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葉夢潔
日期
2021/02/02
留言內容
有個弟弟很會使喚家人幫忙,而且還會在朋友面前說家人壞話,有點想自己搬出去住會比較好
版主回覆

  夢潔你好,你家裡的弟弟應該說他讓妳很傷腦筋,所以妳才會寫信來給予我們知道,妳的確為了他無計可施。而弟弟的習慣 應該從小養成的,在家裡父母、長輩對他寵愛有加,久而久之他就會養成了什麼事情自己不動手,而且是要別人來幫忙他完全,

   另外他喜歡在朋友的面前說家裡的壞話,所以讓你很苦惱,聽你的意思是覺得因為弟弟的問題,所以你想要搬到外面住?要搬到外面住是不是有跟家人商量過嗎?也要試著讓他知道家人的關心與感受,找時間好好的溝通、商量,好言相勸,看能不能改變他的行為,或者由家長來協助,一起討論會不會比較好?

   因為你寫的內容資訊比較少所以只能夠從妳字裡行間,去搜尋你所說的情況,如可以更詳細的說明會更好,也請妳再來信詳談 或直接撥打1995 會有專業的輔導員,陪妳一起討論,在此祝妳新春佳節愉快!

回覆時間 2021-02-17 09:53:20
留言者
Hi
日期
2021/02/04
留言內容
我現在高一,然後就讀一間國際學校。我非常不喜歡這間學校的各種事務(同儕關係 老師 學習環境 .....)接著我就嘗試轉學到我國中就讀母校的高中部結果因為不缺名額和國際學校要補很多學分而被婉拒。之後我又嘗試到別的私立高中參加轉學考,結果又沒上(好像是他們因為我是國際學校的然後要補很多學分而又再次拒絕我。我已經感受到人生絕望,之前被母校婉拒已經大哭一場,現在一經哭到哭不出來了。
版主回覆

Hi你好:

  上高中之後,學校的人事似乎讓你感到困擾及不開心,本來以為轉校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沒想到轉校這件事情,要處理的事情這麼多且不順利。而轉校所造成的挫折感,讓你感到沮喪、難過及失落,甚至對人生感到失望,自己不知道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過是嗎?

  你發生這種事情,出現這麼沮喪及失落的情緒,也算是正常的!在人生的歷程中,當我們遇到的事情若期待和現實出現很大的落差時,我們會感到難過、沮喪及失落,甚至會自我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對未來感到無望。在此時如果我們願意靜下心來,理性的去想想事情結果真的那麼糟嗎?有時候我們人容易會被眼前的困境,而模糊了真實的焦點,只注意到糟糕的事情上。事實還有許多事情是我們可以去做的,而且未來也不會像想像的那麼糟!以下觀點提供您參考:

1.自我探索:為什麼要上高中(意義及目的)?你本身的期待是什麼?當你重新思索這些事情以後,再去面對轉學所造成的困擾,這些問題會有什麼不同呢?

2.人的恐懼心理往往蒙蔽我們的理性。但理性告訴我們,最甜美的果實往往是在我們一番努力後取得,那甜蜜的滋味才能常存心裡。讀高中的過程雖然遇到一些波折,但是當你突破困境後,你就更能體會到得來不易的高中生活。

3.轉念:想法會決定你看待挫折的角度,若只認為它是一種痛,那它就只能是一種痛苦,但若把它視為一種上天的眷顧,那麼這就只是一個考驗,每一個挫折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它發生的最大用意不在於讓你痛,而是為了讓你進化,困境這面鏡子把你的弱點反射出來,正是要你找出問題所在,強烈的痛楚是為了逼迫你成長,當你願意放開心胸去擁抱這些挫折,這種成長會是快速且有效的。

  如果你還是感到難過、焦慮、失落也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能陪伴你一起面對問題喔!祝福你,平安順心!

回覆時間 2021-02-17 09:50:48
留言者
小雲
日期
2021/02/07
留言內容
1.去年碩士畢業,因為疫情關係,沒辦法出國交換學生,所以覺得很可惜,覺得自己努力那麼久,卻什麼也不能做的感覺很糟,明明知道以後還是可以出國去玩,但學生只有一次,加上自己對國外一直很嚮往,還是會一直想到這件事,如果早點出國、早點完成就好了,直到現在常會一直這麼想。 2.因為疫情關係,原本沒有想要留在學校工作的,但正好指導教授問了一句既然妳不能出國是不是要留下來工作?我想說工作也不知道好不好找,覺得可以貢獻自己所長就留下來,加上跟我比較好的學弟妹跟朋友還在學校我比較安心。但這份工作很辛苦,常常加班,但因為有熟悉的人事物,所以還是堅持了下來。 3.工作告一段落,但真的覺得很累,加上我的老闆急性子、要求高的態度,讓我覺得很疲倦,身體也有點開始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所以我現在盡量不讓自己太累,之前就有發生過了,這次很想避免這個狀況,但好像越休息,我就覺得自己越害怕。今年單位我的計畫還沒開始,正在籌備,但我連一頁的計畫書還沒開設寫,二月底就要交,其實我做得到,但我怕工作做不好、也害怕未來工作量很多,好像我一直都在幫別人的工作,還有我不知道這份工作能持續多久?也感覺自己的薪資不符合期待⋯因為老闆說我錯港出社會,但我自認
版主回覆

親愛的小雲妳好:

  來信得知妳這一年多因為疫情關係讓妳想要出國交換學生及職場上的工作不如意種種原因讓你喘不過氣來,真的是很替你擔心,這段時間辛苦你了,難為你了。

  其實這一年多疫情造成妳談論職場及求學上問題,也是全球每個人都有面臨到的恐慌。當然妳雖然沒有出國留學但是妳還願意學以致用於學校貢獻所長,真的是不簡單可想而知妳過去的學習一定很優秀才會讓學校看重妳。

  況且從信中得知妳對自己要求很嚴謹,自我要求很高,也害怕別人對妳工作上難免會產生懷疑而會坐立難安。感覺妳已經做的很完美無缺,假如妳覺得不夠完美可以請教前輩或親朋好友和妳一起去討論,妳們共同找出更好方案解決妳擔心的問題。

  這次疫情不可能是一輩子的,妳的出國留學雖然無法前往但是未來的日子還是很長,有可能以後有機會會出國也說不定,人生事事多變化誰都無法預測或在當下才是最好不是嗎?

    總之,未來有不如意或是難題都可以打電話到生命線或張老師,志工都願意為你服務。

祝你喜樂

回覆時間 2021-02-17 09:38:52
留言者
痛苦盤旋
日期
2021/02/04
留言內容
請問我該找人談論自己的創傷做言語情緒抒發嗎?有嚴重的CPTSD症狀,每次講都很痛苦,尤其對完全不了解的人談論,我覺得很難受很不喜歡這樣,但也厭煩了無止無休孤立沒有親近朋友可以談論內心真實想法和需求的生活,最近一個朋友離開了,我想除了本來就不合以外,也因為後期完全不想要跟他談自己的傷口覺得他完全不了解每次講都很悲痛,只願分享一些比較沒那麼強烈的負面情緒,請問該怎麼辦?
版主回覆

您好

  謝謝你願意來信與我們一同分享你的憂慮,從信中了解到在你身邊目前沒有可以好好傾訴的對象,但是可以感覺的你是希望能有可以固定傾訴的朋友,讓你能將以往的創傷一一的釋放。  聽到你提到自己有嚴重的CPTSD症狀,這是否有經過專業醫生的診斷,若是有經過專業醫生的診斷, 是否有接受過提供專業的輔導呢?看來可能是没有,以致你仍然感到很痛苦,情緒也完全未得到抒解。

  通常,我們在比較嚴重的憂鬱與創傷問題方面,一般人恐怕無法理解狀況,因此也就難以給予我們適合的意見,有時甚至往往會無法承受而逃避,這都是因為一般人對於這些問題不了解、也不知該如何回應,所以會讓我們覺得自己不被重視與感到被忽略。

  若是要能夠有效的面對自己的憂鬱與創傷問題,還是要借助於專業人士的協助,有時在生理上的內分泌不協調,也會加深心理的負擔,所以建議你能與身心科的專業醫生與預約心理諮商師,持續的做討論,將問題的深層一一解開。

  在這過程中,若有任何的困惑與難受,記得可隨時來信與我們訴說,也可以隨時來電1995與1925和線上的志工們一起討論解決方式。桃園市政府心理諮詢預約https://dph.tycg.gov.tw/mental/

祝越來越好

回覆時間 2021-02-17 09:37:36
留言者
想努力變好的嵐
日期
2021/02/01
留言內容
嗨輔導員您好,我想以下的故事有點長,先跟您說聲謝謝您即將耐心看完。 我想說我的家,老大是姊姊(但是我不確定她是正常小孩變成不正常小孩,還是單純以前沒有檢查出她的不正常,在我的記憶裡她國中時還是可以自行廁所及吃飯的,最多只是脾氣很差長摔東西,但也許哪時候她的各項學習能力就不好了,只是當時的老師並沒有多留意,所以那時候的她並不是特別需要照顧的孩童。)而我的父母不是因為相愛而結婚,長期爭吵聽起來感覺是媽媽覺得自己被騙婚了。 我不知道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因為我是家裡年紀最小的,最不瞭解這些所謂的從前;只知道媽媽的脾氣一直都不是很好,而爸爸則都是忍讓著她,因為不想要這個家不安寧。 媽媽脾氣好的時候對我們都很好,脾氣不好的時候偶爾會動手動腳,從小她就對我非常的期待,期待我走著她希望的路,而我也很努力的走著,可每次有碰撞的時候她總是拿她是我媽媽來壓我,而我也總是很膽小的退縮,因為那時候不聽話她是會動手的。 然而我長大了,開始受不了她的這些情緒,第一次讓我感到情緒崩潰的那一年是18歲,因為做了一些她不滿意的舉動她剪了我的頭髮,像男生一樣,而那時候的我也正面臨著她要求我轉學的第二個開學。 我不知道怎麼面對同學們問你的頭髮怎麼了?我很努力的假裝說著只是我自己想剪頭髮,那時候每天躺下都感覺得到自己面無表情都在流眼淚。那時候的我第一次感覺到情緒崩潰,第一次覺得自己過的不好,為什麼時間一年一年過,每一次次都是我在讓步,每一次次都是我在失去某些自己的興趣某些自己想守護的東西?但每次都只能告訴自己沒關係總會變好的,沒關係我不是這個世界上最慘的人,因為我有對我很好的朋友很好的老師,這個世界還很美所以我想好好的活下去。 我也會想為什麼爸爸可以忍受她這麼多年,而我才忍受這麼幾年就放棄了?所以一直要自己撐下去。 在外地讀書的那幾年,我的心靈狀況並沒有比較好;因為每天要說早安晚安去了哪,有時候真的是課業太忙不小心忘記了,她就會各種冷嘲熱諷,說我不愛她了,或是要我去死之類的各種言語傷害,我真的很想好好告訴她我也很愛她,我沒有她說的這樣但是她總是不願意聽我說,總是以她自己的主觀活著。 每當看到那些冷嘲熱諷我會哭上一整天然後再暴飲暴食⋯⋯⋯來忘記這些不快樂。 一直到畢業前夕,爸爸因為意外住院兩三個月,哥哥也一直在醫院照顧爸爸,所以都沒有回家,所以我也不敢回家,因為我害怕獨自跟她相處,我害怕那些精神壓力。 尤其是在爸爸住院那陣子媽媽覺得我們做了對不起她的事情,所以她對我們特別不友善,我嘗試回了一次家,她確實對我冷嘲熱諷外也有動手。 所以我回了學校以後看了精神科,也到警察局詢問過保護令的事情,也偷偷去醫院跟爸爸哥哥商量過畢業後不回家了的事情,但他們都說妳明知道妳躲到天涯海角她都會去找你,你何必造成別人的麻煩?還不如回家至少爸爸跟哥哥還在,是的我相信了他們的話,畢業後我回家了。 畢業前我因為拍畢業照染了頭髮,沒告訴她,她不高興在回家前她已不斷的告訴我想剪了我的頭髮。所以我自己剪到肩膀了,但她還是不滿意,在我回家後動手剪了我的頭髮,只剩下黑色的⋯⋯甚至一直說著她可以剃光頭然後我也一起剃光頭,所以我那一年又崩潰了,我好想好想繼續活下去,可是我不知道怎麼樣去面對這樣子的情緒。 那一年我報了家暴,想透過其他力量逃離這個家,可我始終放不下這個家,放不下哥哥、爸爸,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都可以接受並忍受媽媽的這些行為,也許他們只是比愛這個家的和諧比我來的更多?又也許這些痛都不是在她們身上,所以他們都可以繼續的下去 我報家暴的過程⋯⋯大概是偷偷想離開家安排了庇護所,可我沒有當下就去,所以就沒有位置了,同時也跟哥哥說我要離開了,而我沒想到哥哥會因為知道了這件事,在媽媽情緒又要爆發時跟她吵架,並說出了我即將離開家的事情,當下媽媽一整個抓狂不讓我離開,最後是強制送醫打了鎮定劑才回家,回家鎮定劑藥效過了之後她去了警察局要幫我報失蹤⋯⋯但哥哥聯絡的上我所以警察跟我通話後並沒有讓她報案。 而我離開家的這幾天,我知道哥哥爸爸媽媽都睡不好,甚至不吃不喝,所以我開始感到愧疚,開始懷疑自己做錯了嗎? 後來的我還是回了家,撤了家暴。 直到最近媽媽進了醫院開刀住院,而我也開始陪她住院,住院前我其實過著早出晚歸的工作生活,假日也儘量避免跟她太多接觸,因為我知道我如果一直跟她接觸我就會情緒崩潰,開始懷疑不知道該怎麼繼續下去。 這幾天臨時請了假陪她住院,醫生護理師都有感覺到她的精神狀態有問題,也建議我們帶她看精神科,但是精神科需要告知本人,用藥也須得本人同意。或是送到精神醫院由兩位精神醫生判定強制住院。但我知道不管是哪一個哥哥跟爸爸都是不願意的。 有時候會覺得很害怕,害怕自己以後也會變得跟她一樣,也感覺到出來自己受她的影響很嚴重,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讓自己好起來。 謝謝你們看完了這些,我想我只是最近接觸媽媽太多的情緒了,所以想找個地方說說話。
版主回覆

給親愛的嵐:

  謝謝妳,願意將自己和家人相處的情形,透過寫信的方式讓我知悉。我看見了已經成年的嵐,在面對原生家庭的樣貌時,有著許多的心情(尤其是對母親的部分)──整體而言,可能是失望的。

  嵐在信中說到母親對待自己的行為(例如:要求你做什麼、對你動手做什麼…等等),我看見了在文字之中微隱地向我表達出「即便她是自己的母親,然而『我是我、她是她』,兩個人是不同的個體!」。是故,嵐在和母親的相處上,我試想於妳內心深處,是曾經(或持續)盼望著母親能夠是「溫暖的、涵融的、理解的、尊重的」──倘若母親具有這些特質,身為女兒,好像於內在也能長出安全感、穩定感,以及有著被愛的感受。

  然而,「生命之中或有著混沌」。嵐說到近期當家人們在面對母親可能有身心狀況的情事(且已有醫療人員建議帶至看身心科),這件事對於母親以外的家庭成員們,心情勢必是複雜的。一方面,得要接受(妻子、母親)可能生病的情形;另一方面,也可能需要開始與醫療單位持續合作,以協助(妻子、母親)後續的身心能漸趨穩定──這些是需要時間去消化調適的,而父親和兄長可能正在經驗這些事情。

  此外,「生命之中或有著亮點」。嵐說到即便自己的狀態,會因著與母親的互動而受到程度影響;然而,妳也提及了自己曾因著需要而尋求身心科醫師的協助──程度上顯示「妳會為了促進生活福祉而進行實踐」,也象徵「妳與母親在情感上是有所分化的」(意思是:能夠開始有自己的立場,而減少情緒上受到與母親互動的影響)。

  嵐透過此次寫信,或於日常生活中,回首這段感受並非完全美好的過往,這不是一件容易和舒服的事;然而,因為妳的這份思索,其開啟了妳試著對自身進行整理和自我照顧的道路。即便信中有較大的篇幅在陳述母親,此刻,我也關心妳的身心狀況是否穩定(是否平靜)?

  若自己認為在這段道路上是有需要被協助的,邀請妳可以持續使用專業資源(例如:身心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等)。至於父親和兄長的部分,我想邀請妳在把自身內在安頓好之前,先試著相信他們能夠將自己照顧好;而面對母親在醫療上的決定,因著父親和兄長也是家中的一份子,邀請妳可以試著溝通並瞭解他們的考量。然則,有個想法也許可以試著傳遞給他們知道,那便是「可以試著將(妻子、母親)的身心照顧,部分交由專業人員來協助」。

  綜上所述,妳可以因著自身的期待和需要,試著與父親和兄長溝通、試著向專業人員(例如:醫護、社工等)進行諮詢討論,以協助母親後續能得到妥適的安排和照顧;在做出行動前,思索「在行動後可能會有的結果,然後回推評估是否決定要執行」──事實上,每項決定是沒有完美的,總會仍有未盡理想的部分。

  最後,我也關心你後續與家人們的關係互動。因此提供予妳電話「張老師1980」、「生命線1995」等,線上有受過訓練的輔導人員,可以和他們說說話,並可以討論「如何與家人關係維繫(或是促進)」及「如何實踐自我照顧」。倘若有需要,也可以向「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身心科診所」洽詢,為自己安排與心理師進行晤談,以協助妳面對原生家庭有更深入地整理。祝福嵐,後續終能邁向清朗和從容的狀態。未來有需要可再次來信

回覆時間 2021-02-09 15: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