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紫之遠
日期
2018/12/25
留言內容
您好,首先,我接下來要說的這個煩惱雖然長期困擾著我,但目前看來並不是很嚴重的問題,我曾找過身邊的家人朋友們談過,他們總建議我找相關人士詳談,改善自己的狀況,所以我來到這邊,想找個人聊聊,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建議。 近兩年我容易受驚嚇的狀況越來越嚴重,甚至因為一些小事情受驚,像是明明知道家人會從哪邊出現,有時已經看到轉角的人影,但人走出來我還是會受驚嚇,嚴重驚嚇的時候甚至會下意識大動作的倒彈。 雖然說我曾探討過是否是因為那一位家人平時走路動作就很快,腳步聲小有關係,但是以前不曾發生過這樣的事,從小到大也都住在一起,我跟他的感情也都很好。 還有周邊一些環境中我所熟知的小聲音,某些時候都可能會讓我受到驚嚇,通常受到驚嚇結束的一分鐘內會有脫力的感受,嚴重的話一天會發生2次以上。 有時候手邊一有事情(可能削個水果、哼個歌),開始做那件事情的當下,就會無法控制的對周邊的情況人事物幾乎無法查覺,我家人都說我怎麼一直心不在焉。 我嚇到時的大反應,有時候會讓家人跟著我一起受驚嚇,甚至他們會因為我的反應有些受傷,我也覺得很愧疚。 我有懷疑過是不是跟我長時間壓抑有關,我小時候是那種火爆脾氣藏不住的人,從小學前,常常一個人大發脾氣的記憶我都有,甚至高中被嚴重霸凌後,回到家我也會把壓抑的憤怒發洩出來,並且習慣了高中那樣的環境,從其中找到了生存的方式,安然畢業。 大學我交了很多朋友,在自己身上沒有發生任何霸凌。 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事情,高中後就很順遂了,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開始不會表達憤怒,仔細推算的話,大約在上了大學之後就開始很少把脾氣發出來,開始不懂得怎麼適當的抒發情緒,但是具體的原因我自己也不清楚。 有時候情緒來了,嚴重甚至會覺得吸不到空氣、胃痛、可能還有點焦慮,要用力吸氣,才能慢慢順暢呼吸。 而當發生真的很生氣的事情的時候,會崩潰到憋不住眼淚,然後我會躲到廁所,不讓家人發現或聽到聲音,事後就像是沒事的樣子繼續做事,有時候想要摔東西,拿剪刀戳厚紙板或是踢東西,但深怕家人會聽到,所以也都會忍下來,我覺得哭過就沒事了。 這樣的狀態算一下應該有10年或以上了,我懷疑自己到底是哪裡出問題,是不是跟我想的一樣,容易受驚嚇的原因就是出自於我的情緒問題。 我平時也跟正常人一樣,也會出去玩、吃好吃的,我並沒有整天鬱鬱寡歡,也沒有把壞脾氣帶給家人,但是我容易受驚的狀況卻愈來愈嚴重,因為這樣常常受到驚嚇真的很累,所以常常會犯睏想睡,我最近就開始運動了,但是每次一覺醒來,還是覺得異常疲倦,我開始覺得這樣的精神狀態會影響到自己的日常了。
版主回覆

紫之遠,你好:

從來信中看到你努力的想控制自己容易受驚嚇的情緒管理問題,似乎無法有效改善,相信內心是充滿無奈與迷惘的,真是難為你了。

信中提到「當發生真的很生氣的事情的時候,會崩潰到憋不住眼淚,然後我會躲到廁所,不讓家人發現或聽到聲音,事後就像是沒事的樣子繼續做事,有時候想要摔東西,拿剪刀戳厚紙板或是踢東西,但深怕家人會聽到,所以也都會忍下來,我覺得哭過就沒事了」,可見你是位體貼的女孩,害怕親友擔心而自己默默承受情緒低潮的折磨;信中也提到「我嚇到時的大反應,有時候會讓家人跟著我一起受驚嚇,甚至他們會因為我的反應有些受傷,我也覺得很愧疚」,看到你將問題歸責於自己,深深感受到你內心的溫情,唯有基於「愛」,我們才會檢視自己是怎麼了、是否有哪裡做錯了,探問自己是否做得足夠?有時,真正讓我們覺得無法消化的,不是事件本身讓我們產生的「情緒」,而是事件之後,我們「自責」的情緒,看到你這樣自檢與迷惘,真的很讓人不捨。

有時候,我們害怕表現出情緒,覺得「情緒」是會影響周遭、影響工作與生活,所以,我們學會戴上盔甲,偽裝自己的堅強、壓抑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情緒隔離,以為這樣才是對的。有時後,這樣的「情緒隔離」確實有其作用,它讓我們保有力氣去面對危機、專注的面對困難;或許短期的「情緒隔離」是種選擇,但是,要注意,不可以讓「情緒隔離」與「壓抑情緒」成為習慣,因為長久下來,這會鈍化我們對周遭一切的感受力,這並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般提到控制自己的情緒,有自我修為的加強、自我意識控制、還有情境移轉等等,親愛的你,不知你除了將自己的煩惱與不安跟親友提過,嘗試分享自己的煩憂外,是否還嘗試過期其他的舒壓管道?一般而言,經常的情緒抒發與分享,是可以讓我們生活中的某些負面情緒或壓力獲得宣洩。當然,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課題都是需要勇氣去嘗試的。今天,你能來信求助,也是你有勇氣面對問題的第一步,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好嗎?

來信提到「有時候情緒來了,嚴重甚至會覺得吸不到空氣、胃痛、可能還有點焦慮」,這樣的身體不適感,讓我挺是擔心的;又信中提到「小學前,常常一個人大發脾氣」、「高中被嚴重霸凌後,回到家我也會把壓抑的憤怒發洩出來」、「上了大學之後就開始很少把脾氣發出來,開始不懂得怎麼適當的抒發情緒」,不知通常是為了哪些類型的事情?或是對於什麼樣的環境或對象(如家裡?同儕活動?工作場域?)比較容易引起自己的情緒、不安或驚嚇?又不知這樣的情緒反映頻率是否很高?易暴怒或驚嚇的情緒,可能是情緒管理問題、也可能是心理因素或是病理因素等。來信提及自己成長階段情緒管理的演變歷程,這些成長歷程是否與現在容易驚嚇的情緒有因果關係?由於這並非是我的專業範圍,如果這樣的容易驚嚇情緒經常發生,不知紫之遠是否想過尋求專業機構確認自己的情緒狀況?以及時獲得專業的協助。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提供你多一些思考方向。如仍覺得困惑與心情低落,也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即時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釐清困境;或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喔!

祝福你

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19-01-10 08:49:00
留言者
宋永涵
日期
2018/12/30
留言內容
如果,殺了自己的父親(別擔心,我還沒下手).但尚未被確認有精神疾病,這樣還能求死嗎?
版主回覆

親愛的永涵:

你好!來信提到「如果,殺了自己的父親」,不知道你和父親發生了什麼事,接著你又問了「還能求死」嗎?這是什麼意思呢?

十多歲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想法,想是承受了好大的壓力,才讓你問如此沈重驚駭的問題。永涵,你能留言生命線,想是期待著能有讓你解套的答案;若是能有多一些的訊息,或許我們能夠對你有多一點的幫助,也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輔導員會陪伴著你一起面對你的困境。若是有什麼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除了留言或來電試著找適當的處理方式之外,我們也會在了解實際狀況後,協助尋求相關單位的資源。

還是想和你多談一下,孩子!當我們遇到人生中的風暴時,能夠提出求助是需要很大勇氣與力量的;而你能要我們「別擔心,我還沒下手」,顯見你仍在努力的判斷思考,不讓自己造成可能的遺憾。雖然不知道怎麼了,但是我們願意傾聽你心裡的話,要知道有人在關心著你。試著給我們機會了解你、幫助你。讓我們一起來面對問題,好嗎?

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9-01-10 08:46:00
留言者
陳玫含
日期
2018/12/15
留言內容
我從小就能力不好,又是長女,從小家庭就吵吵鬧鬧,爸媽一直吵架,奶奶又不喜歡媽媽,又在國中被同學因為外表排擠,跟自己家人關係不好因為他們不了解自己做不好一直被媽媽拿來跟其他人比較,上了大學能力也不是很好,除了社會跟其他人相處又融入不了,也一直不太到適合的工作,我有兩個朋友但我太依賴他們,但最近知道他們可能無法在在聯繫,我不想失去,但又要逼自己接受,我一直感覺孤單能力不好,在大學看了很多次精神科還是無法讓自己改變這樣的生活,一直不斷吃藥但又無法改變自己,壓力大到,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自卑,又負面,有想要所有人都喜歡自己,到達別人的期望的自己。
版主回覆

親愛的玫含:

從來信中我們得知,妳的家人彼此之間相處並不融洽,妳在外面也曾經有過被同學排擠和無法和他人融入的經驗,再加上妳覺得自己從小就能力不好,不管在家裡和外面似乎都無法感受溫暖,這樣的生活也難怪妳會感到孤單。

首先,玫含,我們想請問妳,這世界上有哪一個人是所有的人都喜歡他,且他都能達到別人的期望?選舉剛剛結束,聲望非常高的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和準高雄市市長韓國瑜,他們的聲望那麼高,可是不喜歡他們的人也大有人在。如果事事都要符合別人的期望,要所有的人都喜歡自己,這樣的生活好辛苦啊!因為根本就沒有人辦得到。

妳提到大學時曾經看過精神科,不知道醫生除了給藥之外,還做過什麼治療?妳目前還持續看醫生嗎?從妳的來信我們無法看出醫生怎麼診斷,並給妳什麼樣的協助,可否再多給我們一些訊息?

玫含,我們非常高興能接到妳的來信,妳會寫信詢問表示妳很想改變自己,只是不知道如何改變。長期累積下來的自卑感和負面情緒,不是靠著一兩封信件就可以達到改變的效果。我們強烈建議妳直接打1995,讓我們線上的輔導員陪著妳一步一步地慢慢做出調整和改變。期待妳的來電。

回覆時間 2019-01-07 07:45:00
留言者
Meggie
日期
2018/12/07
留言內容
我困擾於長期失業且有家歸不得的困境。 三年前因為要照顧雙親的緣故,結束了在外地穩定的工作回到南部家中。 因為求職不易,陸續找到的都是兼職不穩定且待遇不佳的工作,最後往往無疾而終。 家人的觀念比較傳統,看我的情形認為公職是比較穩當的工作,所以一直嘮叨本人去應考,而自己不喜歡公職那種呆板又日復一日的工作,加上街坊鄰居排山倒海的”關切“讓人更感壓力,為了逃離這種處處受人壓迫(被家人強加的價值觀及外界的冷嘲熱諷)的環境,另外,家裡還有一個十多年沒有踏出社會工作的弟弟,家母成天悶悶不樂也日漸憂鬱,為了不給自己和家人心理的負擔,我選擇隱瞞家人,以出外工作的理由離家數年。期間做過很多不同於以往職涯的工作,雖然待遇不高,但至少是自己選擇的工作。直到一年前和人合夥的事業,對方因為家庭因素突然要結束經營,離開後我就此展開顛沛流離的生活,後來到友人家空出來的房子裡居住,那段期間有和另一位家庭分崩離析的少年同住,沒想到今年九月他在房子裡面輕生身亡,當時在無預警的狀況底下,流離失所,也無法向一直隱瞞著的家人求助,於是輾轉找到了另一個臨時居所安置,但居所內住著另一名疑似精神有狀況的人,偶然會聽到他在屋子內情緒失控,放聲大哭大叫的情形,深怕自己會不會又遇上什麼事情。 現在我已經處在對環境非常不安,又無以安頓的窘境裡,想回家似乎又沒有正當理由回去,雖然已經報名了職訓課程並試圖申請生活津貼,但不確定會不會通過甄試?進退兩難使我非常的無奈沮喪,到底應該怎麼做才好?
版主回覆

親愛的Maggie:

你好!天氣轉冷了,不知道你是否仍然住在臨時處所?除了擔心你的居住安全外,也關心你在信中提到申請的生活津貼,可是順利審核下來了?看到你為了生活,積極尋找生存之道,並胸懷抱負與希望,而不願意委曲於單調的公務體系,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及毅力來支撐著自己的信念!踽踽獨行的你,辛苦了!

Meggie,初始的你為了照顧雙親而離開職場、回到南部家鄉,如此義無反顧的回家以盡人子的責任,真的很不容易!相信你的父母亦感受到妳那樣的貼心善良與毫無懸念的付出。如此懂事又想讓家人可以依靠的你,當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境窘處(工作不順心、事業不遂或居無定所等),你都獨自承擔而不願向家人透露,寧願在外奔波飄搖也不想讓雙親擔心與失望,是嗎?這樣的你真的很令人心疼!也很謝謝你願意把自己的狀態告訴生命線,且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你在信上所提的一些事情:

  1. 目前你並無住在家裡,除了因為要逃離「親人鄰居對工作的關照」及「家中弟弟長期宅在家衍生母親負情緖的氛圍」外,是否也意謂你的父母現在是可以自行負擔他們的生活狀況?若是這樣,至少目前可以減輕你的負荷,同時你也能專心於先把自己的身心與日常照顧好,然後才會有能力向外邁出腳步,去發展自己的生涯規劃。
  1. 若是如上述所說的,那麼又是什麼原因讓你沒有考慮回到北部、回到以前你所專業的職涯軌道上呢?畢竟在北部,一方面工作機會多;二方面是你駕輕就熟的。你覺得如何?
  1. Maggie ,你說:曾經與朋友合夥做過事業,後因朋友家庭因素而結束了。感覺到如此的結果令你黯然不已,相信創業之初妳是有心要好好拓展事業,也願意投入並全力以赴的!當時是什麼阻礙使你無法承接下來去經營?因為有過經驗,可否試著審視看看它是否值得你再挹注心力與資金?經濟部有提供青年創業貸款,若有需要,也是可以上官網多方了解,當然這還需要更嚴謹與更完整的計劃與評估。
  1. 無論是就業或是創業,相信你在工作能力與敬業態度是用心進取的,同時也積極以行動力來找尋適合工作,從信中看到你善用政府資源如職訓中心、申請津貼等,沈潛之時努力於儲備自己的技能,而後機會必為充分準備好的人而來的。新的一年,會有一波轉換工作潮,試著尋求在地的就業服務站,或許能有更多適合的工作機會;還有累積同質性的工作經驗也是讓我們能夠一步一步在相關領域站穩並得到更高報酬的重要指標喔!

「家是遊子的避風港」,所以,不要設想太多而阻礙了自己回家,好嗎?回去看看父母,讓彼此更加放心與安心。最後,希望Meggie一切順心。當然,若是你願意再與我們分享你的狀況,或是信上沒能探討的問題,很歡迎你再次來信或來電1995生命線專線,線上有專業的輔導員能陪伴著你,並且即時和你一起面對問題做討論,或許能有所助益。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9-01-07 07:44:00
留言者
亮亮
日期
2018/08/13
留言內容
四年前跟現在的男友在一起,剛開始知道他有嚴重的負債和躁鬱症,所以我就陪著他一起努力,也把自己工作的薪水給他還債,後來也為了陪他一起努力他的事業就把工作也辭了,全心的幫助他,那時候的我一點都不覺得苦也沒有任何抱怨,陪他努力了2年,好不容易他的負債已經不那麼緊迫,生活也比較輕鬆了,卻也開始為了兩個人之間的金錢分配有疙瘩,他的工作是自己批發商品在夜市或網路販售,而我也跟著他一起,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做什麼都在一起,我不是一個特別重視金錢的人,所以也不會特別去跟他要求我要有薪水或是要有多少的零用錢,但自從那次我家人有需要用錢時我跟他開口,他卻斤斤計較時就有了一些想法,開始會覺得我不應該沒有錢沒有薪水,連我最愛的家人需要我都沒辦法幫助他們,開始會觀察他是不是對我特別摳門還是天生星座的關係比較節儉,後來發現原來他對每個人包括自己的親人也一樣,而他的家庭相處也是如此,就慢慢說服自己他會這樣是家庭因數,雖然知道他這樣是習慣也是日常,但心裡難免還是有點疙瘩覺得他需要的時候我都可以毫不猶豫地幫助他,為甚麼他不能像我一樣?我的要求並沒有很過分,也不會讓他耗費所有的積蓄,雖然我也不知道我的金錢觀念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但通常如果是我能力範圍能做的只要是家人我完全不會計較跟考慮,他跟我說....你能夠對家人這樣無私是因為還沒經歷他那個年紀兄弟姊妹之間的現實問題,這點我能理解卻不能苟同,因為我的家庭觀念一直灌輸我家人有多重要有多愛對方,不必要跟自己的家人計較那些身外之物,這麼說不代表我家很富裕所以不計較,我家也不好過....曾經是一家五口一個月只剩一千元的生活。 我慢慢沒辦法像以前一樣對他好,也開始會挑剔他對我的不公平,以前我可以在生活上讓他不需要自己做,喝茶倒水、吃飯我準備、買東西我去買、洗衣打掃全部包辦,現在每每幫他做一件事就會不耐煩有點小抱怨,我也知道他會這樣習慣我幫他做事也可能是我寵的,但我不能理解的是....人是互相的,為什麼我幫他做是可以不去計較我做了多少,而他卻是幫我做了什麼就會跟我邀功他幫了我幾次,例如今天他幫我買飯,明天他就會跟我說昨天是他買的今天換我去。或是我說我今天工作很累不想做什麼事,他卻不是關心而是跟我說他今天也沒有比較輕鬆一直動腦一直想事情也很累,甚至跟我說小事情我處理大事情他動腦,我從經跟他說過,你知道嗎?生活上的小事情很多非常多,而你所謂的大事情並沒有常常發生。沒錯....這是生活上的小事情,但卻也能看出他對我的斤斤計較。我不奢望他會因為我幾句話而改變自己的習慣,因為在沒有我之前的35年他都是這樣活,他家人都沒辦法改變他了我又憑什麼? 我曾經想過很多次離開他,卻又擔心他常常因為躁鬱症情緒不好,怕離開他他會不會自暴自棄,我並沒有很偉大,也不是說他沒有我不能活但我了解他對我的依賴有多重,離開他他會有多空洞。 去年因為他爸爸意外身亡,他媽媽一個人住在一棟透天厝,而他的哥哥有自己的家庭,他弟弟人也在國外工作,三兄弟只有他能夠搬回家跟他媽媽同住,我能理解他媽媽如果一個人沒有人陪會有多孤單,所以當他提出要搬回家,我二話不說的就也答應跟他一起從高雄搬到台中,跟他媽媽相處並沒有什麼不好也沒有衝突,不管他媽媽說什麼,我都努力做好也從來不頂嘴,雖然有時候會覺得她很古板但也能理解體諒,而近期我卻也感受到人家說的....畢竟不是自己的女兒,待遇一定有所不同,甚至也因為寵物有點嫌隙,我一直覺得照顧寵物就像在顧小孩一樣,你必須要教牠,牠才會懂什麼可以什麼不能,適當的逞罰不是虐待,他媽媽常常跟我說不可以讓狗狗亂吃東西,我也很少給牠吃人的東西,因為我家也有養狗狗,知道牠們不能吃什麼也知道要怎麼教牠們才會長知識,而他媽媽卻是在吃飯的時候讓狗狗跟她一起吃便當菜或白飯,每次看到我心裡都覺得這樣狗狗哪會知道牠不能這樣不能亂吃東西,剛開始我看到這些並沒有什麼想法也覺得我不應該插手生活上這些事包括我男友跟他媽媽之間的想處,即使他們有爭吵也是保持著畢竟我還沒嫁不該管的不要管。是到狗狗影響我們的工作時,才覺得不應該這樣,但我知道....打狗還得看主人,即使是我想訓練狗狗也要看他媽媽認不認同,有幾次我都因為狗狗實在太皮所以打牠的屁股,直到他媽媽有天對狗狗說,你快點過來不要在那邊等等又被打之類的話,我就開始知道他媽媽是會介意我對狗狗如何的.....我並不是討厭狗狗我自己也有養寵物也很喜歡貓狗,所以更不可能虐待牠們,但在他媽媽眼裡卻好像覺得我對狗狗太壞太苛刻。這也讓我不得不去想,假使哪一天我嫁給他了,生了小孩,又跟他媽媽一起住而他媽媽本來就很想要有個孫子陪扮,對狗狗都是如此的溺愛那小孩會被寵到什麼樣? 我開始在想,我知道我自己不想嫁給他,因為我不想二十幾歲開始就要過像黃臉婆的生活,也不想總是我在照顧我男友,現在又要照顧老人家,我知道我沒有那個能耐去做那個好媳婦。 我想離開,我怕我哪天撐不住了不想撐了沒能力撐了,到最後大家不歡而散,可是我也知道現在離開他的工作會停擺、生活會停擺,這問題我想了N百遍,也覺得我這樣拿青春跟他耗即使有委屈也自己吞到底值不值得, 想到我自己也患了憂鬱症,正在治療..... 有人跟我說,不開心就該放手,放手什麼都好了 這我也知道,但他們卻不能理解我那所謂的責任心 我擔心我也怕更不希望是因為我讓他傷心 我常常在跟自己拉扯,卻從來沒辦法決定我應該怎麼做。 有時候想到自己過不去的時候就會想諮詢 但卻都沒有管道....
版主回覆

 親愛的亮亮:

原本沈浸在愛情中是幸福的,但你卻因為逐漸出現的不安全感而自責、進一步的自我要求更加付出,讓妳落入憂鬱的情緒裡,真是難為你了!

周慕姿在「關係黑洞」一書中提及“相愛不容易,相處更難。這些「困難」,其實時常是根源我們內心的「不安全感」,可能會使得我們將自己的不安,投射在與對方的這份感情中,甚至變成了連我們自己都不認識的人”。而這種根源於內心深處的不安,或許與「對方的行為表現」有關,但更多的是與我們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有關;因此,關於不安全感,我們需要先探討的是:我們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這份情感的?如果不安全感的部分成因源自於男友的行為表現,不論你自認事情大小,是否曾經試著與男友溝通過?讓男友理解你的感受與擔心,而非一味的要求自己默默承受,適當的調正彼此的互動模式;有時適時的反應自己真實的感受,不但能抒解憂鬱的情緒,也是正向的溝通方式之一。

從來信描述看來,你將不少問題歸責於自己或要求自己接受、承受、忍受...,可見你是位體貼的女孩。其實,從你信中的愛情觀,我看到你內心其實是充滿愛的的女孩,唯有基於「愛」,我們才會自我檢討自己是否做得足夠、才會懷疑自己付出的不夠而應更加的去承受也讓自己不開心的一切!因為我們在乎,所以我們不安;甚至讓彼此在這份不安全感中逐漸地累積傷痕。而我們,又該如何驅走這份不安全感呢?人生無論如何,終究是「自己」在感受最後的喜怒哀樂;也無論如何,最後都得靠自己做出最終的決斷!更何況,我們無法為他人的人生負責。

親愛的亮亮,從你來信中提到「我這樣拿青春跟他耗,即使有委屈也自己吞...,...自己也患了憂鬱症」,這點真的讓我很是擔心,好在你有意識到自己面臨著這些嚴肅的問題,而讓自己接受治療,這也顯示了其實你也很理解自己面對的內外部情況,有勇氣面對問題,正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與你分享周慕姿在「關係黑洞」書中提到的方法之一:

1.練習給自己安全感,首先是「相信自己的價值」。練習相信:「對面這個人,他喜歡我,是因為我身上的確有讓他喜歡的特質。不過,不管他是不是喜歡我,我都是不錯的人;他的喜歡,並不會影響我的價值」。

2.接著練習「相信這段關係」。相信這段關係並沒有這麼容易斷裂;相信你對面的這個人,留在這段關係裡,正是他重視你、重視這段關係的證明。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你能有多一點不同方向的思考。若是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度過情緒的低潮,也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即時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釐清困境。或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喔!

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9-01-07 07: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