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者 |
|
日期 |
|
留言內容 |
我想請問一下我這種狀況該不該去看心理醫生?
小時候大概國中時期就發覺到有時候新理惠有另外一種聲音(想法)在建議著我某種行為,但那通常都是不好的。
那聲音一直跟著我到現在都沒有消失過,時不時的出現。
最近因為大學不是自己喜歡的學校不想去上,可是父母又硬逼著我去,再加上許多事請壓著自己。
那個聲音又開始不斷的出現,沒辦法控制。一直不斷的給我往不好的方向的建議。
例如說;殺了我的父母。
可是我自己又知道那是不能的,我不想因為這樣子犯法毀了自己。
接著那個聲音又會說那就殺了自己,我又會說那是不行的,因為我不甘願就這樣去死。
每天就這樣罪惡感、不甘願、壓力這樣來來回回的跑動。現在看到很多東西都會很想去破壞、推倒。
開始想破壞東西。 |
|
版主回覆 |
Dear Xuan: 你信中所述的狀況讓人覺得是一種幻聽的感覺,但畢竟我們不是專業的人員無法切確的告訴你這是否為幻聽;但站在關注自己健康的立場,你應該接受專業人員的診斷,才能夠多了解自己的身心是否健康,這對自己絕對是有幫助的。目前全省各大醫院都設有身心門診科,若能抽出時間不妨去就診以便多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你信中提到有傷害父母或傷害自己的念頭,而這種念頭你很明白是自己無法接受的,相信你的內心仍是很努力的站在理智的一方,畢竟無論是傷害他人或傷害自己都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你很清楚的知道,但就是對自己的無法掌握有著擔心,害怕自己在某一脆弱點會失控而做出後悔的事。 生活總是磨難,壓力也總是會接踵而至,有些經由我們的努力以及他人的協助得以走過去、有些可能尋遍目前的方法也無法排解;能走過去的就是慶幸;但對於目前過不去的壓力,總要先試著學會和平共處。電影《美麗境界》是一部真人真事的故事,主角約翰納許終其一生面對他的幻聽與幻覺疾病,但他堅強的面對,家人也一路相伴,最後他雖然無法戰勝疾病,但終其一生與其和平相處,在學術地位上也榮膺諾貝爾的桂冠。 要怎麼和壓力和疾病和平共處,最重要的是能誠實的面對自己,關注自己的行為,把自己當做自己研究的對象,觀察自己的行為和自己身心上的連結,並做成紀錄。要知道當我們愈能注意到細節,就愈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雖然過程有很多的艱辛,但想想我們仍然擁有健康的身體,很多人失去了健康,更有甚者失去了行動能力,卻依然能堅強的面對自己的人生,創造出更光芒的世界。例如當代物理學家霍金就是如此努力的活出了人生的精采,也為人類貢獻了他的才能。 所以關注自己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及早接受專業醫師的診斷,這樣才能及早了解自己身心的問題所在,也才能及早得到適當的照顧。 如果你仍有情緒上的困擾,也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我們很樂意提供你協助,並希望對你有所助益。 祝你平安! |
回覆時間 |
2015-10-15 08:32:00 |
|
留言者 |
|
日期 |
|
留言內容 |
剛開學了,我突然感到壓力很大,我討厭分組,因為我總是落單的那一個,我總是在想為什麼我總是一個人,總是沒有辦法像別人一樣有小團體,這樣分組時就很輕鬆,我很難跟別人有更深入的交流,並非我不想,只是我找不到可以聊下去的話題,覺得沒什麼朋友,頂多只能稱得上是同學,交心的就更不用說了。會不會是我哪裡不好讓別人討厭,我常常在想這件事,但又不會有人告訴我,覺得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平行的,除了互相利用外的糾葛似乎都不是那麼單純。我覺得好累,在學校是這樣,未來工作是不是也這樣,我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
|
版主回覆 |
NDEW: 你好!從你的字裏行間得知你的憂慮,你會擔心就是想要更好的發展,你很棒喔! 但別急著馬上要有結果,你可以先從多觀察 & 多參與同學間的活動開始,其實你只是不知道要用甚麼方式而已,大多數的同學也都是跟你一樣的;試著由學校及社團活動中投入及付出你的熱情,先不管別人怎麼想你好嗎? 經由一次又一次的與同學互動中增加彼此了解的機會,可能沒辦法很快達到你的期待,但持續做一定可以改善的。 人際關係的建立是需要時間的,起頭於對人的關心及無私的付出,人跟人之間是相對的,做久了你的同學一定能感受到你是個可以當好朋友的人選,若是在執行中有任何問題可以再來信喔! 你存在的意義是你一出生就與別人不同,在這個世界上,你是獨一無二的;你的價值不是現階段就可以評定的,在學校,我們就學著與同學的互動開始,加油!!! 有需要,也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諮商員可以陪著你一起面對問題來討論,或許能有所助益。 記得有我們在支持你 & 祝福你 ! 平安喜樂,隨喜圓滿! |
回覆時間 |
2015-10-15 08:31:00 |
|
留言者 |
|
日期 |
|
留言內容 |
大學有個蠻不錯的朋友A,後來我們一起出國留學一年。我們抽到三人房,原本是我要跟A一起住雙人房,可是另一個室友他要跟他男友一起住所以就就還是我跟A一起住這樣。後來B跟他室友不太合問說可不可以搬來我們這裡住,我們就答應了。
可是後來我對B漸漸有好感,所以就對他蠻好的,而A心理就有一點不平衡,可能覺得說大學我們明明是同一團的為什麼你對他這麼好?過了一陣子A開始對我忽冷忽熱,我當然也有所感受(但老實說我並沒有把A當成是很好的朋友,就是覺得有些人沒辦法當好朋友就是僅止於朋友) 再後來A是完全都不理我了,我就去找A說清楚可是我始終沒有說我喜歡B這件事情(但他後來也觀察出來了) 其中也有朋友想要幫我們調解 我就無意地說出「我覺得A是個不值得深交的朋友」(從大學跟他的互動就覺得他是一個很喜歡講別人八卦然後永遠都以男友為重心)然後某位友人還如實的跟他講Orz...這種話聽起來真的很傷而且還不加修飾 真的快被那個傳話人氣死。A聽到就很受打擊,後來就一直處處針對我
那段寢室日子真的很不好過,一進房門就對我大嘆氣,B也沒有立場好說什麼,總之最後我就搬出去了。
當時A要朋友們選邊站,這種行為真的挺幼稚,沒有選他那邊站的人(即使是中立派)全都FB、ig、line封鎖,也再也不講話。
直到現在也過了半年有吧開學還要再見到A想到就覺得很尷尬也很不諒解過去A對我這麼過份(但我可能也對他很過分啦)我不知道要怎樣調適我的心情,唯一知道的是我們不可能會和好的了,也從這件事情了解到原來系上的人都如此雙面(有人替我說話但還是跟A很要好?) |
|
版主回覆 |
E,妳好! 從來信中,感覺到妳正面臨著難以處理的人際困擾,妳原本和A處得還不錯,後來由於B的加入而發生了一些事,讓妳和A之間產生了些許變化,後來更演變成相互對立並要彼此的朋友選邊站的冏境;妳可能會對自己無意說出的話感到自責,但更不能理解那個傳話人的動機,真是煩惱啊! 朋友相交重在真誠與信任,有時候會因為有了新朋友,讓舊朋友心中有所失落,但也表示舊朋友是多麼的期待與你保持舊有的良好情誼,這時「溝通」就是友誼最需要的調節劑了。但如果彼此沒有把真心表達出來,卻一直以負面的情緒互相放話,那麼結果除了讓雙方的誤會更深之外,實在沒有任何好處啊! 朋友間的爭吵與誤解是在所難免,若中間再加上別人的傳話或煽風點火,確實會讓友情面臨莫大的考驗。妳可以靜下心來想想,事情會演變至此,雙方到底所為何來。如果妳覺得這份友誼就這樣斷了很可惜,那麼試著以成熟的態度去面對也許還有回旋的空間。也就是打開我們的心,先把造成誤會的枝節放一邊,和對方溝通和解吧!可以寫信或者去電,甚至可以找個可以信任的朋友一起和她私下約個時間談談,試著說出妳的真正想法,也讓對方有回應的機會,無論結果如何,至少將來再想起此事也不會有遺憾。但如果經過妳的深思,真的不想和她再繼續有往來,那麼她就不再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人了,所有有關她的事就應該不會再令妳煩心才是,重新收拾心情勇敢地面對未來的生活才是妳最重要的事。 若內心仍有些想說的話,或希望有個人能協助妳整理出一些思緒,隨時歡迎你來電生命線1995,讓線上的協談員陪著妳面對妳的困擾,或許能有所助益。 祝福妳! |
回覆時間 |
2015-10-15 08:30:00 |
|
留言者 |
|
日期 |
|
留言內容 |
這幾天我跟我老婆吵了一個非常嚴重的架。因為由於我喝醉了酒在朋友面前跟別的女生接了吻導致我老婆對我非常的失望。可是我又不敢面對她不敢面對她的家人因為我很害怕。之後我一個人開著車沒有目的的走一直想著怎麼辦怎麼做。好想結束一切的感覺。這段感情我覺得很累可是我有愛我老婆我也不想離婚,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負面的情緒一直來覺得好像有人一直希望我去死的感覺讓我解脫的感覺我到底該怎麼辦。好累。好想結束一切 |
|
版主回覆 |
阿文 你好: 我們看到你做了脫序的行為,感到非常的慌張及害怕,也不敢面對家人可能有的情緒,於是變得漫無目的,甚至有些想傷害自己的念頭,是這樣嗎? 在發生這件事之後,不曉得你與老婆是否有靜下心來,好好討論彼此的感受?事情既已發生,不可能裝作沒發生過,我們能做的是降低它帶來的傷害。 等待或是逃避,對於你想維持婚姻的期待並沒有太大幫助。 能感覺到似乎你與老婆除了這件事外,還有其他的摩擦,但無論原因,與其他異性有曖昧行為的你有些理虧,也許主動的道歉,等老婆的情緒冷靜下來,跟她好好談談你們的想法與感覺,也表達你對她的愛,對你們的關係比較有益。 如果你想找人聊聊,歡迎撥打1995給我們線上的輔導員,祝福你! |
回覆時間 |
2015-10-14 11:06:00 |
|
留言者 |
|
日期 |
|
留言內容 |
你好 我最近真的很煩惱 因為網路上的東西 看了之後感到很大的恐懼感 不知如何處理 壓力很大 |
|
版主回覆 |
振偉: 在現在這個時代,網路佔了我們生活中很大的部分; 它對我們的影響就像是一把刀的兩面刃, 可以幫人們尋找很多無遠弗屆的資訊, 協助我們得到需要的學知識; 相對的, 更多不負責任的言論也莫名的產生, 給很多人帶來困擾,甚至是痛苦。 網路就像個黑洞 若我們不在正確的軌道使用它時 就有可能整個被吸進去而無法自拔 所以呀! 儘可能不去碰觸那些看了之後 會讓人恐懼以及壓力大的網路訊息
如果是為了解決問題查了網路後, 造成更大的恐懼與壓力, 不妨尋找專業的諮詢, 或許會得到更客觀答案! 也可以上「教師網路素養與認知網」, 了解資訊該如何驗証。 當我們懂得怎麼去篩選網路訊息時, 就不會被那廣大無垠的錯誤資訊給誤導了。 祝福你! |
回覆時間 |
2015-10-14 09:29: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