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者 |
|
日期 |
|
留言內容 |
你好,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減肥節食的關係,我貌似得了暴食症,只要一吃太多,就會想辦法吐掉,而且有時在自己一個人的情況下,我會覺得很難過,一直在這個循環裡真的很痛苦,我應該怎麼改變? |
|
版主回覆 |
容容你好:
從節食減肥到暴飲暴食,這個過程讓你感到沮喪、害怕、焦慮 是嗎?這種結果的出現,自己卻無能為力解決,真的是會讓人感到害怕不安的!尤其當身邊沒人時,這種感覺是特別的強烈。
其實節食減肥在時下社會也時有所聞,只要是在健康的前提之下(不要操之過急,想在極短的時間得到效果,而過度節食或利用催吐、瀉藥加速進行),若能配合營養師的建議,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現在你已經從節食減肥轉而暴飲暴食,心中也出現相當大的矛盾,即要減肥卻又受不了美食的誘惑,所以有催吐的舉動,事後又感到非常的痛苦而不知如何是好?當下最好處理的方法,還是先去看身心科由醫師協助處理。以下觀點提供你參考:
1.錯誤想法:限制飲食就會變瘦, 暴食暴飲後催吐、吃瀉藥就可避免肥胖。
2.節食減肥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要允許自己按部就班漸進式的進行,若操之過急容易出現反向的暴飲暴食。
3.保持運動習慣:跑步、散步、有氧運動、瑜珈等。
4.成功是一個美好的結果,而失敗卻是一個美好的經驗:若能將這一次節食減肥的失敗經驗,來修正調整以後的生活態度,人生的價值觀,讓之後的生活過得更踏實。這就會是一個美好的經驗。
若心情依然難過、憂鬱,對未來不知所措,也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能陪伴你一起面對問題。也可以來函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說說心中的困擾喔!祝福你!
|
回覆時間 |
2017-09-21 07:35:00 |
|
留言者 |
|
日期 |
|
留言內容 |
你好!
我目前26歲,從事服務業。
但我在想我是否有人群恐懼症?
而且只要有四人以上的聚會我就會變得很沈默,發言的時候也會很不自在。
回想到大學的時候,我很不會畫畫卻偏偏選了設計科系來讀。大一的某堂設計課,老師看到我的作品太差勁了直接在全班同學面前要求我轉學,不要繼續在學校苟延殘喘。那陣子隔沒幾天,系主任把我叫到系辦公室大大的訓斥ㄧ頓,罵我浪費時間,最好趕快轉學。
那時我確實很想轉學但家人制止了我。
接下來在學校的三年我也因為能力不佳,分組作業時不會有人想跟我一組,儘管同組了,發言也很沒重量。
回想起從小學到高中,儘管我成績不算頂尖,但讀書一直不是我的困擾,我只要用功一下,成績就可以靠前。
這樣的反差讓我真的很難釋懷。
我只能說大學這四年真的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時期。
可能也因為這樣的挫折,我只要在人多的地方就會全身僵硬,心理想說是否大家都在評論我?也很難放寬心來交朋友,會很自我封閉,大家都覺得我不好。
而現在在職場工作了三年,也覺得自己真的一事無成,沒有一技之長,領著微薄的收入。
時常會有 「如果當初我在努力一點....」「如果當初我轉學...」的這種想法。
但人生都走到這步了,好想要改變。
至少讓自己能有自信一點,不曉得如何改變。
好苦惱啊! |
|
版主回覆 |
你好:
看到來信,不禁令人感到鼻酸,也感受到你的無奈與無助。但可喜的是,你已開始自我審視,檢視自己。你回首求學的過往,看到一幕幕尊嚴被賤踏的痛處,你也想逃離,但又不被家人接受,你只得隱忍挨過,這期間想必受盡委屈,可是你依然挺過來了,還是要給你按個“讚”。你並沒有因此不支倒地,這是你的韌性及優勢所在。就如你所說的用功一下,成績就可以靠前,顯然能力對你而言不是問題,只是缺少那麼一點點的信心而已。
大學四年是你人生選項的挫折點,那畢竟是人生的一小段,後面的這一大段,才是關鍵的人生 。你已經開始思考改變了,不是嗎?人最怕是固不自封,一成不變,在這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如果無法跟隨社會腳步而同步成長,就很容易被這社會給淘汰。
現在的大學生彼彼皆是,你可否想過這麼多的大學生畢業後,從事原本所學的行業有多少人?絕大部的人所從事的工作跟原本自己所學的是無關的。重點是你是否已經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而投入,因投入較容易有所成就,因有成就較易找回自己的信心。自信的提升似乎是你眼前最迫切需要的,如果在經濟及時間許可的話,花些錢及時間投資自己是有必要的。外面有很多如何提升自己的信心與溝通能力這方面的訓練課程,例如卡內基訓練…等,可以參考看看。
因為書信受到的單向制約,無法雙向溝通,所以如果可以的話,誠摯的邀請能來電1995,讓我們更進一步的討論,謝謝你的來信。
|
回覆時間 |
2017-09-21 07:34:00 |
|
留言者 |
|
日期 |
|
留言內容 |
我目前是學生, 因為家庭變故, 我爸在大陸有小三有小孩, 我媽目前在台灣洗腎狀態(一直都是家庭主婦沒有工作, 他們也沒有離婚), 房子的貸款,我爸他自己的勞健保還有其他我媽的生活費用他都擺爛, 我媽一直用自己的存款過活, 我在德國念書, 這幾年來都是半工半讀, 現在能勉強的自己負擔在德國的費用, 但是也沒有多餘的錢能給我媽, 我爸他從來也沒有轉錢給我, 我妹妹在日本讀碩士, 目前他也是半工半讀, 我弟弟沒有危機意識, 暑假從珠海回來後, (大學一直擺爛到學校都要求他退學), 目前就在家玩電動, 我媽說她回來後開銷很大.
我已經失眠好幾年了, 自從到了德國後我每一天都睡不好, 幾乎每天做夢, 一直都是淺眠, 我媽媽經常跟我說, 他現在只剩一個人了, 我爸也不可能互相陪伴他到老, 他總覺得孩子要一直在他身邊, 要我們陪他, 老實說我很害怕未來的生活, 我以後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 而不是整天繞著家人轉, 以後我也有可能有自己的家庭, 但是現在的情況似乎要背負很多東西, 在德國我是學音樂的, 我的教授經常跟我說, 學藝術最重要也要有一個無後顧之憂,無須擔心太多無負擔的心境, 這幾年也因為家庭種種因素的壓力, 我的心一直懸掛在那, 我無法跟家人說, 因為這會給他們壓力, 我經常假借各種名義跟我爸要錢, 都是拿去給我媽, 我爸也比較疼我弟, 只要是關於我弟的訊息他都會回, 我的就閒置, 我知道世界上肯定有比我處境更艱難的人, 但是我的心已經悶了好久, 我已經不知道怎麼處理我的心理了 |
|
版主回覆 |
祺安你好:
將悶了許久的心裡話向他人開口,是一件很不容易且勇敢的事情,很感謝你的來信,讓我們有機會了解你的苦痛,陪著你一起面對。
家庭一般而言是如避風港般的存在,看了你的故事,卻感受到家對你而言,是令你喘不過氣卻又難以放下的心頭大石。猜想你對父親應該有些生氣與失望吧?原先完整的家庭好似隨著父親的外遇而失了序。生病的母親像個單親媽媽,獨自面對沉重的經濟,而你,身處異地,與父親的關係又不如弟弟般被重視,想幫忙卻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父母親的關係需回歸其二人,我們難以評論,但我看見你在這樣的狀況下,半工半讀維持自己的生活,並嘗試向父親拿錢接濟母親,這些是你很努力在為這個家所做的事情,非常可貴。不過我也好奇,經濟部分,父親、母親與弟弟是如何看待的呢?母親目前領有社會福利的補助嗎?母親有可能與父親做經濟上的溝通嗎?弟弟若沒有升學規劃,有可能也做點工作,分擔自己生活上的經濟嗎?家是大家的,若只有你在憂愁,那真的會累到喘不過氣,或許先探聽家中其他人的想法,再尋找討論與溝通的機會,是可以嘗試看看的方法喔!
另外,從你的描述中,我也看見你未放棄自己與學業,努力生活、半工半讀,不知道這一路以來,支撐你的是什麼呢?音樂對你而言的意義是什麼?你期待未來的自己是什麼樣的呢?感覺你好努力在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與夢想,卻又放不下家庭責任,對母親所期待的陪伴感到沉重。如何在家庭與自己間找尋平衡,好像是華人文化下的我們,或多或少都在學習的事情。或許,關切自己、顧及家庭並不是二分的,我們都在慢慢學習拿捏其中的分際,學習關切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並在我們能接受的範圍內,照顧與陪伴所在乎的關係,相信有天你也能從中找到平衡。
最後,感受到你在異地求學,本身要面對的壓力不少,又還要擔心著台灣家中的一切,不知道平時有人陪你面對這些困擾嗎?德國的學校或你生活的周遭,有無心理輔導相關的資源可以陪著你呢?若有的話,很鼓勵你去尋求喔!俗話說,與他人分享快樂,快樂會加倍,與他人分享憂愁,憂愁會減半,若能和專業的人員當面討論,或許能給你更多的幫助。也很謝謝你讓遠在台灣的我們,知道你的擔憂與心情,我們會在遠方祝福著你,若有需要仍可來信給我們喔!
|
回覆時間 |
2017-09-12 10:29:00 |
|
留言者 |
|
日期 |
|
留言內容 |
如今即將升上大二,在這個暑假我一直在想我過去的種種──我大約在國一下、國二上受到霸凌,我覺得沒有很嚴重,只是言語、關係霸凌跟一丁點的暴力。我從小就很怕生,國小畢業後也才交沒幾個朋友(五個不到),直到國中被霸凌之後,自己的人際關係有了突破。
但是在那之後,我對男生有一種下意識的逃避,這是我上了大學後才意識到,下意識逃避男生(可以正常交談,但是跟女生來往不同,頂多公務上來往、表面關心),無法說交朋友,這是我一直疑惑的地方,雖然不影響我的生活作息,有人說時間長了,就好了,但,這有可能嗎? |
|
版主回覆 |
Hi,親愛的俞婷,你好
時間真的是很湊巧, 即將升上大二的你,想起了升上國二的同學霸凌事件,有時候特殊的感覺就這麼突然的跑出來,乍看怎麼這麼突然,但就像俞婷提到的,有時我們放在意識的最裏層,放的很隱密,連自己平常都無法察覺,它或許在我們淺意識裏發酵了很久,等著適當的時機,再出現與我們交鋒。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或許國二發生的事沒有很嚴重,但是卻真真實實的存在過。我小時候(小三)放學的路上被一隻小狗(那時是大狗)盯上,它對我狂吠,差一點就把我撲倒,(是我自己害怕跌倒了,我只不過路過它家門口而已),我嚇哭了,呆在原地,不敢動,最後是時間太晚,爸爸來把我找回去的。看在家人眼裏,也不是件大事,但在我小小心靈已經烙下了很深的恐懼。人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這種下意識的逃避,也是很自然的反應吧!這樣的經驗,讓我對毛子孩敬而遠之,保持適當距離,以策安全,這是人類保護自己的天生反應,也是人類可以在惡劣環境生存下來的心理機制。如果我激烈到(傻到)看到狗狗就腿軟,就無法思考,無法動彈,那可能就產生了創傷症候群。
是什麼讓俞婷的人際關係有了突破性的改變呢?在大二這一年,俞婷意識到了國二事件對自己在交友態度上有著與以前不同的方式,這個改變是你期待的嗎?還是為俞婷帶來困擾?朋友有很多種,普通打招呼的朋友(隨便找一堆),可以分享秘密的知心朋友(有,不好找),會出賣朋友成全自己的損友(倒霉碰到),會互相鼓勵拉你一把的朋友(有,不好找),貌合神離的性伴侶,還是牽手一世情的靈魂伴侶。朋友,重質不重量,當我們有難時,能有三五知心好友,出面相挺,勝過走馬看花的普通朋友。而俞婷對現在下意識逃避的男生,定義在普通朋友?男朋友?好朋友?敬而遠之,就先做做普通朋友吧,如果可以感動俞婷內心,就可以試著進一步做好朋友,做男朋友,嘗試了,還是想保持距離,那就是一般朋友的緣份了。聽過假性近視吧,如果你的疑惑是懷疑自己的性向,不管真的,假的,都需要多觀察自己,或請教專家,假性變真性的過程本來就是既單純及複雜。
任何的可能,都不是別人給予的,都是自己願意嘗試的熱情與給自己接納的機會。這次的世大運,如果台北當初沒有申請承辦,怎麼會有「可能」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舉辦國際賽事呢!如果沒有這場國際活動在台北,又怎麼會有「可能」產生這麼多的台灣名將呢!這些台灣名將如果沒有當初對自己的堅持與不放棄的精神,又怎麼「可能」在這次的機會上開花結果呢!所有的「可能」,都不是運氣,所有的「可能」,都是無數個精心努力下的成果。俞婷問的好,不管時間是長是短,事件嚴不嚴重,感受深與淺,它們形成了「可能」的疑惑,但卻不是決定「可能」的必然條件。可能不可能就看我們願意到達的地方在哪。
人的個性,有人愛冒險,有人好文靜,有人愛交友,有人怕熱鬧,人的個性是與眾不同的,要害羞的我上台表演,我一定昏倒;要活潑熱情的人做死板板的會計工作,也會憂鬱症吧!個性如何是一回事,能夠知道自己的個性,有效的發揮自己,把自己放在對的地方,才是了解自己,對得起自己的人。
|
回覆時間 |
2017-09-12 10:28:00 |
|
留言者 |
|
日期 |
|
留言內容 |
年初的時候 喜歡的對象有了另一半 在那之後就開始對我很冷淡讓我很傷心
我之前是一個工廠的製圖員 當時剛好公司去年接到的工程案開始動工 很忙壓力很大老是加班
家裡也發生一些事情爸爸必須坐牢兩個月
他收到法院傳票之後 想不開 吞了好多藥
下午3點多吞藥 晚上8點多才被我發現然後送急診 住院一個星期
種種的一切讓我陷入人生最低潮
1月底的時候 我終於受不了 去看了心理醫生
接受了三個月的治療 本以為已經好轉
恕不知停藥不久後一切症狀又開始了
後來乾媽也鼓勵我把工作辭掉 去考郵差
當時爸爸在坐牢 媽媽也同意
結果後來媽媽卻到處找人抱怨這件事情
爸爸回家之後也因為沒拿錢回家就處處針對我
我們家非常重男輕女
爸爸媽媽都只愛哥哥
我的感覺他們從來不在乎
也從來不願意聽我說話也不願意跟我溝通
到現在還沒走出情傷的我還要常常面對這些折磨
老實說 已經記不清想要自殺想了多少次 |
|
版主回覆 |
親愛的劉小姐:
感情受挫、工作壓力和家人負擔,接踵而來的種種折磨,不斷折騰得令你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是多麼沉重的痛苦!很欣賞你在如此極限的狀況下還能將感覺寫成文字,並向我們傳達。
喜歡的對象有了另一半,在親密關係建立中,是最不希望發生卻又無法避免的情況,剛得知時肯定是訝異與難過。據你的敘述,到現在仍沒辦法消解因此產生的負面情緒,或許可以找個時間好好地整理心情,並想想所無法釋懷的是甚麼?並檢視甚麼是有可能讓你好過一些的方法,比如,向喜歡的人好好表示自己現在的情況,或許能消除一些困擾著的遺憾等,需要你花時間去探索自己的需要。
工作上受到乾媽的建議而決定辭掉原先的工作去考郵差,從敘述中不清楚現在是否成功考取了理想的職缺,但似乎不像過去在工廠工作時將薪水貼補家用,因此被父母有所指涉的為難,並且指出父母並不重視你的立場與情況。相信你在職業轉換肯定有許多的考量,可能原先的工作太過辛苦,又或許希望能取得較有保障的工作條件等,並得到了親人的支持,但後來家人又開始有所批評。考慮到自己職業的選擇影響到的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責任只能由自己承擔,其實想清楚什麼是自己重視並需要的後,大可以無視那些不知是什麼出發點的批評,或許可以考慮溝通彼此的歧見,發現是否有欠缺考慮的地方,但從你認為父母不關心你也不與你溝通的情況,希望你能維持為自己做出的最好選擇。
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許多的壓力讓你幾乎喘不過氣,嘗試看了心理醫生雖然有些好轉,但在藥物治療停止後症狀又再度復發。許多人即使遇到心理的困擾也抱持許多偏見的不願意求助於相關資源,因此必須稱讚你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需要並善加利用能取得的資源。你在來信中提及輕生的念頭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是令人相當擔心及不捨,是否可以邀請你撥打1995生命線,與線上協談員討論目前的狀態,陪著你一起面對生活的困境!
|
回覆時間 |
2017-09-12 10:27: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