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Allien
日期
2019/08/16
留言內容
您好,想了很久,因為我自己也不太擅長面對面的言詞表達,所以也不知道該向誰訴說這些內心的問題和想法。 一直以來在家庭裡我覺得有非常大的問題,我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離異(大概兩三歲的時候),其實年紀還小的那時對於爸媽分開沒有什麼難過的心情,但長得越大身邊的朋友很多都是家庭很幸福,家中常常出門一起吃飯讓我感到很羨慕。從小有別的家人照顧我,所以我的生活環境還不至於像其他孩子那麼的不健全,照顧我的家人說真的也對我不錯,不過長到現在這個年紀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問題一個個浮現出來。首先不知道是否因為我個性過於柔弱,以致於照顧者對我有嚴重的情緒勒索問題(不只一位),這部分讓我前陣子憂鬱倒有自殘傾向但卻又不敢去看醫生,每當男朋友看見我這樣還會很生氣的罵我還說見面要拖著我去看醫生,我內心很難過,覺得你什麼都不懂為什麼要對我說這些話。以致現在諸如此類的抱怨或是情緒勒索的狀況都不太敢再向他求助。 再來提到的是,我爸爸近年和其他人又生了一個孩子,那孩子和我相差18歲多,爸爸的伴侶其實也對我不錯,我也不排斥後來出生的孩子,但每每和他們相處,我就覺得自己似乎不是這個家的一份子,嘴巴上說著家是避風港,但從生活上的一切小細節來看他們沒有人在乎,且我放長假一回家,就讓我明顯感到我只是一個代表家裡顏面的工具罷了,包括學歷和所有一舉一動的表現。 總覺得這一切無法用這篇文章就訴說完全,但大致上是這個樣子,我覺得自己很渴求被愛,但是是自由的愛,在外人面前大家總說我很懂事很獨立,但家裡的人似乎都不這麼覺得。 甚至上了大學,我連自己想住什麼房子我都不能夠自己選擇,我只是希望真的有一個能讓我回去我想被愛就有人愛我的地方,而我努力在外面為自己的夢想前進努力的時候有人可以支持我讓我自由發展,為什麼如此的困難,難道是我的想法太過自私嗎? 真是不好意思真的沒有人可以訴說,所以上來尋求解答了....
版主回覆

親愛的Allien

謝謝你對我們的信任,願意跟我們分享心事,我們能理解你的感受,也了解你的心情,你辛苦了。

親愛的Allien,在你覺得自己的生活環境還不至於像其他孩子那麼不健全,照顧你的家人對你也不錯的情況下,當問題突然一個個慢慢浮現出來的時候,請問,你有沒有好好的問過自己,覺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缺少的又是什麼?是與家人的親密關係嗎?是父母的愛與支持嗎?還是什麼其他的部份?另外,是不是能夠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想ㄧ想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來面對和改善自己的生活。

你說不只一位家人對你有嚴重的情緒勒索,導致你憂鬱到有自殘的傾向卻又不敢看醫生,讓你痛苦又難過。確實,在生活當中我們都有可能碰到一些情緒上的困擾,但是假如身心的壓力已大到超過自己所能負荷的情況,那麼,除了可以請家人或朋友幫忙之外,也可以尋找專業的心理諮商或醫生的協助,幫助我們釐清一些問題、改善狀況。請你不用擔心或害怕,每個人都有需要被幫助的時候,正如你能勇敢的來信一樣,相信如果有需要,尋找專業醫生的幫忙也是很健康正常的一種自我照顧。

你覺得自己好像不是家裡的一分子,不被在乎,好像只是代表家裡顏面的工具罷了,很心疼你有這樣的想法。你渴求被愛,也希望有人可以支持你為夢想努力和前進,我們覺得這樣的想法並不自私,只是,當你覺得不被在乎不被愛的同時,有沒有想過更應該在乎自己,疼愛自己,相信自己,誠如你說的,自己的學歷自己的一舉一動表現代表著家人的顏面,可見你是很棒的,如果可以多肯定認同自己,想必可以為自己帶來更多正面的能量與自信。也許,我們的人生還是有一些遺憾,譬如父母的離異,但那已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又或者家人表達愛的方式不盡人意,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先看見自己所擁有的,學習如何調適或轉化自己,然後努力的認真的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快樂與幸福!

如果你還是需要我們的幫助,請你可以直接撥打桃園市生命線1995,我們有線上的輔導員會陪著你一起面對問題。祝福你一切安好!

回覆時間 2019-08-28 04:57:00
留言者
kobe
日期
2019/08/17
留言內容
基本資料 大學畢業一年多 目前待業中 如還需要其他資料,歡迎與我聯絡 老師您好: 我近幾年時常都會感到很無力及焦慮,且經常有睡眠問題,這中間我有嘗試過諮商及看身心科,效果也都有顯著的改善,但最近這些情形好像又回來了,有時會對我的工作專注度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讓我無法順利完成應該完成的工作,且有時甚至開始會有自殺的念頭,但我知道我不能這樣子做,這股力量通常會在夜深人靜時不斷的拉扯,也因此這讓我開始思考我是否要再次尋求諮商的資源,還是這些焦慮其實只需要換個角度去切入即可舒緩焦慮,所以想來聽聽看老師的建議 我的焦慮是由很多事件所組成的,但影響我最大的是 1. 父母對待我的方式。母親兒時對待我的方式是用打的,長大後的方式是經常對我的評價充滿負面及遇到關鍵的事情時常採取不溝通的方式且叫我自己處理的態度,但我又很在乎他的看法,這讓我感到被拋棄的感覺。我可以同理她為何要用這個方式對待我,這或許與她的家庭背景及過往我們的溝通模式有關。關於溝通模式的部分,我認為我自己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ex:(1)我經常溝通到一半會有些面質(對母親來說或許是嘲諷吧)的說話方式開始出現(2)過往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沒時間陪伴她 2. 我對於未來感到焦慮。我是社工系畢業的,我很想要從事跟這方面相關的職業,但因為我不會任何交通工具,所以在求職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阻礙 關於交通工具的問題我也在這幾年間不斷向父母尋求協助,可是都因為身體因素使得父母不太放心,所以一直無法完成此件事情 3. 我是否要讀諮商相關的研究所。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是要延續助人的生涯是否只剩下讀諮商研究所的選擇,可是我又很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助人實務經驗就回到校園讀書,深怕自己會因為不適合而讀到一半放棄,這樣子會不會對父母感到很抱歉,再加上我真的不想拿父母的錢去讀書啊。
版主回覆

Kobe,

再次尋求諮商資源、看身心科,

與時時提醒自己用不同的視角去看自己的焦慮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我們就針對你分析的自己來聊一下:

1.你說你在意父母的看法:

當他們拒絕溝通或是要你自己決定的時候,

你卻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

“其實你心裡也明白他們用這種方式對待你的緣由;

從小負面的互動,

、母親小時候的生長環境、

彼此慣性的溝通模式,

以及花太少的時間陪伴他們。

你也說因為身體的因素,

交通工具很難尋求父母的協助,

是因為他們不太放心。”

那麼你需要問自己:

為什麼他們會拒絕與你溝通且要你自己決定?

當他們如此做的時候,

那種被「遺棄的感覺的」背後,

你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你對父母親的期待又是什麼?

2.是否該繼續讀書?

你其實心裡也清楚:

“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務經驗,

就算回到學校也可能會半途而廢,”

再加上你真的不想拿父母的錢去讀書了。

Kobe, 你很有自覺性;

有能力分析自己的想法,

相信你有能力可以更深層的去檢視自己的意識。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根據自己重要的信念,

去建構自己主觀的世界以及賦予其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都用大腦的慣性去看待問題,

所以學習有意識的去改變大腦的慣性是重要的。

這是讀社工的好處不是嗎?

歡迎你來電1995,

讓我們線上的輔導員陪你談一談,

相信在談話的過程,

你會地更清楚用不同的視角,

來看待甚或許解決你現在所處的困境,也說不一定。

期待你的來電!

回覆時間 2019-08-28 04:55:00
留言者
日期
2019/08/16
留言內容
你好,我想問您一個小問題 我是一個非常非常愛笑的人,真的很愛笑,剛認識我的人甚至會覺得愛笑到太誇張。國中前我並不是一個情緒很鮮明的人,但發生很多事之後我慢慢告訴自己要做一個外向的人,加上自己常常被人污名化,所以開始要自己變成一個愛笑愛說話的人,為的是看起來很好相處。 我忘記當初是怎麼變成這樣了,好像是不想讓大家知道我得了憂鬱症,我想交到朋友、我不想被當成可怕的人,或是我害怕身邊的人再度離開我,總之,我成了個愛笑的人。 過了好幾年後,我一直把「我很愛笑」當作我最主要的優點。直到一個新認識的朋友問我為什麼要總是在笑,說話在笑沒說話也在笑,笑到讓他覺得我很虛偽,是到真正認識我以後才發覺原來我只是愛笑沒有其他意思。 但他說他感受不到我笑容的溫度,他說其實我可以不用無時無刻都笑著,其實我自己也覺得我這方面有點特別,但只是想我就是笑點低而已。有時候一個人的時候,會變得很憂鬱(以前會突然哭憂鬱症好了以後就不會了)但我不會放在心上因為我知道我是個悲觀的人;但有時候有點誇張的是,我會開始跟自己對話(自言自語),這好像沒有什麼沒錯,可是我以前不會這樣,而且就連我在自言自語的時候都會一直笑。 我不覺得我有生病,我也不覺得我憂鬱症又復發因為我不會想自殺,我只是想知道我的愛笑是怎麼回事,其實我不想這麼愛笑的,常常跟別人笑完獨自一個人之後,會憂鬱的更嚴重(心情起伏很大),我想知道該怎麼解決,不好意思麻煩您了,謝謝您。
版主回覆

笑,你好:

從你的來信中,感覺到你因為愛笑這件事帶給你不少的困擾。你最近卻發現,有時在別人面前笑完後,情緒起伏會變得很大,會讓憂鬱的情形變得更嚴重。這樣擔心不安的你讓我們好心疼!在你的來信中,我感受到你的擔心害怕,你不希望讓大家知道你得了憂鬱症,很害怕身邊的人會因為這樣再度離開你,是曾經發生了什麼事使你這樣擔心害怕呢?我感覺到你非常希望自己擁有一個開朗的形象。你不希望別人認為你是憂鬱的,你努力不讓別人擔心,但這個努力,卻讓你有些疲勞,新朋友提醒你不用時時刻刻維持開朗,好像也有些動搖你的信念,讓你困擾且疑惑,「不用一直笑也可以嗎?」

其實人都有情緒起伏,看到你說為了不想讓別人擔心,努力維持著笑容這件事讓我們真的很心疼。不知道你有沒有比較能說真心話的朋友呢?如果有,試著在他們面前表達自己一部分的脆弱,或許是會讓你感覺自己「一致」一些的方法。情緒的表達,不是只有「開朗充滿笑容」跟「超級憂鬱」兩種選項,中間還有許多層次,例如「我現在是個雖然開朗但遇到難受事情的人」這樣中間的選擇。或者,你身旁有沒有信任的輔導老師或其他專業人員,也可以試著在他們面前部分的表露自己的情緒。

另外,在信中也有提到,最近在別人面前笑完後,你時常會感受到憂鬱的情形,最近開始還會有一個人自言自語的情形,甚至在自言自語的狀態下都還是會一直笑著,聽起來這帶給你不小的困擾,不知道這段時間維持了多久了呢?

從你的描述中,我感覺到笑是個積極的人,不光只是想要變的外向而已,你也真的做出了實際的作為,我想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笑一樣,把原本的想法化為實際的行動。你在信中提到,前陣子認識的新朋友對於你是關心的,雖然在信件中你有提到,你很害怕身邊的人再度離開你,但我想,雖然悲傷或低落的情緒表達出來雖會讓他人擔心,但不代表不能表達,這個新朋友的出現,也是給你這個觀點。

笑可以試著跟朋友或親近的人聊聊自己的狀況,與別人分享心事對於自己的情況或許會有所幫助,如果真的很害怕跟朋友說也沒有關係,可以線上預約生命線的心理諮詢服務:https://dph.tycg.gov.tw/mental/,或著再度來信生命線,讓我們一起面對問題,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9-08-28 04:54:00
留言者
日期
2019/08/18
留言內容
我現在是國三,剛開始進國中時一個人我也不認識因為有一些是國小他們就認識了, 我那時在班上認識一個女生她跟我生日很接近星座也一樣喜歡的事都差不多從那開始我們就每天黏在一起,一直到了國二下學期班上轉來了一個女生,因為那個跟我很好的女生是班長所以很照顧她,後來發現那個轉學生跟我的好朋友喜歡同個東西,我的好朋友漸漸遠離我跟那個轉學生比較要好,我原本來這間學校一個人也不認識是因為有她我才不會那麼孤單,現在那個轉學生又把她搶走了.....我好幾次想跟她溝通和和好(我們有為了這件事吵架)但她都說沒辦法在和好了,那時候我非常討厭轉學生,可是有一天我就跟她在放學後談,談了很久我就沒什麼討厭她了,自從我跟那個女生變得沒有那麼好後,我就跟另外一個女生變得很好很好簡稱B女生她原本有一個很好的女生朋友但她們吵架了所以B女生就變得跟我比較好,我們非常的要好她陪我走過無數黑暗....我因為那個女生哭過好幾次不吃飯上學請假等等的,到了暑假我原本跟B女生約要去她家後來我跟她改時間改了我卻沒去,她沒有跟我說也不知道這件事,開始上暑輔後她沒有跟我那麼好了,我那是沒什麼注意,過了好幾天我實在忍不住了去問她她就跟我說因為我沒去她家找他讓原本有人要跟她約卻沒辦法,我跟她很認真到了歉瀚認真的反省我傳訊息請求她的原諒,她說「好」我以為我們可以像之前那樣開開心心的黏在一起,沒有B女生現在變得跟那個轉學生比較好,還是沒有跟我說話,我非常非常的傷心幾乎每天都在哭,我跟B女生原本都有在IG上個人資料寫上對方的名字,結果我今天按進去看她的個人發現她把我的名字移除了.....這時我直接心情就崩潰了.....我非常非常的傷心,但她都不知道我現在也很討厭轉學生,我每次想到她我的心裡就會想:我剛開始已經把我的朋友讓給妳了,現在妳又要來搶我的B女生...妳憑什麼搶走我的朋友,即使是這樣我還是沒辦法讓B女生跟我一起,現在的我只要看到B女生和轉學生下課都砸一起聊天時我就會非常的想哭心裡也非常的難受,(B女生跟轉學生坐一前一後)我曾經拿東西亂丟亂砸連我自己的手機也砸,也沒辦法讓我心情好點....我現在真的不知道改怎麼辦,我還跟B女生約定過每一年我們都要互送禮物,畢業旅行的房間我們也要一起睡一間....現在感覺這些都只是當時說說的,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我連睡覺也都在哭心情非常低落根本吃不下飯....我該怎麼做....
版主回覆

親愛的庭: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特別是青少年時期,朋友對我們更是重要。如果能找到知心的好友,一起做喜歡的事,分享彼此內心的話,感覺兩人互相支持,互相信任,情感有了依賴,這是人生多麼美好的事!在短短兩年內,妳兩次失去了很要好的朋友,也難怪妳會那麼傷心難過。

有些人天生就很會交友,不用費力就有一堆好友。不過,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透過不斷地學習,從錯誤中改正,才慢慢地學會交友的技巧。妳的故事也讓我想起年少的往事。我有兩位好友,有一次我需要幫忙,甲同學幫了我。後來又有一次需要幫忙,乙同學提議要幫助我,我拒絕了。多年之後,乙同學提起這件事,她說當時我傷透了她的心,我願意接受甲的幫忙,卻不願意接受她的協助,表示我根本沒把她當朋友,因為朋友要互相幫助,且要接受彼此的幫忙。可是我根本不是這麼想的,因為甲是順道幫助我,不會給她太多困擾。可是乙卻要專程來幫我,給她的麻煩太大了,所以我才拒絕。如果她沒有說起這件事,這輩子我恐怕不知道自己在無意中曾經深深地傷害了好友。

B女生約妳去她家,或許她非常期待和興奮;或許她準備了一堆美食和好玩的活動要和妳分享;或許她當時心情低落很需要人陪伴,妳改了時間,結果又沒去,然後還不知道這件事。直到她提起,妳才道歉。友誼的修復需要時間,真心誠意的行動往往比認真的道歉更有效。

親愛的,我知道妳現在心情很低落,睡不好也吃不下。但請試著走出戶外,曬太陽、騎腳踏車、運動,或是做任何妳喜歡的事。暫時先把注意力移開,也試著擴大交友圈,去圖書館借書,學習交友的技巧和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一旦我們變得更好、成為更棒的人,自然會吸引朋友靠近我們,或許到時A和B也會回過頭來找妳。

親愛的庭,如果還是持續苦惱難過,可以考慮找學校的輔導老師幫忙,或者就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我們線上的輔導員會陪伴妳。我們每個人都是從錯誤和學習中走過來的,這是人生必經之路,有時很痛苦,但一定會過去。如果沒有從痛苦中學習到什麼,那麼不就白白受苦了嗎?祝福妳!

回覆時間 2019-08-28 04:53:00
留言者
蘇靜瑜
日期
2019/08/09
留言內容
從我有記憶以來 就感受不到爸媽對我的愛 只有某些很片刻的記億是和爸爸媽媽相處融洽的畫面 但就只有那一幕 長大後漸漸覺得他們給的愛和我需要的愛好像不同 就算知道他們在乎我 但我真的真的感受不到。自從國小發現媽媽會偷看我的手機後 就漸漸的對媽媽反感 或許是加上青春期的原因 更反感 但我現在脫離青春期了 有試著多多看她好的一面 但好像真的沒辦法 她總愛在別人面前替我講話 不管好的或壞的 我都很不喜歡 她總是會情緒勒索我 總是對我說我對你付出這麼多你都這樣回報我的嗎 嘆了氣就走了 不管多小的事 她總是對我嘆氣 好像我不照著她做她就會嘆氣 總總原因導致了我一個很邪惡的想法 她會因我所作所為而有情緒波動 所以我就越來越喜歡看她情緒波動... 我能預測出她什麼時候又要對我嘆氣,還有因為媽媽身體其實很不好 之前患有憂鬱症以及身體上滿多病的 我不會主動去關心她怎麼了 看到她哭 我會假裝沒看到等等 甚至她要去開刀 我也不會問是那裡出了問題 因為我心裡的想法是 我想藉由這樣告訴你我不喜歡妳問東問西 所以我也不會對妳問東問西 妳要主動告訴我。我知道我這些想法真的真的很不好 我也很想改 真的很想改 但我不知道怎麼改..... 我怕再這樣下去我性格會越來越扭曲 至於我的爸爸 他不善於表達情感 是真的很不善於那種 下班回家就坐在電腦桌前 我和爸爸機乎不會有交流 長大之後 發現他可能有社交障礙 和自己的小孩也不知道怎麼交流 我還有一個哥哥 他也像我爸爸一樣 完全社交障礙 只有回鄉下跟親戚和跟表弟表妹一起玩的時候才會有互動 至於我 我很早就知道我家人個性在社會上是不行的 我不想像他們一樣 所以我很努力很努力學習如何當一個正常人 我從小自卑 沒安全感 又憂鬱 但遇到很多貴人幫助我 再加上自己也試著打破各種舒適圈 所以漸漸能夠活的像正常人一樣 但那個本質的我從來沒有消失 每次出門前一定要先說服自己是個很有自信的人才能夠很有自信的出門 但每次只要在家裡待久 被家裡的氣氛陶壎之下 那個自卑的我憂鬱的我又會跑出來 我很想很想知道我家裡這樣到底該怎麼辦 我是真的很不喜歡我不愛家
版主回覆

靜瑜妳好:

反覆閱讀來信,我們感受到妳對「家」的不安與焦慮,「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然而對靜瑜來說就如信中提到「感受不到爸媽對我的愛」、母親的問東問西、「情緒勒索」及妳覺得父親與哥哥有「社交障礙」這些因素,讓這個避風港似乎成了妳不快樂的來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困擾下,真是難為妳了!

信中妳說父母「給的愛和我需要的愛好像不同」及「國小發現媽媽會偷看我的手機後就漸漸的對媽媽反感」,有句話說「很多父母是在孩子出生後,才學著當父母的」。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每個人都是平凡人,爸媽當然也不例外,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及所受的教育、社會傳統的包袱與現今要面對的生活壓力跟困擾,這種種原因讓他們有可能會以他們認為的方式來和子女互動;然而每個父母對他們的子女表達愛的方式雖然不盡相同,但其出發點都源自於愛。就拿媽媽曾經偷看妳的手機來說,一方面是想了解妳在校的交友狀況,一方面是出自於關心但又不知從何問起,所以才侵犯了妳的隱私,因此讓妳產生對母親的反感;假如我們試著去換位思考並學習良好的溝通,語言表達用「我⋯」的訊息出發,如「當我聽到妳說……時,我覺得很受傷」而不是以「你⋯」開頭,避免把矛頭直接指向對方,用同理心來理解對方,以溝通來代替長久的冷戰。這個方法提供給妳參考,慢慢的妳會發現跟家人的關係會有很大的改變哦!

妳說媽媽「之前患有憂鬱症以及身體上滿多病的」,這跟妳說的「情緒勒索」似乎息息相關著,因為每個人於情緒不佳時,尤其是媽媽有心理及生理上的病痛,在生氣的同時所說的話可能會有較多不理性的言語,而妳以「很邪惡的想法」去面對媽媽,她看到的只有妳的態度反擊,事實上也不會知道妳要表達給她的是什麼啊!靜瑜可以試著用委婉的態度去理解母親的心情與壓力,或許媽媽會因為被了解而減緩了病痛,妳也可以因為改變想法而改善與母親的心結,這就是所謂「一念之間,天堂與地獄」。也歡迎媽媽撥打1995專線,來電告訴我們她心中的困擾與苦悶,或許她的情緒得到抒發,也較能理性的和子女溝通。

雖然妳一直很努力的生活著不想跟父親、哥哥一樣,然而每個人有自己一套習慣的生活模式,或許沉默寡言就是他們長久以來與他人的相處之道。當然妳的擔心也是正常的,因為他們都是妳血濃於水的家人。至於妳說的「自信」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時間去學習與培養的重要課題。例如,在外面時妳能「試著打破各種舒適圈」,就是成長的開始。無論我們的原生家庭如何,只有先誠實的面對自己,然後堅強自我,才能有機會改變我們的環境。我們看到了靜瑜的觀察力很敏銳,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及父親與哥哥的社交問題,並且適時的來信尋求協助,這是很值得肯定的哦!

由於信件往返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可能無法立即協助妳排解當下低落的情緒,歡迎妳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我們線上協談志工會陪伴妳並協助妳釐清困擾哦!祝福妳!

回覆時間 2019-08-28 04: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