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張魚
日期
2021/07/12
留言內容
我是之前留過言的張魚 我媽媽是一個不怎麼接受反駁的人 每次我只要跟他說道理 她就說 不然你搬出去住 我有想過有這麼做 但是我沒有地方可以去 只能默默的閉上嘴巴 他可以把一件事情 說成很嚴重 誇大 或許這就是大人的世界 可是 她每次這樣 讓我不知該怎麼做 不是疫情的問題 從我國中開始 這樣了 我媽常說我厚此薄彼 她現在講話 我大部分都只說 嗯 喔 為什麼呢 因為我曾經也有和媽媽很想很多事情 可是他的回覆都是 然後呢 我就說沒有然後啊 所以現在我不願再多說 她講話很難聽 我根本承受不住 這種無形中對打擊 什麼事做不好 沒有做成她要的樣子 她就會說 都是急著玩手機打電動 才會這樣 根本不用心 我做事的能力就是這樣 為什麼任何事都要跟手機有關 我做了滿桌的菜 卻沒有一道得到她的認可 我覺得好累 我媽在家的道理就是 沒付費就應該做事 我這樣算不算心理方面有問題 憂鬱之類的症狀
版主回覆

張魚你好:

       從你的來信中,知道你與媽媽相處是多麼不易,當意見不同時,未能獲得媽媽的傾聽與同理,讓你感到難過與無奈,感受到你期待媽媽能理解你的行為,好好聽你訴說你的想法,肯定你的表現。

       來信中,你提及媽媽講話態度、語氣與語調等無形的表現,讓你無法承受,有一度想搬出去住,但卻發現無你容身之地而放棄,轉以消極方式與媽媽相處。另,一但事情未完成媽媽期待,媽媽會將它連結3C,一切過錯皆由3C造成,令你不解,甚至懷疑自己身心是否生病。上述兩件事,讓我們來想想看,當你無法與媽媽溝通時,你的態度、語氣與語調是如何?有參雜個人情緒說話嗎?可以思考一下,凡事未完成任務當下是否讓媽媽看到自己在玩3C,而時間一延再延,或者不予理會的情形,讓媽媽誤以為自己都以3C為優先,其他都不重要?倘若有以上的情形,可能要檢討自己的行為,想想自己可以做怎樣的調整;否則可以試著找與媽媽親近且媽媽能聽進他們的話的人,轉達你的想法,當你們的溝通橋樑,減少你們彼此間摩擦與衝突,或者另尋其他途徑。

       收到你來信,看到你所敍述的內容,對你是既心疼又擔心,心疼你要面對如此龐大的壓力,是否能承受得起?同時又擔心你是否會因情緒、壓力,而進一步影響了睡眠等相關狀況?如果已影響到生活作息,是否曾有想過或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如:醫師或心理諮商師等,讓自己能有足夠的能量去面對未來的一切。如果你仍覺得壓力很大、心理很不舒服,也想找人聊聊、討論,歡迎你再次來信,每次的訴說和求助都是勇敢的表現;也可以寫信到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若情緒襲來無法自處,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隨時都有專業的輔導員能即時陪伴你,和你一起面對問題討論。祝福你平安順心!

回覆時間 2021-07-20 17:51:30
留言者
卡住
日期
2021/07/16
留言內容
覺得不曉得該怎麼辦,需要負擔生活壓力還有承擔社會的眼光,因此想要一邊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一邊考同等學力,但也很害怕自己會被過大的社會競爭壓力碾碎,忘記過往的愛好興趣,因此希望透過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技術進入一個比較穩定的行業改善這個情況,但發現最能讓我快樂的卻是寫作和參與討論社會議題,但家人卻認為那是吃飽太閒的人才會做的事,我認為他說得不對,因為確實它為我提供很多保護和動力、希望,鼓勵我接觸嘗試我不曾試過的事物,學到很多新東西,因此我不認為那完全沒有價值,聽到他這樣說我覺得很悲痛恐懼焦慮憤怒,但當下不敢表達也不曉得怎麼告訴他那些東西對我而言某方面來說很重要,請問我應該期望他理解我嗎?還是應該直接不要談論這件事?
版主回覆

親愛的女孩:收信平安!

       看完妳的來信,短短的幾行文字,敍說著近期妳面對到的種種讓妳感受到的情緒,從安全、動力、希望以及對外面世界的新探索,一直到受到家人的看法轉而感覺到不舒服的悲痛、恐懼、焦慮、憤怒,我試著去感受妳的失落,那像是一團烏雲就凝結在心頭,有一種呼吸困難的感覺,因為那是最親近的家人,竟然是如此的看待著自己,對討論社會議題的興趣和寫作的喜好,那份價值的批評。

       我不知道妳現在是否正在就業當中,工作性質是什麼?但妳說為了因應生活,必須要學習一門可以穩定生活卻不感興趣的專業技術。不知道你是否已經開始了學習?還是正在計畫中?我想說,如果安定的生活對妳來說是重要的,那麼在學習當中,不僅是專業技術,同時還要學習著去愛自己的選擇,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才有可能得到快樂,當真正的體驗過後,如果還是令妳感覺到痛苦,再來考慮是否轉換工作性質也未嘗不可。因為以台灣目前的工作環境,只要妳有專業工作能力,就能有選擇的機會,不會找不到工作的,也絕對找得到尊嚴和價值感的。

       如果妳能更明確的知道自己非得選擇在興趣範圍中的工作不可,而且己經確認好方向,外在的環境也能支持妳不計代價的去執行;那麼有這樣的決定,妳只要堅持,同時讓自己更加專業,就有成功的機會,例如在社會議題上,有關改革倡議的社工學習,也是一個方向。

       接下來,我想要說,如果妳的想法介於上述兩點之間,那麼或許先有一個維持穩定生活的技能,再去發展妳的興趣,這樣兩者皆能在平衡下增長,妳會更有安心、愉快、幸福和更多勇氣和能力的。讓自己好好的生活著,其他的人更沒有立場來批評妳,而妳所感受到痛苦就不會存在的。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我的專業是會計,過去從事的工作就是公司會計。近幾年我開始對讀研究所有興趣,但工作的同時我無法兼顧讀書與家庭,於是我選擇了一個新的工作,那就是計程車司機。雖然讀書的時間有了,但收入減少,而且有更多風險,但是這樣我可以維持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妳一定看出來了,我犧牲了一部分的薪水和休息的時間,同時我能有機會做我喜歡的事一讀書。這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平衡,又不妨害到他人,就沒有人可以批評和指責我。因為我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了,也不因為自己的行為造成自己的困擾。

       再回到妳的所說的狀況,你一定要明確的知道妳所做的不是沒有價值的事,每一個人都可以關心自己所處的社會議題,我也非常關心。我們的想法、看法和觀點並不是沒有價值的,差別在於我們所做的反應和行為,比如說無理性的批評和漫罵,或是花掉了生命好多的時間沈浸在當中,來不及面對現實的生活,同時讓自己的情緒和身心健康受到影響,那就會被誤解了。

       假設妳對社會議題、公平正義有很大的興趣,並且可以以寫作的方式發表,其實就像記者一樣如實記錄著他所看到、所體會到的社會現象。這是在協助把和你有同樣觀點的民眾們的心聲客觀的表達出來,這也是我們民主社會的精髓。如果妳有能力或者妳能在生活和興趣上找到前述的平衡,那麼妳當然能全心把心力投注在這些事上面,去找尋更多的支持,比如妳說的學習,甚至回到學校裡鑽研,只要能夠平衡,有何不可?

       想像明年當我拿到研究所的畢業證書,有哪些人還能批評我做一些沒價值的事?我好好的工作、好好的生活,運用我的時間做我的方向正確的研究,即使是意見相左的人,也能用理性與尊重的態度相處,用時間證明我的想法和行為,就算不符合別人的價值,對我自己也很重要,不是嗎!

我們期待能夠被尊重和接納,的確是需要時間和努力認真的面對生活壓力的輾壓;同樣的,每一次的壓力,都會使我們更加的堅實和更多的韌性,引發更多的經驗和學習。加油,我們一起努力!祝福妳!

       在今後的每一個時刻,妳若有感受到情緒上困擾,都歡迎妳打電話到生命線1995或張老師1980來談談,線上輔導員能即時與你一起面對問題和討論;另外你也可以繼續來信或寫信到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這也很好!

回覆時間 2021-07-20 17:39:35
留言者
我有點不想活了真的
日期
2021/07/14
留言內容
版主回覆
親愛的朋友:
       在留信版上看到你在暱稱的地方寫著「我不想活了 真的」,卻沒有看到留言,頗為擔心!不知道你最近怎麼了,憂鬱症的症狀或是現實生活上是否讓你思緒混亂、情緒無法控制、…?醫生開的藥可有效?如果症狀很嚴重需要住院,讓專業醫療團隊照顧你,對你是不是比較好呢?
對活著這件事,有著好多的想法,曾經無預警失去親密的家人與好友,這都讓我悲傷很久很久,而他們也不知道一口氣上不來就沒有了,以為和親人好友們都還有好多時間,但是無常一旦尋來,誰都逃不掉。知道你一直受病症之苦,卻總希望你能撐過每一次的風暴,你也一直努力的為自己奮戰著;而我也願意一直守在生命線的崗位上,期許自己能守護著和你一樣受苦的靈魂。
       最近追了一部劇《良醫墨非》,裡面能看到在醫院裡面的病患以及醫護都在為著生老病死而排除萬難,每個故事都可能是真實社會的縮影,不可否認「活著」是辛苦的,卻也因為活著來為自己定義在這個世界的價值。
       妳的留言讓我們擔心極了,請再來信或撥打1995專線,讓我們知道你平安,好嗎!
 
 
回覆時間 2021-07-19 18:10:51
留言者
Ai
日期
2021/07/15
留言內容
最近被公司資遣了,對負責的專案投入了非常多心力,主管也承認我的工作表現沒有問題,但因為和同事間的相處問題讓他選擇資遣。 真的非常難過也覺得很不公平.......這已經是這兩年第二次被資遣,前一次是因為跟主管不合,吵架後被資遣。這次又是因為人際關係的狀況發生一樣的情況,這2份工作都沒做滿一年,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這次的狀況又更痛苦,主管只是由某幾個人的片面言論,也沒有問過我實際上的情況就做出決定。的確一直以來人際關係都是我的弱項,每次遇到無法應對但又避不開的人都會很痛苦,不知該怎麼調整心態,很怕去哪都會遇到一樣的事。
版主回覆

       你好!信中你提到近一年兩個職埸離開原因,都是因和共事的同事相處中發生磨擦,最後就被非自願的離職,想必你一定很委屈也很受傷。職場的人際關係的確是需要學習的,否則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會被懲處。尤其是在現今高競爭的職場大環境中重新找下一個機會是不容易的,或許你也正在為此事擔心煩惱著。來信中也提到擔心下個工作職場又會遇到同樣的問題,這樣的議題在一次短短的回信中可能較難給你完整的回覆;但我們可以就目前看到的部份一起來討論。

        Ai,你提到主管對你工作能力是肯定的,但人際關係就不行了,這種情況現今社會是越來越多人也有同樣的問題,你並不是特例的,這也反應出現代人人際關係的薄弱。你能來信也表示你很想改變現狀,這是值得被肯定的。

       在與人的關係中,首先我們可以先檢視自己對家人與朋友的應對互動是否流暢,例如是否能和他們坦然話家常或分享內心的想法、是否在言辭或態度上有溝通不良的地方,再者和人們在一起討論某個話題時,你是否是個能接納不同聲音的傾聽者。我想說的是能若我們能夠誠實的面對自己,並試著覺察自己內心世界的聲音,才能自我深思反省,然後看到自己過去可能有不自覺的部份。改變可以讓弱點轉換為助力,透過換位思考,當我們內在的能力被開發出來時,Ai就會成為關愛別人也被別人關愛的人。

       試著學習適度的調整自己,畢竟職場就是由不同的人所組成的集合體,有「人」的地方,就有「關係」以及由關係所延伸出的一連串機會與挑戰。硬逼自己把不喜歡或不擅長的事做到一百分是非常難的,但透過自我覺察與換位思考,學習讓自己更喜歡自己,有能力與別人相處,也就有力量繼續突破極限。希望這信件能對你有所幫助,也推薦兩本工具書:1·《跟着哈佛修練職場好關係》、2·《共好與同羸》給予參考。

       如有需要也歡迎再次來信分享生活點滴,也可以寫信至桃園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dph.tycg.gov.tw/mental/ ,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如果仍有所擔心,或找不到情緒出口時,想找人說說,歡迎你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不管你想說什麼輔導員都能陪伴你,在該次電話協談時間內,陪你一同討論該如何面對困擾,或許對你能有所助益。這是透過電話的協談諮商模式,因為疫情的關係接線人手較少,若撥不進可能要稍後再撥。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7-19 16:59:35
留言者
陳和豐
日期
2021/07/15
留言內容
外婆很煩,然后罵我怪人,幹,存心才我地雷,過度關心不會斟酌一下,他媽的我沒遇過那麼囉唆又愛唸的老人,罵我我怪人,幹,過度關心才叫怪啦
版主回覆

親愛的和豐:

      你好!謝謝你的來信。有時家人用不適合我們的方式表達關心,的確會造成反效果,無法確實發揮關懷的溫度,甚至可能引發爭執。在這種情況下,負面情緒的出現在所難免,適當發洩情緒是健康的,發洩完之後我們也要冷靜下來,好好思考情緒的來由以及未來再遇到這種情況時該如何因應。

       我們可以在腦海中仔細回想事情發生的始末,再從自己的角度、對方的角度、第三人的角度等多方視角,思索不同立場的人面對同一件事會有甚麼想法、會怎麼處理,同理他人是整理情緒很重要的一部份喔! 除此之外,我們的每個情緒都是很重要的存在,因為每個情緒背後都藏有原因,等著我們去挖掘。了解自己每個情緒的來由,就能更深入的拼湊出自己內心的樣貌,也更能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了解自己、同理別人後,我們就能漸漸找到屬於自己回應外界的方式,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讓自己過得舒服自在是最重要的。

       記得和豐過去的來信中,在學習情緒管控上做得很好;而面對外婆的嘮叨,或許也是你可以練習的情境。若情況允許,試著和外婆談談,告訴她你的感受、想法,以及你比較喜歡的互動模式。或是和其他合適的家人討論你的煩惱,可能其他家人基於對外婆的了解會有不同的看法呢!若評估狀況後覺得不適合討論也沒有關係,人際關係是無法強求的,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其他就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了。

       最後,再次肯定你的來信,處理家人間的問題很不容易,辛苦了!往後有問題歡迎你再次來信,或是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也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透過即時的對談,線上輔導員能更了解你的困擾及需求,或許能有所助益,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7-19 15: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