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sonogram
日期
2022/09/25
留言內容
請問五天內面試八場拿到3-4個錄取算多嗎?跟家人講這件事,但他們感覺不太耐煩,也不覺得這樣厲害,而且他們年輕時的工作態度也很混。也覺得長輩們都只說對自己有利的話,一直要求晚輩選邊站讓晚輩為難壓力很大很煩,他們極端自私又很蠢,我又不是他們諮商師,每個都很幼稚喜歡跳針把自己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管別人想不想聽,但自己已經燃盡根本沒有心力聽他們說,只想住外面永遠不要回家,工作態度方面不想變成他們那樣,但也不知從何開始努力
版主回覆

HI,矛盾的sonogram:

       五天內面試八場,拿到3-4個錄取算多嗎?親愛的,這還需要問嗎?用接地氣的說法,這應該算是人生勝利組了吧!我倒想要問問你:「這是怎麼辦到的?」.我記得自己在剛畢業,面臨找工作時,戰戰競競,手出汗,自信心也不夠,說話結結巴巴,主考官問的問題,都陌生的不知如何回答!現在想起來,都仍能感覺到那股窒息與壓力.而親愛的sonogram,八場拿到三,四個,這幾乎是過半的錄取率吔!要知道這可是獲得公司人力主管或公司高層專業的認證,他們以他們的專業肯定你的各種表現,他們可不是外行的路人甲乙啊!厲害,自有識貨的人懂.

       或許,你一直在等待的識貨人,不是別人,而是近在眼前的家人.為了獲得家人的愛與關懷,我們費盡力氣在工作與生活上,希望家人在忙碌之餘能夠看見我們,肯定我們;有時,為了取得這份信任與愛,我們被迫做出選擇--你不是跟我同一國,就是跟他一樣是敵人。的確,有時.愛我們最深的是家人,傷我們最深的也是家人,但是愛的本質是沒有對錯的,錯的是方法,是我們在生活中為了獲得對方的愛與理解,而使用了過度的方法,(我這麼努力表現,就是想讓家人更好的看見我,所以好還不夠,還必需更用力的要求自己,更賣力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績,才會被看見,才會被欣賞,才會被肯定)。其實努力是很好的特質,幫助我們保持前進的動能,可是,當過份的聚焦,使用過度的力量時,它就變成了捆綁自己和他人的枷鎖,或許就變成一個忽略情感而只在乎工作的人.

       每個人內心都有需求,我們的家人和我們一樣,也對彼此都有著愛的需求,當需求未能滿足時,大家同樣都在受苦中.當父母結為夫妻前,都是在各自的家庭成長,彼此帶著不同的生活經驗組成新家庭,原本就是來自不同家庭的倆個人,帶著不同的特質與需要,希望另一半可以滿足我們未被滿足的需要,若是可以互相扶持,就能互相填補對方的缺口而得以安穩,但很多時候,對方不一定能夠了解我們或不一定能夠滿足我們的需要,(可能對方也正受著自己的苦而無力給予)這時候受傷的心,需要盟友,所以需要拉攏家人選邊站,想獲得更大的支持,他們小心翼翼,戰戰兢兢,他們緊張擔憂,需要撐控場面才能感受到安全感,他們的自私,他們的撑控,都是他們彼此對愛的另一種語言表達,原本以為可以保護自己並得到對方的回應,越是用力爭取,越是懷抱期待,當未能如願時,也越是憤怒,越是傷心,越是失落.

       同樣的,我們燃盡自己的能量想要獲得家人的肯定,我們的努力卻一再換來受傷,我們的失望也在訴說著我們的無助, Sonogram,有沒有一種熟悉感,我們都在為了自己的需要粉身碎骨,當我們帶著自己的傷口是無法給出我們沒有的東西的,就如同家人帶著彼此的傷,也無暇照顧他人,能夠了解自己的脆弱與需要,才能好好的先照顧自己的傷口,好好的給予自己力量,當自己充飽電,才有穩定的能量好好的照顧身邊的人,即使他們仍在痛苦中,也能因你的穩定而有了安定不恐懼的信心.雖然不知如何與家人開始,但也因為你對家人的愛,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也因為對家人的愛,這個開始其實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這份愛引導你找尋方法,如果有需要歡迎你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輔導員會很樂意和你聊聊喔!你也可以寫信到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祝福你與你的家人都能找到彼此的幸福與安定!

回覆時間 2022-10-07 15:10:55
留言者
不知怎麼辦的國中生
日期
2022/09/20
留言內容
我是一個國二生,最近一直覺得心很累,跟同學相處不順利,種種因素讓我不想去上學,甚至想轉學我該怎麼辦?有的時候很朋友講話不知道是我講的沒興趣還是怎麼樣?他們的回應都很敷衍,面對老師的無理要求我也只能接受,但是我真的想要找人聊聊,感覺自己快被情緒壓垮了
版主回覆

     親愛的同學看到妳的來信相信這時候的妳一定非常沮喪與無助難過。我想在這年齡非常渴望同儕的陪伴及認同。

信上提到和同學相處不愉快及老師對妳不合理的要求丶讓妳有產生逃避上學甚至要轉學念頭。不知這中間是否曾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妳和同學相處產生溝通不良及敷衍妳不想和妳說話丶同儕之間有學業丶人際丶或分班後不熟悉丶同儕之間的誤會種種原因所導致讓彼此之間有所落差。

    老師對妳不合理的要求妳都照做丶其他同學是否也一樣呢?同學之間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又是如何?

    信件上可能無法具體的敘訴丶歡迎妳來電1995我們有一群受過專業訓練的伙伴們陪著妳一起走過這段無助又無奈日子。讓正值青春活潑快樂的學生時光留下美好的回憶。

    最後祝福妳能有一段美好的學生生活。

回覆時間 2022-10-07 14:54:57
留言者
Dolo
日期
2022/09/22
留言內容
我有一個很喜歡的同性朋友,偶爾出來見面他都表現得很貼心、也很關心我。可是平常訊息聯絡他都只回簡短訊息,從不多回話。我也試過多了解他的生活發生什麼事,但他只會說沒什麼特別的事。平常他也不會主動聯絡我,都是我去傳訊息找他。這樣跟他出來跟我見面時反差很大。請問他有把我當朋友嗎?我應該繼續跟他聯絡嗎?因為我朋友很少,我也確實很喜歡他,所以很猶豫。
版主回覆

Dolo小姐妳好:

       從信件提到內容裡,我感受到妳在這段與朋友的關係中,好像充滿著很多失落與擔心的感覺,妳是不是對於朋友看起來忽冷忽熱的態度,讓妳很難知道朋友到底對妳是什麼感覺,讓妳的心情常常七上八下,沒辦法安穩下來呢?

       信中有提到,朋友面對面見面時,都會關心自己,可是平常回得訊息卻很簡短,這似乎讓妳很失落,妳還有提到都是你主動聯繫對方,對方都不會主動聯絡自己,想要問問妳,每次關心朋友時,是不是心裡已經有希望朋友會怎麼回覆自己了呢?或是妳希望朋友回覆什麼呢?妳是不是因為朋友沒有在日常生活裡關心自己,而開始懷疑自己在對方心裡沒有很重要呢?是不是因此才有「朋友有把我當朋友嗎?」和「該不該繼續連絡朋友?」的疑問呢?是因為擔心自己在朋友的心理是不是沒這麼重要,但自己又一直去打擾對方呢?又或是繼續維持這段關係讓你感到很疲憊了呢?而妳是猶豫的事情又是什麼呢?

       感覺得出來妳是一個對重要的人很在乎、很用心的人,不過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與他人相處的方式,或許妳的朋友工作很忙所以沒有什麼時間使用手機?又或是他個人不喜歡用手機和人聊天,有沒有可能這只是妳們之間習慣不同呢?妳的這些感受,是否有想過要和朋友坦白呢?或許你們可以有你們之間適合的相處方式。

       謝謝妳這次的來信,能夠主動和他人分享想法是很勇敢的表現,也可以寫信到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會有專業人員回覆妳;如果有情緒無法消化,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隨時有輔導員能陪伴妳,和妳一起面對問題。祝福妳平安順心!

回覆時間 2022-10-07 14:52:51
留言者
大學生
日期
2022/09/18
留言內容
我和我的朋友(曾經是)一起作大學畢業的專題,暑假時他負責的進度十分緩慢,讓我不是很愉悅,尤其是開學後我不小心確診我請他幫我把我對專題的想法代為向學校其他同組的同學知道,但是他卻翹課在家被我抓到,我當下語氣是咄咄逼人,讓他不開心並且直接拒絕往來,我很疑惑我真的要為了不屬於我的錯誤硬逼自己跟他道歉嗎?類似的事情也發生過,我也都有嘗試跟他溝通,但是它屬於不了解自己錯誤並且不會反省的,在學業上每次他有問題都要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問,他才要跟我說他的問題和困難,遇到他錯在先的事情也都沉默當沒這回事,私下再跟共同好友說是我細節做得不夠好不夠體諒他。 我真的很好奇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遵循那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處理方法嗎?根據我對他的了解,這並不會讓他反省自己的錯誤
版主回覆

親愛的大學生:

       你好!看到你的來信,感覺你既生氣又無奈,確診已經很不舒服了,還要應對一位所謂的「豬隊友」,讓你非常的沮喪,真的辛苦你了。

在大學的時期,大學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不同,價值觀自然都不一樣,與人相處自然要多花一些心思與心力,在信中看到你提到自己有發現,在跟同學溝通時咄咄逼人,讓他不開心,因此而被拒絕往來;代表你有覺察自己用錯方式跟同學相處,這點我想肯定你,能發現自己哪裡沒有做好,這點很不容易,也代表你成長了。

       其實面對問題的方式,就是得一而再再而三的跟同學確認,才能解決問題,雖然這可能不是你所希望的,但目前為了畢業專題或許也只能如此。當然你也可以試著再和他溝通,告訴他你的預期工作方向,詢問他是否可以配合或是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這麼做不是在道歉或示弱,也不是要讓對方認錯;而是為了改善目前你們合作上的困境,讓畢業專題能如你預期完成;同時也讓你學習如何和不同屬性的人工作與溝通。有了這次的經歷,往後你出社會在選擇合作夥伴也會更加的小心,不是嗎?

       每個人一生中總有許多所謂的過客,有些是能讓你學習的好老師,有些則像是反例一樣的能讓你自省的人,這兩類人都能使你成長。在好老師身上學習許多好的養份,可以讓你在未來的路上有更多好的經驗值,反例則能讓你能避免掉許多的錯誤,讓你可以走的更順利。其實兩方都是有益處的,只是要靠你如何把看到的轉化成能量讓你茁壯。

       希望這封信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想再抒發情緒或討論,歡迎再次來信,或是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給你;也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輔導員隨時都願意陪伴你,與你共同面對問題。

      最後,恭喜你要畢業了,也恭喜你成長了,往後在社會上還有許多的挑戰你一定可以順利克服,祝你順利!

回覆時間 2022-09-28 15:55:54
留言者
Sally
日期
2022/09/17
留言內容
請問家族都不懂得情緒支援的重要性,無法接受反饋,也不懂很多事情,有強烈的偏見怎麼辦?
版主回覆

Sally您好:

       從妳簡短的訊息中,我可以感受到,此刻的妳是多麼的無奈,似乎整個家族成員能與妳有良好溝通和互動的人少之又少,在觀念和理念上有很大的衝突和歧見,這樣的妳真的是非常的挫折和無助。

       其實不只是妳,很多人…包含我自己,都有這種感覺和體驗,明明跟很多人都能打交道,跟同學、同事都能有取得共識的溝通方式。但,面對到家人,往往說不到三句話,就快吵起來,講了半天不是互有堅持,就是雞同鴨講,一想到要跟他們商量問題,就感到深深的無力。因為沒有辦法互相取得認同和支持,情緒自然就容易氣憤,互相對立,無法接受彼此的觀點,越是想要對方接受,就會發生越強烈的反彈。

       有很學者和專家,都認為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家族裡的溝通除了要彼此尊重,能顧及對方顏面,並給予適當台階調整,所以它本質的複雜性是非常高的,非常不容易面面俱到的。因此,我們可能需要轉換一個心境和模式去表達,除了要先同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外,也需要先嘗試耐心的傾聽,同理對方的感受,瞭解對方的角度、思維,再有步驟的、有計畫的說明、討論,才能達到妳預期或可接受的結果。

       雖然,妳來信中我們無法知道妳與家族成員,在哪些議題方面有很大的歧見,因此我們很難有個明確的議題可以探討。所以妳可以先試著以上述同理自己及同理對方的方式,先感受彼此的感覺及態度,再以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除溝通時可能給予對方的傷害,找到舒適的關係和感覺,相信應該會有不同的效果。

       雖然短時間對問題的協談無法深入,但若妳仍有困擾時,歡迎可以再次寫信到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址/https://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資訊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若情緒襲來無法自處時,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隨時都有專業的輔導員能即時陪伴妳,和妳一起面對問題並討論問題。祝福~平安順心。

回覆時間 2022-09-28 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