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日期
2021/07/18
留言內容
事情已經很久了 我媽媽也很久沒和我說話 我在一天吃了一個東西然後我媽媽來質問我:東西呢 我就說我吃了 他就需很大聲罵一堆 我說:阿誰叫你去看 你不去看不就不會生氣嗎 你可不可以冷靜一點 她對我說:已經說過多少遍不是不讓你吃吃你吃 一點就好了你是要我說幾遍每天為吃的吵架你 不會累嗎 我說:你不是也一樣你不去看 不就不會吵架 你很奇怪這麼激動幹嘛 她對我說:這麼激動幹嘛還不是因為你講不聽 從以前說到現在你還是一直吃你是真的不會控 制自己嗎 我說:撇開次數不說光是吃本身就是小事為了 這種小事我們這樣鬧值得嗎 媽媽對我說:你好意思問還不是你造成的你乾 脆搬出去住好了這樣也不會有人管你剛好順你 的意 我說:你冷靜好嗎我們每次最多的就是因為 吃可以這樣就好嗎你可以冷靜一點嗎 她對我說:我也不想可是不這樣你不會改 我說:你一定要這樣說是嗎要說大家來說我會 這樣還不是你害的要不是要你買個零食都那麼 困難我會這樣吃嗎? 她對我說:我買的咖啡水果餅乾你不是吃了 我說:那也是你害的要不是你都不買好吃的我 會飢不擇食吃我比較不喜歡吃的零食嗎? 她對我說:對你什麼都只會怪別人不會檢討自 己 我說:不會檢討自己也好過你是一切吵架的根 源 她對我說:你一定要這樣說是嗎你還不知道錯 我說:我會這樣也是你害的要不是我剛才已經 叫你冷靜息怒不要激動你還是不冷靜我們會 吵到現在這樣嗎沒辦法我安撫不了你我沒那個 能力伺候你 然後他就再也沒對說話了 你也覺得她很瞎對吧 每次生氣時罵人也就算了 為什麼還會需要冷戰 我這個人是屬於無法接受冷戰的 所以我就更會一直罵她 然後他就更不說話更生氣 沒辦法 你們覺得呢 冷戰是應該的嗎
版主回覆

親愛的雪:

       收信平安!看著你提到的困擾,雖然只有短短一句:「媽媽已經很久沒有跟我說話了。」,接下來你說了很多吵架過程;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你對媽媽不肯跟你說話的感覺,讓你有著焦慮和不知所措,你擔心媽媽再也不理你了。光是從這裡,就能看出你對媽媽的重視。同時你也覺得媽媽不應該這麼瞎,隨便為了吃個東西罵人和指稱她不能冷靜和你對話並且還不理你等等,認為媽媽應該要忍耐下來,不要對你有多餘的關心,這樣你也不會再隨便指責她罵她。你這種矛盾的心理,確實折磨著人。雖然你認為吃一點東西不要緊,媽媽根本不用這麼緊張。而且,你也相信自己會學著慢慢克制自己,對嗎?

       我想跟你分享一個故事:我自己也有兩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因為飲食的習慣,造成過度的肥胖。你相信嗎?雖然他有185公分,但是他的體重卻有130公斤,有一天他在工作的時候,突然喘不過氣來,整個人動彈不得,他有一點水腫,卻一直以為只是身體很壯。很快的我帶他去看了醫生。

       醫生第一個要求就是每天走1萬步,同時開給他心臟和腎臟損傷的藥物,然後告訴他從今開始,每天吃固定的量的食物,太多食物絕對會使腎臟負荷不了,再嚴重下去就是糖尿病,同時一定會影響心臟(其實肥胖對身體所有器官都危害),因為這個不舒服太可怕了,對他來說好像接近死亡邊緣,而且他才20幾歲,他知道自己一輩子不要帶著腎臟病,甚至洗腎來過生活。

       飲食過量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吃的過程雖然十分的滿足,但是醫生說帶來的後遺症可能是一輩子永遠的痛苦,你能想像每隔一天就去洗腎的感覺嗎?用極粗的針管插進血管,再抽出你的全身血液,經過機器過濾,再送回你的身體,血液中什麼養分都沒有,整個人只有完全的空虛,甚至有時候連站立都不穩。更重要的是,洗腎的人,每天只能喝一點點水,食物更是控制到極點,能吃的種類和份量很少,多吃一點點就傷害很大,吃東西一邊維持生命,一邊卻傷害生命,你能想像肥胖會遭致身體這種矛盾嗎?我的朋友在洗腎中受不了這種控制,多吃了一根玉米,最後急救不成死亡,這是我身邊朋友真實的經驗。

       所以我的孩子他也被震撼驚嚇到,從此寧願選擇在平時正常飲食和多運動,並且在特別的時刻,為自己增加一些幸福感時才吃一次美食,那種幸福感和滿足感倍增,既安心又安全。接著他安排去了健身房,一個月的時間,他發現他的血壓降低,同時他覺得走路更輕鬆,胸也更挺了,因為在他健身房裡走跑步機,讓他身體的肌肉開始恢復,而且體型也漸漸的變的更精實,讓他看起來更精神。現在的他是116公斤,疫情停止了健身房運動,於是他在家附近利用晚上走路,並維持他養成的的飲食習慣,慢慢的不再隨便把東西塞進嘴裡。

       分享給你這個故事,是因為你還年輕,但是如果沒有節制的將食物送到肚子裡,那只剩下沒有幾年的機會,就會造成疾病。在疾病發生之前,其實我們也一定會慢慢因為外表而喪失了自信。

       希望你能在理解過度飲食的狀況下,學習去分辨和認識自己對食物的感覺和需求,不論是在內在心理還是外在的習慣性飢餓,讓你得要先將食物(即使是不覺得好吃的食物)吃下去,來填充滿足感的原因。好比吃東西之前,多花兩三分鐘去明白自己在不是正餐時間,為何要將食物吞到肚子裡的感覺;試試看吃慢一點,吃少一點,專心的吃、慢慢的品嘗,這也能減少將過多食物吃下肚子後悔不及的感覺。

       看起來你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和家人的關係一定是重要的,雖然這個年紀的孩子開始有一些些叛逆,有些自己的想法,但那完全是人類成長所必需要的過程;在大腦整合之前,這些經歷都會成為一種練習,在身心成熟後成為獨立自主的資源,你不需要擔心,而需要去理解和修整。想像大腦和身心像是一棵樹,自己的學習像是一個園丁,把多餘的不需要的枝葉加以修剪,再仔細的觀察,哪些是要調整的,何時要施肥,何時要除蟲,好好照顧讓這棵大樹成長成為強壯有力,而且是對自己內心以及對外與人的關係連結,有最好的共鳴,這才是你想要的,不是嗎?從你說你不能接受冷戰這件事,就知道你是重視人與人的關係的。

       假如你可以想像,你的角色是媽媽,而媽媽的角色是你,你會怎麼幫助她呢?你願意看著她因為不小心吃下過量的東西傷害到身體,影響到自信,而依然的不表示關心,同時在她責怪你不買好吃的食物,在你勸她少吃一些,照顧身體時就罵你,你還能繼續的關心她嗎?如果你想像了,可能就能看清楚事件原委。

       媽媽因為關心,說話的方式讓你感覺到不舒服,錯失了一個改善的機會。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其他的朋友,他們有沒有和你一樣的生活方式,有沒有和你一樣的飲食習慣,如果沒有,那也許是對我們一種提醒,讓我們調整一下自己,不要把所有的需求都化成食物吞進肚子,要去分辨這個感覺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感覺到匱乏。

       接下來討論一下和媽媽的關係:媽媽因為關心擔心,用她會的方法來幫助你,結果造成你和媽媽以吵架收尾,然後她慢慢因為難過再也不和你說話。我個人的經驗是,我也是一直唸著我的兒子,不要再吃了,確實他會因為感覺到為了吃這種小事被指責,產生很不舒服的情緒,然後跟我吵架;接下來一樣的,我會非常非常的難過,接著用不跟他講話的方式來讓自己平復,也提醒自己孩子長大了,要為自己負責,而不再叨念他。結果,還是因為他身體不舒服了,自己受苦了,才想要改變,也許這就是他不肯接受別人善意的關心所必需受的苦。幸好發現時,損傷只是剛開始,改變還來得及。當時做為母親的我沒有懂得其他方法可以勸阻,也許身為當事者的你,可以給我建議,我應該怎麼對我兒子怎麼說,他才能開心的接受的意見,幫助他自己的健康?

       關於飲食控制這件事情,只有一封信是沒有辦法處理的,我希望你可以安排一些時間,如果在學校,你可以到學校的輔導室找輔導老師談談,或者你也可以打電話到1995生命線或1980張老師,跟老師一起聊聊如何幫助改善;你經濟若許可,也能去找諮商師談談。當然還是很歡迎你寫信來,或是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http://dph.tycg.gov.tw/mental/ ,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這也很好。

       知道你在意和母親的關係,重視母親,對於母親的冷淡感覺到失落,或許你能試著真心的和母親再談過,並且用一個兒子親近母親的態度,媽媽在得到安慰後一定會心軟和接受你的,只要你能好好的照顧自己的身心,媽媽會安慰和寬心的。最後,祝福你,平安健康,也能和母親重新的回到親密的親子關係,讓母親稱讚你的貼心。

回覆時間 2021-07-23 20:37:09
留言者
日期
2021/07/20
留言內容
每天晚上都沒辦法入睡,導致整個人緊張兮兮的,白天要忙要做事情也不想睡覺,晚上一個人的時候更是痛苦,頭痛欲裂,生不如死,嘗試播音樂讓自己放鬆,但是關上燈頭腦裡面有個聲音一直說話一直說話,眼淚一直流一直流,我不想要這樣,我想要正常人的生活,我想要好好睡一個覺!拜託腦海裡的聲音不要再講話了!
版主回覆

親愛的楊:

       你好!很謝謝你願意來信訴說你的狀況。從你的來信內容中,我感受到你因為晚上沒辦法好好睡覺,讓你在身體和心情上出現了極度的不舒服,想必是很痛苦吧!當睡眠不足或是作息難以調整時,確實會讓身體、想法、注意力、情緒等等機制出現變化,就像你說會有頭痛、緊張焦慮、以及腦中出現一些說話的聲音。知道你有試著透過聽音樂來放鬆、或是可能也曾想過在白天補眠等方式,來讓自己恢復平時的作息和生活,雖然因為忙碌或是其他原因使得目前還無法改善,也可能因此有無法控制的無力感。我想,這些對於你、或有類似經驗的人來說,都會對生活造成蠻大的影響。不過,你已經察覺了讓你困擾的感受和作息狀態,這是很不容易、也很重要的事情,也許我們接下來可以先從以下兩個問題來討論看看,邀請你試著問問自己:

(1)「這些難以入睡、及身體和心理上的狀況已經持續了多久?」是最近一兩周才出現的嗎? 還是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而且一直讓你感到困擾或干擾了生活?

(2)「無法入睡的原因可能是什麼?」是周遭的環境、人際關係或是自己的規劃中出現了一些變動嗎? (近兩個月的疫情變化可能是讓大家心情也跟著變化的原因之一) 還是,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如果你的狀況已經持續了幾個月以上,而且也試過一些方法仍然沒有改善,你可能需要試著尋求專業身心科醫生與心理諮商師的協助,醫師會依據你的狀況和需求給予藥物上的協助,並評估是否可能是因為其他原因而導致讓你有失眠與幻聽的現象。若能配合與心理諮商師的協談,或許能有所幫助。你所描述的症狀,讓我們很擔心,所以請務必去見見你的醫生,他能立即性的幫助你的症狀。

       如果是近期出現的狀況,而且是因為生活中有了些變動,那麼也許你可以先讓這些緊張、擔心的情緒放鬆下來,因為當面對突然的改變和壓力時,人們會自然的呈現戒備的狀態,而當發條上緊,緊到超過可承受的範圍時,身體和心理就容易出現受損的反應,這些都是自然會有的狀況,也是身體機制在提醒你透過適度的休息、練習擁有好的睡前習慣,來緩和最近忙碌、緊繃的感受。

以下提供給你幾個根據睡眠機制來幫助穩定作息的小方法作參考:

1.規律運動: 試著進行333運動原則,可提升想睡覺的感覺。

2.盡量避免在床上滑手機等做跟睡覺無關的活動: 看手機會讓我們的大腦處於開機的狀態,試著在躺床後關掉手機和放下其他事務,讓大腦關機後較能夠進入睡眠階段。

3.睡前適度放鬆: 除了平時常聽到的腹式呼吸、肌肉放鬆等方法,在這裡我想分享給你「正念數息」的方法—將身體、雙手、雙腳放在讓你感到舒服放鬆的位置(我在失眠時會將手放在胸口,輕拍它,像在安撫自己的感覺),然後專注在你的呼吸上,慢慢的吸氣、吐氣,感受呼吸時胸口和身體的變化。此時可以搭配你喜歡的、輕柔的音樂。

        上述方法,不少人都適用,不妨試試看。這些都是大多數的人會經歷的過程,會感到有些擔心、緊張都是自然的。在忙碌的生活中,記得留一些空間給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享受這些事情帶給你的快樂。也許這些正向的感覺,會為夜晚時的不寧靜增添一點點安定的力量。

不知道上述有沒有回答到你的問題,若有需要,歡迎你再次來信,每次的訴說和求助都是勇敢的表現;也可以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 ,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若情緒當下無法自處,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隨時都有專業的輔導員能即時陪伴你,和你一起面對問題討論。祝福你平安順心!

回覆時間 2021-07-23 20:30:34
留言者
蔡宜君
日期
2021/07/17
留言內容
我最近收到了通知,要我去領訴訟文書,那是去年我不小心打開家門,導致某個神經病直接拿著球棒闖進我家,威脅要殺了我,後來我躲到房間報警,才解除危機,後來警察帶我到警局錄筆錄,讓我重複了一次驚嚇,因為他犯有公訴罪,所以我又去偵察庭重複了一次,最近好不容易忘了,又因為收到通知,和門外不知名人氏的敲門,讓我怎個陷入恐慌,請幫我調節這種情緒。
版主回覆

宜君你好:

  我已收到了你的來信。你告訴了我,去年遇到了這樣的事情,當時的情況對於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脅──我想多數人倘若遇到如你所述的這般情境,心情可能將是感會到擔心的、害怕的、無助的…等等,整體而言肯定很不好受。

  即便如此,我看到了你試圖保護自身免於受到更進一步的傷害,以致於避至房間,另外也撥打電話報警,以尋求外界的協助。因著你主動報警求助的緣故,後續警察人員在到場處理之後,也請你協助做筆錄,以致於能夠知道你當時所遭受的處境(後續也較能評估可以如何協助你)──在這過程之中,使你再次回顧當時的經過──實則辛苦你了。

  你說到出席偵查庭的這段過程,其程度上你協助了司法程序的運作,使它後續能夠依法彰顯其功能。然而,我也關心著你最後說到恐慌感的情事,因著你覺察到這樣的情緒,並且提出來尋求協助,這已經是邁出「關照」情緒的第一步。

  關照情緒的方式有多,以下提出幾種方式供參考使用:其一,適度地進行數下深呼吸(此舉將能程度地和緩當下的情緒,並能將思緒關注在此時此刻);其二,找個可以安全信任的人進行訴說和討論(此舉將能程度地釋放負向的情緒,並能透過對話整理自身的思緒);其三,安排一些喜歡且能夠紓壓放鬆的休閒活動(此舉將可試著將注意力適度分散至其他事物上,減少過往事件所帶來的負向影響)。

  其中,「找個安全信任的人訴說和討論」,可以是挑選週遭的長輩或師長,或者是撥打電話「生命線1995」與受過訓練的輔導人員進行;也可以持續來信至協會,或者至網站「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將由專業人員回覆。

  生活歸於如過往般的平靜可能尚需一段時間,然而因著你願意為自身安全(像是你知道當下危急時要報警尋求協助),和生活福祉(像是你覺察了情緒並向我詢問如何處理)等,而盡一份努力──這些部份我是抱持著肯定的態度。後續我也祝福宜君,因著上述建議的實踐,以及資源的使用等,而能使生活逐步步上軌道且往前邁進。

回覆時間 2021-07-22 12:03:07
留言者
感到痛苦
日期
2021/07/17
留言內容
難以前進,又無法後退。覺得疑惑自己到底該成長為什麼樣的人,如果按照目前的性格,自己是喜歡穩定生活跟計劃的人,但是我周圍的環境又要求我有很強的應變能力,感到不協調每次要調整行為模式就感到奇怪
版主回覆

朋友你好:

  當在思考「自己到底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某種程度就是正在「為了自己」而進行思考。此外,我發現你陳述到「自身是喜歡穩定生活跟計劃的人」,這表示你對於自身所愛,以及所處在的狀態是有所覺知的。   而你於信中也提及了「環境要求自己有很強的應變能力」,這代表外在環境具有一定程度的變動,而倘若它(環境)是你日常生活的一環,那麼適度地變動則有助於你生存下來;過少或過多的變動,有時候則有可能會致使自身感到不適應和不自在。

  我認為後續有幾個面向是朋友可以參考的:第一,「思考並知悉『應變』的『意義』會是什麼」(除了上述所說到生存的考量之外,對於自己還會有著什麼樣意義和可能呢?);第二,「適度地進行生活檢視和放鬆」(以至於知道自己正在往什麼樣的方向,也適時檢視有無需要進行調整或適度休息);第三,「和其他人進行對話和討論」(讓自身的思緒,也能和其他人的思緒,進行交織激盪,以擴大思考的範疇)。   因著你的陳述較為精簡,若後續願意,我也邀請你可以舉出生活中的事件(像是你在名稱處寫到「感到痛苦」),看看有沒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共同討論,以至於能協助你生活持續邁進。其中,「找個安全信任的人訴說和討論」是重要的。

  後續邀請朋友可以試著挑選週遭的親朋好友,或者是撥打電話「生命線1995」與受過訓練的輔導人員進行討論;也可以持續來信至協會,或者至網站「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將由專業人員回覆。

  祝福朋友因著上述的建議實踐,以及資源使用,以至於生活日漸清朗,而持續往前邁進。

回覆時間 2021-07-22 12:02:41
留言者
綿綿
日期
2021/07/14
留言內容
最近發現自己身體不適越來越頻繁 像是胃痛,肩頸緊繃,下肢沉重,睡眠品質差,情緒起伏不穩定,焦慮,緊張,失落,但過沒多久會開心,樂觀。明明好好的,突然會覺得整個人開心不起來。出現一些衝突後會整個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這樣已經翻翻覆覆好多年的心理自我抗戰。 直到最近看一些文章,發現這些症狀很像是 躁鬱症、自律神經失調。不知道是哪個才對。疫情升溫不太敢去醫院,也不知道該看甚麼好。
版主回覆

親愛的綿綿你好:

       讀完來信,對於信中所提的一些身體狀況或情緒的起浮,反反覆覆的在日常生活中出現,讓你覺得好困擾,想去看醫生卻又擔心出門有染疫的風險,而忐忑不安,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真的辛苦了。

       自從5月中疫情升溫至三期警戒,大部份人都減少非必要的外出,跟原本的生活相較,在行動自由上確實是限縮了很多,衛福部公開確診病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多少也讓人在心中產生無形的壓力,又或期盼疫情可以降級或解封的心境,讓人有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都有可能讓人沒來由的心情悶悶的。信中提到的睡眠品質差,指的是不容易入睡、容易做夢、還是什麼呢?人沒睡好,容易有情緒,綿綿情緒不穩的狀況有多久了?不妨試著觀察你的情緒不穩,是不是與沒睡好有關?還是有什麼事件,是來信沒有提到的,以至於你一下子憂鬱一下子又開心。胃痛和頸肩緊繃,似乎是大多數上班族的病痛。生活忙碌長期飲食不正常,營養不均衡,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的疾病,久坐沒有定期起來運動或長期姿勢不良,也容易造成頸肩酸痛的喔!綿綿最近的飲食習慣,是否有些什麼改變呢?胃痛持續多久了?疫情期間,只能宅在家裡,但也別忘了要適度的運動,除了健身也可以舒壓。

       這波疫情嚴峻,醫院大部份都降載中,但如果身體上的病痛已經影響到正常的生活時,請務必求診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出門時記得依照衛福部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生活指引,確實做好防疫措施,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倘若還是不敢出門,不妨可上衛福部的網站,查尋有提供視訊看診的醫護診所,先行解決身體的病痛,並試著擁有充足的睡眠,再慢慢檢核情緒的議題。親愛的,要知道有人隨時關心著你,當你覺得悲傷、孤單想要找人傾訴心事或遇到任何負面的情緒,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解決,需要人陪伴時,也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釐清困境;亦或可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喔!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7-21 1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