩下畢業前的時間去努力把握住,看看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再做深一層的學習,至少可以把學習成績穩住。我想跟你一樣擔心困擾的同學,一定還是有的,你們可以藉著運動、做自己喜歡的事,把這分擔心給轉移掉了;晚上也不要超過12點就寢,生活規律才能改善身心症的發生。若有心情不適、低落時,也歡迎你再來信說說,抒發你的不舒服及盲點:亦可寫信至心衛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 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與你的。

  「天助自助」,除了外來的協助外,最重要的是自己,給自己期許,並給自己堅強信心和毅力。記得轉移心情到有興趣的人、事、物上,例如運動、旅遊、或找人聊聊,這些都可以增添生活趣味的,再加上專業醫療與心輔諮商,漸漸你就能穩定自己的心緒,也能一步步的堅強心靈毅力了。就像車子時時需要保養、維修,人又何嘗不是呢!在生命線上因著互動互信,我們陪伴著你,同時你也要照顧好自己,也就是讓你自己吃好、睡好、多運動,好好的保重自己。在此祝福你健康快樂,時時開心微笑,迎接平安喜樂喔!

回覆時間 2021-01-28 15:48:20
留言者
蘇昇鴻
日期
2021/01/24
留言內容
為什麼這個社會都已多數高學歷者爲主。而弱勢學歷者想要一份工作都怎麼難?尤其是住在鄉下的弱勢者?可見政府官員們只會說弱勢者不去找工作!
版主回覆

昇鴻,你好:

  我想你找工作時應該經歷到許多的挫折,在應徵的條件上就已經遇到障礙,再加上你認為「政府官員們只會說弱勢者不去找工作」,讓你感到忿忿不平是嗎?我想你也很認真的在找工作,但是自己的條件讓你屢屢碰壁,而出現很大的挫折感。找工作的壓力,加上自己的工作條件,使你對未來感到茫然、無助,而心中又有一些憤怒,來信除了表達心中的不平以外,也希望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麼辦?

  你知道嗎?我們無法選擇一個人的出生與否,出生在什麼環境,但是當我們開始有能力去為自己做事的時候,就是改變我們自己人生的開始。在應徵工作時,表面上高學歷似乎找工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你知道嗎?現在很多的大企業選用人才並沒有那麼在乎學歷,例如電動車的特斯拉、微軟的比爾蓋茲、賣鍋貼的八方雲集,修車的技師…等,在應徵人的時候,學歷都不是他們的第一考慮的因素,人格特質、專長,才是他們最在乎的。或許你認為自己的學歷不高,出生在弱勢的家庭(環境),這樣的條件要找到好的工作很困難。事在人為只要自己不放棄,不向環境低頭,起步或許會很辛苦,還是有成功的機會!最近在西門町開幕的「唐吉訶德」的老闆安田隆夫他也是出生於日本郷下的平凡家庭,而這個店就是他在面臨絕境時不向命運低頭而誕生。

  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你會把自己歸類在「弱勢者」,根據大量研究顯示,抱怨的習慣會影響我們的大腦、身體健康,並以一種負面的方式打擊我們的精神生活。當你心裡會常出現「為什麼政府不多照顧弱勢族群?為什麼低學歷的人都找不到工作?」我想這時候你的心情感受是不是越來越差,也看不到希望了!我們人常常有說不完的抱怨,因為它是最簡單發洩情緒的方法。常常抱怨會在無形中佔據了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負面情緒也會接踵而來,煩惱、浮躁、疲倦……這時我們再也無法有清淨的心去看待事情,在這種情況之下幸福也越離越遠了,所以我們應該停止抱怨,思考除了抱怨,我們還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每當發生一件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我們就可以開始思考:「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是我的內在反射了什麼到自己的現實之中?」然後去調整它。當我們對事感到不滿時,可以轉念不再抱怨,嘗試去做有幫助的事,開始採取積極的行動,而自己相信行動一定會帶來改變時,就是已經啟動好的循環。

  昇鴻,當我們看人跟看事情的角度變得不同時,結果也會變得不一樣。人的困擾通常是被三個環節串聯起來,也就是「情緒、想法與行為」只要我們將其中一個環節改變了,另外那兩個才有可能鬆動,繼而成功創造一個更接近自己理想的環境。或許你可以這麼做, 學習當自己操盤手,創造自己的未來。如「發生了這件事除了抱怨,我還可以怎麼做?」「現在遇到了一些阻礙,我可以怎麼克服它?」「我該如何達到我理想中的目標?」「我要怎麼做才能完成這件事?」學習把握當下,並且放下負面思考,幸福是由自己選擇的,而非讓他人、外界環境決定。慢慢的,你會發現事情有了變化,因為我們的心境跟行為都有了轉變,所以現實世界也隨之改變也就是「心隨境轉」。假如你情緒依然感到低落、痛苦、無助也歡迎隨時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協談員會陪伴你一起面對及討論,最後,願我們都能不斷的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回覆時間 2021-01-28 11:39:34
留言者
彭佳琳
日期
2021/01/16
留言內容
我的小女兒,從小就很常在學校對同學老師謊稱,家庭不溫暖,父母對她不好或是不關心,但事實上我們家庭算是和樂,父母即使有吵架也只是小吵,也不是經常,從小該給孩子的物質幾乎都有,國小就開始有手機使用,雖然工作忙碌,但每天都會回家,並非在外工作的類型,也都會關切孩子的交友以及網路使用狀況,以前小時侯,總覺得她應該是為了想得到其他人的關注,所以說謊,甚至一段時間跟同學說她是大陸人,天馬行空的故事,現在已經18歲了,偶然發現她的IG,與男友的對話,她營造出父母每天都在工作,幾乎碰不到面,她回家就是面對自己一個人,父母對她漠不關心,甚至一遇到就會跟她起口角,甚至說自己有嚴重憂鬱症,還自己去看心理醫生,出小車禍時父母也不知道,但事實上,她有過一段心理憂鬱期是我帶著她去看精神科,但後續她不願再去看,出小車禍時,我追蹤她的定位,看她一直在醫院,我當下一直嘗試與她聯絡,但她不接電話,也不說發生什麼事情,是事後她姐姐看到她IG才告訴我她車禍的事,而我也著急的關切,並幫她查詢後續處理,另外我的工作早上5點上班,下午2點就下班回家了,一直到晚上9點睡覺,每天都在家,而她爸爸每天晚上6點左右下班回家,一樣到晚上9點睡覺之前,都在家裡,但她經常待在房間,不出來與家人互動,也不太與家人吃飯,與她對話時總是不耐煩或是不太理會,高二的時候,與我爭執或是與男友分手吵架,或是與同學吵架,也過好幾次自殘的情形,而我是到她高三,一次不小心讓我看見她手上的傷,她才說出來,她說她也不知道為什麼當下要這麼做 當我看到她IG與男友的這些對話時,很難過,但不知道是否該說破,不懂她的心態到底是什麼,當下也才明白,她一直不肯好好介紹男友給我認識,給我電話或是賴的其中原因 請問我該怎麼跟她相處才好呢?
版主回覆

妳好:

  來信提到,小女兒從小在學校和師長、同學的面前,把自己塑造成家庭不溫暖,不和諧,沒人關愛,之後習慣性的以悲慘的身世,呈現在朋友面前,事實上,妳和先生努力的為家庭打拼工作,在物質上給予孩子無盡的滿足,完全無法理解小女兒為什麼需要這樣說謊,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她相處!

  看完來信,感覺小女兒和爸媽的關係很疏離,也把自己放在這個家之外,妳說曾經帶她去看身心科,當時發生什麼事?除了陪同就醫外,家人對她的態度?中斷就醫後,孩子的憂鬱狀況?回想一下,除了給予物質的滿足,忙碌之餘,和孩子互動的親密度?是在哪個時間點開始,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和大女兒的關係如何?兩個女兒間的關係親密嗎?小女兒遇到挫折時,會傷害自己,是因為憂鬱症?抑或沒有人可以說心事,不知道如何面對情緒低潮,自殘的傷痕,事隔一年才被發現,感覺到她的孤獨,和家人的距離,只能透過偷窺她的IG 才能略知一二,被拒門外的妳,除了著急、擔心,卻也找不到親近她的方法,不知道對於孩子不與家人共餐,在家時只把自己關在房間,妳們的態度是怎樣?曾經如何處理?期間如何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孩子感受到了爸媽的溫暖?

  問到該怎樣和孩子相處?短短的敘述,很難有標準答案,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接收的感受也不盡相同,需求也各有不同,是不是可以先觀察,理解孩子的需求,對家人的感覺和想法,真心的付出與對待,讓她感覺到妳的愛,願意主動開口說話。遇到挫折、心煩的時候,隨時撥打1995的協談專線,和線上的老師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的狀況,共同討論出適合的方法,雖然疏遠多年,只要願意開始,一定能讓她感受到家人的關心,祝福妳!

歡迎來電:生命線1995,或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給您!

回覆時間 2021-01-27 14:17:15
留言者
覺得很難受
日期
2021/01/22
留言內容
因為一些原因,跟朋友聊天都是自己一個人消化不舒服的感受,不敢講,怕破壞關係,覺得那種在關係中「不需要就贏了」但自己卻因為一些原因很難真正做到這樣的感覺很令人痛苦恐懼焦慮悲憤,我不知道是我該把重心移轉到其他事情上,還是我該調整自己處理關係的方法
版主回覆

親愛的覺得很難受:

  反覆閱讀你的來信,感受你與朋友溝通方式讓你很痛心,一直處於委曲求全關係感到困擾,你害怕真正說出感覺會損害朋友的情誼,看起來你很在乎你的朋友,也很謹慎經營彼此的感情,這段日子你辛苦了,讓我們一起討論是否可以找到解決的良方。

  朋友是人生中重要的陪伴,彼此分享成長的過程裡找出共同的話題及興趣,再延伸到內心想法或信念是否一致,尋找相似的群體,因為物以類聚才能在一起。平時分享交流,從中獲得所需的知識,在朋友相處的過程中,會感受到每個人做事的方式,以及面對事物的態度,互相學習欣賞的地方、真心給予彼此的建議,才能有良性發展。真正的好友會說出真實的話有時是殘酷的,有時候會說、有時候選擇當作沒這回事。如果真的是朋友,就更應該適時的點醒彼此,給予包容的同時要互相給予成長的線索。隨著時間的流逝,能在不同時期看見對方的狀態,無論喜怒哀樂或是大小事都參與相互的生活,再怎麼好或壞都知道彼此的習性,擁有能攜手面對一切的朋友,是最幸福的,不論多久,都不會分離。想想誰是自己的好朋友,在對方身上找尋值得學習的優點,改善自己的缺點。我與好友認識40年,年輕時常有意見相左時,我會講出我的理由,他也會說出他的觀點,彼此達到共識,年紀漸漸增長彼此眼神交會就知道對方的心意。

  在簡短信中發現你常處與單向溝通,獨自吸收負面的情緒內容,你為了顧全大局可能勉強自己忍下,想必為對方做了很多,卻看到對方一付不在乎的樣子,對方讓你「不需要就贏了」的感覺讓你很心痛,你長期積壓委屈的情緒是會造成內傷,就像壓力鍋如沒有洩壓會造成鍋子炸開,好友溝通沒有你輸我贏的競賽,你是否對事情有意見時沒有好好告訴對方你真正的感受?如果你的朋友都無法體諒你,這樣的朋友是你想要的嗎?雙方良好溝通是處於一種平等的關係,先問問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能給出什麼,不要一味的想討好,不斷委屈求全卻缺乏良好溝通,只會讓積怨沒有出口,終至一發不可收拾。也許,朋友表達的只是觀察或生活上的體驗心得,在家裡,最典型的例子是長輩(祖父母或父母)對兒孫輩的叮嚀,例如:因為關心孩子健康,擔心兒孫生病,交代兒孫輩外套要穿、不要太晚睡,可能常被兒孫嫌煩,甚至打槍,但他們仍依然樂此不疲。如果以你目前感受朋友所言「不需要就贏了」的觀點來看,那麼兒孫輩大獲全勝,而長輩每天全盤皆輸,但為何長輩被打槍仍要付出關心及愛心?如果你學會了體會為了所愛的人(包括志工的大愛),無怨無悔付出的那種心念,我想你將會有所收穫而不再自傷。 每個人都有自己發展任務,很多美好的事情等著完成,就像你信中講不要太專注在此件事上,轉移目標建立多面向的興趣,例如畫畫、聽一場演講、唱KTV等活動都會讓你心曠神怡的感覺。

  最後,要跟你說的是,你願意把心裡的話講出來,這是很棒的,這也是你積極想要改善自己的開始。若焦慮憂鬱情緒一直持續,找朋友陪伴說說,運動或到戶外走走,看一場電影,都是舒壓方法,如壞情緒已經影響到你的睡眠與生活,就必須要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生命線歡迎你有需要時隨時來信,也期待收到你分享後續的生活訊息;或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 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給你;另外歡迎你來電1995,線上輔導員會陪伴著你並即時討論問題,或許對你有所助益。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1-26 13: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