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安,諠小姐。
我是生命線的回信志工。在收到妳的來信後,我看到一位正在努力實踐自己夢想的年輕人——雖然在這次營隊的教學活動受到了重重困阻,但妳仍然能自我覺察表現不佳(語速過快)的原因,並且嘗試克服不自信和被審視的感覺——我覺得妳做得很棒!所以,我想邀請此時此刻的妳先替自己按個讚,然後告訴自己(尤其是那位正在懷疑自我的內在小孩):「嘿!我過往的行動經驗都是形塑未來形象的重要資糧,並不是真的沒有用喔!」
當然,妳在這次營隊感覺到妳的組員強勢主導了工作的流程,越俎代疱,讓妳少了許多練習實務的機會,還有些事情竟然前一晚才臨陣磨槍,讓妳也有不被尊重的感受等等,這些點點滴滴都落在妳的觀察與文字之中,不僅勾動了妳內在的諸多情緒(包含青少年時期在同儕團體經歷的疏離與孤獨感),也讓我一邊慶幸妳如此敏銳提早覺察內在情緒,一邊擔心妳外在表現是否因此缺乏自信?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在回信第一段發出給自己按讚的邀請。我相信妳也有知道自己並不是只有動動嘴巴說想當老師而已,妳是真的去唸了教育學程,真的去參加偏鄉營隊,真的去承擔了講課工作,而且還真的遇到了許多第一次接觸而不熟悉如何處理的教學實務,對吧?因此,當我看見妳因為懷疑自己拖累對方(包含感覺對方嫌妳拖累)而開始貼自己無用標籤時,我是有點難過的。我想要向妳澄清一點:從第三者的角度來看,這次營隊的教學事件只是未來妳長期執教生涯的一塊小小墊腳石,沒辦法代表妳真正的教學能力上限,更何況,一位台風穩健的老師怎麼可能不在教學現場經歷諸多實務挑戰就直接培養出來呢?所以,請給自己一點餘裕去梳理那些懷疑自己拖累他人的複雜情緒,有如大浪淘沙,找好的當亮點學習,把壞的當鏡子借鑑,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去豐富自己處理各種挑戰的經驗吧!
至於妳在來信提到自己在團體中有時會習慣以討好或努力證明價值的方式來取得團體成員認同,以免被當成拖累。這讓我想起「薩堤爾的五種溝通型態」。在人際互動關係裡,我們必然要與別人進行溝通,但用什麼姿態說到讓對方聽懂,那又是一門學問了。同樣以妳來信提到某位組員強勢主導分派工作流程的這個情境為例,現在若是讓妳有機會分別重新扮演不同的角色(強勢組員/旁觀組員/當時的自己)來改善狀況,妳會怎麼做才能在分配組員工作之餘同時照顧到組員的情緒?如果妳有興趣的話,我也鼓勵妳進一步搜尋相關的關鍵字以獲得更多學習內容,並且試著從中調整出適合自己經營人際關係的良性策略以取代原有的討好與自責。
最後,我要謝謝妳信任生命線並勇於寫信談論妳的困擾,希望上述回覆對妳能有所幫助。如果妳願意,之後也歡迎妳直接撥打生命線1995協談電話或是使用相關的諮商輔導資源,讓受過訓練的協談員即時陪伴妳一起討論更深層次的煩惱與問題。當然,若想繼續透過信件往返筆談,那也很好。生命線在此祝福妳一切平安,順利實現自己上台當老師的夢想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