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蕭珮婕
日期
2020/11/09
留言內容
爛透了,醫生就只會開藥,根本不care病人是什麼情況 覺得很傻眼 連告訴病人是什麼症狀都不會就直接說喔這幾個藥拿去吃 爛死了 從我國中看到大學每一個醫生都這樣 我就是想知道我到底怎麼了 很困難嗎
版主回覆

親愛的珮婕

    妳好!來信中描述從國中到大學期間,有關於焦慮憂鬱的問題,就診經驗中醫生對病人的關心不夠,只會開藥給病人,而不告訴病人病因,讓妳無法清楚掌握自己的狀況,讓妳很苦惱。這樣的醫病關係,的確是會無法建立一定的信任感。醫生若沒有完整的瞭解病史與病況,沒有仔細的收集病患提供的線索,的確會無法更精準的下診斷,連代的提供的藥物處方也就無法對症下藥。那麼,對病患的幫助就有限,也有可能影響到治療計劃,這的確會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或困難時,會有一些情緒波動是很正常的。通常這樣的情緒波動,我們很可能經過一些時間的自我調節,或者找人抒發宣洩,情緒就能完成調節恢復穩定,又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與作息。但情緒波動若持續二至三週以上,情緒一直無法適當的調節,就有可能造成情緒障礙,而情緒障礙會合併一些其他的症狀,生理上的障礙(飲食障礙,睡眠障礙)與功能障礙(無法好好工作、讀書或思考,原本可以做的事後來無法獨自完成)。情緒障礙通常會有陣發性與容易復發的特性,意指如果沒有任何事由,也會造成情緒波動且無法調節,而當事者也會常有失控的感覺,對於這樣的情緒是無能為力,無法控制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專業的醫療協助,來幫助我們找出病因,協助我們恢復情緒的平穩,以繼續正常的生活與人生。

  妳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可能還是需要與醫生好好的配合才能找出病因,藥物只能緩解在生理上的症狀,至於心理上的症狀,還是需要和醫生好好討論,是否需要搭配心理治療。每一次回診時,妳可以主動與醫生討論妳的用藥情形與藥物對妳的影響或幫助。妳提供的這些線索都有助於醫生對於妳的病程的瞭解與判斷,也能讓醫生對於妳的治療效果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以利擬訂接下來的治療程序進展,是否有需要調整之處。妳也可以主動與醫生討論在臨床上有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自己有沒有需要做其他的檢查,以確定原因後,能更準確的治療。甚至在用藥改善了身理症狀後,與醫生討論療程是否需要搭配心理治療。醫者父母心,相信每一個醫生都是抱持著這樣的心態在看診的。妳可以當一個主動尋問,主動討論的病患。若最終還是覺得無法與醫生合作得很好,使病情得到改善,妳也可以考慮換醫生,讓其他醫生來提供妳專業的協助。

  另外,現在網路資訊很豐富且發達,妳也可以考慮透過網路對自己的疾病有更深一層的認知。有些人會在網路上分享自身治癒的經驗,妳可以斟酌參考,吸取對自己有幫助的分享,進而可以得到一些自己可以做為的調整。例如:調整生活作息,規律的運動,吃健康的食物,改變對世界的認知與看法等等。在情緒波動較大時,需要有人聊聊時,也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協談專線,線上的協談人員,提供即時的對話,對緩解情緒有些許的幫助。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為自己列出一些能抒發或緩解情緒的方法,當需要的時候,立刻派上用場。有醫生專業的協助,以及發揮自己自身的力量,雙管齊下,相信妳能早日擺脫焦慮與憂鬱的困擾。祝福妳 風平浪靜歲月靜好

回覆時間 2020-11-12 13:42:43
留言者
絕望悲憤
日期
2020/11/10
留言內容
看到政治感覺沒指望了,很絕望悲憤,認為人世間的希望都被毀滅了,沒有什麼是可以信任和值得持守的,請問該怎麼改善?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在極端逆境中重振希望嗎?
版主回覆

嗨!女孩

   覺得您很有責任與正義感,想給他人溫暖為他人付出,看到目前世界的亂象很有想法,卻無法擁有做出改變現況而有了絕望悲憤的心情。

   改變他人的行為邏輯是困難的,就像跟你最熟悉的親人當遇到議題討論時也會出現各樣的反應,因為每件事物都有多樣的面相及立場考量,所以當討論到公共議題更是複雜,更何況當議題出現立場與角色不一樣,當然都會先入為主的不信任彼此,政客也是要針對議題與立場就事論事的討論與磋商磨合取得最大的公約數,只是過程我們不在其中無法能有所理解,透過媒體所報導也會因個人的見解而有所誤導的,所以現在的你把自己照顧好才是最為重要。

   女孩如您對公共議題有所感覺,也想為大眾盡一份心,也可在公共平台上發聲,讓你的想法讓更多人看見你覺得如何啊!或是讓自己強大成為一位國際學者,這樣也可以為台灣發聲。近程改變也可從做志工開始,我覺得做志工最大的亮點就是在為他人付出服務中可看到生命的亮點,一群人共同為一個目標努力完成後的內心滿足,女孩只要您願意試著做看看也能在逆境中再次看到生命的亮點。

   親愛的朋友你也可以找心理諮商師做諮詢,透過諮商輔導也可協助您評估怎麼做對您有幫助的,相信專業的心理諮商可以幫助您將心中的失落感解開的。

或歡迎你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不管你想說什麼,輔導員都能陪伴你並在該次電話協談時間內輔導員會陪你一同討論該如何面對現況,並讓你的苦惱得以隨時被聽到。

回覆時間 2020-11-12 13:37:19
留言者
陳雨媗
日期
2020/11/07
留言內容
我本身就是一個開朗的人,直到遇到我這個先生我覺得自己每天都失落 在一起沒多久就懷孕結婚 在一起到懷孕、懷孕到生完小孩、一直到小孩目前8個月 短短的不到2年 我開始變得懷疑自己、常常莫明難過或不耐煩 情緒不穩、甚至一直有想不開的念頭 期間我先生對我各種懷疑跟不信任、當然也有家暴的問題、也會拿我根前妻比較(通常都說喔爛) 小孩子也一直都是我在照顧 ,先生有酗酒的習慣 我知道現在得我已經不是原本的自己了,我好想傷害自己好想一切就此了結 但就是太多的放不下 因為這樣很難過很難過 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我這樣是憂鬱症嗎
版主回覆

雨媗妳好:

  謝謝妳,願意告訴我近期所處在的狀態。我從這封信到看了雨媗目前在婚姻中遇到了困難,而寫了這封信「開始走上一段幫助自己的道路」。

  雨媗說到了先生在這兩年期間的轉變,先生似乎因為生活的不如意,致使可能在面對外在環境事件,以及對身為人妻的自己產生懷疑猜忌,甚至呈現出不友善的態度和舉動;此外,一方面妳提及他有酗酒的情事,另一方面他也有著家庭暴力的情事。是故,當面對這些情境發生的雨媗,除了妳說到「想傷害自己,一切就此了結」──這句話著實令我擔心妳心情憂鬱的程度;此外,我關心「妳和小孩的身體和心靈,近期是否安全且無恙?」。

  當面對伴侶狀態並不穩定之際,甚至可能造成家人身心受害的情事──我想說的是,家庭暴力(包含:肢體衝突、言語紛爭、性事壓迫、權利操控等,以至於個人的身體或精神受到傷害)的情事,是非現今社會所能容許,它是需要被看見及處理的。

  親愛雨媗,為著妳和小孩的身心健康著想,我邀請並建議妳在看完這封信之後,試著完成以下三件事:第一,「答應我,不會做出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第二,「撥打『113保護專線』及『生命線1995』兩支電話,和線上受過訓練的人員討論『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協助自己度過困難』」;第三,「至診所或醫院掛『身心科』門診,與醫師討論『有什麼樣的醫療資源可以提供協助』」。

  最後,我想肯定雨媗為了妳自己、為了小孩,也為了這整個家庭的福祉,寫了這封信讓我看見妳的近況,也使妳後續能有方法去面對眼前正在發生的困難;這會需要一些時間去梳理、處理,也仰賴妳主動且持續使用上述建議的資源。後續若仍有需要討論的事情,也邀請妳可以持續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將會有專業人員進行回覆。祝福妳,順心。

回覆時間 2020-11-11 13:21:27
留言者
HMY
日期
2020/10/26
留言內容
這半年轉學到了一個新的學校,程度跟之前的學校差距非常大,或許說我很幸運轉學到大家口中的老牌私立大學,但說實話壓力真的很大,轉換了新跑道應付者課業上的適應不良、交不到同學以及會延畢的壓力,這半年來只要隔天要上課我晚上就睡不好失眠胃脹起來吐,但總是吐不出東西,上課期間沒有胃口東西吃不下、反胃、嘔吐、頭痛基本每天必經過程,這中間曾經有在家人面前爆哭過好幾次,總覺得自己怎麼這麼沒用讀書都讀不起來,也甚至有想要休學回去原本學校的想法,但家人總是說是我想太多小題大作了,加上最近家裡經濟狀況也不是說很穩定雖然不到沒辦法唸書的程度,但我總是有種罪惡感。但這些症狀只要一放假或沒課回到家馬上就沒事了,所以家人總覺得我是找藉口在逃避在裝病,但這情緒我想已經影響到了我的生活及情緒,這很令我困擾,休學的想法一直沒辦法從腦中消失但理性告訴我不行身體卻一直想粑工,這該如何是好?
版主回覆

Hi,HMY:

  頭還痛嗎?胃還疼嗎?昨晚睡得好嗎?先泡杯熱牛奶暖暖身子再開始今天的話題吧…

  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新的人事物,每個人多少都會帶點忐忑的心,擔心著老師是否嚴格、同學好不好相處、課業能否跟得上…等,當這些都一起出現時,確實會造成心理很大的壓力。若是這些壓力一直無法消除或減少時,此時睡不好、吃不下,身體必定會出狀況,進而又再影響著學習、人際關係,如此便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

  在信中妳提到"程度跟之前的學校差距非常大"~會有這麼大的壓力是因為來到這所學校非妳所願?或者與妳所想有很大的落差?因此才會讓妳有想回到過去,甚至想休學、不想面對?!是嗎?!雖然妳曾向家人表達妳的狀況,而家人似乎無法理解,以致妳有口難言,真是難為你了!其實妳能察覺到自己有狀況、心理壓力大到已到無法負荷的地步,仍未放棄且自己也願意主動求救,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個部份真的很棒喔!

  不知妳是否有跟以前的同學(如:高中)或以前大學的同學還有連絡?若有,可以找個妳能信任的同學訴說一下妳的心情,必竟能找個懂自己的人也是不簡單的。若無,其實在學校中有輔導室,妳有去找過諮商老師聊聊嗎,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甚至有尋過其它的方式,如:運動、外出走走、聽音樂…等,至少讓自己的情緒可以有個出口、可宣洩,這是重要的,如此才有能量去面對學校中的一切人事物,也才能減低心理上的壓力(如:課業、人際)甚至是消除身體上的不適(如:反胃、嘔吐、頭痛)。

        來到大學,課業不是唯一,可以觀察一下學校附近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有趣的,從這些小地方開始尋找這所學校帶給我們的快樂!大學多元自由的學風也是個讓我們展現所長、自由發揮的好地方,也可利用這段時間發掘自己的專長與興趣,提升面對問題時解決的能力,同時也為未來做準備!

  親愛的HMY,妳會有這麼大的壓力可能也是不想虛度光陰吧,想充實的渡過大學生活!?其實大學不比高中,課業型態截然不同,我們原本擅長的讀書方式可能都要做些調整,如:去圖書館查資料的時間、做團體報告的時間、與同學討論的時間都增加許多…這些改變若無法適應,緊張感一來,若又缺乏自信,壓力便會隨之而來!試著讓自己一件一件地去面對、去解決,雖然無法在短時間便處理很圓滿,但,至少我們一直有在成長、進步,便是好的了。

  自助還須人助,轉學生最大的優勢就是像白紙一樣,因為不清楚、不知道,只要我們主動開口,不論是學業或生活上,相信老師和同學們都很願意助我們一臂之力,也能讓我們儘早適應環境。

  若仍有需要進一步討論或詢問,除了來信外,也歡迎來電生命線1995,我們都願意陪伴著妳,另,也可洽詢心理衛生中心,期待妳能找到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方式並且一步一步且堅定地往前行進,祝福妳!

回覆時間 2020-11-09 17:34:48
留言者
貢丸兄弟
日期
2020/11/05
留言內容
不好意思我想請問去大醫院看精神科和去身心科診所留下健保卡上的拿藥記錄(精神科用藥),會不會影響日後找工作。因為我情緒失調情況已久,到達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所以一直有再考慮去看診,但是父母跟我說去看醫生都會留下記錄以後考公職或找其他工作都會有影響,說只要拿建保卡嗶一下用藥記錄就都會被知道,拿藥你以後會後悔,撐過去就好,所以我也一直都不去拿藥)。只是我發現自己狀況可能吃藥有機會改善想嘗試看看。所以想請問一開始敘述的問題。還是真的會影響找工作只能想辦法不去拿藥就處理好問題?而且感覺被知道拿藥就都會有影響,難道去看醫生那些拿藥記錄都需要公開給上司嗎? 不好意思詢問一下...(對這方面都不太懂 差資料的結果還是不太懂)
版主回覆

親愛的貢丸兄弟你好:

  謝謝你願意跟我們分享,你內心世界的想法與做法,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你的問題,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看到你的來信,知道您你目前面臨身心健康的問題,健康已經亮起紅燈,甚至到達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內心產生焦慮有情緒的困擾, 所以你認為覺得應該要去看精神科的醫生,對你會有幫助,但是父母的一席話,讓你更是不知如何是好,,內心產生恐慌與害怕,擔心將來如果看過醫生以後,正如父母所言會有留下任何紀錄而影響考公職或找其他工作的機會都會有影響。要承受健康狀況不佳已經夠惱人了,加上父母的諸多意見。儘管他們的出發點基於愛自己的孩子。更讓你倍感孤單真是辛苦。無所適從,真是辛苦妳了.

  我想很多身為父母,當他們發現到自己兒女有病情時,一般都是鼓勵孩子盡快接受醫生的治療,但是一般人有部分人對看精神科的醫生,都會跟你的父母有同樣的想法,會產生這是目前台灣尤其是老一輩的長者的刻板印象,然而貢丸兄弟你不愧是年輕一代的知識份子,你有病識感且很清楚身體有狀況尋求專業醫師最為上策。這是非常有智慧的選擇.是誤認為看精神科的醫生就是精神病患而躊躇不前,畢竟是天下父母心,總是為兒女將來的前途多一分的擔心與憂慮,我可以理解你心中的恐慌,害怕, 擔心影響你將來的前途,但是健康的重要重於一切, 你自己不能沒有正確的觀念。

  俗云:酒越陳越香病越拖越嚴重,你能意識到自己目前的精神狀況,已經達到影響你的日常生活而選擇就醫,相信專業的醫生, 會針對你目前的狀況給予你適當的治療,配合醫囑生的治療定時服藥,相信很快將來才能恢復你正常的生活作息充滿活力的年輕生活。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身心的健康, 生活還有快樂可言?恐怕將來的前途也是渺茫的,更何況你還這麼年輕,身心的健康對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至於你擔心的問題,建保卡嗶一下,用藥記錄就都會被知道了!我想台灣是一個非常自由的民主國家,對每個國民都會有很好的保護措施,你可以先了解一下個資法~第一章第6 條〔有關病歷、醫療、基因、性生活、健康檢查及犯罪前科之個人資料,不得蒐集、處理或利用。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仍有一些細目,你可以網路搜尋了解一下,你會更安心的就醫。我想再說目前我們國人的生活壓力都蠻大的,相信很多人都有精神上的壓力而看精神科醫生,這已經是很普遍的醫療行為,例如:我的朋友是仲介業者,每當他感覺工作壓力大到某種程度時,就會到身心科診所就診,經過醫療之後,都能有正的生活。

  最後希望你下次若有情緒不穩定需要人幫忙陪伴時,你一樣可以寫信來生命線或是打電話到1995,我們有一群很熱心的志工朋友會為你服務祝福你~早日康復快樂!

回覆時間 2020-11-09 16: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