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衛生 首頁 > 資源分享 > 心理衛生
親愛的!我把家庭變公司了!!

親愛的!我把家庭變公司了!!

新楊梅診所

督導臨床心理師 車先蕙

你思考過嗎?經營一個家庭,就好像自己當老闆,經營一個公司一樣。只是,這家公司的產品是「感情」。

 

    經營家庭就像是經營企業!管教孩子就像是管理員工!經營企業要有制度和目標,經營家庭要有原則與規範!許多親子關係不好的原因,大都是因為父母親管教孩子的原則不清楚,或是隨著情緒好壞而變動,使得孩子難以掌握父母要求的範圍,也變得沒有行為準則。父母親在設定管教小孩行為的目標要明確,除了規則清楚以外,而且要有彈性調節的空間,不能過於僵化,以免流於過度管控和干涉,讓孩子失去自我空間,在家裡「呼吸困難」。

 

    每一個家庭都有一些運作規則,但這些規則不見得每位家人都很清楚地了解,甚至有些家庭規則並不是那麼明確,以致於家人們都沒有辦法認知到:「原來我們這個家庭居然有這樣的規則存在!」。這些隱藏的家庭規則可能是:重男輕女、大讓小、男主外女主內…等等。舉例來說,慧君有兩個兒子,她在管教兩個孩子吵架的時候,經常要求大兒子讓步,或是告訴大兒子要照顧弟弟,也因此大兒子覺得媽媽偏心,心中忿忿不平。然而對慧君來說,每次兩個孩子打架都是公平地處罰,並沒有偏誰或護誰?!在我和慧君談過之後,她才發現原來自己有一個潛藏的規則:「大的要讓小的」,自己並沒有發現,以致於雖然兩個兒子都處罰了,可是責罵的言語卻讓大兒子感覺到很無辜,心理不平衡,覺得媽偏心,累積久了慧君和大兒子的親子關係竟然越來越疏離。

 

 整理一下,你的隱藏規則是什麼?

 

 

    除了隱藏的家庭規則之外,父母親還要訂定明確的行為規範與管教原則,並且運用行為訓練技巧,以及超人的智慧,來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行。就像公司都會訂有明確的人事管理規章一樣,讓每個孩子依照這些規章行事,不但可以減少父母親「瞎忙」的情況,親子關係也會更和諧。教養規條可以寫在一張紙上,讓每個孩子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提醒孩子,另一方面,可在有孩子違反規章的時候加強印象。執行教養規條的時候,千萬要注意:說到做到。把持原則相當重要,不要隨性而發、隨意而做。

 

 

永續經營,讓親子關係永保新鮮!

   

    親子互動,就像坐蹺蹺板,在不斷地上上下下的過程裡,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漸漸達到平衡。親子關係的經營,也是一個漫長的歷程,需要長時間的磨合,而且在孩子不同的成長時期,都要有不同的方式與態度。父母親在孩子的不同階段的發展過程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譬如:在孩子幼年與兒童時期,父母親主要扮演著管束者的責任,利用賞罰回饋來調整孩子的行為。當孩子逐漸進入青少年時期,父母親就要變成孩子們的教練~~亦師亦友。孩子需要你的教導,但不是你的嘮叨和抱怨。當孩子長大成人,父母親就是他們終生的好朋友!

   

    平日也要讓孩子知道,相對在父母的生命歷程中,孩子也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小時候,就是當個孩子,被養育管教栽培。青少年時期以後,要學會當父母的朋友;父母年老以後,要反過來當父母親的「爸媽」!這些觀念都要在每天的互動中去灌輸給孩子,讓他們了解「親子蹺蹺板」的道理。如此一來,親子關係變成一種相互的付出和照顧,而不是一昧地要求父母無限制地給予;也不會淪於「養兒防老」的社會投資。

 

    我有個朋友就是秉持著這樣的理念教養孩子,現在孩子上了國中、高中,幾乎沒有叛逆期,還會主動幫忙做家事!女兒還可以一起出去逛街、吃飯、弄頭髮,衣服一起穿,感情親密得像好朋友。只要長時間,不放棄地做下來,我相信,你也一樣可以做得到!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相互信任、情感交流的產品。所有的家人在這個具有清楚的行為規範,充滿愛的環境下生活著!使用正向的語言、正向的互動,彼此了解、信任,同時接受和給予。下班、下課回到家裡,享受到的是放鬆、舒適的氛圍。「家」就好像是SPA CENTER一樣安靜舒適,回家當然就是每個家人最愛的一件事囉!

《引用自桃園縣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

 

 

本頁內容對您是否有何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