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Victoria
日期
2021/08/26
留言內容
你好,我發現自己只要一生氣(通常都是和家人吵架),我就會躲道房間裏自殘,因為不能摔東西,踹東西(我媽會更生氣),我只能使用無聲的方式,而自殘完才才會發洩掉情緒,雖然很痛(我通長都是用東西打自己,不會流血,不過會瘀清,或紅種,當然能不會留下痕跡是最好的,因為這樣別人就看不出來我身上有傷口),我想我會自殘的原因一部分是想讓媽媽在意我和發洩情緒,雖然這樣會有點情緒勒索,可是我也很痛苦啊,媽媽唸我我只能接受,我只要一回話,她就會說:「我是你媽誒,我教你錯了嗎,你就不能聽我罵玩你一頓嗎?媽媽錯了又怎樣,你就不能體諒我嗎?我對你不夠好嗎?」我真的很受不了,但我和她吵架,通常都不會是兩個人大聲在那裡罵來罵去,公常都是她很生氣大聲,然後我都會憋著(也養成了我再遇到很多事後,情緒都會憋著的),其實當我很清處知道我自己做錯了,我會選擇道歉,但我受不了的是,為什麼我媽喜歡一直扯到人格問題,舉例來說,我最近發現我的證件照找不到了,似乎是當初在整理書包時弄丟的,但是由於我沒有將當初證件照的檔案留下,所以就沒辦法了,我媽知道後,直接罵我浪費錢,不把錢當錢看,我知道她是在想這樣我又要重拍,這樣要花錢,問題是,這怎麼能說我不把錢當錢看呢。 我不想再說更多例子了,想想就不開心,而我最近又在和我媽冷戰,一樣的原因,我很清楚我錯在哪裡,所以事後有向她道歉,但她又罵我罵到人格上面了,我不懂怎麼聯想的,但她之後就不理我了,要吃飯時她就會說她不想煮了,我問她為什麽,她就說:「我為甚麼一定要煮給你吃。」然後當我姐在時,她就只對我姐說話,把我當空氣,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吵架,我當然很想哭啊,我就坐在餐桌旁,然後我媽就只跟我姐說話,很傷心誒,她就是想要我親自去像她道歉,問題是我說過了啊,她從來不認為自己有錯,就算有,她也會情緒勒索我,說什麼她是媽媽,我真的很痛苦。 我很清楚自己不該做什麼,我沒有拿刀傷自己,也沒有自殺,雖然說自殘是不好的,可是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方式了,確切說,我知道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可是對我都不管用,只有自殘,會讓我好過一點,但是理智吿訴我,我應該停只這種行為,所以我才會來這裏,我不之道該怎樣才能讓我停止這種行為,所以才來尋求建議。 最後,不要打上面我留的聯絡電話,那是我家電話,你們打了我家人就知道我有來這裡了,我沒有手機,所以沒有電話
版主回覆

Victoria,你好:

看到你面臨著與母親相處下來的壓力與無奈感,在情緒無法宣洩情況下而自殘,真是令人心疼!

有時我們為了符合親友的期待與評價,認為我們應該是什麼樣子、不應該是什麼樣子,比如我們應該當個乖小孩,不要有特殊意見、不要有強烈情緒反應...,認為所謂的「孝順」,就是承擔起家人的期待、理所當然的應該當個順從的、體諒的孩子,看起來是和諧的,但這畢竟是表象;又或許這是在害怕拒絕後可能導致的衝突。但其實這樣的妥協,長期下來,有時反而讓我們的心喘不過氣來。來信提到母親的言語責難,想必你內心是相當委屈與難過的;對於母親各種言語上帶來的總總傷心,你也經常讓自己忍著,相信你也是內心充滿愛的女孩,唯有心中有愛才會默默的承受...。

你說「我發現自己只要一生氣,我就會躲道房間裏…」,有時後這樣的「情緒隔離」確實有其作用,它讓我們保有力氣去面對生活;或許短期的「情緒隔離」是種選擇,但是,要注意,不可以讓「情緒隔離」與「壓抑情緒」成為習慣,因為長久下來,這會鈍化我們對周遭一切的感受力,這並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世上切割不斷的..血緣親情就是其一,俗話也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相信Victoria也是位會自省、想對自己行為負責的女孩,才會「很清楚錯在哪裡,所以事後有道歉」,奈何母親會從事件延展到人格上的責難等,讓Victoria更是難過;你說會想自殘的原因一是想讓媽媽在意,但其實這是讓自己身心更加受傷。回想過去,Victoria是否曾經也有什麼事情與母親存在重大歧見,而自己又有用過什麼樣的方式達到傳達內心想法呢?所以我們仔細的想想,如果家人相處還是存在著「愛」,是否我們也可以在這樣信念的支持下,試著不同方式和母親溝通(如無法面對面即時溝通,是否可以選擇即時通軟體等書面溝通?),或是透過第三人(如姐姐)協助母女倆溝通?...利用機會讓家人了解你的真實感受與情緒,以及母親不論有心或無意的言語對你所造成的傷害與痛苦。

曾經,在我高中求學的階段,與我母親的相處關係也是很惡劣,總是為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事鬧脾氣,也常獨自躲在房間把自己氣哭,這樣長長短短的冷戰交織著的關係,其實讓我內心很煎熬,但我卻從不願意溝通,而是把心封鎖了,封閉了與母親的交流…。大學畢業出社會後,在我母親的某次生日,當關起家裡燈光,客廳只剩蛋糕上的蠟燭亮光搖曳著,掩映著母親頭髮上的那一絲絲銀色髮絲…,那晚,我躺在母親身邊…問了我母親?為什麼以前總是用惡毒的言語管教我?我母親訝異的看著我,彷彿她不復記憶有這樣的過往…。我才發現,在母親的成長背景中,那樣的表達方式、管教方式,是她唯一知道的,而她的出發點是「愛」、是「擔心」、是「關心」,我帶著眼淚笑著對我母親說…,我的感受不是這樣的…也好遺憾,我們把這些話放在心裡那麼久,讓我們母女倆冰封了好多年。

來信提到「我知道…應該做什麼,可是對我都不管用,只有自殘,會讓我好過一點」,這讓我們有點擔心你,不知這樣的頻率是否經常發生?若經常發生且已大大影響到日常生活情緒,不知是否想過尋求專業(如學校輔導室或醫療院所的身心科等)確認自己目前的情緒狀況?以即時獲得專業的協助。來信也提到及「理智吿訴我,我應該停止這種行為,…所以才來尋求建議」,這讓我們稍感寬慰,要知道能正視自己的問題、自覺地發現問題,正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如果確實與家人相處上短期內無法立即如己所願的調整,那麼勢必適當的調整自己的心態來面對生活,首先要從「自我認同」開始,適時地抒發積壓著的情緒,生活應從「愛」自己開始,因為人生無論如何,終究是「自己」在感受最後的喜怒哀樂;生活中不論選擇是什麼,沒有對錯;只是在當下適不適合,僅此而已。關於桃園地區各處的身心診所,以下提供一個參考訊息,在桃園生命線臉書官網:2019/4/17【自我照顧篇貼文】一文即提供了桃園各處的身心診所資訊。另外,桃園市政府為了市民的身心健康,提供每位市民每年四次的免費心理諮詢服務,可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的【諮詢面談預約】,查詢各地區的諮詢時間,再透過電話或網路提前預約,有多個地點與時段可供選擇 (參閱網址:http://e-services.tycg.gov.tw/TycgOnline/PublicHealth/aplyCases_Au10143.action) 。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你能有多一點不同方向的思考。也請答應我們,若是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度過情緒的低潮,請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即時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或再來信生命線。

祝福你

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21-09-07 11:00:45
留言者
Luna
日期
2021/08/27
留言內容
您好,因為這幾天覺得自己有點不對勁,所以想留言。前幾天我去參加一場朗讀比賽,比賽之前我很認真很努力的練習了兩個月,因為在校內比賽的時候我表現的很不錯,以至於給自己的壓力很大,本來蠻有信心的,因為自己也有發覺在家裡練習的過程中一天比一天進步。很但遺憾的,我在比賽中並沒有表現得很好。可能是因為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去學校以外的地方比賽國文朗讀,上台的時候都忘記要緊張了,覺得自己已經放空掉。下台的時候我沒有馬上難過,是後來比完賽老師講評的時候跟我們參賽的選手們說這次大家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就開始有點擔心了。後來比完賽去問評審,他說我是參賽選手裡面唸最快的,情感都聽不太出來了。後來一走出比賽的地方就開始哭了~後來回家也是哭得蠻慘的。後來隔天英文補習班打來說要考試,考到最後他出了一題單字有我造句,我想不出來那個單字是什麼意思我也造不出來,我很難過,因為前一天我單字練習了一兩個小時,但我還是想不出來,最後我沒有通過,我很難過,我幾乎沒有未通過過。後來就是一個大崩潰。之後就開始覺得自己不太對勁,說不出來的不對勁。很抱歉說了這麼多但也沒有什麼重點的感覺!從以前到現在都一直常常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不管是在考試或比賽中,所以每次要比賽或考試之前都會一直哭,怕自己讓別人失望,只要沒有拿到好名次我就會一直責怪自己,其實這個問題存在很久了,我總是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以至於如果沒有達成我就會很難過,別人會跟我說把標準調低之類的,我也有嘗試過,但心裡那關總是過不去也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給我?謝謝你
版主回覆

Dear Luna,你好:

看到你的來信,相信它困擾你很久,告訴自己不要太在意成敗,也嘗試過把標準調低,但心裡那關總是過不去,心情就是很難隨心所欲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事前不論準備多精細但還是害怕,當下更是一片空,往往事與願違,更是痛恨失敗的感覺。

競賽、考試產生都只是在測試自己對這件事的精熟程度,瞭解自己程度在大眾裡是中上、中間還是中下而已,不知你是否發現越在意結果反而越不容易控制自己就更容易功虧一簣,但絶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太在意輸贏、太在意結果而忘了享受過程。機會是給準備的人所以事前努力是必需的,也很少人能作到你這麼認真,也因真正地付出所以就覺得應該要獲得同等期待結果,也因越在意這個結果若不是自己預期怎麼辦,心中有所負擔就容易綁手綁腳當然就更難一展長才。

Luna,若能作到放下成敗得失,全心享受過程,不先考慮結果,學習心態越放鬆就越容易發揮,當你已具備一定實力經驗是足以應付時此事發揮水平,文末提供一篇文章「得失心太重,容易焦慮怎麼辦?」,共勉之。歡迎你再來信,把你的困擾告訴我們,若負面情緒襲來除了來信也可來電1995生命線及1925安心專線或是再來信,都有專人可以陪你聊聊,陪你度過陰霾的日子,每次的訴說或求助都是勇敢的表現...........

文章標題:得失心太重,容易焦慮怎麼辦?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ealth/rr4jz4v.html

回覆時間 2021-09-07 10:45:56
留言者
C
日期
2021/08/26
留言內容
我的狀況可能比較特別,我是想詢問該怎麼跟身邊有憂鬱症傾向(或許沒有確診)的朋友們相處。 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都是我很好的朋友,大家也都認識很久了,因此我知道導致他們陷入憂鬱的關鍵其實是他們自己,這讓我有點不能諒解,進而去幫助他們。 以A為例,他因為沒自信,想要被愛,因此甘願去當第三者,騙自己至少跟對方相處的當下很快樂,對方一定也很愛他;A知道這樣不對,但他都在騙自己,因此搞到自己常常經常狀況很差,也有去看精神科醫生。 對我來說,當然在我能力所及的時候,A需要陪伴或傾聽,我都會陪他,也會適時提點他,但久了我真的覺得很煩。明明是他甘願騙自己,把自己搞成這樣,卻又在發病、需要人陪的時候一直找我,我也有我的生活要過。不管他好像很冷血,但一方面也覺得他是自找的,為什麼我反而要去一直幫助他...接受他的負面、接受他跟我訴說他明明都知道自己做了不對的事,但他還是想繼續。 我也明白,有時候遠離負面的人事物才能保護自己,但無奈的是我身邊很多人都這樣。好幾個朋友是,家人也是,都是很明顯做出了違心的事情後,讓自己內在更加矛盾,然後精神出現問題....... 我不知道該怎麼跟這些人相處。接受他們,我感覺我的內心也逐漸被負面跟自我背叛侵蝕;遠離他們,又覺得不太對,而且這樣的人好像越來越多...... 我想保護自己,也想打醒他們。 總結來說,除了實質上的相處問題。我也一直在衝突地思考這件事:當憂鬱症或精神病是患者自己造成(例如選擇了違背自己內心、作違背自己價值觀的事情),難道旁人還要包容嗎?就像有個冷整天吃冰吹冷氣不穿衣服,明知會感冒還是要做,難道他一直感冒甚至重感冒,家人都要無限地照顧他?
版主回覆

Dear C,你好:

辛苦了,相信你是個讓人信任、有安全感的人,成為身邊親友訴說及陪伴對象,只是從信中感受到因承接他們的情緒,看著他們不斷沉淪試圖去當那個救命泳圈,看到你的疲累,也開始懷疑他們的行為及自己。

不知你對憂鬱症理解多少,患者的思維就像螺旋需要一段時間的復原,我們看到很多陪伴者拉到後面情緒中夾帶很多不捨、憤怒、無力,到最後選擇放手,其實你真的作的很棒,很努力在傾聽及同理陪伴他們,但當頻率越來越頻繁,相信你開始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了,開始覺得厭煩了,對自己一些否定想法感到害怕,原本初心想陪他走過這段歷程,陪著他打敗負面情緒,怎麼開始變質。

親愛的C看到他們一些不符合常理的行徑不要生氣,更不要氣自己,也不要把自己陷入情境裡,你需要更愛自己,當傾聽及同理中也要明確有限度的陪伴而不是讓這些負向情緒在你身上停留過久,學習分配時間,學習讓自己負向情緒有個正向抒解方式,陪伴他們透過専業心理醫師聽從醫囑建議,文末提供一篇文章「憂鬱症是不能說出口的祕密?陪伴憂鬱症患者,自己也陷入低潮,譚艾珍:「陪伴者請想像自己是菩薩,請平靜地傾聽煩惱!」,共勉之。 歡迎你再來信,把你的困擾告訴我們,若負面情緒襲來除了來信也可來電1995生命線及1925安心專線或是再來信,都有專人可以陪你聊聊,陪你度過陰霾的日子,每次的訴說或求助都是勇敢的表現...........

文章標題:憂鬱症是不能說出口的祕密?陪伴憂鬱症患者,自己也陷入低潮,譚艾珍:「陪伴者請想像自己是菩薩,請平靜地傾聽煩惱!」

連結網址: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17422

回覆時間 2021-09-07 10:43:39
留言者
雨玥
日期
2021/09/03
留言內容
救我
版主回覆 親愛的雨玥: 看到妳簡單幾個字,想到你又在受著極大的痛苦,心疼極了!我們的社工今天試著和妳打過幾次電話,似乎一直連絡不上妳,聽她說有一通好像接了又掛掉了,讓我們社工和妳說說話好嗎?大家都擔心著妳,和我們說說妳心裡的苦痛與悲傷,社工姐姐都能理解的。孩子,期待能和妳通上電話喔!
回覆時間 2021-09-06 16:04:20
留言者
很困擾
日期
2021/08/25
留言內容
您好,我不知道我算不算生長在權威家庭,但就是從小到大要聽著父親的想法、照著父親的意見做。當想法跟父親一致時,一切都過得很好,但只要自己表達的想法跟他不一致,他就會非常大聲得指責...自我有記憶以來,我並沒有父親動手打小孩的印象,但不知為何,只要他大聲指責,我就會覺得非常壓迫及恐懼,久而久之,為了避免衝突,我便很少捍衛我的想法,能不表態就不表態,能陽奉陰違的事就盡量陽奉陰違。我成年之後就離家生活(將近10年),直到最近因為某些原因才又搬回老家居住,大部分生活都能和平相處,但老問題又會時不時得出現...大部分都是一些生活小事,像是路怎麼走、或是家電怎麼使用等,他總是會用「我給妳個建議」、「我教妳怎麼用」開始,然後說了一段他覺得完美的方法並期待我的認同...但大部分我是不認同的,不管是我已經用google map查好路、或是我習慣靠自己摸索家電的使用方法等,表明了無法認同就又被指責。我沒有辦法回應他的期待,我甚至覺得這個過程、他的期待讓我覺得有點...噁心,已經無法像小時候靠陽奉陰違的方式過去了,所以我多次在他說完起手式完後直接先表示說我可以自己處理,好一點換來一句不耐煩的「妳先聽我講完」,糟糕就是一陣大罵我都沒要聽他說話,我通常都沈默以對直接離開現場,事後誰也不會對誰道歉,又當沒事繼續過日子,直到下次同樣的事再發生。我真的非常厭惡這樣說是建議、但實則卻是強迫對方聽完並接受你的想法,但我更厭惡是我會這樣這樣想我的父親,畢竟絕大部分時間他還是個好爸爸,我覺得自己有這樣想法很不孝,我是不是把父親當工具人,沒需要連他一句話都不想聽...現在只要我聽到他說「我給妳個建議」,我就覺得很痛苦,我不知道我該怎麼做才能讓雙方都可以開心...
版主回覆

Hi 「很困擾」小姐您好:

看到您的來信就好像在說我跟我O型獅子座父親的關係一樣,一下子就感覺您是我姊妹似的,都有一個強勢的父親。只是您感覺比我乖,因為我從青春期就叛逆不服管教,而您是已經成年才開始回嘴……。既然境遇相仿,也許我們可以透過我的分享,提供您做個參考。

我跟父親以前也時常發生意見不一致的大大小小衝突事件,他總希望我能聽他的,而我也總是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然後就是發生衝突。我曾經也很困擾,畢竟他是自己很愛的父親,總是希望跟他之間能和和氣氣,能讓他開心。不過,要我陽奉陰違我又覺得委屈做不來。幸好我來到桃園市生命線協會服務後,接觸到家庭關係相關的心理專業知識訓練,漸漸明白,原來父親有時候並不是要強迫我什麼事都聽他的,而是他的心理其實也只是希望我能認同他,給予他身為父親的自信心跟榮譽感而已。而我不想聽從他的建議,大部分也是想證明給他看→我才是對的。細想起來,我們兩個人其實都一樣只是希望對方承認自己認同自己而已。當我弄清楚原來父親心裡要的跟我很像以後,我發現自己不再那麼討厭他的那些「建議或教導」了,我開始改變對他的「建議或教導」的回應方式:我改用類似小撒嬌的方式,先表達感謝父親給予我的關愛並提供「建議或教導」,然後告訴他我的想法或我努力找到的更好的方法,並且明白的表示我也需要他的支持跟認同喔…….。練習幾次以後,我發現我的父親開始會詢問我的想法並可以互相討論了。然後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在父親心裡也已經長大成人可以自己做主了。

當然,以上是我跟我父親之間的溝通模式改善狀況,只能當作說故事一樣的提供您做參考,畢竟您跟您父親之間也不一定都跟我一樣,只是我相信父親對女兒之間的感情多是善意的,當我看清楚父親內心真正的需求是被認同後,我就發現原來他的大發雷霆也不過是另一種撒嬌而已。希望您也能換個角度去觀察,如果您的父親跟我的父親相似的話,會不會他真正的期待並不是您都一定要聽他的,而是希望得到您對他的認可呢?如果是,試試撒嬌或表示感謝,也許有效喔!

長篇大論的寫到這裡,只是希望以心交心的跟您聊聊,雖然我們並不相識,可是人與人之間相似的境遇比比皆是,如果可以透過他人的經驗分享來改變自己一直想改變的現況,總比只有自己一個人苦惱痛苦要好,能夠有勇氣寫出來跟陌生的我說,我覺得您就很勇敢了,歡迎你再次來信,每次的訴說和求助都是勇敢的表現;您除了可以在我們桃園生命線留言以外,也可以寫信到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q.gov.t/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若痛苦的情緒強烈襲來無法自處,也可以打電話來生命線1995,線上隨時都有專業的輔導員能即時陪伴你,和你一起面對問題討論。祝福你平安順心!

回覆時間 2021-09-03 15: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