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日期
2021/04/21
留言內容
父親又去破壞政府給社區的公物了,管委會來警告我們我弟去處理暫時還不知道要怎麼讓父親知道,父親知道後會大發雷霆一發不可收拾,我們全家又要招殃了. 其實父親不止破壞社區公物,之前還有跑去辱罵警察或路邊開停車費人員,與親戚大打出手…. 父親老了我們也懷疑他有失智或精神狀況,但父親非常不願意就診,就連慢性病就診後回來也是罵烈烈的. 我懂父親的反社會人格,因為經歷了這些都未能好好處理內心的不平衡. 父親天生聽障孩子又有唇齶裂,從小里長學校醫院連社福機構都知道我們家的情況,但我們卻連最基本要申請手冊都不知道,連社福機構只會叫我們捐錢,面對要自費手術時都是我們自己想辦法,因為沒錢妹妹錯失黃金治療期,也錯失語言治療的時機,直到我大學在學校打工時面對資源教室,才知道原來我們家早就可以申請手冊了. 父親聽障生肖屬虎,在傳統信仰裡總是因為生肖被排擠,婚禮不能參加爺爺奶奶的喪禮也不能參加,就連妹妹殘疾,我天生脖子一個洞也扯到宗教及父親的生肖,所以父親對親戚間非常的憤怒(為了這個我早已改信仰,但父親對一直排擠自己的信仰還是非常的虔誠). 我們家族代代一直住的好好的,政府為了規劃新市鎮只拿了一些錢叫我們搬家,根本不夠買新家,政府答應好的可以兩年內慢慢搬遷卻在一個月內臨時斷水斷電,又趁著我們還沒搬完連夜拆房子,導致好多東西被當垃圾丟掉,很多長輩包括我爺爺受不了都在那年過世,新市鎮關係有賠我們小小的地卻因為政府要整地被扣押著,當時父親被資淺只靠我媽兩萬的收入要養六口還要償還因為買房子的欠債,申請低收卻過不了,只因為政府未來會賠我們一塊小小的地,這未來的地我們看不見更別說能把它賣掉應急. 父親曾經是水泥工,那一年政府引進外籍勞工,聽不見的父親首先被資淺,當時我正準備升大學,要申請失業子女獎助金政府都冷冷的說誰叫我父親太早失業了(就差一個月). 我國中畢業一路半公半讀,大學考上日校選擇念夜校來賺更多錢,考上研究所也放棄,妹妹因為沒錢手術一直拖延或放棄,或許這些父親都看在眼裡所以更加的生氣吧. 現在家裡已經安穩,但是父親也老了已經沒能力改變當年的不滿,因此行為越來越偏激,也幾乎每天都在負面情緒中度過,父親喜歡旅遊,出去旅遊會好些,但生活習慣、頻尿、情緒問題都無法參加團體旅遊,我已經嫁人了父親認定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再帶他出去,因此總是拒絕我的邀請,如今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版主回覆

親愛的黃:

  近千字的真摯陳述,讓我看到了妳父親的困難和掙扎,也體會了妳的辛酸和無奈,懂事的妳,心疼父親面對生活所承受的壓力和委屈,也對於父親不理性的脫序行為感到疲憊焦慮,那些總是出現在生活中的咒罵聲和難題,一定消耗了妳無數的青春和眼淚。小小年紀的妳放棄了玩樂,選擇半工半讀;放棄了校園的陽光,選擇在燈光下求學;放棄了考上的研究所,選擇幫助家計,從生活需求到學業的追求,始終在配合及放棄,直到漸漸忘了自己想要什麼,這樣一路走到如今的妳,真的辛苦了!

  因為心疼父親在貧窮與苦難中的痛苦和掙扎,因為理解父親負面情緒的來由,讓妳為了家庭,做了很多的承擔,無力拯救家人也無力改變世界的無助,是多麼承重又悲傷,但妳從沒放棄努力,一直在尋找緩和父親情緒的方式,是一個很棒的女兒,在困境中完成學業並考上研究所,十分有毅力,真的讓人心疼又讚賞。

  來信提到妹妹的唇顎裂,因為經濟因素延誤了治療與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機,真的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我們能理解:做為家人,要面對很多的不得已,也要承受很深的不忍心,讓我們來想一想,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助她的事好嗎?不知道黃有沒有聽過羅慧夫顱顔基金會,透過團體聯誼及互動,讓病友及家屬,有機會分享資源及心得,方便的話可以去了解,有沒有可以提供妹妹心理及生理相關幫助的部分。另外,信中也提到:社福機構及里長眼見妳們的狀況,卻未能即時提醒申請身心障礙手冊,使得妳們在最困難的時候,卻錯失了權利,難怪會失去妳們的信任,那麼,除了手冊外,是否也為妹妹申請了重大傷病卡呢?這張卡的功能,是可以在就醫時,自費額度減免優惠。

  最影響妳的情緒,也最讓妳操心的,應該就是爸爸了,身體的障礙讓他承受很多的不便和誤解,自己無法選擇的生肖,使得他被排除於親人的喜喪之外,他的人生有太多的壓抑及無力感,失控的情緒,製造了家人和別人的困擾,妳擔心他是否生病了。有研究指出,失智者最讓家屬崩潰的精神行為症狀,在確診前三年就可能出現,有幾項行為症狀妳可以參考:

1.無意義的重複動作、迷路、日夜顫倒
2.對負面感覺忍耐度低,喪失判斷是非的能力,容易誤解別人的意思
3.無目的收集東西
4.衝動、暴力、妄想、幻覺
5.飲食習慣改變

  黃:無論是精神疾病或是失智,都需要醫生的診斷及治療,我能了解帶爸爸去看醫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沒有適當的診療,病情無法控制改善,也可能更加惡化,這都不是樂見的事,和家人商量一下,也和爸爸商量,讓他知道妳們的關心及擔心,以家人為力量,用愛溝通,也許是有機會改變的,那些積累的問題,就像壓在櫥櫃下的灰塵,如果沒有搬開櫥櫃,是無法清理的喔!

  以上的觀點僅與妳分享,之後若有需要分享及討論的事,歡迎妳再次來信,也歡迎妳撥打生命線1995協談專線,我們都願意陪伴妳一起面對難題喔!祝福妳!

回覆時間 2021-04-29 09:41:02
留言者
黃小姐
日期
2021/04/25
留言內容
心理師你好:我媽媽最近幾年變得很奇怪,容易爆氣,整天都在抱怨、怪罪別人,雙重標準,總是覺得不快樂,覺得自己是最辛苦的(但明明什麼事都沒做,家事一件也沒有),她也永遠覺得自己是最可憐的,總是羨慕別人, 但卻也覺得自己什麼都會,是最棒的,自信爆棚!瞧不起任何人,自以為是,別人說的話都不聽進去,把每個人都當空氣... 我們家的人真的快被他煩到快病了QAQ 請問她這個到底算是什麼病?謝謝麻煩了
版主回覆

親愛的黃小姐妳好:

  看完了妳的來信,讓我們不免也為妳目前的處境感到擔憂。但是也為妳能寫信來求助的行為感到讚賞!由此可見黃小姐是個懂事又貼心的好女兒。

  信中提到這幾年媽媽變得很奇怪又容易曝氣抱怨怪罪別人的雙重標準看起來總是不快樂,她覺得自己最辛苦、最可憐、總是羨慕別人等等⋯。看到妳描述媽媽種種異常的行為,我也替妳感到很擔心,媽媽是否生病了!按照一般健康量表的顯示,其實媽媽的痛苦指數也蠻高的,不知道你們是否有帶媽媽去就醫檢查過呢?或者是好好的聽她說說話?我們從來信中的感覺,媽媽的症狀也像是在經歷更年期的折磨而不自知。情緒的起伏不定還夾帶著憂鬱的狀態這些狀況建議妳可以上網查詢看看喔!如果是更年期的異常行為我們可以想想看,除了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下,身為家人的我們是否也可以一同來討論一些改善的方式。而不是一直糾結在媽媽失控的情緒中,當然,長期以來大家都被她的情緒綁架了,所以顯得每個人都疲累不堪,因此找出原因並且幫助她得到改善是妳目前要面對的功課!因為改善母親的健康這也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

  由於信件無法雙向溝通能幫助妳的很有限,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來電1995生命線,線上每位夥伴都很願意陪你度過這段低潮期!

  祝妳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21-04-28 20:32:21
留言者
何家徵
日期
2021/04/21
留言內容
我的朋友前幾天不理我,當下我沒有特別察覺,是一直到後來我問別的同學才知道他遠離我是因為我常常說消極自卑的話讓他覺得很煩很累,但我每次問他他也沒說(不理我前),所以我就想說沒怎麼樣,結果他某天就不理我了,已經持續二十幾天,期間我道歉很多次(紙條),但他沒原諒,我該怎麼辦,我快要崩潰了
版主回覆

家徵妳好:

  妳的來信,我感受到了妳急切的想要好好處理跟朋友之間的問題,積極的探究為何朋友不理妳,但是得到的回應不如預期,我很心疼妳現在的處境。

  妳信中提到,原本不知道朋友為何不理你,經由同學探問,才知道朋友是因為妳常向他吐露負面(消極、自卑)情緒,他覺得不耐煩才不想理你的,既然知道原因,果真是如此的話,那麼妳的解決方式,是藉由傳遞紙條來表達歉意,可能不是他想要的,才得不到正面回應。試想,朋友不想聽妳抱怨自己的缺點給他聽,顯然這些負面情緒影響到他了,他也許覺得妳一直做一樣的事情,明明知道妳的缺點是消極,是自卑,但是他無法幫妳解決這些問題,如果這樣的事情一直重複,儘管他給過妳建議,妳還是一遇到他,就說一樣的事,他還有什麼辦法來面對妳呢?

  這20多天來,妳真的辛苦了,但是,我想說,知道原因不是妳自己問的,道歉也是經由傳紙條,有沒有想過要跟朋友當面核對一下互相的想法,甚至讓朋友知道妳除了負面情緒,妳也有正面積極解決問題的想法,讓他當面感受到妳的改變,跟一個正面積極而且有自信的人分享這段時間的想法,也許他對你就會改觀,畢竟,你們這個年紀,除了學業,友情是非常重要的支持。青春歲月裡的喜怒哀樂,如果有朋友可以一起分享喜悅,分擔壓力,日子也許就會過得輕鬆愉快一些,不是嗎?

  當然,如果妳不擅長當面表達妳的想法,也很難一下子就解決目前的難題,但這個問題顯然已經影響到你,把妳逼到一個崩潰邊緣,我也不好說什麼來評斷。我想說的是,如果妳試過所有妳能做的而朋友依然不想理妳,妳也只能慢慢從這段友情中走出來,畢竟,等到下一個人生階段,妳會遇到不同的人,再回想起來,現在的痛也許是讓妳體會到,有些人只能同甘,而不能共苦,等你再長大些,妳就會選擇,有些事能跟誰說,不能跟誰說,也許到那時,妳會知道,別人正經歷比妳更難解的難題,解決自己的難題都來不及了,還有時間去想別人的問題嗎?

  成長的過程原本就艱辛,妳已經很棒了,試著找人問,這點值得鼓勵,如果試過了,還是無法改變,就當是彼此生命中的過客。如果還是想找人說一說,歡迎妳打電話到1995生命線協會來,我們輔導員會聽妳說一說妳的煩惱哦。

一切順心如意

回覆時間 2021-04-28 17:38:04
留言者
迷惘
日期
2021/04/21
留言內容
從經歷一段低潮期後,我一直在想活著的意義,但到如今我也想不出,除了好好讀書,畢業賺錢養活自己,我也不知道有什麼其他活著的意義,最近偶爾我走在路上,我會感覺這一切的景象好想在做夢,我常常抬起自己的手,看著他然後握拳再放鬆,我想確定自己是不是還在,我感覺我對一切漸漸無所謂,譬如和朋友之間,我以前會因為跟朋友吵架,很擔心朋友的心情,害怕他會不跟我做朋友,但現在我連架都不想吵,他認為我怎樣我就是怎樣,做一些事也是,上大學之後,我更常思考人生的意義,但我更長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偶爾看到一些很外向的人在交朋友事,那個外向熱觀的樣子我就覺得他們虛偽,或許是我自己心態問題,常常會有就這樣吧或算了的想法,偶爾我也覺得現在消失好像也不會怎樣,這樣我是不是一個廢人?
版主回覆

致親愛的迷惘:

  意義感是一種狀態,倘若「有意義」與「無意義」是一條線上的兩端,你目前則是處在這條線上的哪一個點呢?

  在現今生活之中,許多人慣於「追尋有意義的狀態」,追尋意義是需要特意花上時間和精力;此外,即便投入心力,也無法保證可以獲得意義。

  相對的,許多人較不慣於「處在無意義的狀態」,也因此處於無意義則可能有感到擔心、害怕、無望、無助…等等的心情;然而,在這樣的狀態停留,也並非能說是未有意義。

  「有意義的狀態」和「無意義的狀態」,兩者皆有著它的功能/價值存在著。然而我也關心著你提到與其他人的互動(例如和朋友),以及看著其他人的行為(例如交朋友)──因此我試想你先前或近期,是否對於「人際相處」相關的課題有著留心?這部分是值得與可以信任的人,或者是有相關訓練的人進行討論。

  所以我邀請妳可以近日去一趟學校內的「學生輔導與諮商中心」,安排與專業的「心理師」進行面對面討論;無論是「在有意義和無意義之間取得屬於自己的平衡?」或「目前對於人際相處的想法和期待?」,皆是值得請心理師陪伴你一同去探索的選項。

  倘若這樣的無意義感,已嚴重地影響了你的睡眠品質、生活作息,則可以至住所鄰近的家醫科診所,和醫師討論可以協助自身的方式;此外,若有想消失(甚至進而有想傷害自己的念頭),日常則也可以撥打電話張老師1980或生命線1995,和線上輔導人員聊聊。

  「歇息停留片刻,是可以的;休息夠了,出發去追尋,也是可以的」。在此預祝你後續在使用上述的資源後,能夠感到從容自在,並且有著屬於自己的步調和方向;也預祝你後續與心理師的討論順心。未來有需要仍可來信生命線信箱,謝謝。

回覆時間 2021-04-28 17:36:00
留言者
想殺了我媽
日期
2021/04/24
留言內容
想殺了我媽
版主回覆

想殺了我媽,想殺了我媽,親愛的想殺了我媽,
接到妳的來信,我們思想著:是什麼樣的情況,
讓妳寫下這簡短、又張力強大的五個字?

憋屈至極?恨的抓狂?氣得發抖?
忍無可忍?或更甚之...
五個字真的很少,
我們可以揣測妳的情緒,
卻無法去想像妳的處境;
它可以是很多個樣貌:
或許是母親過度的掌控,以愛之名的情緒勒索?
或許是妳從來都是配合度高的女兒,字典裡從來沒有
或許是妳必須長期照顧母親?

或許是母親的言行讓妳早已傷痕累累?
或許是妳受夠了母親的叨唸?
或許是......
父母對我們來說常常是是那種又愛又恨,
滿是複雜情感的存在。
當我們年紀愈長,若沒有學會和父母相處該有的界線
他們很可能會成為我們壓力的來源。
甚至讓我們痛不欲生,無法過好自己想過的人生。
由於不確定妳的狀況,能說的是:
當情緒過不去時,練習有意識的告訴自己:
「我不過就是個人,會受傷、會痛、心會累、
會怨恨的責怪母親,甚至有想殺了她的念頭...」
這些個心理狀態與想法,在在顯示我處在一種
過度精神壓力的情境中。
我可以原諒、同理與接納這樣的自己。


想殺了我媽這念頭,相信不只妳一個人有,
但卻因為違背我們的道德倫常,

讓許多的我們不斷地壓抑、隱忍和掩蓋,

最終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然而妳能夠勇敢的來信,
找適當宣洩的出口是明智的!這樣才不會因為怨懟、

苦毒的不斷堆疊,導致行為可能的脫序。


若妳的狀況是因沉重的親情,壓的無法喘息,

需要宣洩的出口,就來電給我們吧!
如果有其他更深層的情緒,需要整理,

也請來電;透過與線上輔導員的對談,
說不定能夠找到與自己,與母親和平相處的方式,
挽回健康的母女關係也並無可能。
期待妳的來電
1995

回覆時間 2021-04-28 15: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