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言者 |
|
日期 |
|
| 留言內容 |
| 請問有什麼有效的方法或治療,能讓迴避型人格障礙者投入社會工作?有什麼方法能克服電話恐懼症? |
|
| 版主回覆 |
Dear M,
收到你的來信,內容簡短,沒能從中了解你遇到了什麼事情?若文字很難敘述的話,也可以來電1995線上諮商員會熱心給予協助。
至於信中提到 “迴避型人格障礙者” 和 “電話恐懼症” 如果你強烈懷疑自己有這些症狀,那麼建議找身心科醫生或家醫科的醫生,尋求專業醫生的意見, 能有效的解決你的問題。
假設只是輕微的疑惑,那麼就從1.消除自卑感2.克服人際交往障礙 ,這兩方面著手來改善,因為迴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1]
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對迴避型人格的特徵定義為[2]: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 2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僅有一個)。 3除非確信受歡迎,一般總是不願捲入他人事務之中。 4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儘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無語,怕惹人笑話,怕回答不出問題。 6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之中的事時,總是誇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
逐漸增加社會接觸的曝露療法可能是我們可以自我訓練的方法,做些事前準備 ,沙盤推演 等等….讓自己在面對實際情境時避免出錯,多些信心,也許會有所改善。
另外「電話恐懼症」這個詞是描述對接打電話的焦慮,以下幾點常見「症狀」: *手機常年靜音,雖然知道不好,但隱約覺得能躲就躲; *聽到手機鈴聲就像聽到報警器,突然出現的鈴聲會使自己迅速變得心慌和焦慮; *不願意接電話,也不願意主動打電話,看到未接來電也不想回電話; *使用簡訊、郵件等文字方式交流時焦慮症狀幾乎消失,甚至與人面談的情況都好過電話中交流。 *其他症狀如:在電話中持續高度緊張,話少,對電話交流中的沉默感到恐懼。
不過,「電話恐懼症」本身並不是一個受到公認的概念,也不能說對打電話感到焦慮的人就一定是患上了心理疾病。<轉載自果殼網(Guokr.com)> 在此要強調 :假設這些症狀造成生活很大的困擾 ,還是鼓勵尋求醫療單位協助才是正確的方法 !
註: [1] 迴避型人格障礙心理護理.醫學教育網 [2] ICD-10 V2010 |
| 回覆時間 |
2016-01-04 06:15:00 |
|
| 留言者 |
|
日期 |
|
| 留言內容 |
| 你好,我今年30岁,男生,是一名马来西亚中学教师。近期我觉得我的人生很失败,我在中学当了教师之后,发现在工作上表面的我很愉快,但实际上有某个部分让我觉得我质疑我自己的人生,甚至在今年第四年产生了不好的念头。就从几方面来看看:
1. 我的理财规划,所谓理财是人人需要管理的一种智慧,可是我屡次又屡次的失败,31岁的存款人生,几乎都是0。除了给家用之外,本身还有继续深造给学费,其余的前除了是自己的生活费之外,有部分的钱都是花在学校,比如学校的活动等等……
2. 我心中的念头就在今年引发了,家里父母一位79岁,一位70,难免需要到医院做治疗和检查,每次都是因为这件事情闹得亲子关系破裂,原因很简单,向校方请事假并没有这么容易。这个是否就开始觉得他们是我工作的负累,心中还产生了坏念头,就是怎么不早点逝世,这样我就没有负累,就可以专注在工作上了。顿时我醒过来,我怎么开始有这种念头?
3. 在学校工作,对我自己的了解越来越模糊了,到底自己要的是什么?我仿佛是一个傀儡,上师吩咐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打从心里,我只是想用自己会的去帮助更多的人,可是日子久了,我开始迷惘,原本热爱资讯的我,变成了联课活动处的助手,这几年,我尝试表明我的想法,可是最后还是没有得到我需要的。这几年我资讯能力越来越弱,就在这个时候,我在十字路口彷徨了……
在种种的情况之下,我觉得我人生很失败,如果真的彻底失败,心中有自杀的倾向。为什么我那么善良,处处为他们……而自己却没有办法坚持自己开始模糊的想法,这个人活在世上有什么用呢? |
|
| 版主回覆 |
親愛的風 從你的來信中,我們看到一個努力生活的年輕人, 不論在理財上; 縱使錢財目前打理得不盡理想… 面對老邁的父母上; 縱是他們有時造成你些許的不便… 認真處理學校事務上; 縱使日漸感到疲憊… 你都試著盡上全力。你分析自己的狀況, 檢視自己的內心狀態,這都是非常好的特質。
你說: 你曾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你善良的處處替人著想、 你沒有堅持一開始自已模糊的想法… 字裡行間中,感受到你可能是一個不太能對別人說“不”的好好先生… 若你真的是一個「好好先生」,你會容易失焦在生活上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喔! 因為當我們忙碌於滿足他人的需求時,很難顧全到自己真正的需要。 弔詭的是,當我們自己的狀況都不佳時, 別人是不會真真實實的感受到我們給予的幫助。
所以,風,試著把你的精力放在「你」需要什麼上。 試著把注意力從別人的身上轉移到自己的身上。 試著替別人著想之前先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 試著學習堅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面對家人: 試著和父母表達自身的難處,請他們一起和你尋找平衡點。 面對工作: 試著回想當老師的初衷,找回當初的熱情。
風,當我們的人生碰到陰雨天時,正是我們重新面對自己、 重新定位自己與重新再出發的最好的契機! 還有,當心情不好時、感到無助、 懷疑自己時,不妨來電生命線聊一聊! 或許會有不同的看見呢! 加油了! |
| 回覆時間 |
2016-01-04 06:00:00 |
|
| 留言者 |
|
日期 |
|
| 留言內容 |
| 您好, 目前剛踏入社會將近一年半的時間, 這段時間換了4份工作, 目前待業中, 覺得自己好沒用, 在短時間換了4份工作, 原本對自己未來充滿了期待, 但因為工作一直不順心, 因為想嘗試而轉行也因為覺得不好不開心而離職, 導致試過這麼多次, 覺得自己快要沒未來, 現在又年底, 工作又不好早, 即便最近有一個工作, 但因為做得很痛苦也想離開, 想努力卻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總是一直在原地打滾, 真的很難受, 也要看著家人的眼光, 雖然是關心, 但看在我眼裡卻是壓力, 卻是覺得我很沒用, 一直重複著, 真的很難過, 有時真的快受不了 我一直一直很想努力, 很想有份穩定的工作讓自己穩定下來, 但常常卻不如意, 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病了, 明知道自己不喜歡, 卻又要顧慮許許多多的因素而免強自己, 這種感受自己也很痛苦, 說出來也沒人能懂, 只會被認為自己的問題, 覺得真的好累, 那種累到已經不知所措了, 請問我該怎麼辦, 面對自己的未來, 真的非常徬徨無助, 謝謝 |
|
| 版主回覆 |
Dear PP
初出社會可不是件簡單的事,看來你正渡過辛苦又艱難的階段。每個新鮮人都對即將開展的上班生涯會緊張、會期待,然而,一切並非如想像的那麼容易;顯然你需要給自己多點時間去觀察、去摸索。所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確實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接受為了我們想要的目標必需不斷努力。
無論找工作或徵人,雙方都希望在短短的面試時間裡能瞭解對方,都想在片刻的談話裡找到那個對的人;新鮮人因為對上班那黨事瞭解有限,同時也還在確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往往會在報到後發現其實一切並非所瞭解的那樣,但,一切本就不會那麼順利的!試試在投履歷時先瞭解你應試的產業及工作內容,無論什麼工作,它總是會有許多你搞不清楚的狀況、無法瞭解的流程、讓人摸不著頭緒的長官、會不小心踩到地雷、會聽不懂前輩的理論、會老是達不到標準,每個人都在經歷這個過程,有這麼多的問題,是不是再給自己多一些機會、是不是再堅持一下、是不是再努力一下。你很棒,因為你想做好才會覺得徬徨、無助,關於生涯、未來,洪蘭博士曾說過人生要有彈性,如果咬定只能走某一條路,會錯過很多機緣,不停地學習,準備你自己,開放你的胸襟,接受機會給你的挑戰,我想這是最好的生涯規劃。蘋果電腦的執行長庫克就說,「把最重要的決定交給直覺,」他說「進入蘋果從來不是我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但卻是我所做過最好的決定。」他在一場對畢業生的演講中結語:「每個人,一定都經歷過挫折、吃過苦頭、有過懊悔。我也是。我也做過很爛的選擇。跟你們一樣,我也經歷過不少人生的挑戰與失敗。但是,這麼多年走下來,我逐漸了解,每個人生的難關都會過去。過關的時候,我們會變得更強、更有智慧。」
人總會想著成為怎樣的人、想著過怎樣的人生,而目標往往比現況來得高遠,因此會產生落差,即便是人們眼中一帆風順的人,心中也還是會抱持著更高遠的目標。所以,繼續努力吧! |
| 回覆時間 |
2016-01-04 05:58:00 |
|
| 留言者 |
|
日期 |
|
| 留言內容 |
| 您好,因為國小和國中被霸凌過,媽媽的脾氣很嚴重,現在最近我的情緒起伏很大,什麼東西都看不順眼,想要停止這種想法,可是沒有朋友和家人可以講我的想法,只能以聽音樂來逃避.... 可以告訴我該怎麼辦嗎?好痛苦.... |
|
| 版主回覆 |
Dear elisa:
在你敘述的狀態裡,我們分不清是因為現在不快樂讓你無法走出過去的霸凌,還是因為你不願忘記?媽媽的脾氣嚴重也影響了你的情緒,看什麼都不順眼,很好的是,你想停止這樣負面的情緒繼續下去。大腦主管人類的語言、視覺、聽覺、感覺、記憶神經,而身心相連,經驗、情緒能改變大腦。沒有人能使我們不高興,凡事取決於自身心態,“心態轉變”才能使人生轉變。你還記得三天前早餐吃什麼嗎?答案是,不會記得!但若當天打翻咖啡,一定記得!因為「情緒是記憶的線索」,情緒也是穩定性情的關鍵,而改變心情能讓性情穩定。阿拉伯諺語說,你若不想做會找到一個藉口,若想做,會找到一個方法。一切的根源在“我”,我變了世界就變了。林則徐說:「如果,是我錯了,我憑什麼生氣。如果,是別人錯了,我為什麼要生氣。」用在你的故事裡就是為什麼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不以過往的錯誤讓自己難受,不讓別人的失控影響自己,心裡低落時試試調整呼吸、看看書,空暇做做運動動放鬆心情,祝福你可以重新發現聽音樂的美好而不再是你逃避情緒的方式。 |
| 回覆時間 |
2016-01-04 05:55:00 |
|
| 留言者 |
|
日期 |
|
| 留言內容 |
| 我好想轉學喔!我覺得老師好可怕,同學也不怎麼理我
我已經有兩年都不怎麼開心了!我現在快忘了笑得感覺
,沒有人懂我,我最好的朋友都有別的朋友了,我總是是著去找她說話,但都沒幾句她又被另個朋友叫走了
我也不知道到底要怎麼和他聊天了,我也不知道要聊什麼,其實我也不確定我不開心什麼,我只是希望有人可以和我說說幾句安慰我的話,我在別人面前都是裝堅強其實我很想哭,可是又哭不出來,我好討厭我的學校我不想上學,都沒有人可以陪我玩,陪我笑,當全班都在笑,可是我就是笑不出來,我都假笑,
我媽完全不知道我的心情,看到我只會說功課寫了沒
我小時後有家暴的陰影,國小三四年級都被排擠,排擠我的人現在還跟我同班,
我也不斷安慰自己,可是我都會想太多,我很努力讓自己保持樂觀,可是漸漸的沒有用了
我喜歡過的人不是有女友了,就是有另外喜歡的人
|
|
| 版主回覆 |
親愛的芝芝,你好: 看起來芝芝在學校似乎是很孤單,讓我們感到很疼惜。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建立在相互的認知,例如,父母對自己的小孩與對其他的小孩一定有不一樣的態度與做法;你對爸媽的態度一定也會與對老師的態度不同,因為你知道父母與老師與你的關係不同。同樣的道理,芝芝希望有人來與你說話、交朋友,先決條件一定要對方覺得你有親和力,容易親近,與你在一起是愉快的,別人才會主動來找你。若別人與你相處,沒有愉快、自在、放鬆的感覺,當然找你的人漸漸就少了。我們常常形容一位不易接近的人說他帶刺,像刺蝟,會想躲開,那是因為怕接近就容易受傷。這些人例如,脾氣暴躁,喜歡酸別人,自我封閉,唯我獨尊,小氣,兩面人,有仇必報,容易忌妒,喜歡限制別人,等等。芝芝應該也不會喜歡與帶刺的人做朋友。如果我們善解人意,常為人著想,心胸寬大,常讚美別人,隨喜他人的成就,善於接受別人的缺點…等等,那一定會有很多朋友。 每個人都希望能被他人接受與肯定,也一定不希望被限制這個,限制那個。兩個人如果都能接受與肯定對方,那一定會是好朋友。但如果變成相互限制,那就鐵定不快樂,就算快樂也一定不能長久,就像沒有鳥喜歡被關在籠子裏,因為世界變小了。在我們同時與很多人做朋友時,要好的朋友不必多,這要看緣份。好朋友能幫助我們成長,能相互扶持,是正向的關係。如果好朋友變成相互限制,就像幫派,不是朋友,最多只是個短暫的利益共同體。 希望這封信對你的困擾有所幫助。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適後,若還有困難不易解決或不知如何解決,歡迎繼續來信,或撥打1995電話,與我們的輔導員直接對話。只要你願意努力改變,相信你的問題會是你成長過程中一段寶貴的經驗。祝福你。 |
| 回覆時間 |
2016-01-04 05:52: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