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phany
日期
2019/12/27
留言內容
你好 首先 非常感謝看到這則信息的您 最近我的朋友們都很憂鬱 看著這樣的他們 我覺得很不好 很難過 所以 我每個人都很關心 希望他們能更好。 但每個人的問題都不一樣 常常只能當聆聽者 有時候 不知道自己該給甚麼意見才好 最近 他們都跟我說 希望我能多愛他們 我也很想 我也已經很愛他們了 但是面對這麼多人這樣的情況 我發現自己心情也很累 一個人真的沒關係 一次太多人了 加上自己也有很多心事 我也不想要在他們都這麼累的情況下告訴他們我的心事 只會讓他們更累 。今天他們很多人都哭了 在不同時間點 但是在我不在的時候 看他們發文才知道的。我其實很羨慕他們 我的情況是 想哭但不能哭 因為我覺得要堅強 而且 在家裡 爸媽姐弟都在 有時候只是單純想哭 但一哭 就會不斷地被問為甚麼要哭 怎麼了這種話 又或是 哭甚麼哭 。我想請問 身為聆聽者及給意見的人 該怎麼讓發洩自己的情緒 治療自己呢 就像現在在看這篇的你一樣 幫助別人的問題 那自己的問題該怎麼辦呢? 謝謝你看完 希望您每天都有很好的一天 也謝謝你願意回覆我。
版主回覆

親愛的Phany:

妳好!能感覺得出妳是個很溫暖的孩子,總是為周遭朋友擔憂的妳,自己卻扛著好多好重的壓力,把對方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絞盡腦汁想幫忙、解決問題,但遇到自己幫不上忙的事情時又會有點沮喪,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為了做好傾聽者的角色,妳必須故作堅強,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沒有外表看似這麼堅強。其實每個人都一樣,也會有情緒、會傷心、難過,會胡思亂想。妳對朋友的愛護,就像黑暗中的一盞燭光,努力守護著好友們驅散著黑暗;但同時也擔心妳接受這麼多的負面情緒,自己一不小心情緒也會跌落谷底,無法自拔,真是辛苦妳了!

但是妳可知道,在幫助周遭的人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會照顧好自己。也就是懂得視自己的狀況,做適度的協助。這樣不僅是對自己,同時也是對對方的尊重。當朋友跟我們說話時,若我們沒有精力或是心中有太多事要處理,對方可能感覺到我們注意力並沒有完全放在他身上。這就是為什麼朋友們「希望你能多愛他們一些」,雖然你盡力的愛護著他們每一個人,但是他們的感受卻是不夠的。而終究人的精力有限的,若我們能依自己的能力去做調整,先照顧好自己,有餘力再適度的關照朋友;如此朋友從妳這裡得到的支持,也有能力去面對他們的問題。

妳提到:「想哭但不能哭,因為我覺得要堅強」,對於妳來說堅強的人是甚麼樣子的呢?不哭的人真的都堅強嗎?其實「愛哭並不代表脆弱,有時候眼淚反而讓我更堅強」。哭和笑一樣,都是情緒的表達方式,要求自己只能笑不能哭,這可不符合人性。有時家人的關心的確會產生一種壓力,常常我們自己都還沒搞清楚情緒的來源,家人就會希望能給個明確的答案;自己明明尚無頭緒,還要給別人一個解釋真的不是這麼容易。但想想家人的反應也只是想告訴妳「他們很關心妳」,如同妳不喜歡看到朋友不開心,家人當然也會希望妳過得開開心心。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他們,也讓家人當我們的守護天使;如此家人的愛有了著力點,而妳的情緒也得到抒解。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方式去處理情緒、壓力,可能是看個電影,跟著情節裡面的角色去釋放情緒、可能是聽音樂,將情感融入旋律轉動、也可能是去爬山或運動,盡情揮灑自己的汗水、或者是找一個能傾聽且值得信賴的人,這個人可以是家人,也可以是朋友、老師,透過述說自己的感受、想法去整理自己混亂的情緒。就如同當我們對於別人發生的問題愛莫能助時,其實並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絞盡腦汁想要幫忙解決問題,我們只要在他身旁陪伴著他就可以了。要相信每個人其實都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問題通常也只有自己能解決,而我們所能做最棒的事就是陪伴。

很開心能收到妳的來信,讓我們知道有人也跟我們一起努力著讓周遭的朋友更正向,相信妳的朋友一定很喜歡妳溫暖陪伴的感覺。如果有機會也歡迎妳將來有一天能成為生命線的助人志工,經過專業的訓練與自我探索後,不但能學習到助人的能力與技巧,也更知道「照顧別人前要先照顧好自己」的真諦。請記得當妳有事想說,但找不到人能讓妳述說或是抒發時,歡迎再度來信或是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喔!也可以直接來電1995,線上的輔導員能即時的陪伴妳並做討論,或許妳就能直接解惑。祝福妳!

 

回覆時間 2020-01-15 02:34:00
留言者
培根
日期
2020/01/08
留言內容
我總是處於一個,害怕不被愛的狀態下 我無法真實的性任伴侶關係,但我試著相信伴侶的關係努力做到 但我總害怕被拋棄,我會不會什麼都沒有? 抱著孩子,孩子需要媽媽的擁抱,讓我真實的感到被愛與被需要 但這他們長大即不會再有,我會感到很失落?因為我需要被愛? 我想當個好媽媽?想給一個創造力的環境? 但我總控制不住脾氣,怒吼?失控? 我想當一個好伴侶,但我無法壓抑心理的不平衡 我不想一直唸出口,我討厭這樣的自己,就像我心中那討厭的範本 黃臉婆?一直不平衡?一直念?一直想要關注? 但我一步步、一直走向那個討厭的範本 我本來自戀有自信。 但我現在討厭照鏡子,鏡中的自己好醜、好憔悴 我對我的工作能力與態度的自信 現在我總是,我可以做到什麼? 為什麼我總做不好? 本來很「愛吃」是我的興趣與嗜好 但我現在,食之無味,吃東西都沒有覺得好吃也不知道要吃什麼 「吃」已不讓我覺得開心 有時候會想著,我不在這個環境中,他們有差別媽?我重要嗎? 我想做好我的工作,但我做得好媽? 我時間總是不夠, 我的專注力有很大的問題,今天醫生評估說我應該從小就有專注力問題。說吃藥可以改善,我很想嘗試、 我其實很喜歡我的工作,只是我的時間管理能力有待加強 我想要很高的專注力 我要如何判斷,目前狀況的我,有時冷靜到冷血的狀況的我,是想像中的我、幻想中的我還是實際狀況的我? 承上,有時候我好想彷彿可以感覺到,像那冷血無愛的狀態,例如殺人卻無感的冷靜,好像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想法到底是看劇而來的還是我對生活中的毛盾?如何分辨?若我心裡真的有這可怕的苗,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我害怕。但平常的我是非常多愁善感且很有同理心的人,但在某些小小的時刻,我好像會有奇怪的想法或可怕的想法冒出,但這是不是只是看了什麼劇情或者是以個小小的白日夢而已?這到底是整麼做差別 其實我小的時候有二件事讓我印象深刻,也有點可怕,但那是對動物。我養的老鼠咬了我,我生氣但突然變冷靜,我就把他丟下樓了,那大概在國小三四年級。一次是國中,家裡養的貓抓傷我,我無意識的把它重重得甩摔。那感覺都在片刻間的改變又回神。長大後沒有再類似狀況了,但我回想起這些事覺得好像不太對。 我本來對孩子有滿滿的愛與耐心,但最近我漸漸失去這「母愛」我看著孩子那原本滿滿的感動感、開心感、愛好像消失?時好時壞?我有時覺得好煩躁 好煩 好吵 好不想理?但以前的我不會這樣 我曾經有也不知道是不是,醫生說得不同,有衛教師說是創傷症候群但醫生說應該不是。我曾經因為父親的過世,一個月以上沒有睡,後來也變成慢性失眠,一點燈光一點聲音都無法入眠,要戴耳塞並將房內所有燈光,連冷氣機上的指示燈、延長線上的燈都需要遮蔽。 我與父親的感情非常好,是我在這世上唯一可以說心事(我無法對人說心事)也唯一覺的愛我的人,他就像我生命中心,但他過世後的一段時間後,我像是遺忘他般,都不回去想到。這是我心裡刻意避開嗎?我該面對嗎?但面對是非常的痛苦呀 我從小一直覺得我媽不愛我,小時候她一看到我總沒好臉色,也一直罵我。不愛我的感覺到現在還是有這種感覺,對媽媽好像有種莫名的「恨」?我說不出那感覺。而且我發現我很容易討厭媽媽做的很多事情。這是該改變的嗎?我覺的童年的我很想要被愛,那不安全感好像影響了現在的我。 我把很多錯怪在我的童年、怪在我媽身上,但這也不公平呀⋯⋯
版主回覆

培根,你好:

 

看到你自我要求要當位好媽媽、好妻子、好女兒…,卻也不斷的自我檢討自己做的不夠好的地方,苛責著自己不盡理想…,難為你了,也辛苦了!

 

來信提及「害怕不被愛」、「害怕被拋棄」…;我們都會有情感需求,當然偶爾會有不安全感產生也是自然的,只要不是過度且嚴重影響彼此的相處。周慕姿在「關係黑洞」一書中提及“相愛不容易,相處更難。這些「困難」,其實時常是根源我們內心的「不安全感」,可能會使得我們將自己的不安,投射在與對方的這份感情中,甚至變成了連我們自己都不認識的人”。而這種根源於內心深處的不安,或許與「對方的行為表現」有關,但更多的是與我們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有關;因此,關於不安全感,我們需要先探討的是:我們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這份情感的?如果不安全感的部分成因源自於另一半的行為表現,不論你自認事情大小,是否曾經試著與另一半溝通過?又你說「想當一個好伴侶,但我無法壓抑心理的不平衡」,相信你內心也是充滿愛的、也是愛人的,唯有基於愛,才會檢討自己做得對不對、夠不夠…。

 

又,喜歡自己的工作是幸福的一件事,自己也覺察到時間管理需要加強,而這需要專注力的幫助等;能自覺發現問題,正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信中提及「時間不夠用、專注力問題等」,也提到有就醫及醫生具體的醫囑建議是服藥改善,不知目前進展?

 

另外,信中提到「童年的我很想要被愛,那不安全感好像影響了現在的我」、「本來對孩子有滿滿的愛與耐心,但最近我漸漸失去這“母愛”」、「可怕的想法冒出」、「把很多錯怪在我的童年、怪在我媽身上,但這也不公平呀」…,看到培根反覆的苛責自己做得不夠好,真是令人心疼!想提醒培根的是,人的大腦十分神奇的,總是能在瞬間產生許多想法,也難免會有灰暗的一面,想法的出現並不代表絕對的對錯,重要的是我們有自我覺察、也能判斷是非。另外,我們要愛他人之前,首先要先照顧自己、愛自己,然後才有能力去愛身邊的人。心理諮商師洪仲清指出: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另外,與你分享岸見一朗、古賀史健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一書,書中提到:改變的第一步,是要先知道。另外,我們需要積極正面的斷念,這部分首先要分辨「可以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關於我們「經歷了什麼」,是無法改變的,但是「如何運用它」卻可以憑自己的力量去決定。既然如此,就不要聚焦在無法改變的事,只關注在可以改變的事。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能有多一點不同方向的思考。若仍感到情緒低落或想再深入探討,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即時陪伴著你一起面對與探討問題,或再來信桃園市生命線。

 

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0-01-15 01:18:00
留言者
日期
2019/12/21
留言內容
覺得很痛苦,好像快瘋掉一樣,母親教導我為了保護自己要偽裝自己才不容易被人摸清底牌傷害,但卻感到越來越分裂疑惑,我不能理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真的是我做錯了嗎?就是因為即使展現真實的自我,對於降低自保花費的力氣也無濟於事才採用現在的策略,但結果好像越來越失控朝著我不能懂的方向走,也許我只要守好自己的心,認真過生活努力學習就可以了,並不需要花費心思偽裝外表也可以保護自己嗎?
版主回覆

辛苦了!

 

  這個世界總是不停的在變動著。相信你也發現到了,人無法總是守在一個地方不前進,環境會推著妳走,旁邊的人也會推著妳走。當過去的經驗不足以應付現在的環境時,人就開始產生困惑、煩惱。簡單來說就是瓶頸。如同妳在信中所提的茫然。瓶頸這個詞看起來好像是負面的意思,瓶頸讓我們感到挫折,讓我們停滯不前。但是換個方向思考,瓶頸不就代表因為過去的經驗累積,我們遠離了瓶底要往瓶口前進了嗎?

 

  當你的年紀還小在父母親照顧的環境中,他們能用過去的經驗讓你遠離危險。而妳逐漸成長,所接觸的世界必然與父母親的不同,每條道路都通往羅馬,我們也許不像天才每次都走對路,但是每一次的嘗試我們都能獲取經驗。妳在信中不是也說了,妳想認真過生活努力學習就可以了,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只要我們認真過生活、做事情經過思考,或許仍會遇到挫折、不如意,但問心無愧,坦蕩心安。

 

  父母親要妳保護好自己自然是不會錯的,但未必代表,你需要偽裝過生活。這個世界有各式各樣的人,有善意當然也有惡意,時時刻刻要提防別人只會讓自己心累。在別人眼中,不管是想保護好自己而偽裝的妳或是想做真實自己的妳,那都是妳,是同一個人。就像你天天換穿不同的衣服,但妳這個人的本質還是不變的。如果你今天穿了一件"偽裝"的衣服讓妳不開心,那麼明天要不要換穿另一件不一樣方式的衣服?多試幾次相信你會找到令自己舒服的"衣服"。

 

如果妳願意,我們很樂意傾聽更多的事情。

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能陪伴著妳一起面對問題。

也可以說說心中的困擾喔!

回覆時間 2020-01-15 01:16:00
留言者
快被淹死
日期
2020/01/10
留言內容
感覺快被有毒的陽剛氣慨殺掉,隱藏自己的真心話融入團體勉強得到了一些地位和保護,但是感覺越來越沒辦法再這樣下去了,除了一個老朋友沒人知道我的過去和真實的生存狀態,我必須偽裝的很堅強假裝自己甚麼事都沒有才能夠融入主流群體交到朋友,可是明明情況已經糟透了,PTSD的情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堅持自己的理想卻發生一連串的負面事件,很懷疑自己做的是不是對的。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美好的事到最後真相都是前人用不正當的手段(至少我認為不正當)換來的,是不是做為一般人,在這個世界要完成自己的理想要跟邪惡周旋就一定必須要學習對方的方法用同樣的手段惡整對方? 往錢權暴力靠攏殘忍踩著別人的屍體才能夠制衡敵人? 信仰告訴我一切事情都應該探究真相追求信實美善,損有餘補不足,有時候是如此,但更多時候現實充滿謊言,絕大部分的事都不是表面上看來那樣,社會教給我們的常識幾乎都只是真相的碎片而不是真理,真相經常令人失望悲痛,真心換絕情是常態,一次又一次的傷心是不是說明我對這個世界的假設有很基本的錯誤? 只是我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錯了? 也很疑惑自己的性格很需要別人大量的關注和安慰是不是不正常,雖然很多書都說女孩子本來就這樣,但我認為教育女孩情緒給予大量關愛的方法才是能維持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教養方法,而且雖然每個人的情感需求不同,但還是應該有些共通處? 還是每個人其實都差異很大,各自有不同的情感需求?
版主回覆

你好:

 

從你的暱稱上完全可以感受到你因所面臨的一切而倍感窒息

強制偽裝自己來符合普世價值觀或同儕期待的角色等

確實是令人內心十分煎熬的磨難,辛苦你了!

 

你說:信仰告訴我一切事情都應該探究真相追求信實美善

有自己的信仰是好事,信仰可以支持我們….堅毅的面對許多事

雖然有時我們的信仰並非主流價值

擇善固執與堅持,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辛苦了,你嘗試努力的堅持著….

當然,有時懷疑或回顧或檢視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正確?是否繼續堅守?

也代表著我們是對自己信念負責的人

時代潮流、是非對錯等等

常常也並非“非黑即白”

有時…是相對的

因此,信念的調整或改變,也不代表絕對的對與錯

只要是自己信服的、能支持面對生活、甚至往前邁進的…

或許都是適合自己的

 

你說:很疑惑自己的性格很需要別人大量的關注和安慰是不是不正常

想跟你分享的是…

人是群居的,需要同儕的關注、關心、認同、扶持等

是很正常的情感需求

不知,為何自己會有這樣的疑惑呢?

是否在與人相處上有什麼事件可以更具體的說明呢?

 

另外,來信提及「PTSD的情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

這點讓我們很是擔心

不知PTSD是否經過醫生確診病已進行治療,又目前進展如何?

由於來信並未對創傷對自己造成的影響、與人相處與價值觀差異等有較明確的說明

我們也不能武斷揣測或做更進一步具體分享

但我們真的既擔心又希望能繼續給予你關心與支持

很希望你可以再來信對困擾事件做更具體的說明

當然,如果你願意,更希望可以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

線上的輔導員會即時陪伴著你一起面對與即時探討問題,共同來努力釐清困境。

 

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0-01-15 01:16:00
留言者
詹怡萱
日期
2019/12/26
留言內容
從國二到國三,我常常依賴一位跟我是基督徒的朋友,我很喜歡跟她玩,但我們很常吵架,幾乎都是我發起的..。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在學校就會很煩躁.憂慮,我覺得我是想佔有我的那位朋友,看到她跟別人玩,不跟我玩時,我會很忌妒,她不等我就自己走,我就很生氣。直到有一天,我們冷戰了大概2個月,直到她生日那天我們才和好。我覺得我情緒有問題,我不會和人相處,不懂得怎麼說話,我感覺我一說話就會被討厭。我們最近又吵架了,就因為我一時的情緒,而讓我們變成這樣。我們有談過,她說她很累,我知道她累,我有體諒她,也在控制我自己,但我不想和她變成不是朋友..好糾結..我該怎麼辦..
版主回覆

怡萱你好:

  你現在的心情一定很糾結、矛盾為什麼自己這麼不理性,佔有欲那麼強。自己被她的一言一行牽動自己的神經,所表現的行為,帶給她困擾及壓力,也為自己帶來困擾及後悔,自己在事後也痛恨自己怎麼這麼不理性,這種事情一次又一次的發生,讓你們的關係變成脆弱。

  你可以回頭想想看,在關係中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找到並嘗試可以跟自己及她進行對話的方法(即便很困難)。當妳嘗試讓關係越靠近,妳心中的不安全感和焦慮也才會比較緩解。 當妳開始要用更誠實的方式溝通時,妳在感情中滿足的感覺才會變得更強烈,更持久。每個嫉妒、吃醋的情緒背後,都藏著一個害怕失去的念頭。那麼是什麼讓你「如此害怕失去」?你可以從這個方向來探索自己為什麼如此愛吃醋及嫉妒!以下觀點提供你參考:

.自我探索:以下是 Ayala Malach Pines 在他的書中提到的自我探索法:

  1. 找尋「表層」原因:為什麼你會嫉妒不安?在表面上是因為她跟別人玩卻沒有帶你一起去?她自己先回家卻沒有等你,她要去哪裏?
  2. 探索「核心」原因:這些表層原因的背後,藏了什麼讓你害怕的東西?是因為你害怕失去她嗎?還是覺得兩人的關係會因此受到威脅?還是自尊心受創?
  3. 尋找「經驗」的連結:為什麼那次會讓你暴走?她做出的行為和你童年或以前的經歷有關嗎?還是和她最初欣賞你(或你最初愛上他)的特質有關?

二.如果是害怕失去你可以這麼作:

1.同理另一半的可能感受:「我知道你跟她很久沒有見面了,會想要聊很久;我也知道帶我去的話可能會無法痛快地聊。」

2.描述自己的感受:「可是當你跟別人在一起的時間一久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很孤單」;「如果明明說結束要打電話給我我,但又延遲打的時候,我會覺得很不安。」

3.清楚表明你的需求:「如果可以帶我一起去,我會很開心的。」;「如果你要一個人赴會的時候,可以在意一下我的感受,或打給我說你會晚一點,我就可以比較安心一些。」

三.強化自信、轉移焦點:找到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並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到你喜歡做的事情上。強化自己認為欠缺的條件。讓自己在她的面前顯得更有自信。

記得若心情依然感到痛苦、無助也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會陪伴你一起面對問題哦!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0-01-13 12: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