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ZZZ
日期
2017/05/19
留言內容
覺得這世界的所有事好像都在引導我向死亡,沒有一件事是往對我有利的方向發展,沒有一件事事順心的,沒有一件事示好的,只是覺得為甚麼他們沒能力還要學別人當父母,連溝通都不會,沒有一次在乎過我的感受,我媽每次都憑幾句話就改變我的人生,而且都是往不好的地方發展,我不知道他是,在裝傻還是怎樣,把我的人生當他的再過,隨隨便便就決定我的人生,我爸只會當啞巴,死不講話,平常要他講話好像會死一樣,我不知道他有甚麼毛病,不講話就算了,然後一直限制我讀書時間,還有玩電腦的時間,讀了兩三年到最後快要發瘋了,問她說那你為甚麼要叫我讀,他就一句話那當我沒說,他只想要自己的人生不要受到影響而以,我當下真的很無力,覺得自己甚麼都沒了,,現在甚麼都沒有了,他們也只能在意旁當啞巴,幹他的,如果是這樣,為甚麼要這樣搞,一開始閉嘴不就好,國中用電腦來控制我讀書,獨到頭腦都變智障,現在連要怎麼獨立都不知道,要如何活著都不知道,整天都是想死的念頭,覺得活著很痛苦,不知道為甚麼他們要這樣搞,就是痛苦而已
版主回覆

親愛的ZZZ:

  你好,謝謝你願意透過來信分享你的感受與想法。從你的文字中可以看見你對生命中的一切感到失望,對父母感到不滿,以及對這樣的發展感到無助。你覺得爸爸媽媽總是限制你的自由,替你做決定,然而這些決定都不是你所想要的,讓你感到既氣憤又無力,甚至對於這樣的日子感到痛苦。

  你提到了覺得所有事情都不順心,想進一步的去了解你指的主要是父母的部分嗎?單以生活是否順遂而言,我想告訴你,生命中總是充滿許許多多的坑洞與挑戰,難免有跌倒與不開心的時候,當你不停地去想,去檢視這些事情,你便會開始覺得一切都那麼的糟糕,不只是你,想必許多人都是如此;鼓勵你可以嘗試著寫寫心情日記,除了能夠為自己的負面感受做釋放外,也期待你能寫出當天令你開心的事情,不論是多小的喜悅,都值得紀錄,書寫出這些時刻、事件有別於前者,能帶給你溫暖而正面的情緒。

  至於家人相處的部分,根據你的說法,看起來是有些無法溝通的窘境,父母與你的關係有些膠著,若可以可以試著讓家人知道你的感受與狀況,不知你是否有試著和他們表達過你的難受?或許在說明的時候,你會因為生氣或痛苦的感受而難以平穩的闡述,你可以設著讓情緒靜緩片刻之後,好好地和父母清楚說出你難以承受這樣的生活、你覺得難受,因為情緒上的對話非但不能良好溝通、傳達,甚至還會淪為爭吵與不諒解。找一個全家人心平氣和的時刻,堅定而理性的告訴他們你的狀態與感受,討論看看有否良好的解決辦法。若是仍行不通,或是也可以透由書信的方式表現,讓家人真正知道你的痛苦,因為任何關係中最重要的便是溝通與互相同理。

  最後,若看完回信後仍希望再討論或需要更多幫助的話,除了求助學校輔導老師以外,也歡迎你再來函或打電話到生命線1995讓我們陪伴你解決問題。

回覆時間 2017-06-02 03:09:00
留言者
菜明亮
日期
2017/05/12
留言內容
  您好,我是尚未發跡的大藝術家!   ok,這樣介紹有點在自嘲。簡單來說,我做裝置藝術的,但還沒發表過作品,只是會把自己的想法跟別人或家人分享。   說實在的,藝術跟大眾所習慣的不太一樣,欣賞它需要有別於一般切入的角度。   而每當我和身邊的同學、家人分享我的想法時,他們總是投以「這是甚麼的眼光」。不是建議我不應該和社會脫節,就是暗示裝置藝術是空洞的(不僅僅是我所思考的,他們是認為所有的裝置藝術,尤其是當代藝術)。他們看我的表情,和我說話的內容,彷彿我需要被「矯正」一樣。      先不論我對裝置藝術的創作想法是否成熟,而是,他們先行地認為裝置藝術是空洞的。   這讓我很受挫,有一段時間我甚至誤以為自己是錯的。幸好,後來多看了許許多多的,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我才穩定了下來,堅信裝置藝術有它的價值。   而對於我身邊人的言論,我也可以理解,那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裝置藝術,並不知道要從甚麼角度切入欣賞,不知道它也可以帶來對於人生的思考,並非無用之物。但是,只有理性上知道是這樣子。即便我無數次對自己解釋他們的言論,依然無法對其打從心底的釋懷,對於他們暗示裝置藝術是空洞的──連帶也暗示想要從事的我必須改變──的時候,我就是感到憤怒──不論有沒有當場生氣,加上焦慮。而我焦慮的時候會想咬指甲,雖然最近我一直想要改掉這個習慣。然而──就像剛才,我又被一個人說做裝置藝術沒意義(我們是認真討論的),整個晚餐都浮現著咬指甲的指令,回去洗澡時也是,洗完澡後躺在床上時,還是失守,咬了指甲。不過再那之後,我的焦慮就會平復。   我只是覺得很難過,因為又咬指甲了。靠著意志力提醒灌輸自己理性、客觀的解讀,每次都會失敗。或許,我應該──忘記哪個心理學文章說的──改成轉移注意力,不去想它?   我覺得這樣的自己很糟糕。
版主回覆

親愛的明亮妳好:

    很高興收到妳的來信。從來信當中可以感覺到妳因為身邊的同學或家人對妳所投入且熱愛的藝術覺得是空洞、無意義的而感到焦慮,妳很努力想壓抑妳想咬指甲的衝動,但每次當妳開始焦慮時又會開始咬指甲,這讓妳感到挫折,覺得自己這樣很糟糕。我們都會希望自己的想法或熱愛的事物受到別人的肯定,可以看到妳也付出了許多努力,真的辛苦妳了。

    在信末提到妳覺得無法控制自己的焦慮而讓妳覺得自己很糟糕,妳也想要改變這個情形,妳能寫下妳自己的困擾、覺察到自己的情緒變化並且嘗試著使用方法去改變已經是一個好的開始,只是可能現在的方法(轉移注意力或灌輸自己理性的想法)是不適合妳。

    因為生長背景的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想法可能會有所差異,不代表自己的想法就是錯的、沒價值的,不必因為他人的想法就完全否定自己,許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以後想做甚麼,妳能找到自己的興趣並且投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文中有提到妳還在讀書,可能家人的不理解一部分是對藝術的不了解另一部分是希望妳能專注在學業上,或許妳之後可以和他們討論為何不支持妳做裝置藝術,是否背後有其他的原因?

    妳或許可以嘗試其他降低焦慮的方式,如果妳覺得從想法方面來改變妳的焦慮比較困難的話,或許可以先從身體的方面來改變,例如放鬆訓練或是深呼吸等,或者可以選擇一種妳可以接受的運動來從事,或許可以取代妳會咬指甲的這個行為。

    若妳覺得心情依然感到難過、焦慮不安,也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能陪妳一起面對問題。也可以來函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說說心中的困擾喔!」祝福妳!

回覆時間 2017-06-02 02:39:00
留言者
日期
2017/04/11
留言內容
我一直覺得很累,從上國中開始。 我不認為我不笨,我只是學習速度慢,需要時間,等我熟悉之後,我能夠善用。 可是自從上國中之後,學校進度我可以跟得上,但是一到補習班,就完全不行了。 我小考成績屢次不及格,老師都說我不認真、不努力,可是我覺得我真的很用心了啊,這是我最努力的結果了。 每天都在補習班留到9、10點,回家在看一下手機就根本沒時間了,至少要弄到11點多才能睡。 我知道這麼晚玩手機是不對的,可是我想要抒壓啊。 小考成績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在加上師長期盼的眼神,我覺得我根本沒辦法負荷 我想跟大人說,可是我媽只跟我說:「補習是你自己說的,那就要承擔結果」 這也就算了,畢竟一開始確實是我說的,一切都該我承擔。 可是,他們連讓我抒發的空間都沒有了。 我玩電腦,他們叫我去讀書,滑手機,叫我去寫作業。 壓力,最後,甚至連我手機和電腦都沒收 壓力不斷進來,我卻沒有抒發的空間,我根本不知道怎麼辦 我找不到我生存的目標和定義,思考漸漸偏向負面,所以有了自殺的念頭。 我不想死,可是我活的好辛苦…………
版主回覆

親愛的玥 你好

    很高興你跟我分享你的事情。聽你這樣講,感覺你現在處於蠻大的壓力當中。你已經很認真、努力地學習,但老師卻認為你不夠努力。而且在家裡,面對大人時,他們好像都沒有理解到你的心情,甚至沒收了你的手機和電腦這些可抒壓的工具。你每天都要補習到這麼晚,再加上學校的課業肯定很累了吧。

    我覺得你意識到自己有壓力,而且嘗試去跟大人聊,這是一個不錯的表現。只是好像他們都沒有很了解你現在的心情與態度,雖然這次和大人們的溝通失敗了,還是可以再進一步作出嘗試,這次可以先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用紙寫下,例如: 寫出你自己的壓力、你希望他們能理解和同理你的理由、希望他們可以支持你等。把要說的話先準備好,然後再找一個適當的時機去跟大人談談你自己的事。

    在讀書方面,我知道你已經很努力、很認真了。雖然小考的結果並不理想,但盡力去做了,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雖然這麼說,你可能還是會因此而感到壓力。適當的休息和抒壓,偶爾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會給你帶來一定的幫助。抒發壓力的途徑有很多,除了手機和電腦外,其實做做運動、與朋友聊聊也是一個不錯的抒壓方式。我還推薦一個抒壓方法,就是你可以把不開心、感到有壓力等事情寫成一封信,將自己的心情抒洩在紙張上;每天寫日記,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內容可以不用寫很多,只寫一、兩句也可以,目的只是讓你可以知道自己不開心或產生壓力的點在哪裡,及發洩自己的情緒,也可以藉由這些日記或信去更加地了解自己,因此可以對症下藥。

    除此之外,你可以試着去找找你的興趣或你喜歡做的事。可以從小小的事件開始,像是喜歡看電影、跟朋友出去玩之類的,再慢慢找出自己的興趣所在、找出自己覺得開心的事。慢慢地找、慢慢地去探索,進而可以藉此找出自己人生目標。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壓力,只是壓力的類型不一樣而已。壓力的產生只在於你的想法,而想法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我們把這個壓力看成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勇敢地面對這個挑戰,不管挑戰成功或失敗,這都會是一個對自己來說美好的回憶,盡力去做,讓自己不要後悔。

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所幫助。

若還有任何問題想討論與分享,也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能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也可以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說說心中的困擾,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7-05-31 03:43:00
留言者
妹妹
日期
2017/04/08
留言內容
我是大四生,目前在銀行實習。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心理問題,我覺得他們並沒有想跟我好好相處,而且銀行壓力大,雖然我只是實習生,不過我最近真的覺得壓力大到喘不過氣。我比較粗心,常常犯一些錯,可能在他們眼裡不是大錯,可是他們的態度讓我覺得很不知所措,現在一想到要去上班,我就覺得全身無力,不像一開始那麼有衝勁,完全不想踏進去,偶爾也會動了一些傷害自己的想法,我知道這是不對的,不過我跨不過自己心裡的崁。
版主回覆

妹妹妳好!

看著妳的來信,雖然妳在銀行只是實習階段,面對的卻是那些熟練的行員,有時同事給妳的回應讓妳不知如何是好,也讓妳覺得自己比較粗心,心理必須承受這些挫折與壓力,妳真的受苦了。

妳能來信述訴說妳當實習生的痛苦,而且可以察覺到自己的壓力及狀態,由此可見妳是個負責任、知道自我要求、也希望與同事們融洽相處的人,這表示你是個覺察能力很強,這種覺察能力並非一般人都有,這是妳與眾不同的地方,尤其是願意來信,表示想要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

信中提到「一想到要去上班,我就覺得全身無力,不像一開始那麼有衝勁」,一開始時滿懷著希望的衝勁,在與人相處後,卻因複雜的人際關係,讓妳有無力感,也使你的身心俱疲,感到痛苦,甚至有傷害自己的想法。

我相信每個人在面對「痛苦」時是非常脆弱的,或許以為「傷害自己」可以解決痛苦,那又為什麼還有人願意為了生存繼續和痛苦作戰呢?我想因為人們知道只有藉著不斷的抵抗才能讓物種有動能存續下去。所以當我願意給自己機會,努力走出痛苦,或經由「別人」的協助走過生命的低潮期,或許有一天我也可以將此經驗協助因痛苦而想傷害自己的「別人」。

若在信中無法完全回答妳的困擾,妳也可以來電生命缐1995,它比寫信更具及時性,線上的輔導員能陪伴著妳一起面對問題!這也是妳可考慮的另一選擇。祝福妳!

回覆時間 2017-05-31 03:39:00
留言者
UCCU
日期
2017/02/23
留言內容
我高三生 在準備指考 我發現到我只要開始逼自己念書後 整個人情緒會開始不穩定 會易怒 有時候又會非常悶 悶到會非常難過 可是又不知道難過什麼 我高一有憂鬱傾向 因為跑到爛學校 同學都不是自己合得來的 又很羨慕其他人 到好學校玩社團認識很多人 每次看到他們玩樂的文章 我都會覺得到底為什麼 為什麼他們高中生活能如此豐富 我的卻如此黯淡 他們是憑什麼 我和他們並沒有差別 我是讀書的料 拿好成績對我來說真的輕而易舉 當我開始讀書時這些想法一直圍繞在我腦海中 甚至想到高一的黑暗時期 我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我開始會焦慮 忌妒 動怒 自卑 苦悶 剩下約4個月就要考試了 我該怎麼做
版主回覆

親愛的uccu你好

    看來高一的事件,似乎阻礙了你的感知,你有不平,有委曲,有憤怒,更有你的自責,在你自建的天地裏,獨自品嚐著不願與人分享的心情故事,你連呼吸都覺得喘不過來,你想要掙脫,但這件事就這麼一直卡在那裏,造成了你焦慮、忌妒、動怒、自卑、苦悶,我很好奇,如果我們放任不管,它最後是否會像火山爆發般,不可收拾。從uccu的來信,我知道uccu的警鐘已經敲醒,uccu非常關心自我的狀況,也很積極的面對自己的苦與樂。

  uccu願意主動分享心情故事,是你積極為自己解套的第一步。只是當務之急,是我們要考試了,就如uccu對自己的了解,讀書莫過於專注,很多事讓你分心了,導致你無法在你的長項上發揮。我有個朋友很想減肥,每次看到我們吃東西,就無法克制,最後,減肥計劃失敗,反而倒頭來責駡我們害了他,我們好冤柱阿,跟我有什麼關係,竟然這樣也中標?或許這也是我們該問自己的問題,「我們又是憑什麼來指責要求別人呢?」,在我們脆弱低潮時,我們很容易找個代罪羔羊來頂罪,反而忽略了自己要盡的責任。當我們又一直把重心放在與他人較量,反而糢糊了我們的方向,就這樣…………我們一直無法累積自己的才能與能量,轉而抱怨他人的超前,以撫平我們內心的恐懼。

  Uccu也會問覺得為什麼我要在這麼年輕的時候面對這些,似乎每個人的時機點都不同,就算別人碰到了,也不會像uccu勇敢的說出來,一般人都是報喜不報憂,就像你看到的分享文章一樣,大家都把快樂,豐富的一面表現出來,反而很少將自己痛苦,脆弱的一面表現在眾人面前,所以你看到同學們的高中生活豐富多彩,也只是他們選擇讓世人看到的一面,而不想讓世人看到的另一面都技巧性的隱藏起來了,自詡聰明的你,也因一時無法冷靜而相信表癥,反而忽略了自己比他人擁有超齡的勇氣,能夠面對自身的苦與礎。

  人往往對人生的最大誤解是以為人要一直快樂一直順隧,卻忘了人生是流動的,不可能只有快樂,沒有苦與痛。uccu的自我要求很高,導致了身心方面的緊張與不適,若是憂鬱傾向嚴重影嚮到生活作習,影嚮睡眠,建議在身心科及精神科就診,一般透過專業醫師及藥物的補充,可以有效的改善憂鬱狀況。另外1980張老師及1995生命線都是專業的輔導機構,打電話過去聊聊,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回覆時間 2017-05-31 02: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