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敏恩
日期
2021/06/18
留言內容
一直以來我都會儘量避開跟人接觸,不必要的就不會去接觸,但交朋友也還是會交,也曾經交往過幾個人,但每一次的現象都是一決定交往下一秒就後悔,我每一次都會撐著,再讓自己慢慢習慣這樣的感覺就好像變成一種不得不在一起的感覺,等到時間夠長再體面的分開,但我真的是喜歡他們才會答應在一起,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一答應了就會開始反悔,現在這任也是這樣的情形,覺得自己真的很奇怪,現任男友常常想來找我,但因為家裡嚴格再加上疫情我總是不斷的拒絕,但有一次還是來了,我去家裡附近的小七領貨他就來找我,然後陪我回家,路上牽了我也抱了我,心裡突然很強烈的反感湧出,之前單單傳訊息都沒有那麼強烈的反感,一直到有了肢體接觸,那種反感的感覺就越來越顯著,所以就一直找理由不要見面,但他仍然一直想來找我,我常常告訴他家裡嚴格,這確實是我的問題,我就會產生愧疚感,感覺他要求什麼我都做不到,我也沒辦法接受肢體接觸或是一些肉麻的話覺得自己這樣真的不是一個稱職的女友,愧疚感就更重,我真的好怪,而且這次的狀況特別嚴重,甚至想短短幾天的交往就分手,但又顧及到旁人看到我這樣,我真的會變那種不可理喻的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做
版主回覆

敏恩你好:

  疫情影響了我們的作息,改變了與朋友連結的方式,但與人交往的需求,還是沒有改變。疫情讓我們精神緊繃,對周遭所發生的事情特別敏感,許多人從小到大都未曾遭遇過時間維持這麼久的傳染疾病,隨著疫情的發展不斷地報導多少人確診,多少人死亡,為了自己也為家人就必須限制自己的活動,避免人與人的交往,只要有一點點的超越規定,心理的恐懼感就出現,害怕自己染疫、害怕自己把病毒帶給家人,這就是當下許多人的心理寫照!當你跟男朋友擁抱後心中的焦慮恐懼害怕似乎就出現了,接下來就指責自己怎麼可以這樣,萬一⋯怎麼辦?

  你現在的心理反應是可以理解的,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劃分為三個層面: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遵循快樂的原則,只關心如何滿足我自己的需求,如果受到阻抑或遲誤,就會出現煩憂和焦慮。

  「超我」則代表良心或道德的力量,有些人的超我過於強大、過於遵循道德原則社會的規範,將會面臨著難以實現的完美標準,進而不斷體驗到道德焦慮,如羞愧感和罪惡感。

  「自我」就是當下的我、現實的我,遵從的是現實原則,就要來調節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

  當下你的心裡矛盾、焦慮,你內在卻有交朋友的渴望(本我),但是社會的規範家人的叮嚀你必須去遵守(超我),內在的衝突讓你(自我)感到焦慮與自責,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才能安撫這兩股內在的衝突。疫情是當下的特殊狀況,它終將會結束,當它結束後這樣的衝突也將落幕,內心的焦慮與不安也將得到緩解。這段期間或許你可以這樣做,面對這一波疫情,我們就先好好的照顧好自己,穩住躁動的心靈,用感恩的心面對這次挑戰!

  如果你還是感到擔心、害怕、焦慮找不到適當的人可以傾訴,也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能陪伴你一起面對問題喔!

回覆時間 2021-06-25 13:18:06
留言者
日期
2021/06/21
留言內容
在我國中的時候 有一個還不錯的朋友來我家,但是竟然當著我的面說我的家人很醜,雖然她講話本來就是這麼沒禮貌,我也習慣了,但家人一直是我的底線,她說我怎麼樣我都沒關係,但就是不能說到我的家人,所以我很快就跟她吵起來了,那時候班上很多人都不喜歡她,所以看我不理她,大家也就跟著不理她,但我另一個朋友看到這樣,竟然不是先來問我怎麼了,而是怪我把班上氣氛搞糟,我明明從頭到尾都沒有叫人不要理她,而且她攻擊我的家人我難道還應該要原諒她嗎 ,而且攻擊我的人知道我不高興的原因後也只說了「我個性就這樣,不爽就滾」我還要怎麼跟她溝通,我就這樣失去了兩個朋友,但攻擊我的那個人我並不在乎,給我一百次機會我也會做一樣的選擇,讓我在意很久的是另一個朋友,我一直不懂為什麼,我覺得我真的沒有對她不好的地方,她為了那個人怪我,傳訊息給她她也是很敷衍,我想放棄這段關係,卻又放不下….怕家人聽到那個人說的話會受傷也不想跟家人說….真的好煩好累
版主回覆

親愛的星:

  疫情期間收到妳這樣一封來信,內容敘述了與朋友相處的經驗,讓我不自覺想起自己在妳這樣的年紀時也常遇見相似的人際互動困境。

  對於在乎的朋友,想必~星,妳也釋出了善意才會邀請對方到自己家裡,卻因為對方個人教養等個性因素不經意的語言傷了自己;事後朋友表現出的無所畏態度更讓人覺得白眼,以上我覺得不舒服是一定會有的。請重視自己內心的感受先秀秀自己,知道妳捍衛家人這心意是如此美好,也請相對的重視自己的感覺。家人是我們一生中重要的關係成員,妳能如此重視真為妳感到驕傲。朋友一輩子來來去去因緣際會,有時會耗費我們心力太多的,所謂負能量高的朋友真的應該斷捨離一下。

  看見妳努力的自我省思,與其在沒有品質敷衍的互動中難過,不如高品質的跟自己獨處,提醒妳在困擾困惑的同時請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的真心沒被看見真的是對方的損失,來關照自己了解自己真正在乎的情緒是什麼、擔心什麼,唯有知道自己要什麼才能明明白白的說清楚,不論是對朋友對家人都一樣;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因為距離,有時不容易表達清楚各自感受,沒關係;正是關照自己的好時刻,現在有很多的工具可以學習或透過閱讀、生命線網站相關資訊文章分享等,都能對人際互動有更深的學習,或試試1995室內免付費專線談談。

  期待你能了解先照顧自己的需求是多麼重要,情緒會過去,明天的自己會因爲努力成長而更好,一起學習。

回覆時間 2021-06-24 10:03:37
留言者
Shin
日期
2021/06/21
留言內容
我是一位準學測生,家裡並不會去要求我的成績,從小對醫學方面有興趣,未來想走藥學的方面,當然知道那很難考,所以對自己的成績很要求,好勝心又很強,覺得非這個不可。近一年以來,課業壓力越來越重,身體也出了些問題,一年瘦了10公斤,家人們也很努力的想要讓我胖回來(但其實我沒很想)可是因為他們都很擔心我的健康,所以當他們叫我吃的時候我也不完全會拒絕(偶爾會,不然就是吃比較少)我覺得我心裡生病了!自己變瘦之後,不斷被要求變胖,我卻把這個壓力「轉移」到妹妹身上,希望他變胖,爸媽要求我吃,我就要求他吃,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希望他超過50公斤(可能因為我以前在她那個年紀就是50公斤吧)可是他現在是國中生,非常叛逆,偶爾會聽我的偶爾會反抗我(反抗我好像也沒什麼不合理)我也很怕被爸媽知道我要求他(因為爸媽叫我不要管他管好自己就好)說實在的我也知道我沒資格管他,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要控制他,我真的覺得我生病了..好痛苦 要求他覺得怪,又怕被爸媽知道,不要求他又怕他減肥(國中生很在意同儕眼光)也很怕他比我瘦,搞得自己每天精神壓力都好大... 只是希望有人陪我聊聊,讓我抒發心裡壓力
版主回覆

親愛的Shin:

  妳好!從妳的來信中可以得知妳是個對自我要求很高且對於自己所設立的目標很執著的孩子,也可以從來信中感受到妳的焦躁不安,真是辛苦妳了!在正式進入這封信的內容前,想邀請妳找個讓自己感到放鬆自在的地方待著,跟著我一起調整呼吸,吸氣---吐氣---吸氣---吐氣,重複2-3次,先讓自己放鬆下來。

  在妳的來信中提到「未來想走藥學的方面,也因此對自己的成績要求很高,也有很強的好勝心」,在這個年紀的妳能夠如此肯定自己的目標並付出行動想達成對自己的期望,我個人覺得是一件很佩服的事情!我和妳一樣生在一個父母不會特別要求我成績的家庭,對於自己想達成的目標會很努力地去達成,但也正因為如此,成長的過程中也難免發現我的得失心越來越嚴重(不全是關於成績),若是對某件事情寄予太大的期望、太想達成這個目標反而會因此綁手綁腳,讓自己無法發揮正常的實力。所以在後來的日子裡自己做了些調整,告訴自己每件事情都盡最大的努力,做好做滿,若是最後的結果不如我的預期,至少在這個過程中我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爭取,或許柳暗花明又一村,反而會得到自己從未想到的結果。在這裡分享幾個舒緩壓力和焦慮及好勝心旺盛時該如何自處的小方法給妳做參考:

  1. 練習深呼吸:它能刺激副交感神經,進而消除壓力與焦慮。心理專家提供一種簡單的「4-7-8」呼吸技巧:完全呼氣後,透過鼻子吸氣4秒,捏住鼻子7秒,然後用嘴巴呼氣8秒,重複約5次,或依自己需求重複。
  2. 洗個熱水澡:感到壓力大、焦慮不安時,不妨去洗個熱水澡吧!在我感到壓力大時會走進浴室打開手機裡最愛的歌單,一邊泡澡一邊大聲唱歌(整個浴室都是我的KTV!)至少在洗澡的這段時間什麼都不想,好好充電放鬆,才能夠繼續面對那些讓我感到壓力大的人、事、物。
  3. 給予適當的空間消化情緒並面對問題:在面對好勝心旺盛的時刻,可能會因為情緒在風頭上而導致自己的得失感很重,或許會因此開始指責、為難自己。請記得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消化及發洩,再修正自己的腳步,繼續努力下去。

  在妳的來信中也提到自己的體重下降,我自己也是屬於體型偏瘦的類型,也是會被家中長輩們念說:「不要再減肥了!」(其實我沒有刻意減肥)、「妳幹嘛不多吃一點」(單純是不喜歡吃這樣東西或肚子不餓)、「妳太瘦了不好看」……。甚至有陣子明明沒有特意減肥也正常吃飯,偏偏體重還是往下掉到身邊的褲子不用皮帶都無法穿(後來想想可能是自己沒有察覺自己的壓力其實很大導致體重下降)。我也明白他們的擔心,不過好像知道是一回事,我自己還是會忍不住偷偷在心裡小小抱怨跟不耐煩。我想,我可以體會妳的心情。被課業壓力以及父母的關心夾擊導致妳會想要轉移這份壓力到妹妹身上,可能也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標準加註在她身上。若是因為父母要求變胖這件事而導致妳感受到難以負荷的壓力的話,還是建議妳跟父母好好的談一談,告訴他們很謝謝他們對妳的關心,但是這個行為會導致妳產生壓力且無法負荷,並且一起討論該怎麼做,比方說:答應他們會每天正常時間進食、大概一餐會維持怎樣的份量、定期測量體重盡量維持在幾公斤……等。達成共識後也要盡力的維持,一方面讓父母放心,另一方面也證明妳有足夠的能力可以照顧自己,請他們不要擔心。

  最後,若是妳的體重還是繼續無預警的往下掉,或是身體有出了其他的狀況,還是建議妳盡快就醫尋求專業的協助。畢竟健康是最重要的資本!也希望妳能夠找到可以和壓力共處的方法,在朝著自己目標努力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以及身體,加油!

  希望上述有回答到你的問題,若有需要,歡迎你再次來信,每次的訴說和求助都是勇敢的表現;也可以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若情緒當下無法自處,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隨時都有專業的輔導員能即時陪伴你,和你一起面對問題討論。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6-24 09:39:34
留言者
KK
日期
2021/06/20
留言內容
您好 我遇到的問題算是困擾我很久的問題 生活沒有目標 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 但沒有自殘或輕生的念頭 思緒容易混亂 處理事情的時候容易分心 猶豫不決 遇到壓力就會不能控制地往壞處想 也常常想逃避 很多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閒暇時間常常就是滑網頁、手機 心裡常常有種微微地低落感 雖然目前有定期去身心診所回診並吃藥 但也只是緩和低落的情緒而已 我想要找人好好談談 但是覺得自己身邊的人都幫不了我 想找諮商又擔心要花一筆不小的費用 但我真的很想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 我覺得自己很需要幫助
版主回覆

哈囉KK:

  你好!從來信能感受到你在長期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下,對生活的焦慮與無力感!正處在「迷失」的你,很勇敢的把自己的困頓情緒說出來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在這個階段的你是否有感受到自己如同一部「自駕車」,每天一早醒來就啟動自動操作模式,不帶任何思想和興趣的做全部你必須做的事;日子這樣一天天的過去,自己仿彿成了機械人,感受不到快樂和生活的熱情了。這樣生活時間一久就迷失了方向,做什麼都提不起勁,但腦子裡跑出來的畫面「我這樣做一點意義都沒有,究竟是為了什麼?」。大多數人把自己內心需求藏起來,成天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就會感覺好像少了什麼,逐漸會讓自己成為現實中沒有想像力的人。其實,KK你還能發現自己處於迷失的狀況,代表你的潛意識在提醒你:你需要能激發你生活熱情的東西了!

  想要停止這種讓你感到絕望的感覺,就要先明白是什麼造成你內心的空虛。多數的情況你必須學會多多疼惜你自己,把照顧自己培養成一種習慣。從來信中知道你有在就醫並服藥,所以觀察自己身心的狀況與醫生討論用藥以及遵照醫囑都是必要的,你也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

  1. 多做運動:當你運動時,你的身體會感覺良好而影響你的心情,你會變得更有精神來面對任何事;再者透過鍛練身體有好的外型也會帶來別人的賞識目光,也給自己帶來自信心。
  2.  飲食方面:好的飲食習慣會大大影響你的心情,少吃垃圾食物,多吃蔬果如,香蕉、葡萄、堅果、蔬菜這些有益身心的食物,吃巧克力也可以讓自己帶來好情緒。
  3. 足夠的睡眠:熬夜被譽為「慢性自殺」,越熬夜的人越容易抑鬱。
  4. 間接性休息及獨處時間:工作和家人需要你,但別忘了比他們更需要你的還有你自己,別把自己累壞,偶爾享受生活和獨處時間。就算別人不關注你也要會寵自己。
  5. 投資對你好的感情:讓你失望的人,就離他們遠一些,別讓他們搞壞你的人生。
  6. 原諒過去犯下的錯誤:別被以前的思想控制,你的生活只有你自己能主宰,就算做錯事、後悔、或走錯路也沒關係,但你要會原諒自己和堅持走下去。
  7. 幫助別人:做了以上的事,若心中還感覺空蕩蕩,是因為我們身為人類,是社交動物,除了把自己照顧好,還需為別人盡一份力,把世界變得更好。幫忙別人會讓你自己好受一些,覺得自己被人需要、覺得自己有用,就會給你另一種生存的意義。
  8. 把腳步放慢:記得找尋生活中能讓你開心的事,或許你就能恢復以往的活力!

  你在信中有提到想找人說說話,及怕找心理諮商師的費用讓你很煩惱,你可以上生命線網站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預約免費的心理諮商,也可以拿著健保卡至身心科就診,並請醫生安排健保心理諮商。也歡迎你來電生命線1995,不管你想說什麼輔導員都能陪伴你,在該次電話協談時間內,陪你一同討論該如何面對困擾,或許對你能有所助益。這是透過電話的協談諮商模式,因為疫情的關係接線人手較少,若撥不進可能要稍後再撥。

  希望此信能給予你適時的幫助,如有需要也歡迎再次來信,也可以寫信至桃園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dph.tycg.gov.tw/mental/ ,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6-23 17:36:58
留言者
陳和豐
日期
2021/06/19
留言內容
我知道父母情緒化我只能做好自己,無法改變,我現在也有試著良性溝通,但是媽每次都粗心大意,都沒注意到我已經叫喝的,還叫那麼多,擺明想要害我,自己粗心不要發洩在小孩身上。
版主回覆

和豐:

  再次收到你的來信,得知與媽媽之間又有一些不愉快,雖然試著調整自己,但在媽媽與我們期待不符的時候,還是會感到生氣不滿。這次的信件讓我們聯想到「情緒ABC」理論:A指的是「事件」;B指的是「信念」或「想法」;C指的是「結果」,情緒也包含在內。這個理論認為事件是中性的,而我們思考的習慣會影響到我們感受到的情緒以及後續的因應方式。

  雖然信件裡沒有詳細描述,但我猜測這次的事件是:媽媽沒有注意到和豐買好飲料了,仍然叫了飲料;信件中提到和豐的想法是「擺明想要害我」、「要撐死我」;進而也有了不開心的情緒。不過,有沒有可能,媽媽其實是愛著和豐,所以買了飲料呢?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相信和豐收到飲料之後,是不是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喝飲料,不喝是不是就不會「被害到」了?

  這些觀點提供給和豐參考,也祝福和豐和媽媽的關係在這麼多努力之下,可以越來越朝向期待的樣子。

回覆時間 2021-06-23 16: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