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desperate
日期
2022/08/22
留言內容
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愛,一旦自己沒有能力工作了就會被拋棄,現實也沒有比較親近的朋友,不想要活下去
版主回覆

desperate 你好

       看到你短短的來信內容再鏈結到你的屬名讓我莫名的感到心疼,彷佛看到你孤獨的身影,是什麼狀況可以讓人如此的灰心、喪失希望,要以離開人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很高興你能在如此低落的情況下提起勇氣來信分享你的心情,可惜的是從來信內容無法詳細知道你發生了什麼?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一直都是我們所依賴,他們的愛也是我們認為最無私的,當對這樣的愛產生懷疑確實讓人感到困惑與不安,畢竟他們應該是最懂我的人。其實從我們的生活經驗中常常會發現當所處的身份及立場不同時,對同一件事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

       因信中訊息有限,雖我不太清楚,你和父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從你主觀的感受上,似乎難掩父母對你的傷害與獨力面對生命中的困難與憂谷。很謝謝你的對老師的信任與來信,我很樂意陪伴你,當你脆弱無助,走不下去時,隨時求援、來電與來信,千萬別做傻事,這點要答應老師。

       以下和你分享去年九月十五號的一篇報導,冀朌對你帶來幫助或反思:「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找回自信?長大就是能放下父母長大就是能了解接納父母也是人,了解接納父母、自己都是不完美的人。台灣大學今天舉行線上開學典禮,醫學系大三生胡芳瑜是致詞者之一,她打破過往框架,一開口就說自己考上台大並不開心,因為所讀科系只是父母的期望。她分享從憂鬱到與父母和解的過程,祝福所有台大新生找到自己,「讓過去阻礙你的,成為支持你前進的強大力量。」

       另外,我在網路上「親子天下」也看過鄧惠文醫師以上帝愛世人為例來說明無條件的愛,他認為「不以交換為目的、不為個人利益,也絕不是放任、縱容,而是看到對方做不好的事,仍會告誡、提醒」這才是最接近無條件的愛。父母對孩子的愛通常會帶有主觀的成份,當其認為孩子心智不夠成熟、不能判斷好壞時,容易過度的加諸自己的想法,而我們當子女的往往希望父母能民主點,多接受我的意見想法,但我們都知道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容易,與其探討父母對自己的愛是不是有條的愛不如先弄清楚自己的需求,當了解自己的需求,你覺得怎樣的改變會讓父母會改變你沒能力工作的想法,是列出原因與父母一起面對解決?還是…?什麼樣的改變可以讓你增加親近的朋友,是多參加社團活動?還是⋯?

       desperate,從來信中我感受到你的無奈及孤獨,你不想活的念頭更是令我擔心,不知這負面的情緒與想法,持續多久了,董氐基金會網站上,有相關情緒量表,可供線上檢測,你可以上網參閱和評估。若長時間情緒陰霾一直揮之不去,記得有必要建議就醫,並尋求協助。再者因信中提到的資訊實在是太少,無法就你的問題進行討論,希望你能繼續來信告訴我們你所面臨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找出解決的方法,當然你也可以撥打1925、或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隨時都有專業的輔導員能即時陪伴你,尤其當你有不想活的念頭時記得來電哦!很高興你能來信分享你的心情,歡迎再次來信,也可以至桃園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s://dph.tycg.gov.tw/mental/ ,申請免費心理師會談或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祝福你平安順心。

回覆時間 2022-08-31 11:09:19
留言者
吳淑芬
日期
2022/08/26
留言內容
老師對不起上次寫幾封太粗魯的信給你們因為我的祕密只能跟你們講對不起
版主回覆

你好:

感謝你對桃園市生命線協會輔導老師們的肯定,從多次留言及同時段多達10則留言狀況評估,線上留言及回復似乎無法完整回應你的需求,歡迎你撥打1995專線,由線上輔導員會陪伴你並一起面對問題即時討論。

回覆時間 2022-08-26 14:30:49
留言者
小亮
日期
2022/08/22
留言內容
對於有可能發生的壞事感到焦慮,大多是生病死亡之類的,害怕這些事發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不停模擬發生以後會怎樣,越來越真實,沒辦法停止,就身陷那個情緒很難過害怕,知道要把握當下但很難停止腦袋的焦慮。 有時候會突然有一種感覺,持續時間不會超過十分鐘,會心悸,很想哭,有點喘不過氣,感覺很強烈。不知道怎麼轉移注意或停止這些想法。
版主回覆

小亮妳好, 

       從妳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妳的焦慮和恐懼。

       無法停止地地在心中重複意外發生,即便理性知道自己應該要把握當下、應該要抽離,但在感性與理性拉扯的矛盾中,妳的身心也深陷在強烈地漩渦中無法脫身。在這裡面,我看到即便面對未知真的非常苦澀、惶恐、折磨,妳仍然非常勇敢、非常努力,真的替妳非常心疼,辛苦了!

       看到妳對生老病死有強大的焦慮,那我們來聊聊生命與失落,好嗎?在未知面前,無法改變的生老病死的我們很渺小無力,但,或許我們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生命其實是一場失落的旅程,但因為習慣被淡漠不談,真正面對時,常讓人手足無措。我們過往的生命經驗和教育往往在告訴我們如何努力獲得更多,也在無形中,與眼前的人事物建立許多連結。我們遇到新的人事物的同時,也在面對與過去的人事物告別,尤其是越親密的關係,剝離的時候越痛,也讓我們充滿恐懼。但往往此時,越抗拒會越痛苦。

       這麼說, 難道,「努力」的價值觀無法被使用,而「抗拒」也沒有用,我們就該放棄了嗎?其實中間還有一個關鍵喔,就是「連結」,關於這個,我們可以有不一樣的看法。

 我想邀請一起找一個讓妳舒服的地方,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好嗎?

       首先,感受妳的兩隻腳穩穩踏在地板上,可以動動腳趾頭、腳踝,想像腳泡在涼涼的河水(海水)中。妳可能會感受到呼吸的改變,或者臉部肌肉會放鬆一些。接著感受肩膀肌肉往後放,甚至可以往後拉,想象背後有一個翅膀,會隨著你的呼吸伸展,這時,妳的肌肉正在放鬆,在調整。如果肌肉緊繃時告訴它,「沒事的沒事的,我在這裡幫忙你。我知道妳很焦慮,我知道妳很沉重。」,多拍拍它,我們正在面對一件很沉重很重要的事,我們很沉重,但是同時也很勇敢。可以再輕輕地拍拍它,告訴它:「謝謝妳,妳很勇敢,辛苦了。」 接著,想要邀請你帶著比較放鬆肌肉和身體,完成一些呼吸,這個呼吸包含吸六、憋八、吐八,在進行的過程可以放慢一些。吸六秒的時候,想像自己是青蛙,把空氣吸到肚子裡。憋八秒的時候,想像自己像洗衣機,吸進去的氣轉動清理身體中的不舒服。最後的吐八秒,模仿蜘蛛吐絲線,這時,妳正在放鬆脖子肌肉,讓肩膀放鬆,把空氣吐乾淨。

       做五組這樣的呼吸,留意身體中哪個部位最能夠放鬆?現在,妳的身體和心理感覺如何呢?過程中,可能會有很多思緒,身體可能也會有緊繃的感受,這時,我們透過拍拍它,跟它說說話,這個,其實就是感受當下,慢慢恢復與身體的「連結」。

       除了喚醒與身心的連結,想再邀請妳看看妳的周遭環境,有沒有看到了可以讓妳感到舒適的東西或者顏色呢?或者,可以想想經歷了陣發的焦慮和心悸後,通常是在甚麼情況下緩解的呢?這時的身心感受如何呢?當審視與環境的連結,或許可以再次發現,真的,妳扛得太多太多,身與心都努力夠多了,我們可以試著休息和收回一些努力。此外,其實這樣的心悸和喘不過氣發作,也是一種努力抵抗的表現,其實我們除了剛剛提到的方法,也可以求助醫療資源的協助,緩解身體的折磨和痛苦。

       當焦慮再次襲來,除了可以試試看剛剛提到的呼吸方法和找醫生看看,喚醒和自己的「連結」,也歡迎您再次來信~每次的訴說都是勇敢而且有幫助的;或者您也可以寫信到桃園市政府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覆妳。希望可以找人聊聊的時候,也歡迎您撥打1995跟我們聊聊,線上會有專業輔導員陪伴妳聊一些所顧慮的細節,或許我們可以一起想到更多解決方法和方向喔~

       最後,謝謝妳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可以陪伴妳,也謝謝妳對我們的信任,相信平靜和勇氣與妳同行。

回覆時間 2022-08-26 11:41:00
留言者
為什麼
日期
2022/08/19
留言內容
感到孤單,以往雖然也是一個人,但至少有很多同伴,大家都知道我過得很糟,都同情我,現在的外表、工作和生活雖然過得比以前好很多,表面看起來好太多,但卻沒有人知道自己內心已經爛成一片,這種差異讓人感到很揪心
版主回覆

親愛的「為什麼」妳好!

  反覆細讀來信,可以感受到妳內心的孤獨,表面上看不出來,卻沒人知道自己內心已經千瘡百孔爛成一片,這種重大的差異和失落感,確實很讓人揪心,長期循環讓妳身心俱疲,這段日子妳一定很辛苦、難熬.

  信中提到:現在的外表、工作和生活,過得比以前好很多;相信妳在某些方面一定做了調整和改善,才能有現在的狀態.而且妳願意來信與我們一同探討妳遇到的困境,就表示想改變原來的生活模式,是個很棒的想法,很棒的行動.

  我們覺得妳是位心思細膩會為別人著想,希望把好的一面呈現給身邊的人,不希望把自己內心的失落感影響身邊的人的情緒。但似乎當自己很努力將外表、工作、生活改善很多後,當初在身旁陪伴的朋友卻一個個不見了,很揪心為何當一切都往好的地方進行,內心卻越來越寂寞越孤單呢?

讓我們一起來想想究竟是甚麼讓我們這麼揪心呢?

一.先探索自己在什麼狀態下感到特別孤獨,失落特別嚴重,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朋友關心?朋友同情?好好聆聽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二.聽聽朋友、同伴的想法,或許他們也有類似情形,互相切磋,聽聽他們的意見,想想是什麼原因當自己改變後朋友們的關懷卻不見了?究竟發生什麼事情讓妳們的友誼發生了變化?是否有挽回的機會?自己願意為這段友誼做 些什麼呢?

三.冷靜思考,借鏡妳先前外表、工作和生活的改善經驗,想想看,要改善孤獨、失落感,可以從生活、想法上尋找可以改變的地方!當我們想改變應該是覺得自己不滿意不喜歡之前的自己,當現在孤獨和失落來襲時除了朋友,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呢?如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做些喜歡的事、上一些喜歡的課………….

四.如果孤獨、失落感影響到妳的日常生活、睡眠、工作、人際關係時,可以考慮找身心科專業醫師諮詢協助改善。

五.若孤獨感、失落感再次來襲時,歡迎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專業協談人員很樂意陪伴妳,和妳一起面對問題和困擾.

祝福妳平安順心

回覆時間 2022-08-23 20:37:35
留言者
Luna
日期
2022/08/17
留言內容
我想幫我的一個朋友,他說他有一個狀況,就是他會覺得他有某種心理疾病(但其實可能沒有)然後他就會把自己弄得像真的有那種病(有點像孟喬森症候群,但不確定是不是)像他之前覺得他有憂鬱症,所以他感到開心的時候又會覺得說自己有憂鬱症不應該感到開心,他自己有時候也會說想自殺但是沒有勇氣,搞得我真的很擔心,請問我可以怎麼幫他
版主回覆

Luna您好:

      收到您的來信看到您為朋友的身體狀況而感到擔心不知道怎麼來幫助他。

感覺您一定是一位非常善解人意和處處替人著想體貼別人的人能當您的朋友真的很有福氣也非常幸運,在信中敘述朋友的心理疾病有點像(孟喬森症候群)但又不是很確定朋友也覺得自己有憂鬱症感到開心的時候也會覺得說自己有憂鬱症不應該感到開心,他自己有時候也會說想自殺但是沒有勇氣,搞得讓您真的很替他擔心而不知怎麼幫他。

(孟喬森症候群)有時實在真假讓人很難區分,在心理上或許有個缺口,但還是需要靠身心科醫師來評估訪談進而診治,要依靠心理層面的疏導和加強親屬之間的交流溝通。

陪伴和鼓勵陪伴他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積極鼓勵就醫讓他知道療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療程結束他將會好轉很多,朋友談起自殺念頭時可以坦率與他談論自殺的話題並且協助他告訴他的醫師和心理師。幫助他一起找到壓力源,關心陪伴他並傾聽讓他說出心中的憂鬱,也可以適時地邀請他一起出門運動或是參加一些輕鬆的活動但千萬不要強迫他,也要讓他覺得他並不孤單我想有您的陪伴鼓勵他將會好轉進步。也可邀請你的朋友來信或來電1995生命線協談。

但在幫助別人照顧別人的同時也要記得觀照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沈浸在朋友憂鬱的情緒中而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相信您是一位最棒的陪伴者。如有任何的問題也歡迎您來電撥打1995生命線/1980張老師/1925安心專線,線上有輔導員可以陪伴和您一起討論。

祝福您 一切順心愉快

回覆時間 2022-08-23 20: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