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小瓜
日期
2016/10/11
留言內容
我弟弟高中剛畢業,因為成績太差只能考上私立X榮大學,之前他與媽媽已經達成協定(只能考上國立否則只能選重讀或工作); 經過暑假的協調跟紛爭後,他不想工作也不想念書,最後他被動選擇重讀,但是媽媽發現他的念書方式沒有成效而且方法不改正(EX一邊開電視一邊讀書) 考試考他,他達成率是60%;最近媽媽發現她在家都會完兩小時以上的電腦,重點是念書依然沒有效率。 問題是媽媽現在無法逼他念書也不知道怎麼讓他自己出去工作該怎麼辦呢??媽媽現在壓力大到胃口變差,晚上睡眠品質不佳,我很擔心媽媽
版主回覆

小瓜,你好:

你的擔心顯現你非常心疼媽媽因為弟弟的事情而影響身體,你真貼心懂事的孩子!

在弟弟這個青澀的年紀,想想你過往的經驗是否可以跟弟弟分享呢? 在弟弟這個年紀聽人勸告是很難的,因為他還無法體會人生真正的滋味是多麼的五味雜陳以及家人在一旁乾著急的無奈。我們不也都是這樣過來的?學歷可以是人生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全部。弟弟現在不愛念書,可以試著引導他看到自己的興趣?若能培養一技之長,日後也是有所為對吧!讓弟弟多說說自己的想法及了解是否遇到生活或是學習上的困難,是否有更好的打算。人人都有選擇自己的人生的權力,若能往上精進應該人人都會想要的,能否撥空跟弟弟互動了解是甚麼原因。再提供一些參考意見給他,弟弟若能規劃自己的人生方向就多鼓勵他,一個人有人肯定認同表現一定能越來越好,當然也讓他知道一個人對自己承諾是很重要的

媽媽的擔心與焦慮是身為母親的必然,多跟媽媽聊聊讓媽媽有抒發情緒的對象。同時也讓媽媽理解弟弟已經十八歲了,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些責任,例如,讓弟弟決定生活的方向,無論是讀書或工作都可以,若已選擇重考,那麼就尊重他讀書的狀況,因為誰都無法逼迫他做他不想做的事。但是可能需要和他做一些協定,如:生活上的自我約束與父母可以供給的資源限制等,以及若再無法考上國立大學,媽媽是否願意讓他讀私立大學等等。對問題一一處理,或許可以少一些心理的壓力。

祝福你一切順心如意~ 

回覆時間 2016-11-03 09:59:00
留言者
Lynn
日期
2016/10/11
留言內容
又在次無限循環,很像真的走不出來 朋友A跟我是同事也是很好的朋友,但他在另一家分店有一個認識較久的B,每個月我們可以自己排兩天假,a幾乎每個月都把兩天假排給b,說實在的我很介意,感覺是我是備胎,只有b上班,A才會跟我出去,感覺在A的心中是不重要的,其實我也想過去認識其他同事,但怕他又會覺得我乎略他,不知道該怎麼辦,簡單來說想放又放不下,我想說等他自己想理我的時候就會自己來找我了,但如果很久沒來找我,我就會認為他不理我了,而且我感覺我很常拿自己跟他其他朋友做比較耶,為什麼他可以我不可以,為什麼你會主動去找他,不會主動來找我,可以幫幫我,告訴我該怎麼做才好嗎?
版主回覆

Lynn,妳好:

看了妳的來信,發現你的心填滿了朋友A,讓你自己心裡糾結不開心,似乎你的生活圈裡只有A。想想如果你的朋友有A到Z這麼多時,那麼是否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惱了!

從你的來信可以看出你非常在意朋友A,甚至朋友A跟朋友B互動,你都會很在意;想來你已經有感到不對等的待遇才會不好受,太在意讓你的選擇變少了。相對的,朋友A是否也跟你一樣呢? 試著先釐清自己與對方在「朋友」上的定位,若是認知有很大的落差,是否可以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在?

有句話說「要別人愛你之前要先愛自己」,試著和多一些朋友互動& 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對現在的你有幫助喔!

祝福你平安喜樂,一切順心! 

回覆時間 2016-11-03 09:58:00
留言者
Amy
日期
2016/10/17
留言內容
您好,我是已大學畢業2年的上班族,長久以來一直有件事令我感到困擾,那就是我的情緒容易因為小事而過度起伏,例如只要感受到些微壓力便會臉紅、呼吸困難、嚴重些更會眼前發白。在面對不熟識的人時,即便只是日常的寒暄或是打招呼都會使我緊張,腦中總會有:「這個人是不是瞧不起我?」或「我這樣做是不是很蠢?」的想法產生。甚至只要遇到跟團體有相關的活動也是如此,例如分組活動、團購食物、團康。腦中總浮現著自己是不是會被遺忘的不安感。得失心也特別重,但上訴的這些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對我產生的影響,還並不是太頻繁,只要在這些念頭加深前分散注意力,也不是大問題。 起初,我認為自己只是生性害羞、內向,但時日一久,對於自己這種在潛意識產生的緊張及自卑感,我開始懷疑,不知這是否與我在求學時代被排擠的經歷有關? 直至現在我仍會在夢中回憶起那段不愉快的經歷,且算是頻繁。在路上遇到國中生時也會不自覺緊張。不知這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當這種自卑又產生時我又應該如何排解、思考? 最後,感謝您的聆聽。
版主回覆

親愛的Amy:

從妳的來信當中看到,妳似乎覺得是在求學階段受到同學的排擠,以至於讓妳在面對陌生人時都會不自覺的緊張焦慮,即便你已經出社會了,有了兩年的社會歷練,過去不愉快的經驗仍然會讓妳受到些許影響。看起來,妳很在乎別人眼中的那個妳是什麼樣的狀態,是如何被評價的。

其實妳的情況是人在面對人際壓力的時候,都會發生的,通常我們透過學習是能夠改善的。求學時候的被排擠或霸凌,一般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會因為經驗學習讓我們的耐壓承受力更大而沖淡,當然也有些人會一直陷在過去的受傷而難以痊癒。但是妳很棒的是,妳可以找方法來分散妳的注意力,不把眼光聚焦在讓妳不舒服的事情上面,這樣做確實可以調節那個讓我們喘息不過來的心理環境。只是對於面對壓力或不熟識的人還是會讓妳感覺緊張、自卑,甚至對當年被排擠的人事物仍會讓妳回想起來就不舒服。這是一個很好的覺察,而且妳願意來信與我們討論這個問題,就知道你是想要面對問題解決的人。

人,是很特別的生物,因為人無法單獨生活我們都生活在群體當中,;可是當人在群體當中活動時,又往往會因為不同的想法與觀念,對於自己以外的人會有很多的不認同,為了維護自己的價值與認同,去排擠其他人的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無論是求學階段、職場、網路有時甚至家庭,任何大大小小的場域裡面都時有耳聞。確實,有些人甚至會為了這樣的事而開始對於自己產生懷疑,開始自我否定,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我一定是個很糟糕的人才會被討厭等種種的揣測,以至於開始會有遇到”人”就緊張、手抖、頭痛、心悸、拉肚子等的狀況出現,但卻又無法逃離,無法避免走在路上會遇上什麼樣的人。這還真不是個容易解決的難題呢!既然,不容易解決,那我們還能為自己做些什麼呢?是否有可能提起勇氣來面對這個難題並解決它?從信中看起來,妳已經面對了這個問題,也積極的想找出方法來面對它,這真的很不容易。

至於,妳的狀況是否與妳在學階段時被排擠有關,我們可能無法明確的給妳答案,但是我們很願意陪你一起來探索妳的生命。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有一段關於一個很容易臉紅的女孩討論,Amy是否有興趣來閱讀這本書的內容呢?書中有一段話說:「『阿德勒認為:無論是追求卓越還是自卑感,都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對努力與成長來說健康和正常的刺激』只要用對了,即使是自卑感,還是可以成為努力與成長的催化劑。」

所以親愛的Amy,不管是緊張或自卑,都希望它們不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阻礙,而是讓我們更堅強的催化劑;但願我們都可以用正面的態度來面對它的存在,這些看似難熬的歷程,其實都是化過妝的祝福。最後,在此獻上我們最真誠的祝福,願妳能夠看見並試著透過自我成長讓自己更強大。

回覆時間 2016-11-03 09:57:00
留言者
林婉茹
日期
2016/10/13
留言內容
平安~我是大學新生 剛到了新環境 我很害怕 靠近多人的地方 我就感覺很緊張 不知所措 甚至會緊張到不敢說話 變成另一個人 連我姐姐都會罵我講話那麼小聲或笑我說 為什麼你在學校都不說話 那麼膽小 但是回家就會像是回到安全的地方復正常開朗樂觀的個性 .... 其實從國中開始就是會這樣 每次人家問我為什麼不敢跟別人講話 或講話很小聲 當時的我也不知道該回答什麼 每天帶著耳機暫時逃離那種狀態 越來越大了狀況雖然好一點了 但交朋友還是一個超級大難題 半夜常跟神為自己擺上禱告 難過自己這麼大了還是沒什麼改變 在寢室裡全是不熟的學姊 關西不是很好 有 幾個朋友也不常在身邊 常懶惰不想出門打球 沒有人可以放心依靠 傾訴的人 很多很多....心理常有莫大的壓力一直重重壓著我讓我很難呼吸 眼淚一直流 乞求上帝帶我走出以往的不好 帶領我改變 我也常問為什麼我會變這樣?或許是過去模糊的陰影導致我現在這樣?還是我有病? 也常看正面的話語激勵自己 但每次信心常因為小事縮減退縮 也想過去看病找心理醫師 但我不知道怎麼說話 一直希望可以找到答案
版主回覆

親愛的婉茹你好

    跌倒的經驗,讓我們知道疼痛的感覺,讓我們在下一次行走跑步時,特別留意路面的坑洞,以防跌倒;剪刀不小心剪到手時,我們會在下次使用時,更注意安全,否則就要冒著流血斷指的風險。過去的經歷,不管是愉快的回憶,還是痛苦的記憶,對我們來說,都是不可改變而重要的,它提醒我們注意危險, 是我們生命的老師,它會毫不留情的給我們上一課,讓我們吃點虧,同時它又提供我們唯一無二的經驗,讓我們內化自己的經驗,形成我們獨特的個人風格。在未來的路上,我們將帶著自己特有的個性,與這個世界交流,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模仿也搶不走的獨特。過去曾經是我們的一部分,它滋養我們到現在,但是他沒有重要到像鬼魅般,附身在我們的未來,可以肯定的一點,未來永遠比過去重要, 雖然不知你過去曾發生哪些……不好的以往及模糊的陰影,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將帶著對過去無比的敬意,細細品味它帶給我們的體驗,將它内化,蕴育成未來滋養我們的養份,在未來的路上,它是我們的助力,而不是阻力,讓我們更顯成熟與圓滿。

  進入到大學的殿堂,成為大學的新鮮人,表面上光鮮亮麗,但是實質上,面對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尤其是一個人離開家庭隻身在外,面對一個人學習独立生活,可想而知,你所要面對的孤單、寂寞、焦慮、不安與無助,這也難怪你會感覺到緊張,呼吸困難,想要跟好朋友分享心事,朋友也各奔前程,遠在他鄉,人本來就沒有不散的宴席,還好現在3C 通訊產品發達,可以透過LINE 和朋友聊聊天解解悶,即使朋友時間無法配合,所幸還有上帝,你提到你會跟上帝禱告祈求,不知道你是否有參與類似性質的聚會,透過信仰建立自己的社交圈,或許不失為另一種適應人群的方法,當然,人都會有適度的壓力,但是當壓力超過負荷,甚至會無時無刻想要掉眼淚,連出門都沒有動力,或許我們該懷疑是不是有輕度的憂鬱傾向,這時就像你所說的,適時的尋找心理醫生和身心科醫生的協助,是有幫助的。

  我可以感覺的到,大二的你會和大一的你,載然不同。雖然你認為你不知道怎麼說話,但是從你的來信,你說得很清楚,你說的再清楚不過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清楚地--十足地展現--你的期待與勇氣,但是困惑如你,不用浪費心思在自己的膽小,展現你原本開朗樂觀的個性,重拾勇氣,找回原來的你,讓膽小這個怪獸滾回家吧。 

回覆時間 2016-11-03 09:56:00
留言者
孟孟
日期
2016/10/16
留言內容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很沒自信,我猜是因為我媽和我身材胖的關係,以前的我是很開朗很愛和人交朋友的,我國中畢業升高中的時候,我就和我自己說不要汗任何人做朋友,他們熟了就會拿你開玩笑,結果開學第一天就被不認識的同學嘲笑了,我記得高中上課時頭都是低的,有幾次我和我媽說我怕被笑胖不敢上課 我媽一開始還會叫我不要理他們 我抱怨久後她就會打我巴掌 以為我不愛讀書,甚至開始嘲笑我的身材 說我要被笑久才會習慣,媽媽還說別人笑我是因為我坐在座位上很安靜 臉太臭大家才會笑我,如果媽媽被我抱怨煩到生氣就會說 所有人都不喜歡我 所有人都在忍耐我,直到大學到了新環境,我開始偽裝自己,做一些不讓人討厭的事,但如果有人笑我胖,我就可以和人鬧到絕交的地步,我實在受不了,他們笑我胖是不滿我哪裡?是不是在忍耐我?因為我學校是硬性住宿 大學四年我不斷的換室友....可是我真的很想交朋友,現在出社會了 我已經一年沒有午工作也害怕工作,以前的打工經驗都沒辦法超過三個月,我總是喜歡一個人呆著,有人和我主動說話我都會感到壓力無比 而且我對媽媽不知道是愛還是恨 也因為減肥計畫一直不順利 沒有工作覺得自己很丟臉 也覺得8個小時工作太長 並非我懶 而是要和人在一起那麼久的時間 我不知道能撐多久
版主回覆

孟孟,妳好:

        從國中到出社會上班,算算也有快十年的光陰了,這段不算短的時間,你ㄧ直被肥胖所困擾,甚至悶悶不樂、自卑並且出社會上班後也產生退縮的現象,將你的少女時代完全打亂了!可見,你對於自己的身材是非常非常的在意,但卻又無能為力,真是百般苦惱與無助。

         我們所知道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吃得太多、動得太少、另外就是遺傳、內分泌失調、還有某些特定藥物所造成,但其中有一項重要且大家容易疏忽的因素,就是情緒問題。從來信得知你有做過減重計劃一直不順利,我想提醒妳一些事情及想法的交流,希望對你有幫助:

1.不知你的減重計劃是否有耐心毅力持續的做?最重要是一定要找合格的減重班,配合醫師,不要相信偏方,傷了身體,又傷心。

2.給自己比較實務一點的想法,對自己說「如果我怎麼怎麼做,會比較有可能做到」並寫下來,也可以隨時調整。也就是喚起減重的行動力,先不設太高的目標,只要做就對了,一步一步踏出減重的目標,慢慢減重,複胖機率也會比較小。

3.如果怎麼減都減不下來,或許可以從(心)來著手,找身心科或心理醫師聊聊,探索真正失序的根源,也許可以擺脫胖的陰影。

        看看我們四周,高矮胖瘦都有,每個人長得也都不一樣,這就是造物者的巧思,當我們努力過,但改變不了,就只能接受,並調整心態,總不能因身材而把這輩子都賠了進去,那不是更划不來嗎?就我們所知的下面幾位藝人,她們要面對全國對她們身材的檢視,也曾經為體重所苦,但事後調整心態,接受自己,讓自己活得更精彩更有自信。 

     如鍾欣凌、林美秀都因身材豐腴成為特色,然而她們不以為意,「演戲幹嘛看身材?」胖也能胖得很快樂、很有自信!她們在學習表演的過程中,反而一點一點找回自信,此外,鍾欣凌還給自己定了個綽號「粉紅豬」,爽朗的用這個外號跟別人打招呼,正面接受「我就是胖」的事實,並把這件事變成特色和優勢,久而久之就能活得更自在樂觀,也胖得很快樂!

        至於,林美秀開始找到自信的關鍵,是藍心湄的一句鼓勵:「有什麼關係?胖子跳舞才好看!」她之後拍了喉糖廣告,飾演大嗓門的孟姜女一炮而紅,更是感受到演技的重要性勝過長相,現在還能樂觀安慰其他胖女孩:「胖不是病,不會要人命,重點是妳要有自信!」不過,為了身體健康,她還是花時間減重,還有,鄭欣宜是「肥肥」沈殿霞和鄭少秋的女兒,從小就遺傳媽媽的易胖體質,但也是透過接納自己,變得有自信,各活出一片天,不是嗎?

      孟孟,我們必須對自己的思維有所改變,才有機會改變周遭的環境,與其期待外界的改變來滿足我們,還不如自己先主動的進行調整。不要讓我們自己一直在承受身體與心理的痛苦,記住!「我們來到這世上,並不是為身材而活,而是有更重要的事,等著我們探索及完成」,開始行動吧!也許結果不如我們所預期,但是踏實感會讓我們的情緒變好,看世界的角度也就更加寬闊與快樂了!若還有想討論及分享的事情,也歡迎你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也能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6-11-03 0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