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忘憂
日期
2021/05/21
留言內容
您好,我是剛畢業一年的普通人。原本我有憂鬱症,已經一年多沒發作,失眠也好很多,但這幾天又完全睡不著了。原因就是我媽!事情是這樣的: 我薪水不高,一個月賺28k,還有學貸要還,但是我母親卻要求我一個月要給一萬的孝親費。其實她還有賺錢能力,也還在工作,但就是覺得小孩一定要給孝親費,從小就很愛問以後賺錢要一個月給他多少? 我母親還很愛攀比,現在畢業賺錢了,親戚問我薪水多少,她會誇大說成3萬多,還說我都拿錢幫忙她還房貸,每個月都給孝親費。 其實畢業將近一年,我都沒拿錢給她。因為我媽有幫我的手足出學費,而沒幫我出。她就說我不用給孝親,直到我把自己的學貸還清。 但前幾天我媽又聽到她朋友說她小孩每個月都給一萬孝親,我媽回來就對我爆發了,其實她應該是很在乎我沒給孝親吧!言語中就指責我,說我是自私自利,有錢不拿出來給她,寧願自己享受。(沒直接叫我拿錢出來,但就是暗示別人給一萬我怎麼沒有給) 隔天我一氣之下就把我身上所有的十幾萬領出來交給她,她就直接不客氣收下了!也不想想我到領薪水還有十幾天,沒錢要怎麼吃飯的問題。現在我連去看精神科的錢都沒有,我覺得我好可悲,為什麼她這麼愛錢?難道子女都沒有自己人生?我媽看起來壽命起碼還有30年以上吧,難道以後我都要這樣被壓榨嗎?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溝通了,每次跟她講話,她就是「大聲就會贏的那種」,沒辦法理性溝通。
版主回覆

忘憂:

  你好!看到你的來信感受到你內心的壓力,及對未來的彷徨,以致晚上又開始失眠,對你想必是種煎熬,我能感同身受。現在大環境不佳,剛出社會年輕.人收入並不高, 要承擔學貸已經很不容易 ,何況又有孝親費的問題,對你來說是種非常沉重的負擔,辛苦你了!

  身為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有能力的,且能得到些許回饋,(回饋不一定是金錢,可能是溫馨的陪伴與關懷)來證明自己的教子是成功的。而能在攀比中可得到別人尊重、羡慕及和肯定,以滿足自我內在的需求。 而你母親在攀比中,觉得事實與期望中有落差(可能有各種原因),而這種失落會反應出負面情緒,會表現在對你身上, 在過程中她並未察覺到你胸中的憤怒與委屈,使你內心存在著好多的不平衡。在爭執中雖氣憤,但仍將僅有的存款拿給母親,顯現出你在乎她的感受,希望藉此能滿足母親的需求,也是不容易做到的事。

  母親的個性短期是難以改變的, 但是我們不妨試著改變自己,這樣或許有機會跳脫一貫的負面關係。例如,你會因為母親不斷的指責而「一氣之下」拿出了所有存款給母親,卻也讓自己陷於經濟危機中,這又讓你更焦慮與無助。所以當家人都在情緒衝突時,學習試著讓自己在風暴中平靜,可以默默的離開風暴現場,有機會時再告訴媽媽只要你經濟狀況好,一定會給孝親費。或是你也可以換個角度思考,若你租屋在外,也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住在家裡讓你有還學貸與存款的餘裕,所以每個月量入為出,給母親一點住宿飲食費,不一定要給足一萬也無不可。

  工作之餘,可以找些興趣或者學習新技能,一方面可以抒壓,或許也可以學得第二專長。你還年輕未來有無限可能,經由時間歷練,未來的你會更有彈性。為了不讓自己一直沈浸在負面情緒中,你能來信就是你想改變自己的起點,而透過持續就醫專業身心科醫生與諮商師的協助,讓自己能更好!目前最擔心是你的失眠狀況,若已經持續有兩、三週了就必需看醫生,以免憂鬱症復發;另外,你還有手足可請他們經濟上協助。請記得,只有身心健康才有能力面對未來。

  世界的變化很快,讓人不可预測,原本以為理所當然的事,因為這波疫情,整個變調。大家必須試著學習改變生活態度,才能適應生存與競爭。而改變過程中都會有瓶頸是必然的,但不面對就無法解決問題是吧!

  在這疫情時期,請多保重!若有需要,歡迎你再次來信;也可以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若情緒當下無法自處,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隨時都有專業的輔導員能即時陪伴你,和你一起面對問題討論。祝福你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21-05-28 12:26:14
留言者
蚊子
日期
2021/05/22
留言內容
最近考試考不好,一直被我媽媽罵,我媽媽每天都會題到這件事2、3次,高中考試真的比較難,我很認真讀書,但是考很爛,成績這種事不是我可以決定的,但是我已經認真讀了
版主回覆

親愛的蚊子

  看著你為了努力讀書卻沒有獲得好的成績,同時又被媽媽指責,這雙重的打擊,一定讓你十分不好受,一定很希望有人能夠了解你的困難與痛苦,能幫助你一起渡過這樣的困境,感謝你來信給我們,讓我們有機會陪伴著你為你加油打氣。

  高中課程的學習,與國中小的課程,確實有著相當大的差異與難度,有時光是努力的讀,不一定就能拿到理想的成績,而現在的試題設計,若沒有相當的理解程度,常常會無法把試題做好,所以要試著找到適合你的學習方式,除了課堂上的聽講,也要試試看用課程的主題在網路上尋找,或詢問學校輔導老師一起找尋相關的協助方法,現在也有參考書或可以線上學習的課程,或者向成績佳的同學請教,如果是因為國中的基礎知識没有讀通所造成,那只好重拾從前的基礎課程,畢竟很多學科的課程是國中的延伸,就好像玩積木,基底没蓋好是很難把房子蓋高的,要先辛苦一陣子完成國中未學好的基本知識才會漸入佳境的,可以試著先把自己學習上的問題癥結點找出來,再來對症下藥的努力,才能獲得成效。

  因為媽媽無法理解你所遇到的困難,所以每天耳提面命的提醒,在言語上的表達卻只出現了指責,這樣子言語的溝通問題,常常存在於人與人的溝通中。   但可以知道的是,你有位非常關心你的媽媽,雖然在表達方式上,沒有將媽媽的求好心切與擔心,友善完整的表現出來讓你能感受接受;那同樣的,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回頭來想想,自己在行為與言語上,是否也有讓媽媽有難受的感覺而不自知。  如果在這個部分的溝通,我們能先試著學習將自己的感受與困難,好好的表達讓媽媽理解,讓媽媽也能有機會來學習將自己的擔心與關心溫柔的表達出來,讓彼此都能學習到良好的溝通能力,讓彼此的溝通能達到良好的互動,這樣的成果不僅有助於母子的相處,對於和其他人的溝通,也能獲得良好的人際互動。

  求學過程中,除了課業的成績,在自我成長、人際溝通、興趣技能發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都是要同時的進行學習,所謂德、智、體、群、美,天生我材必有用,要能保持對任何事物的學習熱誠,永不停止學習才是最好的學習態度。

  在這種種的學習歷程當中,一定會遇到許多的課題與問題要面對處理,除了課堂上的專科老師、學校的輔導老師,可以詢問請教,同時也可以隨時撥打張老師專線1980或 1995、1925 ,與線上的志工們分享自己的煩惱與困難,一同找到改善的方法,讓自己學習的歷程更暢行無阻、擁有更多的收穫。

  祝越來越好

回覆時間 2021-05-28 12:22:08
留言者
煩躁
日期
2021/05/22
留言內容
我在台中讀大學,是藝術相關的科系,我交到一個朋友,剛開始認識還好,但認識久了漸漸發現她脾氣不好,尤其是在一起分組做作業時,有次我們要一起表演,要做衣服,我開始幫忙縫,結果縫完後她過來看,直接叫我拆掉重新縫,我那時候問她是不是縫的不好看,結果她直接說,沒有,只是不是她想要的縫法,我真的很生氣,因為不是她想要的縫法,她直接在大家面前吼我,雖然我沒有回罵她,但是我真的很不開心,我不回罵她只是因為我爸媽教我的教養,我不想在公共場合大吼大叫,而且我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希望可以用溝通的方式,但最後我發現她完全無法溝通,一直在生氣,直到後面我跟她道歉說我因為生氣態度也沒有很好,她還在唸我,覺得我的方式不對,但我一向不喜歡和人大吵,因為若是我們不很好的朋友,我一吵架我們基本就不會再聯繫了,另外做ppt的時候她也一樣,每次都自己做完,然後後面她就自己不爽,說我們都沒做事,我真的很不開心,很煩躁,有好幾次我跟她說可不可以稍微分工一下,她說她不喜歡命令別人,但是她卻一直在控制別人,稍微不順她的意,她就生氣,我真的覺得她需要的不是一般的組員,他阿嬤的是需要一個會通靈的組員,但是我不會,她就需要一個通靈的人,謝謝,但我不會,我曾經跟她討論過,她說希望我們主動一點,要學會主動,他阿嬤她才需要學會與人溝通,我認真想跟她溝通,她在那邊跟我講其他事,我覺得有一天我真的會生氣,我已經忍受不了她的臭脾氣,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她每次都會罵我們廢物們之類的,雖然說是開玩笑,但也只有她自己覺得好笑,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跟她相處,我真的很想換組,但我又只跟那個女生還有其他同組的人熟悉而已,但最近我跟別組的同學有點變熟,我在想要不要跳去那一組,但我又有點害怕離開熟悉的圈子,但我再繼續跟那個女生一起我遲早會變成一個沒自信的廢物,好煩
版主回覆

煩躁你好:

  看著你的來信,我理解你現在的心情是「我好煩、我好煩、我真得好煩。」「煩、煩、煩、煩死了!」。幸好你能來信討論如何解除煩惱。ㄧ開始你是生氣同組朋友的不可理諭、無法溝通的個性。不過冷靜想想,你煩的是對方的亂發脾氣貶抑他人?還是你要離開熟悉的環境,害怕陌生環境的抉擇?   我認為你絕不會是自卑的廢物,你很清楚你朋友的不理性、亂發脾氣,基於朋友需要互相尊重,你也嘗試著和她理性的溝通,而且評估這樣的分組團隊對自己有傷害的,想離開這不適合的組別,你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才有這自信的溝通。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人跟人相處是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才知道彼此是否合適,因認識而分開這也是人之常情。每段友誼的建立也是從陌生到熟悉,進而契合,分手雖然遺憾,有時候對彼此都是釋放。放手讓彼此都可以擁有適合自己的伙伴。     

  你正青春,你的人生才開始,將來還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同的人,你將和他們共事、生活,成為親友、甚至伴侶;每一次的關係建立都是從陌生不熟開始,經歷這些分分合合的過程,我們將更純熟於人際的互動。學習成為聰明有自信的人,我相信你可以的!祝福你!有需要諮詢、解憂,可以再來信或打生命線1995,或上網點桃園市心衛中心諮詢答問集,我們都會陪你一起成長。

回覆時間 2021-05-27 14:04:30
留言者
日期
2021/05/24
留言內容
小孩生完四個多月,回歸職場兩個多月,小孩平日由公婆帶沒有和自己住,幾乎只有假日才能看見小孩,很是感激公婆能夠給予自己這樣的協助,但另一方面卻也覺得自己很不像是一位媽媽,對於孩子的很多決定沒有實質上的決策權,例如:尿布該怎麼換、現在哭了我想要哄卻馬上被抱走。一直告訴自己其實沒什麼的,這是大家愛他的表現.... 然後又遇到現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剛好工作地點位於萬華,又住的離萬華相當近,每天都覺得自己是不是也可能染上疫情....因為最近自己開始鼻塞、流鼻水、需要一直打哈欠才有辦法吸入空氣的感覺,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其他症狀,體溫也都相當正常,很害怕自己是無症狀感染者....
版主回覆

親愛的嘿:

  妳好!面對新生兒的到來,在這裡跟妳說聲恭喜,也辛苦了!在這個階段除了要適應身分上的轉變外,也要兼顧工作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大部分的人對於「媽媽」這個角色都會有很多很多的期待,比方說:要求女性要有母愛,兼顧工作,也得持家,為家、為丈夫、為孩子付出。女性對於自己也會有很多很多的期待以及質疑,比方說:我應該要做到某個程度才可以,若是做不到那我還是個好媽媽嗎?在這裡想邀請妳一起想一想,在妳心中對於「媽媽」這個角色的想像是什麼呢?

  看了妳的來信,知道你們因為雙薪工作,為了給孩子一個比較好的照顧品質而將新生寶貝交給公婆帶。我可以理解假日爸媽在面對和自己孩子相關的事情沒有決定權時心中有多難受,可是換個角度想,在孩子學齡前,有著親人的細心照顧,也讓我們放了很多心。除非自己回歸家庭或是另找褓姆,否則這可能是目前做為一個媽媽的妳能給寶寶的最好選擇。

  現階段若是只有在假日時能和孩子相處,或許可以試試看和先生討論是否能在假日期間帶回自己家中照顧,這樣就可以用妳自己的方式帶孩子,若是有不清楚或是做不好的地方再請教長輩。一方面能夠讓你們和孩子好好地培養感情以及建立關係,同時也讓你們親身學習怎麼當爸媽;另一方面也讓長輩在假日可以休息,同時告訴長輩若是自己有需要幫助時一定會向他們求助,也別忘了時時感謝長輩們如此的疼愛孩子。等到妳一步一步將生活踏上軌道後,若是現實狀況允許(比方說將孩子接回同住的情況下),或許你的又會有不同的想法。媽媽的角色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是從一個階段到下一個階段的積累旅程。但是因為愛自己的孩子,都會試著以對孩子最好的方式來教養他。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天生就會做媽媽,都是邊學邊當媽媽的,而妳的孩子永遠都會你的孩子,只要用心陪伴著孩子長大,孩子也會回饋給妳他的愛。

  另外,隨著疫情逐日升溫,我相信大家都處在緊張不安的狀況下。坦白說,我所居住的地方也是位於新北市,每天看著那些攀升的數字以及公布的確診者足跡與我的距離相差不遠也讓我感到非常焦慮,也是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是不是有變化,一直在追蹤最新的消息。不過我想以目前的狀況來說,持續追蹤跟接受這些訊息可能沒有多大的幫助(還會更加引起自己的恐慌),最重要的還是減少出門的機會以及戴好口罩、勤洗手多喝水,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當然對於才四個多月的寶寶,爸媽更是要小心應對,每次靠近寶寶前一定要讓自己身上乾淨,也要換上乾淨的衣物,以免將外面的病毒帶進家裡。

  若是真的對疫情感到很慌張,建議妳可以減少接收這些相關訊息的機會,大約一天關注一次就好,避免接收過多疫情相關的訊息影響到自己的身心狀況!希望在這段期間內大家都能夠堅守自己的本分,一起平安渡過這一波疫情,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

  希望上述有回答到你的問題,若有需要,歡迎你再次來信,每次的訴說和求助都是勇敢的表現;也可以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若情緒當下無法自處,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隨時都有專業的輔導員能即時陪伴你,和你一起面對問題討論。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5-27 13:58:32
留言者
陳和豐
日期
2021/05/22
留言內容
外婆年紀大就是很愛嘮嘮叨叨,哎!我受不了,也不能生氣!哎!
版主回覆

親愛的和豐:

  你好!閱讀你的來信,雖然只短短的24個字,卻道盡了你的無奈及對外婆包容,但因外婆年紀已高,你雖受不了嘮叨,卻沒對外婆發脾氣,以你這年紀來說確實不簡單。要跟很愛嘮叨的老人家相處,真的需要很大的耐性跟智慧,真是難為和豐了!

  你信上提的是外婆,你是跟外婆同住還是假日或節慶才回外婆家呢?不知外婆都跟和豐嘮叨些什麼事讓你受不了?

  你的信讓我憶及過往也感慨萬千,我的外婆跟我們同住,在我也跟你年紀相仿時,外婆的嘮叨,每每讓我們兄弟姐妹受不了,看到外婆都害怕跟她對話,有時實在受不了還會頂嘴回去,可是回嘴完都會很自責,到現回憶起都還會後悔當初的行為。看你對外婆包容,讓我好汗顏,有時會悔恨自己當初的不懂事,EQ不夠好,常逞一時之快,真不應該,有時老人家也需要有聽眾的。如當時我有你現在的情商,去包容外婆,雖受不了但如能左耳進右耳出,不去跟外婆回嘴,或真的受不了藉口悄悄的離開,今天憶起外婆應該是美好時光,而不是懺悔錄。

  感謝和豐的來信,借著你的信也讓我重新檢視當時與外婆相處、頂嘴,如當時我有你現在的EQ,雖受不了也不對外婆生氣。和豐你真的很棒!很高興能跟你一起探討這議題,歡迎你未來有任何事情要討論時記得來信,也可以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或來電生命線1995和線上輔導員會陪伴著你和你一起面對問題討論喔!祝福你未來能跟外婆相處愉快,偶爾撒撒嬌對老人家很管用喔!祝福和豐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21-05-27 09: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