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日期
2018/12/21
留言內容
第一次使用這個平台,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幫助。 我現在是個大三夜間部的學生,因為家裡因素所以平常也不允許我打工,變成我很無所事事,加上現在對讀書學習越來越排斥,害怕跟人群接觸、害怕上台報告、沒自信,很多原因讓我不想要在接觸學校這個地方,但是家人的期望總是寄託在我身上,我的姊姊因為休學之後沒有再復學,有這個前車之鑑,家人理所當人也不讓我休學調整自己的心態步調。我總覺得沒辦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反正現在就是很亂很亂,不知道怎麼去好好整理所有的心情跟狀況。
版主回覆

娜,你好:

看到來信,感受到你承受著家人期待,也高度的要求自己接受這一切,也苦於自己較為內向的性格而認為自己無法有效與人接觸而感到灰心,讓你落入憂鬱的情緒裡,真是難為你了!

有時我們為了符合世俗的價值觀,認為所謂的「孝順」,就是承擔起家人的期待、對家庭的照護責任等等,我們理所當然的應該當個順從的、體諒的孩子,看起來是和諧的,但這畢竟是表象;又或許這是在害怕拒絕後可能導致的衝突。但其實這樣的妥協,長期下來,有時反而讓我們的心喘不過氣來。常言「能者多勞」,看似一種肯定,實際上,背後隱藏的包括了情緒勒索。不問原由,僅因我們願意多付出、他人一句「能者」,背後隱含著對你付出、多承擔的不甚合理的期待。或許家人是基於愛、基於信賴、基於慣例等等而沒想太多的習慣想到乖巧的娜。從來信中也感受到娜要求自己成為一位乖巧順從的貼心孩子,相信這出發點或許也是基於愛,才默默的承受這一切,卻也導致你漸感壓力、越來越不開心,真是令人心疼。不知娜對於這樣承受著家人過多期待的壓力、或是想打工歷練自己的規劃,是否曾向家人表達過自己的想法?讓家人了解你的感受,這樣是不是比消極的繼續默默承受、情緒低落,更好些呢?

來信提到「害怕跟人群接觸、害怕上台報告、沒自信」,曾經有統計數據提到有社交恐懼症狀的人多達10-20%,甚至有些調查裡,有40%的人認為自己有「長期害羞」的症狀。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個性」或「人格特質」(陳豐偉醫師)。所以,首先要辨識自己的社交恐懼,是人格特質或是已嚴重到影響生活的程度?如果社交恐懼是人格特質,我們沒有必要去扭轉自己的人格特質,也無需因此感到自卑,克服這類型的社會焦慮,可透過過放鬆訓練來降低自己的焦慮程度,如腹式呼吸、瑜伽、靜坐、冥想等。我曾經也是會害怕在講台上被詢問問題,後來我透在報告前多做準備、多演練、先自我Q&A模擬,當真正面臨被詢問問題時,自己反而能有邏輯性的說明,也因此慢慢的建立了自己的自信,也降低了自己的緊張程度。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提供你多一些思考方向;如感受到情緒低落而無法獨自面對,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將陪著你一起面對問題,或是可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喔!

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9-01-27 02:30:00
留言者
D
日期
2019/01/19
留言內容
我的暴食症又發作了⋯⋯ 從小我的姐姐妹妹都很瘦 而且吃不胖 尤其是姐姐自我感覺非常好 常常會不經意拿我來襯托自己的漂亮 拿我的身材開玩笑 妹妹雖然常常會鼓勵我 說我很瘦了 但我總覺得她是在安慰我 因為她知道我生病了 其實她心裡根本不是這樣想的 我發現我對胖的人會有一點偏見 我會很積極的表現出我跟他們的不同 誇大自己的健康飲食還有運動習慣 要讓大家知道我不是吃不胖 為了維持好身材我是很自律的(確實是如此 自律了過頭) 同時我也很羨慕愛吃吃不胖的人 看到朋友吃宵夜的時候我會刻意表現出一點都不想吃的樣子 還會故意說妳居然這種時候吃東西我這輩子絕對不可能做這種事(其實是怕被影響 怕他們邀請我一起吃) 真的忍不住的時候會用久久一次當藉口(而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我很養生也很克制所以看到我吃的時候都不會阻止我甚至會鼓勵我) 而且我因為減肥減到月經不來 雖我已恢復正常飲食但身邊朋友都會覺得是因為我吃的太健康所以鼓勵我大吃大喝 所以我想吃東西的時候不敢說 不想吃的時候也不敢說 我發現我已經沒有中間值 我沒辦法像一般人飯後吃一個小甜點 我要馬就是一口都不碰 要馬就是吃一整塊 把他取代正餐 因為飯後甜點對我來講是一件太罪惡的事情 但這樣反而導致我份量拿捏不當 一次就是吃一大塊蛋糕或一整碗冰 我沒有辦法像有些人點心吃一口就放著晚點再吃 我一定要吃完 連屑屑都會舔乾淨 而當我不小心吃過量的時候我就會爆發了 覺得一切都毀了 發了狂的吃 尤其是甜食 因為我平常對糖非常克制 覺得精緻糖是萬惡的根源 發作的時候 我會任由自己吃到肚子痛想吐邊吃邊哭 蛋糕一條一條的吃 直接拿湯匙挖花生醬來吃 甜甜圈一整盒一整盒的嗑 雖然知道自己吃完會後悔 可是真的沒辦法控制自己 吃完以後好想死 一直照鏡子看自己是不是胖了 會憂鬱個兩三天 發誓絕對不會再有下一次 明天就是新的開始 但某天又會再重蹈覆徹 一次一次的惡性循環 當初減肥的時候其實很快樂 覺得自己觀念正確 吃的好動的多又養生又健美 還自詡為健康傳教士 但瘦下來以後彷彿掉入了地獄般 被害怕復胖的想法牢牢綁架 我沒有辦法接受任何批評我身材多聲音 我覺得我已經很努力了你們到底還要我怎麼樣 我知道太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 尤其是外表 我其實很沒自信 我覺得自己很醜很胖 但在大家面前我總是表現得很搞笑很樂觀很正面積極 我不希望我是一個帶給大家負面能量的人 但我真的好累喔 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版主回覆

D,你好:

看到你近期面臨暴食的磨難,又不敢與身邊親友傾訴,讓你落入憂鬱的情緒裡,真是難為你了!

來信提及「覺得自己很醜很胖,但在大家面前我總是表現得很搞笑很樂觀很正面積極,我不希望我是一個帶給大家負面能量的人」,可見你是位體貼的女孩,唯有基於愛,我們才會自我檢討自己是否做得足夠、才會要求自己付出付出更多、做的更好!因為我們在乎,所以我們不安;甚至讓自己在這份不安全感中逐漸地累積傷痕。人的性格千萬種,每個人所交往的朋友也是,不限於活潑開朗的交誼型夥伴,與你分享一本書「善待他人,也不要委屈自己」一書,書中提到:溫暖、可靠、誠實,會讓人想要幫助你、做你的朋友,並且為了你多付出一點努力--只因為到最後他們純粹的只喜歡你。與人互動時,可以保持誠實又圓融,傾聽但不苟同,展現尊重且能暢所欲言。冷靜、有禮、善良,會讓人產生好感,而好感度正是黏合劑,並且把熟人變成真正的朋友。想跟D說的是,人身材的胖瘦並不代表一個人的價值,不過,如果認為體型上的改變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那麼也不坊設定個健康目標,誠如D所言,「當初減肥的時候其實很快樂,覺得自己觀念正確、吃的好、動的多、又養生又健美」。看到D因暴食、節食而影導到身體健康,讓我有點擔心,希望在這段時間裡,D能好好照顧自己,在身體方面,還是要保持一定營養的攝取;在心理方面,不要忽略自己的需求,希望能看見自己的盲點,降低對外人平價自己身材的影響度。暴食症有時就像上癮般逐漸佔據我們的身、心、靈,所以我們更要不斷的提醒自己要感受自己的心,避免再以他人為中心,人生無論如何,終究是「自己」在感受最後的喜怒哀樂,希望在心態上有所調整,將一切回歸到自我本身,勇於表達自己的問題,尋求他人協助,進而逐步邁向復原之路。

信中提到「我的暴食症又發作了」,這是指D先前已經過醫生確診且治療過,但現在又再度發作嗎?如果是的話,D是否想過再尋求專業機構確認自己目前的狀況?以及時獲得專業的協助。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提供你多一些思考方向;我想告訴你,你並不孤單,如感受到情緒低落而無法獨自面對,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將陪著你一起面對問題,或是可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喔!

祝福你

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19-01-27 02:30:00
留言者
A
日期
2018/12/14
留言內容
我是A,前陣子遇到好朋友背叛然後在班上亂傳謠言,甚至把我以前講過的秘密都一併講出去了。我很難過也曾失落了好一陣子,當初說好的不再干擾彼此的生活,但是他們卻這樣做,讓我很不能夠理解。甚至逃避去大學上課,因為實在是很害怕謠言和大家的目光,冷靜一陣子後我打算裝作甚麼事都沒有發生地繼續上課,他們沒有因此停止謠言,反而還變本加厲,讓我很難過也覺得好累。 曾經試著跟家人朋友討論這部分,他們都說不要裡他們、做自己的事就好、他們是忌妒我被這樣對待還敢來上課的勇氣等等了,雖然我都知道只能盡量不去在意那些,但是有時候會覺得他們很誇張。 現在的我還是依然裝沒事的上學,但是看到他們我就覺得內心有點不開心和不甘心,看到他們的真面目後我覺得好可ˋ怕,很害怕自己會再次面對同樣的人然後遇到同樣的事,我也不知道我裝作沒事去上課的這個方法是對的還是錯的,有時候會覺得有些人明明做了不好的事,然後欺負那些人,把他們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結果自己卻過得很好,讓我很不能夠接受和理解為甚麼會是被害的人來承受這些壞的東西,我覺得這實在是很不公平。
版主回覆

親愛的A:

原本學校中有同學共同扶持與分享的感覺是快樂的,卻因為在校園中與同儕的相處問題而感到不開心,相信你內心是委屈與痛苦的。

來信提到「前陣子遇到好朋友背叛然後在班上亂傳謠言」,不知具體是產生了什麼誤解或衝突,導致這樣的友誼變化?有時我們為了符合同儕的期待,而以為朋友就該貼心、甚至不應有衝突的見解,看起來是和諧的,但這畢竟是表象,其實這樣的妥協,長期下來,有時反而讓我們的心很受傷。信中提到「現在的我還是依然裝沒事的上學」,面對被某些人討厭的態度,這是需要勇氣的,而在不開心的情緒下,你仍堅強的面對,試著想找出改善方法,真是讓人心疼!

「看到他們的真面目後我覺得好可怕,很害怕自己會再次面對同樣的人然後遇到同樣的事」,想提醒A的是,一樣米養百種人,校園其實也是一個小型社會,同儕關係也不要僅限於同班同學;可以嘗試涉入其他生活圈,如學校社團等,在其他同儕團體中重新出發,找出自我價值。曾經,在我國中的時候,面臨了從鄉下轉學到北部城市,在新班級中久久無法融入而倍感孤獨了好長一陣子,後來就是透過找到自己的興趣,透過擔任小老師、社團活動的參與,多與不同同學交流,而逐漸克服了自己的孤寂感,甚至大大強化了自己在團隊中的存在感。

信中提及「現在的我還是依然裝沒事的上學,但是看到他們我就覺得內心有點不開心和不甘心」,我們不要把別人的不成熟行為拿來懲罰自己,讓自己感到委屈。與你分享「善待他人,也不要委屈自己」一書,書中提到:溫暖、可靠、誠實,會讓人想要幫助你、做你的朋友,並且為了你多付出一點努力--只因為到最後他們純粹的只喜歡你。與人互動時,可以保持誠實又圓融,傾聽但不苟同,展現尊重且能暢所欲言。冷靜、有禮、善良,會讓人產生好感,而好感度正是黏合劑,能夠讓組織活躍,並且把熟人變成真正的朋友。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說:「相信自己做得到,你就成功了一半」。當然,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課題都是需要勇氣去嘗試的,今天,你能來信求助,也是你有勇氣面對問題,而勇於面對問題,正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好嗎?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你能有多一點不同方向的思考。若是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度過情緒的低潮,也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即時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釐清困境。或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喔!

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9-01-27 02:28:00
留言者
日期
2018/12/20
留言內容
以前我是很喜歡小動物的,但近這一兩個月開始,會非常想打男友養的貓,自從有一次動手打了貓咪屁屁之後,這種衝動就不斷在腦裡盤旋,心裡不斷有想打牠的衝動,最近男友又養了兩隻小貓,我居然動手將小貓從籠子門口丟進去,還會掐小貓脖子,雖然力道都不大,但這樣的心理狀況讓我非常痛苦....我是不是哪裡有問題了!
版主回覆

楊,你好:

自覺到自己從喜歡小動物到有衝動攻擊小動物,相信你內心是感到迷惘與愧疚的,難為你了!

從來信中也知道你正深深的探討與反思自己的狀況,可知你內心還是很有溫情的,才會檢視自己是怎麼了、是否有哪裡問題了。有時候,真正讓我們覺得無法消化的,不是事件本身讓我們產生的「情緒」,而是事件之後,我們「自責」的情緒。不知楊是否曾經將自己的煩惱與不安跟另一半或家人提過,讓家人分享你的感受與情緒,一般而言,正常的情緒抒發,有時反而是讓我們生活中的某些壓力獲得宣洩。

又來信提及「心裡不斷有想打牠的衝動」這點讓我有些擔心你,不知通常是為了哪些類型的事情?或是對於什麼樣的環境比較容易引起自己這樣的情緒?是否與家裡寵物的行為反應有關?如因寵物教養行為而引起自己生活上的不舒服等,如果可能是這個方向,可評估朝寵物教養的方式改善之;如不是在寵物行為本身引發的,不知這樣的暴怒情緒頻率是否很高?易暴怒的情緒,可能是情緒管理問題、也可能是心理因素或是病理因素等,由於這並非是我的專業範圍,如果這樣的高張情緒經常發生,不知楊是否想過尋求專業機構確認自己的情緒狀況?以及時獲得專業的協助。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提供你多一些思考方向,如仍覺得困惑與心情低落,也可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即時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釐清困境。或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喔!

祝福你

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19-01-27 02:27:00
留言者
晨晨
日期
2018/12/21
留言內容
你好 我是一位16歲的女孩,我從高一開始就有點人際關係的問題,我是很內向的人,我高一的時候不敢上台說話,上台就會緊張,講話就會很小聲,我也很難主動跟同學聊天,再加上我之前認識的朋友跟我同班,我就變成只跟她說話,什麼事都跟她一起做,分組的時候都是等別人人數不夠來找我們,或是分到最後老師幫我們分組,高一常常有報告的作業,還有辯論的作業,我上台報告都非常的認真,只是我真的很害羞,所以我的聲音有點小聲,之後給同學評分的時候,有同學就直接說我說話太小聲,還有很多時候,常常有同學說我講話太小聲,我有嘗試改過,我高一有短時間真的很累很累,高一我甚至自..過,我知道那樣是不對的,但我當時真的很痛苦,但當時我的課業也算還行,到了高二,一開學我努力克服自己害羞的狀況,有比高一好多了,也交到好友了,但我總覺得她們會離開我,我總覺得我留不住她們,高二剛開學還好,現在我就天天都不開心,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什麼都不想做,課業也明顯退步,我常常在腦海中出現自..的畫面,只要一想到我心裡就會比較放鬆,我不知道我怎麼了,我覺得自己有病,明明班上的同學對我都很好,對我都很有善,上台也沒有那麼緊張,明明都不一樣了啊,為什麼最近我又覺得很不開心,明明大家對我都很好,但是我總是覺得格格不入,格格不入..我總是無法融入,我沒辦法融入,我總是無法融入,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想像個正常的人,我想要融入她們,我不知道怎麼辦,我在現在這個班有個比較好的2個女生朋友,兩個個性都很開朗外向,一個不常個我走一起,因為她很有人緣,常常跟別人走一起,但分組還是會跟我們,另一個跟我比較好,上廁所裝水或幹嘛總是會找我,但是她最近也跟班上的同學比較熟了,有時候會跟班上其他女生聊天,然後我就會自己走到位子坐下等她聊完,她就會來找我,我很怕,好怕她有天就不理我了,我知道她沒有這個意思,可是我就是很怕,畢竟比較熟的就她一個,我只有她一個,就她一個,我們班的女生都很瘦,只有我又胖又沒用,我也很不會聊天,我總是找不到話題,我總是不懂得如何開啟有趣的話題,我覺得自己很笨,有時候我很討厭有人跟我比較好的女生聊天,我想要她只跟我說話,只跟我聊天,只跟我走在一起,我覺得她人很好,我很喜歡這個朋友,她就像太陽一樣,也很少生氣,跟她在一起我真的比較輕鬆,我很想她只跟我在一起,但是就是因為她的個性很好,所以班上女生才會跟她聊天聊那麼開心,所以我不想限制她交朋友,我只是想想而已,最近上課都沒辦法認真,上到一半就好發呆,想著自己怎麼那麼廢,越想越想哭,有幾次差點哭出來,但因為是在課堂上,所以眼淚僅止於眼眶中,最近也沒什麼動力做事,我知道自己很懶,但我就是沒辦法,明明計畫都訂好了,結果都沒做到,常常忘記重要的事情,我不是故意的,可是就忘記了,就覺得自己很不負責任,也被老師批評做事做的不好,我到底要怎樣做,才能讓他們滿意,或許我怎麼做都不對吧,畢竟我只是個廢物,什麼都做不好,連我自己的工作也做不好,完全沒盡到我應有的責任,我知道很廢,又軟弱,什麼都不會,也沒什麼專長,什麼都靠別人,我真的是一個很沒有用的人,我未來還有希望嗎?
版主回覆

晨晨,你好:

看到來信,感受到你總是能默默的守護與陪伴朋友,卻又苦於自己較為內向的性格而認為自己無法有效交際而感到灰心,讓你落入憂鬱的情緒裡,真是難為你了!

來信提到「上台就會緊張,講話就會很小聲,我也很難主動跟同學聊天」,曾經有統計數據提到有社交恐懼症狀的人多達10-20%,甚至有些調查裡,有40%的人認為自己有「長期害羞」的症狀。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個性」或「人格特質」(陳豐偉醫師)。所以,首先要辨識自己的社交恐懼,是人格特質或是已嚴重到影響生活的程度?如果社交恐懼是人格特質,我們沒有必要去扭轉自己的人格特質,也無需因此感到自卑,克服這類型的社會焦慮,可透過過放鬆訓練來降低自己的焦慮程度,如腹式呼吸、瑜伽、靜坐、冥想等。我曾經也是會害怕在講台上被詢問問題,後來我透在報告前多做準備、多演練、先自我Q&A模擬,當真正面臨被詢問問題時,自己反而能有邏輯性的說明,也因此慢慢的建立了自己的自信,也降低了自己的緊張程度。

你說「明明計畫都訂好了,結果都沒做到,常常忘記重要的事情,我不是故意的,可是就忘記了」,其實,人的記憶容量真的是有限的,過去我也曾經面臨這樣的困擾,即使現在也偶爾會有這種現象,而我是怎麼走過來的?以下跟你分享我的心路歷程:我總會先想想PDCA各個環節:所謂

P,就是Plan計畫,包含分析現狀、找出問題、訂定影響因素及因應措施;

D,是Do執行;

C,是Check檢核,查核執行結果,檢討差異;

A,是Action行動,也就是在執行與檢查作業後,透過回顧、彙整經驗、修正方式等、同時將相關調整方項納入下一循環。

這個管理循環協助我把事情管的有條理,也讓我自己在工作上變成一個具有持續改善的能耐,也就是讓自己變成一個學習型的人;從「點」的想法,擴大為「面」的思考,也更有效的掌握了自己計畫的推行。

人的性格千萬種,每個人所交往的朋友也是,不限於開朗的交誼型夥伴,與你分享一本書「善待他人,也不要委屈自己」一書,書中提到:溫暖、可靠、誠實,會讓人想要幫助你、做你的朋友,並且為了你多付出一點努力--只因為到最後他們純粹的只喜歡你。與人互動時,可以保持誠實又圓融,傾聽但不苟同,展現尊重且能暢所欲言。冷靜、有禮、善良,會讓人產生好感,而好感度正是黏合劑,並且把熟人變成真正的朋友。或許開朗活潑的人會讓我們很快的熟悉起來,但真正的友誼卻是能默默的真心陪伴我們的,而這正是你的優點,一位體貼、溫馨、守候在朋友身邊的貼心夥伴。你說「我們班的女生都很瘦,只有我又胖又沒用」,想跟晨晨說的人身材的胖瘦並不代表一個人的價值,不過,如果晨晨認為體型上的改變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那麼也不坊設定個目標,用健康的方式朝目標努力。

信中提到「我常常在腦海中出現自..的畫面」,這點倒是讓我很擔心你,不知通常是什麼事件或情境下,特別會觸發你這樣的情緒?又這麼多年來,每當有這樣的想法時,你是怎麼克服的呢?今天你能來信,也代表你已感受到不應自已一人默默承受這樣的情緒低落問題,知道必須對外求助,適時的反應情緒、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不但能抒解憂鬱的情緒,也是正向的溝通管道之一,不知是否曾將自己的情緒與煩惱讓家人知道呢?讓家人陪你一起面對。不過,也要提醒晨晨,如經常沮喪到想放棄自己的情緒來襲,可能是情緒管理問題、也可能是心理因素或是病理因素等,由於這並非是我的專業範圍,如果這樣的情緒經常發生且嚴重影響到自己情緒與生活,是否考慮尋求專業的諮詢,確認自己的情緒狀況?如請教社區「公共衛生護理師」、學校輔導室或醫療院所的身心科等等,以即時獲得專業的協助。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提供你多一些思考方向;我想告訴你,你並不孤單,如感受到情緒低落而無法獨自面對,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將陪著你一起面對問題,或是可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喔!

祝福你

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19-01-27 02: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