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失控
日期
2021/07/21
留言內容
對同性好友交過男友這件事感到壓抑悲痛嫉妒,一方面覺得羨慕她有比自己更多的閱歷,一方面又有點佔有慾,希望她屬於自己,不希望她被別人搶走,我不知道我怎麼了,總覺得如果她喜歡男性的話會很生氣,但她喜歡女性的話就感覺還好(她有女友)。對很多朋友(不分性別)都有一種很強烈的佔有慾,很害怕也討厭他們被搶走,甚至病態到覺得對方的伴侶孩子啊都是自己的,雖然從來沒有說過一直壓抑著,我這樣正常嗎?如果不正常我該怎麼做才能恢復健康?很悲痛壓抑,很受不了,感覺承擔好多負面情緒又沒有出口。從小就覺得沒什麼東西屬於自己,因為母親一直告訴我我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給的所以是他的,回想起來感覺非常悲痛恐懼焦慮憤怒,像是自己這個人的重要性被剝奪一樣。沒有任何人可以商量這些事,非常壓抑寂寞,我不敢告訴他們我真實的感受和想法,怕被拒絕,很怕他們離開,我沒有任何其他朋友了,如果他們離開了我會崩潰
版主回覆

失控的女孩妳好:

       讀完妳的來信,可以發現妳是一個貼心,是會為了大家著想的人。雖然自己因為缺乏安全感,而非常壓抑和難受,但仍努力隱藏自己的情緒壓力,真的很辛苦和不好受。也可以感覺到,妳對於朋友的關心和在乎,不僅僅是對同性好友而已,對很多朋友也都有這樣的獨佔心理,甚至希望他們都是專屬於妳的,確實是讓佔有慾徹底變成了「佔友慾」了。不知道這樣的妳,在和朋友之間的相處中,朋友是否會因此感受到壓力,或是對妳有疏離的情形呢? 也想請妳在思考看看,是從哪個階段開始,對朋友之間的友誼,開始有了這種希望密不可分的想法?以往有沒有因為這樣而讓友誼漸行漸遠的情形呢?

       妳信中有提到,從小就被母親灌輸沒有專屬於自己的東西,感覺也因為如此,而讓妳缺乏了安全感並感到虛無,也因此對於好朋友的依賴越大,但其實妳知道這樣是不好的,所以越發感覺到不妥和焦慮。

       記得美國有位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Selman,曾研究歸納9到15歲的孩子之間,友誼是容易有排他性的,若再加上因為自身的不安全感或自卑感等等因素,更容易讓這個佔有慾,延續到成年。

       知道妳很希望擺脫這種不適當的想法,擔心因為若向朋友透露了自己的感受後,朋友會離妳而去,因此,也就要靠妳一起來思考看看,如何降低和解決這種佔有慾呢?以及在妳的朋友圈裡,是否有過類似的經驗,可以當妳的借鏡,並且思考在每一個會產生忌妒的訊息中,如何轉換角度思考和學習放下。

       你和好朋友如果彼此都曾經有成為對方的另一半的愛情感受,那麼當他和別人交往了,你的失落和悲痛感受也是正常的,很棒的是你將愛護他的感情昇華為一家人的情感,在愛屋及烏的情懷下愛他的伴侶和孩子,同時很理智地覺察到自已投入這樣感情的不洽當而感到痛苦壓抑。

       看得出來你是很重視感情的人,關於你上述的不安感受,也許你要探討一下當好友交到好朋友時,你的感情被剝奪感受引來的不安是否是幻覺及有誤解;就彷彿你母親告訴你你的一切都是他給的,而你因此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被剝奪的不安與悲憤。不知你的母親是在何時何種情況下對你說那樣的話,而你就一直因在此魔咒當中脫不了身。我們一起來檢視你媽媽這話的意義,儒家有一句千古名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不知你是否知曉這句話的深意,這句話要講的不是孝順,而是在告訴為人子女者,你的父母給了你一切,將他們的精髓給你,希望你珍惜寶貴這一切,當你有任何想要催毀你身心的想法時,請想到他們,你自己是無權毀損自己的。媽媽的那句話也在讓你明白在你可以獨立養活自己之前,想到他無私給你一切並與你共享他們擁有的,希望未來獨立自主,有能力養活照顧他們的你能想到他曾給你的一切。如果因為那樣的話語讓你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被剝奪,那麼可能是你對於父母的付出及給予不認為應當感謝而否定了自己被愛的價值及重要性(因為除了親密家人,我們不會隨意給別人東西持續二、三十年,又和別人共享一切),以及對自己回饋不了愛的擔心。

       在此也要和妳分享一下,其實不管在面對愛情、友情和親情時,我們都要先好好的愛自己,才有能力去付出給別人的愛。在此同時你可能思考一下自己對愛的定義,是全然只在乎自己感受的愛,或是同時在乎是否傷害別人的愛,我看到善良的你是後者,因此害怕自己過度接近朋友的周圍親友而不安,如果你有能力給出那麼大範圍的愛,又有何懼?就好像如果有能力回饋父母對你的付出,怎會擔心愛太沈重壓扁重要的你,反而是會很驕傲能承擔重愛而更壯大自己的重要性。所以當我們和別人相處時,如果太在意別人的感受,就容易讓自己變得委屈,越發會想要去取得認同和接受,而這樣的結果往往就會變成負面的壓力了。但如果這樣的愛是建立在擔心傷害別人的感受,那麼就是擴大愛的意義和範圍的大力士,可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喔。那麼因此當妳遇到這樣的情境時,或許就必須要思考如何調整自己的態度,或是找尋轉移自己目標的對象或是事物,除了可以增加自己的交友圈,不讓自己情緒過度聚焦在同一個人身上,也能讓自己有效舒緩孤獨、無助的感覺。

       失控的女孩,我們從有限的文字中,提供妳一些不同的思維與想法,若妳依舊感覺困惑的話,或是情緒突然無法控制時,請妳可以隨時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陪伴著妳一起面對問題,釐清困境;亦或可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喔!祝福妳!

回覆時間 2021-07-27 10:30:18
留言者
ciansi
日期
2021/07/20
留言內容
長起以來對任何人都沒啥感情 家人朋友 也不是說沒感情就是如果跟我笑鬧我會很開心但如果你要走離開我還是怎麼樣 我不會有任何情緒波動 就隨便你 不喜歡被控制 只要一限制我任何行為 我內心就會產生厭惡感就會想完全跟這個人沒關係 講話也很難聽 做事很偏激 我不會管你是我的誰 你是不是為我好 一樣沒感覺不會有愧疚感只會覺得你很煩 可以消失嗎 這是一種疾病還是甚麼問題可以解決
版主回覆

ciansi:

       你好!閱讀完你的來信,我感受到你對這件事情付出了相當程度的重視與思考,但由於「問題」有些獨特、不容易向他人傾訴,至今仍是百思不得其解的狀態,相信對你來說很辛苦,也讓你想要有所改變!

     「一切煩惱皆來自人際關係。」這是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所留下的名言,也可以成為我們思考當前情況的核心。藉由你的分享,能了解到引起你困惑的共通點為「人」,或說是「與人的相處」,而這也是生活中無可避免的日常,因此當人際關係由於摩擦與困窘一直消磨著彼此、無法建立更深一層的關係時,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難題。厭惡感升起、愧疚感缺失,看似不是正常人的反應,卻也不一定是壞事。探究背後代表著什麼是你獨具的個人特色,試著推想從過去到現在的個性、特質……,或許能有所啟發和更了解自己一些。培養讓自己和他人較自在的互動模式,是減少針鋒相對、逐步建立親密的辦法之一,也是目前我想和你一起努力的方向,與此同時,我也相信你能藉此取得收穫!

       提到「控制、限制」,不禁令我聯想到自己與父母的互動,也讓我在這部分與你有所共鳴。每個人都有著對於個人生活擁有主導權和掌控權的傾向,個人意識較強烈、崇尚自由的我,在成長過程中也樂於做一位自控的人,以逃離受控。然而受控,或是被限制的情況在所難免,在不斷發生的衝突中也讓彼此身心俱疲。期盼增進理解彼此以化解衝突的我,發現導火線、欲加控制的事項,雖然無法從生命中完全去除,然而經過不懈的練習去想方設法的溝通,明白了我們可能會獲得更廣闊的視角與解釋以獲得彼此真正的理解、可能仍然有一方得選擇妥協、可能折衷以取得共識、可能結果不了了之……有許多的可能性因此展開。有別於過去只能如同彼此傷害的惡性循環,開啟溝通、闡述感受、試著邀請對方一同攤開是長遠的目標、有望改善人際關係的希望,更是踏出腳步、付出行動的證明。無論如何,都會有所收穫!

       你在來信中說到「不會有任何情緒波動」,只是當感覺被控制或限制時,可能情緒就會暴走,看起來似乎是有點矛盾,但仔細想想重點在於「我,有沒有感覺被限制」,別人笑鬧、來去並沒有踩到我的界限,情緒上不會被牽動到;而有誰限制到我就不行,會整個情緒卯起來應對,其實本質上和一般人無異。若要說有不同,可能就在於應對中是否會讓對方受傷,自己似乎沒什麼想法與感受。只是面對這樣的自己,你會覺的「很煩」,既然沒有感覺,你在煩什麼呢?有沒有可能其實你對很多事情都是很有感覺的,而自己無法明確的覺察或是心中就直接拒絕這樣的感受,因此讓自己處在矛盾中而「很煩」。如果我們試著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在,學習接受自己的情緒表達,可以拿著紙筆,不加思索不間斷的寫下情緒當下的自己想法與感受,不需要修改,就只是不斷的寫下來,幾次以後,看看是否能夠改善你目前的困擾。當然若仍覺得自己無法修護這樣的感覺,求助於專業身心科醫生與心理諮商師也是不錯的選擇喔!

       以上分享我的一些淺見,還望能勾起你深埋心中的想法激盪!若有困惑,歡迎你再來信與我們分享你的所思所想,或是寫信至心衛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與你的。也歡迎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輔導員能即時與你核對並討論問題,或許能提供你更多的思考方向。最後,很肯定你的來信與自我揭露,在人際關係的糾葛中仍願意向他人袒露內心想法是相當積極的作為,讓我對於你處理個人議題上深具信心,也衷心祝福你能有所進展!

回覆時間 2021-07-26 14:03:53
留言者
moons
日期
2021/07/20
留言內容
老師好,最近總是提不起勁來,有時候會覺得很無力,感覺做這件事讓我什麼感覺也沒有,既不開心也不難過,好像很沒靈魂的感覺,甚至會做到不知道下一步到底要幹什麼,我不知道為什麼,連我最喜歡的追星也沒辦法讓我情緒有所起伏,就一直平平帶過的感覺,我認為可能是太久沒有出去晃晃的原因吧...疫情之前,我常常會在放學後自己一人去咖啡廳坐著滑手機吃點心之類的,一個人去,這讓我感到放鬆,但是現在已經很久沒有一個人做這樣的事,常常覺得心情悶悶的,老師有沒有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呢?
版主回覆

親愛的moons小姐妳好~
       妳的留言很直接地讓我聯想到疫情衝擊!原本習慣的生活變調了,要適應所謂的防疫新生活對多數人來說是多麼的無奈、忍耐、不得不的生活在受限的空間裡,簡單說"打發時間",我曾經耳聞身旁的友人抱怨說:無聊到只能划手機!原本是忙裡偷閒的樂趣,如今卻成為別無選擇,感覺是多麼的消極與諷刺!

       這種看似悠閒的生活模式,平常肯定是羨煞人也!如今我將其形容為每天都享受大餐的人,吃多了,味蕾麻痺了,沒感覺也沒胃口,這樣的比喻跟妳現在的心境有幾分相似嗎?我覺得妳道盡了多數人的心聲,心情煩悶,總是找不到從前累了可以好好放鬆的存在感;換句話說,都不知道累了,如何體會放鬆的感覺?在這種草木皆兵的環境下,想伸展筋骨都得避開人群,未能回歸往日生活模式之前,心情上的壓抑、受限,影響層面不可小看,無從放鬆心情之下,一連串的負向情緒接踵而來,有可能被壓抑到無力反擊,只剩下內心在吶喊”好悶喔!我不喜歡這樣”!

        moons小姐,妳透過網路文字的留言,我們聽到了妳的心聲,也因為妳的留言,使我感受到在這防疫生活裡並不孤單,真的非常感謝!藉此也想回饋一些我的想法:我覺得人人都必須學習"堅強"來面對失落,因為在生活中如果面對困境變的沮喪、落寞,有可能失去很多機會,或使自己更加沉淪,當我們發現自己不夠堅強時,就像妳形容:什麼感覺也沒有、不開心也不難過、好像沒了靈魂,以上心態是妳自己查覺到的喔,所以妳並非沒有感覺,其實只是暫時容許自己與不夠堅強共處,而當我接收到妳的訊息的同時,就感受到妳正在學習讓自己變得堅強的正向能量已經開始了,很棒唷!

       對於moons的來信訴求,我想提醒的是:適時地將情緒發洩出來及找人陪伴都很重要喔!另外如妳所言:悶太久了!想鼓勵妳從日常生活做起,盡量維持跟平常差不多的時間睡覺跟起床,因為睡過頭或睡太久只會讓自己更懶散並不會心情變好,而多出來的時間盡可能去接近大自然與享受陽光,可以讓自己產生正能量,這是有醫學實證的喔;其次是大部分人喜歡網路互動,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只剩下文字與訊息,雖然方便但這很容易讓人感覺越來越寂寞,相較之下,若透過電話或實際行動見面,感覺會差很大的,以上是鼓勵勇敢表達與實際行動同步,說與做都很重要喔!妳會想試試看這個方向嗎?可以幫自己找到心靈的出口,心情blue的頻率也會有所改變,妳已經勇敢地跨出一大步了,再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參考我提供的觀念與方法,應該能慢慢獲得改善。回信到此我覺得心情上也有一些領悟與前所未有的感受,這也證明了書寫與表達都是很好的紓壓方式,讓我們一起祝福自己更有能量堅強的面對困境,也期待疫情早日消除,感謝妳的來信分享,若有需要歡迎再次來信,也可寫信到桃園市心衛中心:https://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或情緒來襲無法自處時可隨時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輔導員能陪妳一起面對問題做討論釐清心中的困擾喔!祝福妳平安順心!

回覆時間 2021-07-26 14:01:00
留言者
好想耍廢紓壓
日期
2021/07/20
留言內容
好想當廢物米蟲給人養,如果可以快樂的當個廢物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廢在一起就好了,覺得可以說出我廢我驕傲我廢我自豪才有辦法快樂
版主回覆

好想耍廢紓壓:你好
       我也好想跟你一樣去耍廢紓壓!生活有時候真的是個沉重的壓力,壓
得我們快喘不過氣來,整個人都快崩潰,真想什麼都不管,只想逃離一切紛擾,發呆、睡覺、作白日夢也很好。無奈!很快我們就又被推回到現實的軌道,日復一日的轉動,理智告訴我們,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該面對的問題還是躲不了,只能高聲疾呼我好想耍廢紓壓!
       你說想當米蟲給人養,我猜你應該是個負責任,努力工作,積極向
上的年輕人,你是不是都自力更生、經濟獨立的?總是獨自背負著沉重的生活的壓力?你渴望有朋友陪伴一起度過歡樂時光?真的辛苦你了!
       生活的壓力就像河堤內湍急奔騰的流水,滔滔不絕的流動著,需要有
「宣洩流動」的河道,平時要清淤排堵,維持河流通暢,水質清澈,當遇到暴洪時,才不會因此潰堤,釀成重大的災情。所以我們平時也要三不五時釋放壓力,不讓自己變成高壓鍋,一發不可收拾!
       想想如果我們已經很努力了,還是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那就 試試降低自己的慾望、期待;有時候知足會讓自己快樂些。在經濟能
力許可下,平時給自己小小的滿足和快樂,點滴的宣洩紓壓,買個小禮物慰勞自己,喝個想喝的飲料,嘗嘗想吃的美食,逛逛街,追追劇,慢跑、健走都有紓壓的效果。就像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這都是支撐自己再努力前進的動力。         
       我們誰都可以自豪的說「我耍廢我驕傲!」如果這樣可以讓自己快
樂,為何不做?日子是自己過的,我們絕對擁有讓自己快樂的權利,當自己獨立奮鬥時,更需要好好疼惜自己,不是嗎?你信裏表達的的訊息不多,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諮詢,可以再來信,或來電1995生命線,我們都會支持、陪伴你。祝福你快樂

回覆時間 2021-07-26 13:57:17
留言者
林俊宏
日期
2021/07/19
留言內容
大概3月多的時候,那時就慢慢感覺到了無力感,覺得活著沒意義自己很沒用,當時有想要去看身心科,可是最後放棄了,最後是靠著自身在運動才慢慢回復正常生活,可是最近在朋友的遊戲群內(都蠻宅的),連續一個禮拜都沒有人出現,後面慢慢的那些想法又回來了,雖然最近他們有回來,可是我卻無法融入他們了,也不知道這樣到底要不要身心科
版主回覆

俊宏你好:

        從你的來信中,我能感受到你對於「找不到生活的意義」而產生的無力感和焦慮,覺得生活很沒有意義,認為自己很沒用,肯定很難受吧!雖然有想過要去看身心科,最後放棄了,但是,你靠著用自己的方式,藉由運動來排解這些憂鬱,嘗試解除這樣讓你痛苦的現況,真的非常棒也很值得鼓勵。而這樣的情緒,在最近似乎又找上了你,讓你覺得無法融入朋友,煩惱的你能向我們來信,訴說面對生活的痛苦,是一件非常有勇氣及值得肯定的事情。

       俊宏,你能在察覺到處於這樣茫然迷失狀態的自己,並且,思考是否透過身心科的幫助來改善現況,相信你一定非常想改變。想邀請你一起來想想,面對這樣每天像空殼一般的自己,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的情況,你提到是在3月多就開始了,不知道你有沒有思考過是因甚麼事情而開始的呢?從信中,我看到你有嘗試對此做出行動,希望回到正常生活中,不知道在第二次又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你是否有嘗試過你信中提到有效的運動方法?又或是其他方法?是否達到你期望的改善效果?信中提到的很難融入朋友,是否是因這樣低落無助的情緒引起的呢?而你很困惑、迷茫無法思考是否應至身心科就醫,我想,面對這樣長期的空虛及無價值感,就醫身心科,向醫生說說你的煩惱,藉由藥物的方式來改善,就目前的狀況看來也是一個適合的選擇,或許你是因為有甚麼顧慮,導致你一直猶豫要不要就醫?但是,當你嘗試過用自己的方式卻沒辦法解決問題時,可能透過向醫療尋求協助,會得到不一樣的效果,讓醫生一起幫助、陪伴你改善問題,回歸正常的生活。

       希望此信能給予你適時的幫助,若是在之後的生活中,還有遇到困擾你的事情,歡迎再來信告訴我們,或可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人回信給你,另外歡迎來電1995,線上輔導員可以陪你聊聊,或許對你有助益。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7-26 13: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