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梨子
日期
2021/08/17
留言內容
我想活,但憂鬱症發作時會有激烈想死的衝動,我該怎麼做才能在自己想死並采取行動前救自己,阻止自己做出憾事...請問有什麼建議嗎 謝謝你的幫助
版主回覆

親愛的梨子你好:

 

  梨子的來信,使我知道,你近期處在難受的狀態;而當難受接近「自己所能負荷的範圍」之時,你也告訴了我,會有著想要傷害自己的想法。

 

***當生命的一段期間,處在痛苦的狀態,其猶如在走向名為「未來」的道路上,途中經過並進入了一座名為「痛苦」的森林之中。

 

  一方面,梨子讓我知道,你已經在這座森林裡,迷航了一陣子,並且目前尚未能離開這座森林;另一方面,梨子也讓我知道,你這一路上有著其他隊友(像是醫師),提供了他所能提供的協助(並且在用藥安全的考量下,適度地調整藥量)。

 

***走在未來的這條道路上,倘若有著數名不同的隊友陪伴前行;即便,有時候迷路、暫時停留、後退幾步──但過程中有著他們適度地提供協助(自己也適時地告訴他們正需要幫忙),彼此扶持,也以至於後續能逐步再邁往未來。

 

  梨子陸續寫了兩封信,並且以細膩的文字陳述了迷航時、暫時無法離開這座森林的難受。身為你的隊友之一(線上輔導人員的我),你的表達使我能夠從旁陪伴、聆聽、感受,並且瞭解你一路走來的不容易!

 

  後續,我也想邀請梨子持續在生活之中,探索「屬於你的不同隊友們,有哪些人?」(例如:自己的家人、願意向對方傾訴的親友、開學後在校園的輔導老師和導師…等等),以及「知道不同的隊友們,分別能夠提供什麼樣的協助?」(例如:醫師可以開立藥物以緩和症狀、線上輔導人員能夠即時傾聽陪伴)──那麼「自己的家人、願意向對方傾訴的親友,以及開學後在校園的輔導老師和導師」,他們則能夠分別提供什麼協助呢?

 

  除了邀請梨子可以如上所述,進行盤點和思索;而因著梨子這一段期間是需要隊友們的陪伴和協助,所以也邀請你在感到難受之時,持續將這份難受表達出來,也以致於隊友們知道可以如何協助你(包含你說到有想傷害自己的念頭,倘若念頭越發強烈,這部分則建議向醫師說,讓對方知道;而因著「守護生命安全為第一優先」的考量,是故也可以即時和家人與醫師討論「住院治療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我也想邀請你可以在感到難受之時,將線上(電話)輔導人員,納入表達的對象之一,撥打電話至「踹貢少年專線0800-001769」、「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1995」等,和受過訓練的輔導人員聊聊,這些都可以是在日常生活實踐的。

 

  祝福梨子,後續因著與「隊友們」持續地保持聯繫,以及定期地使用上述資源,危急時使用醫療資源(回診就醫、安排急診等),以至於處在名為痛苦的森林之中,能夠使自己維持一定的生存力量。而在自身意願向前行、他人能夠協助之下──最後,你終能走出森林並持續往未來的道路前進。(後續若有需要,可以持續來信至協會,或者至網站「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將會由專業人員回覆。)

回覆時間 2021-08-23 14:46:25
留言者
蘭櫻雨玥
日期
2021/08/16
留言內容
很努力的把上一則回覆看完了,但我先不回那邊的,我先說我現在遇到的,我的室友是我前女友,一開始是因為交往才住她們家,後面分手了還是暫時借住,因為工作跟學校都在附近,但真的不得不說,雖然同樣是生病的人,可是她很可怕的點是,她會無限時無限地點的一直放出負面情緒,像我打字的現在,她也不停的跟朋友講電話抱怨工作,對方也一直在附和她(她開擴音)之所以附和不是因為是朋友,而是因為不附和她會爆氣,我就覺得像她這樣的人,除了害其他也生病的人被誤會以外,也讓我們所有人(包含她家人)覺得不舒服,那這樣的她還有什麼資格活著,我沒資格對別人的生命評頭論足,但她的態度她的一切作為讓我很不高興,而且她一直換工作,又不肯暫時做別的比較下階層的工作,一不爽就離職,一直跟爸爸要錢,還假惺惺的說捨不得老爸,結果呢?靠....然後要不到就會跟我要,我不給就又生氣。。。(她是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專業畢業,不肯做操作員,只因為自己覺得自己的身份不符合,驕傲的那種覺得) 姊我好恨她但也有點羨慕,因為她的家人願意承受她的一切所有,所以她才敢說辭職就辭職,還有辦法買一堆動漫周邊什麼的幾千幾萬的在噴...還覺得自己做的東西很棒,自己做的事最正確,自己說的話也是唯一正解。。。 我頭好痛...因為她我真的很不舒服
版主回覆

親愛的蘭櫻雨玥:

你好!對於前女友的任性表達負面情緒以及種種自以為是的態度都讓你很不舒服,而且目前又因為工作、學校相近的關係,你仍是住在她的家裡。這其中的連結的確令人矛盾與困擾!

或許你的前女友本來個性就是如你描述的人,她求救的方式可能就是一直釋放負面情緒、遇到不附和的人就爆氣、不如意就離職、自戀的自以為是、常向父親索錢亂買一堆東西‧‧‧等等,看在你的眼裡,如此不珍惜一切的這個人與一直力求能好好生存下來的蘭櫻雨玥截然不同。的確,若要說家庭支援這部份,她真的比一般人好很多,但是她也是病人,當病症襲來時,情緒低落不能自我掌控、也無法自救。這部份你一定能感同身受,所以你們曾經因為受著同樣的苦而成為好友,一起走過一段困苦的日子。

其實當我們與別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原本就有很多地方需要謀合,更何況是與一個三觀不和的人同住,面對的挑戰可能就更多了。所以我們要想的不是他是個什麼樣的人,而是試著回想你們過去對彼此好的種種,因為曾經有段惺惺相惜的過去,而那些都是值得回憶與感恩的日子。

如果我們可以開始來學習當看到一些情境時,只做客觀的事實陳述,而不做主觀的價值評判,並有意識的選擇以善意與關懷來回應我們看到的事情,那麼我們就會有更多的空間讓自己看到自己內在的美好。例如,當你又看到你前女友做一些會讓你覺得不舒服的事時,你可以深呼吸幾次,然後在心中告訴自己「這就是她的行為模式(客觀的事實陳述),沒什麼是非對錯(不做主觀的價值判斷)」;如果你願意,你還可以同理她無法自我做主的行為(選擇善意與關懷回應看到的事)。以上的方式就是我現在正在學習的正念練習,在fb或youtube都有老師在教,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我們社大教正念的老師說,這是近年來實証對改善憂鬱症有不錯效果的正念練習。

孩子,在情緒不舒服時,還是可以來電桃園市生命線03-3019595,或是直接播打1995,生命線上的輔導員可以即時和你對話抒解當下的不舒服喔!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8-23 12:00:18
留言者
Ula
日期
2021/08/17
留言內容
我現在是一個國中生,我從小就因為比同齡的小孩身高要再矮一些,所以經常跑醫院做檢查,導致我對醫院產生很大的陰影。後來在要升國中的時候,我卻被診斷出有甲狀腺癌,導致我要做很多後續的治療,但是每次的治療時間都常常會跟學校的活動撞在一起,當同學問我說為什麼我沒來的時候,我都不曉得該怎麼回答。在學校我也是保持者樂觀的形象,很少在別人面前哭泣,但當我回到家想要找個情緒抒發口的時候,我媽只會說我的負面情緒很多,把家裡氣氛弄糟,甚至說我會生病是因為我自己的情緒難以控管,自己太悲觀,不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把身體給壓垮了,但是我也只是個小孩啊,我不知道該怎麼求救,每當我難受的時候,能聽我講話、安慰我的人都沒有,講了也只會讓家裡氣氛變不好,久而久之後我就選擇不講了,把情緒留在自己心底,但是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人了解我,我也不曾完全信任過任何人,我不想因為我的情緒造成別人的困擾,所以就天天帶著笑容面具,但事實上我常常被那些強大的情緒壓到喘不過氣,加上最近因為治療的關係,只能吃清淡的食物,然後又要回去醫院隔離,對我來說,就像是回到惡夢裡一樣,我也很像逃出這個情緒,但是我無論怎麼試都辦不到,只會因為執念而越陷越深,導致我以前曾不會有的症狀都開始慢慢出現,像是胸悶、心悸、失眠等以前從不會有的症狀,我才意識到,我心裡的結變得更大了,我需要在他失控前上來求救,但是我身邊沒有一個我信任的人,我也只能半夜抱著玩偶默默掉眼淚,這樣過生活我真的覺得好累。 謝謝妳/你願意聽我訴說我的傷心事 Ula
版主回覆

Ula你好:

讀完來信,於字裡行間我們感受到你的無助與焦慮,信中也看到了Ula是位心思細膩貼心的孩子,很努力戴著偽裝的面具更害怕破壞家裡的氣氛,所以選擇壓抑自己的情緒做個「乖小孩」,然而身體病痛及心理的壓力已經超過一個國中孩子所能負荷的了!想到此刻的你真的讓人倍感心疼,辛苦你了!

首先有個小故事與你分享

我有位朋友跟Ula一樣,她在10多年前罹患甲狀腺癌由於當時發現得早,多年來除了持續回診及規律運動、保持樂觀態度、談笑風生外,至今都未復發一直到現在仍舊生龍活虎;在學校裡若願意可以試著找最要好的朋友聊聊,或是輔導處的老師也是可以陪你一起面對問題,不要為了保持樂觀形象而戴著面具一個人承擔不愉快的心情,想哭就哭吧!雖然心情無法即刻撥雲見日,而流淚也是抒發情緒的方式之一哦!記得莎士比亞曾說過"如果硬套上一個不適合的面具把自己偽裝成另一個樣貌,那無疑需承擔不少的情緒成本,偶一為之還行如果經常戴著面具那一定活得不快活"此時你都有勇氣來信告訴我們心裡的煩悶,願意再為自己跨出一步勇敢做自己嗎?Ula年紀尚輕只要遵醫囑並且保持著樂觀的心情及規律的運動,相信一定可以戰勝病魔的!

信中提及媽媽認為"自己太悲觀,不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把身體給壓垮了"而貼心的Ula為了不破壞家裡氣氛卻選擇把負面情緒留在心底,日子久了家人也不知道你的情緒需要找到出口宣洩,現在通訊軟體發達如果真的無法當面跟家人說出煩悶的心情可以試著用Line或是e-mail讓媽媽知道此刻的你需要家人的支持與陪伴;孩子,每個人遇到的生命課題都有所不同,但一路走來似乎都在跌跌撞撞中讓我們越來越茁壯,就拿我來說,我都年過半百了還在學習如何與我的母親「好好說話」還有,倘若身體依舊有胸悶、心悸及失眠的狀況記得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哦!

另外,年紀小小的Ula能察覺生理及心理的變化適時來信尋求協助,這是很值得讚賞的哦!

最後,歡迎你再次來信,每次來信都是你勇敢的表現,也可以寫信到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業人員回覆;由於信件往返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若情緒紊亂無法自處,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都有專業的輔導員能即時陪伴你,和你一起面對問題討論。祝福你平安順心!

回覆時間 2021-08-23 11:59:51
留言者
巴啦
日期
2021/08/15
留言內容
討厭經常出問題的自己,我還從小諮商輔導到大,不懂自己為什麼不能像別人一樣不經常出心理問題,討厭這樣的自己,為了活著我做了很多努力了,為什麼還要被別人說我有問題
版主回覆

親愛的巴啦:

從信中得知妳長期接受心理諮商輔導,因為心理問題導致討厭自己;為了迎合大家的期待,妳努力的改變自己,可是仍未能符合別人眼中正常人的模式,相信妳一定很挫折,感覺活在別人的話語中,完全沒有自我,活著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生活中充滿著不確定感,不知下一步又會出現什麼樣批評的語言,長期活在惶恐中,身心深受煎熬,我想,妳一定非常沒有安全感吧。

或許妳從小到大已經習慣活在別人的話語中,久了都不知道自己做什麼才是對的,現在長大了,比較有自己的思考模式,對於外來的批評也較難以接受,所以,漸漸出現無法適應的問題。

生活中,家庭有給予妳需要的支持嗎?也不知妳與家人的相處狀況如何?長期接受心理諮商輔導的妳,是心理或生理出現狀況而接受輔導?在協談中是否將困擾妳的問題提出與老師做討論呢?老師有提供適當的處遇嗎?如果沒有,是否進一步與老師溝通、討論呢?

收到妳的來信,這表示妳想、也願意改變自己,其實妳真的很棒!為了大家,努力的接受心理諮商輔導,努力地想改變自己讓自己跟大家一樣,但改變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希望妳除了主動想要找資源並尋求協助外,一定也要疼惜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喔。

另外,唯有身心靈都處在一個自己也覺得舒適的狀態下,做任何事情才會有改善的。照顧好自己、好好愛自己,如此對自己才能有信心,也才能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給身邊的人看到。

   若仍有需要進一步討論或詢問,除了來信外,也歡迎來電生命線1995,我們都願意隨時陪伴著妳,另外也可洽詢心理衛生中心(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 會有專人回信給您,祝福妳!

回覆時間 2021-08-23 11:41:12
留言者
日期
2021/08/16
留言內容
最近對生活總是提不起勁,加上自己正在準備考試,無趣的生活早就成為日常了,原本以為自己能夠撐下去,不過近期在讀書時腦中總會想到生活中的各種煩心事,例如自己跟家人生活習慣不同,導致自己經常特立獨行,每天跟家人也沒有太多互動,甚至可以一句話都不講的過完一天,明顯感受到自己不適合這裡,但疫情期間又沒有別的去處,只能待在家中,讓我覺得心裡壓力很大,雖然知道這樣的情形很不健康,但我根本不想去改變這個處境,我只想就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調適好心情,所以希望能在這獲得解答。
版主回覆 皓你好:

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的活動範圍被限制,心情也因為困在有限的空間中,對人的行為及言語有著更敏感的反應,所以我們的情緒時常會不由自主地受到影響。以前可以讓身心舒暢、紓解壓力、沉澱心情、自我成長的地方都被限制了,而這一波疫情的時間又拖得很長,你現在的心情是很多人共同的現象。你說你根本不想去改變這個處境,只想就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調適好心情!是呀,家人的生活習慣、言行舉止本來就是這樣,而造成自己情緒起伏的因素是自己的想法,所以你希望能找到調適自己的心情的方法是嗎?

1.自我探索:在疫情前和家人的關係如何?現在家人的生活習慣言行舉止和以前有不一樣嗎?和家人的互動除了冷漠以對,還可以做些什麼?(如:重新找回在成長過程中,和家人快樂互動的模式)

2.接納:你煩躁不安,很難維持生活作息的規律性時,該怎麼辦?你可以試著擇接納自己的情緒,去感受這樣的情緒,接著寫出你的想法或感受。其實當我們經歷不愉快的情緒時,會感到痛苦、想逃開,不自覺地對情緒產生怨懟,這是 對情緒的誤解。真正讓人們感到痛苦的,往往並不是情緒,而是發生的事件本 身。情緒也有它積極的功能,我們之所以會感受到情緒,是它要提醒我們, 事情有些狀況,我們必須去面對、處理。接下來可以去感受情緒、接納情緒。其實,情緒的本身是不需要去控制的,它來了,也會走。情緒是可以全然被 接納與瞭解的!

3.善待情緒:當我們害怕負面情緒會傷害我們,我們會急著和它們保持距離,所以別人在生氣時,我們說:「不要氣」,別人想哭時,我們說:「不要哭」,別人害怕時,我們說:「不要怕」,別人在煩惱時,我們會說:「想開一點」,面對一些不好的情緒時,我們選擇壓抑和逃避它們,但是「壓抑的一定會反彈,逃避的一定會再來」,越是壓抑和逃躲,越是代表這個情緒嚴重衝擊了自己,所以急著閃躲,這樣就壯大了情緒,就像我們越怕黑道大哥時,他們就會變成很強大可怕,很能震懾到我們,是我們的壓抑和逃避給了他們力量。善待情緒我們可以從不評價的「覺察」開始,不給情緒貼正面與負面的標籤,容許它們的升起、停留、和離開,讓情緒可以自由的流動。

如果你還是感到焦慮,找不到適合的人可以傾訴也可以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的輔導員能陪伴你一起面對問題喔!若您希望與專業人員進行面對面的諮詢,也歡迎至桃園市心理衛生中心https://dph.tycg.gov.tw/mental/預約諮詢面談服務。

祝福你順心如意

回覆時間 2021-08-23 11: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