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日期
2023/09/13
留言內容
近期有件事使我很困擾,就是我媽最近越來越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把自己鎖在房門,而我爸以前遇到這種事都會積極處理,但現在最能應付我媽情緒的我爸已經變得越來越放任我媽鬧脾氣了,幾乎等於宣告他們夫妻關係無解。我的兩個弟弟雖然一副玩著自己的手機漠不關心的樣子,但也很擔心他們的狀況,更別說我身為家中老大,根本不知道到底該如何處理,而我媽這樣的情況又不願意接受諮商與就醫治療,我好擔心我家的未來到底該怎麼辦?
版主回覆
你好:
針對你媽媽經常發脾氣又會把自己鎖在房間這件事,讓你感到擔心、焦慮、無助,以前有你爸爸扛著所以你可以不用直接面對,但是現在你爸爸已經放手不管,兩個弟弟對媽媽的情況也感到很擔心,而作為長子的自己,似乎必須
回覆時間 2023-09-23 19:47:29
留言者
日期
2023/09/13
留言內容
人生已過半即將60歲的我苦不堪言,原本要過著退休後好好的修學佛法, 但因個小孩這幾年陸續還俗回到邊,三個都有狀況不知如何是好 因為學佛的關係把個小孩送進團體裡的學校和僧團作學習 原本以為三個小孩很有福報很霞滿 誰知三個確陸陸續續地回來 我有三個小孩,老大是女兒,老二和老三是兒子 老二從國小四年級離開我們進僧團學習 大女兒和小兒國才離開我們進團體園區學校學習後才進僧團 老大回來大約4年了,目前大三跟她同學差了6歲左右 她一個月的花費大約4萬,我跟我老公也不如何是好 接著是老三兒子年前回來,躁鬱症斷斷續續上週住院, 今年要升大二跟他現在的同學差了5歲 兩年前老二大兒子回來,至今很少跟家人互動,都待在家裡, 自我封閉,走不出去 請幫幫我和我的小孩
版主回覆
您好,
從您的來信中,可以看到您對於對於孩子狀況之困惑與挫折,與您預期的發展有出入。對於孩子,可以看見您的求好心切;對於您自身,可以看見您對於佛法與修行提升之心切。
希望這封來信,可以提供您對於您與孩子間相處之另外角度,以進一步改善令您手足無措的感受與處境,不論是孩子或者您自身。然而,身心靈發展、親子互動均是十分複雜的課題,其中包含許多層面之考量與思考。從您來信之有限內容中,這封信能探討的也十分有限,希望您能理解。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會盡力與您一同思考如此龐大複雜的議題。
首先,身心靈提升(在此指您提到的佛法與修行),不論從任何宗教或非宗教角度切入,均需要相大大量的時間投注與等待,如同樹苗的培植般。每個人先天條件不同,如同不同種子,即便是親屬也未必相同;不同種子所需養分與種植條件不同,對於人的身心靈發展同樣如此。您求好心切,將認為最好的修行方式提供給孩子們,並同樣相信著他們的成長,這是母愛的偉大與用心良苦。即便目前不如預期,但這些投入並沒有白費,雖然沒有按照預期的時間呈現,但相信,即便遲些,也會在生命出奇不意的轉角處,出現其意義,跌跌撞撞,尋找心靈的歸宿。樹苗並未停止成長,只是暫時改變成長速度,以肉眼不可見的變化努力著。這也像毛蟲化永成蝶,蟄伏在蛹中的,並不是死亡與白費,而是看似靜止中漸漸地轉化與蛻變;終將在準備好之時,重新破繭而出。
接著,面臨等待時的煎熬來自束手無策和對於未知的迷茫。但過程中,您還是可以為自身與孩子完成一些事情。正如環境對於樹苗與蛹中毛蟲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家庭對於孩子的支持層面也同樣重要。像是您提到老三兒子的躁鬱症,其因素十分複雜,社會與環境中均存在多重可能因素。除了建議維持穩定就醫,不論是在精神科以及心理諮商上進行全面治療之外,也建議您尋求家庭諮商之協助,在專業心理師陪伴與引導之下,與孩子一同剖析與溝通互動中的癥結點,藉此抽絲剝繭慢慢地找到最適合兩造的解方。
最後,祝您平安健康、事事順心。歡迎您隨時來信,讓我們可以一起討論您的困擾。您也可以撥打生命線1995專線,24小時線上有專人可以陪你聊聊、與您互動,討論令您困擾的細節與解方。
回覆時間 2023-09-23 19:46:06
留言者
日期
2023/09/13
留言內容
問題:無法釋懷的同事情感 多年前來了個與我同性別的主管,當時他家中很有多問題,跟他 老婆也有許多衝突,在辦公室閒暇時,他同我談論許多家中的事,慢 慢的,我們相談甚歡,甚至常常一起去外面吃晚餐與看電影,討論看 過的書、運動、手遊等各式事物。雖然我也有自己的家庭,但與老婆 因生活瑣事爭吵不斷,導致後來常常無話可說,孩子與我也不太親。 只有與他一起聊天時才感覺到真正的快樂,就這樣他陪了我2年時間 ,但後來他慢慢與老婆和好了,竟開始疏遠我,甚至欺騙我忙所以沒 時間跟我吃飯聊天,不久,他升官調走了。於是我又回復2年前孤單 的生活,我常常想起他,只是快樂的時光回不來了,我氣他遠離我、 欺騙我,心情一直無法平復、失眠,甚至必須去身心科拿藥吃,就這 樣多年過去了,我還是無法忘掉他,為何人生中最好、最有趣、對我 很好的人這樣對待我,他給我的傷害太深,到現在還忘不了,我每天 如行屍走肉到辦公室上班,不知道該怎麼辦??ㄒ
版主回覆
你好:
你真幸運能夠在職場上遇見一個最好、最有趣的同事,可以常常「在辦公室閒暇時聊天,甚至一起外出共進晚餐、看電影,討論看過的書、運動、手遊等各式事物」。你們輕鬆的出遊吃飯,聊些共同的興趣,兩人相處得非常融洽,在一起的時光永遠是開心無負擔的,人生能得到這樣的知己,是多麼難得的際遇啊!難怪他調走後,你一直無法忘懷和他這兩年共同創造的快樂。
你們的際遇相似,都和各自的老婆有些衝突,都在承受家庭失和的困擾,所以更能夠理解彼此心中的苦悶,說話便更投機了。在閒聊電影、書籍、運動、手遊等天南地北的話題中,你可以重溫單身未婚時期那種無負擔的輕鬆心情,好像天天都浮在快樂的雲端。日子久了,你的情感、生活重心便不知不覺逐漸轉移到他身上。
但在你全然倚賴他之時,他竟又去和老婆和好了,走回到他的家庭裡去了,欺騙你因為忙而撥不出時間來陪伴你。明明是彼此需要,互相安慰的情誼,現在竟變了調――他丟下你一人不管了。你感覺被疏遠、被欺騙,滿頭問號還來不及調適,他又升官調走,走出你的生活圈。這友誼的發展怎麼跟你原先預想的不一樣,對你最好的人,怎麼可以拋下你,怎麼可以傷害你如此之深?如今的你除了傷心、失落、孤單外,難免質疑他是怎麼看待你這兩年的真心付出,你困惑到不知如何歸檔這段記憶,生活斷片到如同行屍走肉。      
其實人到中年後曾經允諾的責任,是很難推託的,或許他內心聽到他的家庭責任、他的職涯發展、他父母的期望……在呼喚他,於是選擇回到他原來規劃的人生軌道。會不會對他而言,和你相知的這兩年,才真正是他最開心,最投入的一段人生旅程,只是無奈在家人的聲聲呼喚下,他必須肩負起曾經允諾的責任,忍痛放下你,轉搭另一班家庭號列車走了。那麼就祝福他吧,也謝謝他把他最美好的一段歲月,真心開懷的給了你。
你也有老婆、孩子,在結婚的那一剎那,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剎那,你便許下了要將你的未來和他們的未來牢牢牽繫在一起的承諾,你們要一起邁步人生道路直到盡頭。那曾經擁有的同事情誼再美好,也都只是曾經,它已拐向記憶中的平行軌道去了,成了窗外的風景,而窗內你的家庭溫馨,有待你去營造呢!
「人生相遇自是有時」,你和同事有緣相聚,再美好也終須一別,你的家庭需要你,你的孩子需要你。家庭要幸福沒有捷徑,只有經營,有空時不妨上網瀏覽一下許多和家庭教育相關的網頁,參考它來改善你的家庭氣氛,只要一個小小的改變,心境一定會有大大的不一樣喔!
有需要的話歡迎再來信喔,我們永遠關心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3-09-23 19:41:23
留言者
日期
2023/09/13
留言內容
我剛從大學畢業的新鮮人,原本很高興可以迅速找到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 所以剛開始總是帶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到公司,但不久後就漸漸的不快樂了起來 …原因是我發現每當中午,已經工作了3年多的同事A,就會開始詢問每一個仁 想吃什麼,接下來就是令我頭痛的事……他會把同事的午餐清單放在我桌上說 :『麻煩你了!年輕人需要磨練,(我的名字)年輕又懂事……』即便心裡有一 千個不願意,但是面對資深同事的要求,只能免強的擠出一絲不情願的笑容說 『好喔!好喔!…』,離開位子進到電梯,委屈的眼淚就忍不住的流下來… 除此之外,坐在旁邊的另一位同事B,每當遇到需要做統計資料的時候就會 靠過來,輕聲地說『統計你最強,……幫我一下吧!……』,明明不是自己的 事,我卻說不出口來拒絕,因為很擔心大家會認為自己自私、不好相處,只好 默默停下自己的工作,幫忙處理同事B的統計。下班時間,看著大家準時離開的 背影,我委屈的眼淚再度留下來,請問我該怎麼辦。
版主回覆
你好!剛成為職場新鮮人的你,遭受到職場前輩與同事B這樣的對待,一定讓你覺得很委屈吧!來信中提到,你委屈到二度掉下眼淚,心中無處向人傾訴的委屈連眼淚都承載不了了啊~但我相信,在韋捷的心中,一定不只「委屈」一種情緒吧!有一種情緒,是被韋捷忽略了的,那就是「生氣」,或者,更強烈一點,我們可以說「憤怒」。
當我們被別人不適當的對待時,我們當然會「生氣」,甚至會「憤怒」,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韋捷是否覺察到自己有「憤怒」的情緒,或者,就直接忽略「憤怒」,只允許「委屈」出現呢?人類的每一個情緒,都是對於人類生存有著重要的益處,所以才會一直被保留下來。而「憤怒」的情緒,會給我們帶來一股力量,這個力量會促使我們勇敢的站起來,替自己說話,保護自己的權益。韋捷要不要回想一下,當前輩和同事B對你提出不合理或不適當的要求時,你心中有沒有「憤怒」的情緒呢?如果有,那麼是為什麼你不敢拒絕他們這些不合理或不適當的要求呢?
接下來,針對你在來信中提到的兩個問題稍做釐清。你對於前輩要求你中午外出替大家買午餐的事,顯然是不願意的。但我很好奇,你沒有拒絕的原因是什麼呢?你到公司上班,你出售了自己的「時間」和「專業」給公司,在上班的時間內,你提供你的專業為公司服務。休息時間就是你個人的時間,公司和同事都沒有權利剝奪這段時間。除非你自己願意,否則,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藐視你支配自己時間的權利。以前輩的說法是年輕人需要磨練,但你認為替大家買午餐得到的磨練是什麼呢?我也認為前輩說得很對,這是一種磨練。但我們稍微調整一下角度,我認為這是在磨練你如何婉轉而謙和有禮的拒絕前輩不合理的要求,而又不會讓前輩感受到你的挑戰與無禮。
另外,同事B把自己的業務請你幫忙一事。你因為害怕自己被認為自私和不好相處,開不了口拒絕。那麼,同事B把自己的業務丟給你,他這樣的行為就不自私嗎?你認為同事B很好相處嗎?你把自己的業務先放著,去處理同事B的業務,看著大家準時下班,而你只能繼續自己未完成的工作。這就是你幫助同事B,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在此,我想知道你為什麼想要幫助同事B?幫助同事B給你帶來什麼「好處」呢?這個「好處」與你付出的「代價」相比,哪一個對你而言比較重要呢?如果你能把這些問題思考清楚,你就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利且適合自己的決定。
「職場」是我們獨立成熟後的人生,必定要面對的修煉場域。它不同於以往我們生活的場域,所以,想要在職場更無往不利或如魚得水,是需要經過不斷學習的。你可以透過坊間許多相關的書藉,或者參加一些企管顧公司開設的相關課程進行學習。也歡迎你繼續來信給我們,如果有關於情緒困擾,需要與人進行即時協談,你也可以利用1995生命線。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3-09-23 19:39:47
留言者
日期
2023/09/13
留言內容
感謝你閱讀此信,我想跟你分享最近令我懊惱的事情。一直以來,我都會 有很躁動的時候,興奮的時候話很多,也會講很快,但我可以很確定的是我在 講話的時候是真的有我想傳達的訊息。 小時候我常被說愛亂講話、亂問問題,於是在國中之後,腦袋盡是這樣的 聲音:「你是想要引起別人注意嗎」、「不要亂問問題」、「沒人想聽你的想 法」、「閉嘴」……,所以後來我會克制自己不要說話,有一段時間變得沉默 寡言,但一講話就非常尖酸刻薄;一直到大學進到藝術系主修理論,好幾次在 課堂上我隨著老師的提問碎碎念,也被老師發現,他就邀請我把自己的疑問跟 想法表達出來,講出來後甚至被老師肯定想法很脫俗也有跡可尋,所以推薦我 念藝術理論。後來我念了有關語言學至符號學的書,了解文化會影響人的用詞 遣字,啊因為我覺得人溝通只是為了讓對方了解自己的心意,所以之後我變得 很懶,大概抓個語境就講話了,有時聽起來超像幹話,但還是能大致找到讓對 方聽得懂的字句。 我的老師常常念我亂講話,說即使我想表達的想法有被明確闡述出來,但 我的用詞遣字越來越隨便。一直到被診斷出憂鬱症後,諮商師讓我了解自己不 僅僅渴望被聽見,也渴望被認同,所以我需要找到好方法滿足我這個需求。為 了要讓我在意的人能聽得舒服以至於認同我,我花了許多精力在選擇用語上。 包括我看了很多心理叢書、聽podcast(周慕姿讀靈魂腳本超讚),學了很多用 語,才比較能順順暢暢的講出更多讓人覺得會舒服的話。 或許我能在第一印象時塑造出親人、精明的形象,演練時或是面對有需要 的人時能花精力尋找貼近對方的用語,但是誰聊天時會一直同理、具體化、闡述啊!雖然我有一些交涉已久的朋友知道我自在的講話時,有時聽起來很衝, 有時用語怪怪的,但是他們會問,會理解,我也很感謝他們。問題是現在進入 到助人領域,有時我會忍不住發表很多想法,在做了這件事之後會回頭覺得自 己講話很怪,就算朋友一直說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也肯定我的想法很值得思考 ,但我開始很難相信新的領域會「喜歡」這樣的我。這樣的焦慮,加上有時說 話後過度的反省,讓我很不舒服,也開始害怕去上課,覺得自己容易失控,於 是我開始會用鎮定劑去阻止自己在多人的場合講太多話。 離開藝術領域後,即使還是有朋友是很接納真實的我,我還是不希望自己 的滔滔不絕讓他們煩,畢竟我們都各有事情要做,所以近一兩個月我幾乎把自 己關在房間裡,除非工作、上課,不然都一個人待著。能怎麼辦?我是覺得與 其講話之後焦慮,不如讓自己憂鬱就好。
版主回覆
妳好!謝謝妳的來信,信中妳很詳細的說明妳在「語言表達」上的歷史,以及,妳現在所遭遇到的問題。小時候的妳熱情、有活力,充滿好奇,小小的腦袋裡有很多想法急著想表達。而這樣的妳不被環境接受,受到了批評,甚至限制了妳。這樣的成長經驗,一定讓妳有很多的難過與憤怒吧!
在工作的專業領域中使用的語言,本來就會和生活很不一樣。例如律師這個職業,他們在工作時使用的語言用詞,就和平時生活中的用語有非常大的差異。甚至有時候,會讓一般大眾很難理解。相對的,在妳的工作領域中,的確也會需要謹慎的使用語言的用詞。但這並不代表著妳在生活中和家人朋友互動時,也需要拘謹留意每一個用字遣詞。工作上,妳需要表現出專業的妳。但生活中,妳只需要呈現真實的自己就好。如果生活中,妳還需要花費精力尋找貼近對方的用語,才能建立關係,這樣的人際關係對妳而言,會不會太消耗能量了呢?而這樣的人際關係真的能夠滋養妳的心嗎?
在閱讀妳的來信內容時,我有一個發現,在此我想要提出來與妳一起看看這個發現。妳說:「我有一些交涉已久的朋友知道我自在的講話時,有時聽起來很衝,有時用語怪怪的,但是他們會問,會理解,我也很感謝他們。」又說:「現在進入到助人領域,有時我會忍不住發表很多想法,在做了這件事之後會回頭覺得自己講話很怪,就算朋友一直說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也肯定我的想法很值得思考 ,但我開始很難相信新的領域會『喜歡』這樣的我。這樣的焦慮,加上有時說話後過度的反省」。我讀到妳無法「接納自己」,即便朋友能理解,朋友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妳還是不相信自己,覺得自己怪,然後過度的自我反省。小時候的妳,常被批評與限制,而那些批評和限制,讓妳受傷了。長大的妳,那些批評的聲音和限制你的人已經不存在妳的生活環境之中了。但妳內心開始自我批評,自我監督。
的確如妳的諮商師所說:妳渴望被看見、被聽見、被認同,這是人類心理上很基本的需求。透過語言表達自己,就是一種最直接能讓自己被看見和聽見的方法。也許這就是妳滔滔不絕的原因,妳在滿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妳又在阻止自己如此做,因為妳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不想過度的打擾他人。「滔滔不絕」與「不過度打擾」都是在滿足妳的需求。當兩種滿足需求的方式相互矛盾時,我們需要的就只是「調整」。調整到一個令自己舒服的狀態即可,既可以表達自己,讓自己被看見和聽見,又可以不過度打擾他人,讓他人不會有強烈被干擾的感受,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
歡迎妳繼續來信與我們討論相關議題,或分享內心的想法。也可以來電1995生命線,與線上協談人員進行即時的協談。透過與他人的對話,釐清內心的想法與問題。祝福妳~
回覆時間 2023-09-23 19: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