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為什麼人要當兵
日期
2021/06/03
留言內容
最近很掙扎這個問題,如果是因為「自己的國家就應該自己保護,不應該只出一張嘴推別人去前線死」,那確實每個人(至少在戰亂期)都應該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出一分力而進入軍隊(不管從事什麼職務,就算只是當炊事兵或醫護兵),或者從事後勤生產,但也不該胡亂貶低後勤的人吧?但如果人都應該可以選擇自己想要做的職業不應該被迫從事自己不想做的職業,那的確不應該勉強不想當兵的人去當,但這種情況下軍人就是被視為國家的一部分而已
版主回覆

  收到你的來信,談到勉強不想當兵的人去當兵,因從事後勤生產被胡亂貶低,被迫從事自己不想做的職業,為了這些事讓你感到很掙扎,也讓你心裏很徬徨無助?

  另外你提到對國家有保家衛國責任,這也是當兵最能為國家、人民盡一份心力選項,從這也看出你對國家有使命感,這種情操真令人敬佩!

  如果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職業,這是最理想;若遇到無可選擇時,的確很辛苦很無奈,只要對社會國家有貢獻的職業都值得肯定,尤其軍人的付出更多、更辛苦

  若您有需要時,歡迎再來信或來電1995,生命線願陪伴你,和你一起討論。

回覆時間 2021-06-09 10:29:55
留言者
Connie
日期
2021/05/30
留言內容
您好 我和姐姐已經結婚,姐姐住在家裡,我因為工作是和老公搬到其他縣市生活。從小家中環境不好,但自從我有能力賺錢以來,都會買衣服、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給爸爸媽媽吃,我很願意付出,因為爸爸媽媽以前賺錢很辛苦,只是最近覺得付出越多,爸爸似乎會當作是理所當然,常常什麼保健食品沒有了、或是缺什麼東西,他就會打電話給我,漸漸的只要有爸爸的來電,我直覺就是又要我買什麼東西回去,心裡多少對爸爸有些意見,再況且我薪水不多,除了和老公一起負擔生活費還有房租,還有未來小孩的費用、自己的保費,可以存起來的錢不多。買給家人的東西我都選最好的,不便宜,所以每次爸爸提出什麼東西沒有了,我都覺得壓力很大,但這件事我不敢告訴媽媽或姐姐甚至老公,不想讓她們擔心,也不知道有誰能開導我,希望在這裡有個傾訴的機會,謝謝
版主回覆

Connie妳好

  看完妳的來信,覺得妳真是位孝順的女兒,總是很願意對於家人的需求盡心盡力,在選擇購買家人的東西上也堅持要買品質好一點的給家人,看的出來妳很用心呢!所以一直以來妳父母是不是都很放心的把需要的東西告訴妳,就安心了,多年的習慣,家裡少了什么?保健產品吃的沒了,只要告訴妳就會辦好來。

  只是妳還沒有結婚前,每月的薪水錢還夠用,但妳發現婚後妳在計畫自己家庭規劃的同時,爸爸依然像過去一樣,家裡要買東西了,就像以前一樣習慣性告訴妳要買這個買那個,我想妳可能需要好好和爸爸好好溝通,妳的想法和規劃,讓父母知道妳開始有了家庭,收入有限,希望能多體諒妳,告訴父母妳也很需要他們的支持和關心,妳的感覺也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在付出,妳覺得感受不到爸爸對妳的關心,認為妳和姐姐都結婚了怎麼都找妳辦事情、買東西,造成妳有很大的壓力!

  和妳分享我自己的經驗,我的父親也因為我負責的個性,只要有事都會習慣叫我去買,他才會放心,在我經濟好的時候還好,後來我收入比較吃緊,我父親一直叫我買買買的時侯,我不敢講錢不夠用,怕父母擔心,結果用信用卡預借現金,結果成了卡奴,成了我一生的惡夢,我最後的結果是~被家人發現欠信用卡的錢,到最後我父親找上我,我只好說我沒錢而家裡要買的東西開銷多,才一直跟銀行借錢,之後我父親才調整態度,叫我有事一定要說出來,他只是想告訴我,因為習慣了信任我辦事,我不說他都不知道我把自己弄得壓力這麼大,透過溝通和關心,我現在和家人任何事透過商量的方式,日子過得自在多了•

  Connie我真的很開心妳能和我分享妳的生活經驗,我也把我遇到過的難題與你分享,希望妳也能勇敢的跨出去,碰到困難和親人之間有商有量,好好溝通,這世界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照顧我們所愛的家人噢~~

  現在台灣疫情嚴重,政府擔心家庭裡互相感染,手機可視訊可常常看一下互相叮寧,雖然大家都要保持距離,避免傳染,就怕害到我們親愛的家人,現在大家配和政策都在家,如果妳還有其他的情緒困擾,覺得想找人說說話可以打我們生命線1995這支專線,或來信,我們很樂意聽到妳的來電給妳支持和陪伴,謝謝妳的來信,祝褔妳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21-06-08 17:05:23
留言者
日期
2021/06/02
留言內容
這兩天我媽一直唸 她一直否定我做的事情 明明我都做的很好 她卻一直看不好的地方 也否定我沒辦法考上我想要的高中 而且很多事情我都做好了 她卻一直說我也沒有做 還一直跟別的小孩做比較 我現在都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被她這樣說都已經沒有信心跟自信了 每次心裡都會有一種壓抑感 都會哭
版主回覆

親愛的芊:

  反覆閱讀你的來信,感受妳已完成很多事情母親卻雞蛋裡挑骨頭看不到妳的優點,一直對妳碎碎唸,除了愛拿妳跟人比較外還預測妳考不上高中,讓你自信心嚴重受損,壓抑的情緒只能用哭泣來宣泄,這段日子妳辛苦了,讓我們一起討論是否可以找到解決的良方。

  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即成為每位父母的牽掛和愛護,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當孩子漸漸長大,既希望孩子能獨立自主又想保護她時,「嘮叨」內控模式會被啟動,當父母遇到事情會碎念個不停,可能是表示人對一件事情感到擔心,藉由這個動作來舒緩焦慮,但如果擔心的事沒有得到解決,就會更加焦慮而反覆碎念。雖然父母根本可能是善意的,但隨著子女長大,進入青春期子女會有自己的想法,會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行動,這些與父母所理解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是父母還是使用過去習慣方式與孩子互動,因為他們害怕子女會受傷。希望子女照著自己期待的方式去完成才不會吃虧,他們才會覺得有安全感。除「嘮叨」方法,父母還會使用激將法例如拿優秀的人加以比較,讓子女更加受傷。上述方式雖然出發點是愛我們,但都會增加親子間的衝突。妳問問內心想要成為什麼的人?怎麼做才能做自己也能讓父母心安。看得出來妳是個體貼孝順的孩子,不想讓母親傷心難過,所以總是壓抑著不反抗或說出心中的幹話,真是難為妳了,其實妳可以學會試著以好的方法不使父母難堪同時又不必壓抑自己來與他們溝通的。

  我們常常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同,為改善並增進父母之間的感情我們可以嘗試運用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將自己的想法適當地表達出來。

  第一步是觀察,在溝通時,盡可能如實地傳達事實,而不是主觀評價。你可以說:「我觀察到媽媽你對我完成什麼事感到生氣不滿意」。 

  第二步是感受,盡可能忠實地體會自己當下的感受以及試著體會對方的感受。你可以這麼說:「你對我一直唸及否定我,我感到很難過」。 

  第三步是需要,進一步體會自己以及對方感受後面的「需要」。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愛我,希望我長大獨立、成績表現更好考上好學校,但我也需要你肯定與給我空間及時間證明自己,就請你們不要太關注我,而忽略你們自己的生活及需要。」 

  第四步是請求,提出「明確請求」,明確地告訴別人,我們希望如何能找出滿足各自需要的方式。你可以說:「希望下次我完成事情時給我讚美,做不好的地方也明確告訴我,讓我有進步成長的空間囉!」

  最後,要跟你說的是,你願意把心裡的話講出來,這是很棒的,這也是你積極想要改善自己的開始。若焦慮憂鬱情緒一直持續,找朋友陪伴說說,運動或到戶外走走,看一場電影,都是舒壓方法,如壞情緒已經影響到你的睡眠與生活,就必須要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學校輔導老師也是求助的管道之一;生命線歡迎你有需要隨時來信,也期待收到你分享後續的生活訊息;或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 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給你;另外歡迎你來電1995,線上輔導員會陪伴著你並即時討論問題,或許對你有所助益。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6-08 14:41:17
留言者
米安
日期
2021/06/01
留言內容
您好,自從上次發問至今,已經又過了半年多,這期間我找過心理諮詢,但因為男友一直疑惑我為什麼需要,所以我心裡一直覺得我必須要趕快結束這樣的事情。在考試前,我以為我可以結束諮詢了,諮商師也給我很大的鼓勵,要我為自己的人生拚搏,之後有需要再聊聊,但我一直很害怕「再找他聊聊」這件事,彷彿是一種預告,我還沒好,我還沒改變,我可能又會重蹈覆轍。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我離開原本自己熟悉的租屋處,搬到原本是再過半年才要和男友住的地方,他說算是逃離疫區,我心裡也想相信著,但搬來已經超過兩週,我的情緒狀態證明了我一點都不習慣。 我失眠、睡不著,無論男友是否跟我同時入睡,我都難以安定心情,作息亂了,讓我感到更焦躁。 我感覺自己需要一個出口,但又很害怕再次開始諮商......那將又會是一大筆錢的支出,以及彷彿無止盡的自我課題........ 但我心裡不安定,連原本的工作都難靜下來做,讓我更感到焦慮。又開始犯老毛病,想要找別人來安慰、鼓勵自己........... 面對這樣的自己,好討厭,又無奈......
版主回覆

嗨!米安

  近來台灣新冠肺炎的疫情持續的延燒,對許多人的生活有了些變化與調整。而你也搬離你熟悉的環境,雖是與男友一起住,仍是讓你很不習慣,作息與心情都亂了,因此睡眠品質也變得很不好,這段日子的不安定與焦慮讓你受苦了!

  其實有不少朋友和你一樣因為目前疫情的環境與社會現象有了更多的焦慮與擔心,所以我們可以一起想想除了做好自身的防護外。還能給自己什麼較好的心靈素質的改變呢?最近工作上可能須分流上班,工作的安排也會有所變化,在家的時候,若有多出的時間,剛好可以找些平常忙碌中想做而挪不出空檔來完成的事來做就可乘此時段來完成,例如你現在剛搬家,正在適應新環境,內外部的擺設跟你原本的習慣不太一樣,不妨和男朋友討論可以做些調整,來幫助自己過著較舒服的居家生活;也可以上網找一些可以放鬆的音樂或身心靈的演講,讓自己的身心較能安定下來;或者也可以放空自己什麼都不做、都不想也是一種自我療癒的難得時光。

  米安提到目前的狀況失眠睡不著,心情難以安定,作息也亂了套,影響到工作 ,情緒有了焦躁感,怕好不容易結束的心理諮商輔導,又要再花很多錢再來 一輪。其實米安可以帶著健保卡尋求專業身心科醫師的診治之外,還可以請醫生安排諮商心理師協談,這就像我們拿健保卡去復健科做復健一樣。而平常當你感覺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需要被安慰及鼓勵時,歡迎你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不管你想說什麼輔導員都能陪伴你,在該次電話協談時間內,陪你一同討論如何面對困擾、如何安定身心,或許對你能有所助益;這是透過電話的協談諮商模式,因為疫情的關係接線人手較少,若撥不進可能要梢後再撥。也可以再來信透過書寫抒發整理自己紊亂的心情;或是寫信至桃園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dph.tycg.gov.tw/mental/ , 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

  目前自己可以做的就是保持規律正常的作息時間,在等待打疫苗前吃好睡飽保持好心情。在家也可做一些居家運動,youtube 有不少影片可以跟著做,讓自己流流汗,新陳代謝好晚上也比較好睡,而且免疫力自然提升,當有疫苗可打時副作用也會比較少,所以保持心情愉悅就是安定身心的好方法喔!大事留給有能力的去處理就好了,自己只處理自己能力範圍的煩惱即可喔!

  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6-08 11:04:52
留言者
小雨
日期
2021/06/03
留言內容
我又離職了,因為身心不健康,再加受不了同事的責罵還有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現不如意,也因為自己腳有先天疾病不能久站的關係離職了。在離職後的第六天,我除了倒垃圾以外,幾乎宅在家裡,不敢出門也不願出門,面對家人的言語,更是躁鬱加焦慮,甚至還因為沒工作的關係,本身就患有社交恐懼症和焦慮症的我,卻一直焦慮想些無意義的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版主回覆

Dear 小雨:

  感謝您的來信,從信中得知正值青壯年的您在初出茅廬的階段卻因身心靈障礙在職涯中屢屢不順,於日前因身體狀態不佳無法負荷工作而暫離職場。此刻的您雖在家休養生息卻無法得到家人的支持和關愛,反而必須承受言語上的壓力,為此更讓心中充斥著焦慮和躁鬱的您感到不知所措。面對生活中接踵而至的挑戰與考驗必定讓您倍感艱辛,讓您辛苦了。

  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條件都無法自己選擇,生命中的要面臨的課題也因人而異,現在您正處於焦慮狀態不敢出門也不願出門,若長此以往將自己禁錮,擔心您的身心狀態會每況愈下。因此跟您分享幾種自助方法~~

一.~ ~鍛鍊體能~~
  您不妨每日撥出15~30分鐘進行室內有氧運動去舒緩並放鬆緊繃的身心。因為根據相關的研究結論認為,有氧運動能夠改善注意力、增強記憶力,對於抗抑鬱、抗焦慮等方面也能產生作用。持續鍛鍊體能不僅可以帶來身體的健康,對您的心理也有所助益。

二.~~靜下來跟自己的內心對話~~
  問自己在擔心害怕什麼?把你內在的情緒柔順開,深入自己內心找出恐懼的來源,並觀察恐懼是如何在內心生成的,又是如何消退的,用心去關懷和愛自己。

三.~~學會直視、面對恐懼~~
  想要克服恐懼就是接受它,只有敢於承認自己的害怕,才能好好地思考自己的恐懼究竟來自何處,真正放下恐懼這個巨獸。勇敢的人並非沒有恐懼,真正的勇敢是承認自己害怕,但還是選擇去面對。

四.~~學會保持樂觀的心態~~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著自己的煩惱,經歷不同的痛苦。生活的本身就是苦難重重,而那個擁有樂觀心態的人,就像生活是一杯苦咖啡,而你樂觀的態度就是那塊方糖,讓生活有了甜味。樂觀與消極的態度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只有不斷努力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才能更勇敢面對人生道路上的荊棘。
  海倫·凱勒,不僅是一個著名的女作家,還是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而她在出生19個月的時候,疾病便奪取了視力和聽力。雖然身體上有殘疾,可她卻十分感恩上天賜給她的生命,身體上的病痛從來沒有將她擊敗,反而使她更加堅強,更加珍惜擁有的一切。即使命運不公平,可她卻依舊樂觀的努力,樂觀的面對生活,完成了14本著作。海倫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哪怕她不曾完美,她仍樂觀的感謝生活給予的一切,即使生理上有缺陷,但精神世界是無比強大的。
  快樂的人並非是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東西,而是珍惜了生命中擁有的東西。

五.~~尋找自己的希望與目標~~
  為自己設定一個人生目標,使自己永遠不會迷失方向。
  當您一直在向著目標前進,一直在逐漸接近它,即使無法到達最終的目地,您也享受了這個奮鬥的過程,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當你能夠衝破一切力量去完成的時候,也經歷了一個豐富的人生。
  推薦您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一作者一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為現代人的焦慮或恐懼,提供了出口和答案。
  阿德勒:任何人都可以成就任何事,只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就社交與人際關係而言,曾經的你也許不太懂得和人正常的交往模式,但沒關係這是可以學的。慢慢來就好,多認識人,你就會越來越懂得如何和人打交道了,與人的正常互動是需要不斷練習才能達到熟練的。問題是你想不想改變,以及何時想開始呢?當你不再只是關心自己的情緒,也能關心別人時,你內心的焦慮就會減輕,自然而然就會與人相處了,同時你也可以開始留意其他人實際上對你有甚麼反應,而不是你自己想像他們會對你有甚麼反應。當我們越在乎越期待週遭人給予的評價與觀感時,會讓我們的心無時無刻處在忐忑不安的緊張狀態,尤其在別人的表現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時,更容易讓負面悲觀的想法和念頭油然而生,胡思亂想的結果總是讓人感到不安,無形中只會增添莫名的壓力讓人覺得痛苦難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迷人特質,做自己展現最自然且最真實的自己,就能散發出您與生俱來獨一無二的魅力,試著用最簡單和輕鬆的方式與人相處,走入人群踏出人際交流的第一步。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村莊遇到大洪水。在洪水將要沖來時,人們紛紛逃走。
只有一個敎徒還跪著虔誠地向上天祈禱不肯走。
有個好心人看見忙著叫他離開,只見他搖搖手,說:“上帝會來救我的!”
那個好心人走了。
沒過多久又來了一個好心人叫他走,他還是說:“上帝會來救我的!”
那個人又走了。洪水終於淹沒了山莊。
那個不肯走的人上了天堂,遇見上帝,忙問:“上帝,你為什麼不來救我?”
上帝說到:“我已經派了兩個人來救你,是你不肯走而已!”
俗語說「天助自助者」,儒家也說:「人必自助,而後人助」。

  在人生遇到挫折時,惟有自己先釐清問題的所在,並且願意努力去處理,外來的助緣才會有意義,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問題在哪,或是知道問題也不願意去改變,那就算別人想幫也愛莫能助,最終解決問題的源頭,還是得回到自己身上。

  推薦第二本書是《人生不設限》,作者力克·胡哲(Nick Vujicic)撼動數億人心靈的勇氣之書,沒有一本書,比力克的故事更能帶給你希望!他1982年出生,出生時罹患海豹肢症,生下來就和我們不一樣,連媽媽都不想碰他一下;十歲之前三次想要自殺;中學當選為學生會副主席,獲得兩個學位;游泳衝浪踢足球樣樣全能,他走遍34個國家,演講1500餘場,給人信心、希望、愛和勇氣。

  透過這本書,力克告訴我們:就算環境不能改變,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改變自己看待人生的態度。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風雨過後迎來的是更燦爛的彩虹,祝福您~~~ 

  若您心理的壓力還是無法釋放,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您。

  最後,當您心中感到苦悶無助需要我們的支持與陪伴時,歡迎隨您時來電1995生命線,生命線是24小時全年無休,線上的輔導員會陪伴您一起面對問題。若您願意也可以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

回覆時間 2021-06-08 09: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