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青青
日期
2017/06/12
留言內容
不好意思,你好,我在今天有看到你們在6/3的回覆,看到你們的回覆很開心,也謝謝你們的回覆,但是內容只有一半,剩下一半的內容不見了,請問可以恢復成完整的回覆內容嗎?謝謝你們~~~~
版主回覆

青青你真的很棒,你樂於助人,也懂得善解父母的苦心,也會調整自己的心境,雖然在過程中也曾經想不開過,但還是走出來了!甚至還會用感恩的心,感謝你那兩位高中同學。助人是一件很棒的情操,但也要衡量自己的狀況,若是已經超過自己的能力,也要及時尋找協助,才不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青青你提到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養方式讓你感到不舒服,已經嚴重傷害到自尊,雖然會自我調適、自我安慰,但依然出現患得患失,缺乏自信的現象。即使如此內心卻深切渴望父母的肯定及讚美!你希望能化解這個陰影,自己也用了許多方法,但內心的黑洞依然存在,你問該怎麼辦?其實你已經做得很棒,你也體諒父母的心境。只是你內心深處很渴望解決當時被羞辱的景象,擺脫那陰影的糾纏,這種渴望我能理解!

青青你知道嗎!當一個人在幼小的心靈裡,形成了傷口後,人常常會咬緊牙關的告訴自己:絕對要擺脫這種生活、這種遭遇,這是多麼令人痛苦的感受。所以在日後的努力裡,會想讓自己風光、亮麗讓人「稱讚」。其實這是建構在「變動」的外在事物上(指社會地位、工作頭銜⋯),這些外表條件,一旦有了閃失或落空,都會成為自己人生的夢魘,也會從本來以為站立的雲端上,摔落在地,粉身碎骨。而再度回到原點!

如果你懂得重視自己,也願意學會從內在真心支持自己,那麼就給自己一條自由的道路,讓自己感受生命的自在和單純的喜悅,不再需要那些物質條件的裝飾,也不再需要那些隨時會脫落的虛榮包裝。

當你懂得安慰曾經受苦的自己,卸下長期堆疊的包裝和緊黏的面具,不再以自己為恥,你會發現自己內心變得輕鬆、寧靜、和諧。而那些焦慮、憂鬱、不安都可以平息,不再那麼輕易的就能干擾你、傷害你了!

你提到要如何協助憂鬱傾向的人?要如何做才不會讓自己也被影響?以下幾個觀點提供你參考:

1.傾聽:只聽訴苦、不做評斷、同理心情,接納想法。不給方法。你說「屢勸不聽」這就是你在給對方方法,你給的方法是依你的角度可以改善的方法,但在對方的狀態下不見得適合,所以這種屢勸不聽的情況就會很常發生。倒是你可以協助個案看到自己的亮點,找到適合他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2.陪伴:讓個案知道只要有需要會永遠支持他,做他的精神支柱。

3.及時説不:當自己狀況不允許時,説不,是為對方著想(你想,若自己充滿著負面想法,怎麼協助對方走出困境呢?),也是保護自己,而不是無情!當發現情況已經不是自己可處理,或發現自己已嚴重被影響,情緒低落,就不該繼續介入,應該轉介,請個案自己打專線協助(如生命缐1995、張老師1980、安心專線0800788995)協助處理。

4.鼓勵就醫:若憂鬱情況嚴重(參考:台灣人憂鬱症量表),就應鼓勵就醫,由專業醫師協助處理。以上觀點提供你去思考,若心情依然感到難過、焦慮不安,也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能陪伴你一起面對問題。也可以來函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說說心中的困擾喔!」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7-06-15 09:12:00
留言者
雕欄玉砌應猶在
日期
2017/06/05
留言內容
您好。   早上睡起來的時候,趴在被窩裏,不知哪裏來的正面力量,想要試圖跨出那一步,但盥洗完,吃完早餐後,又突然覺得自己很蠢。   我是個不會聊天的人,別人說完一句話,我內心的想法就是「喔」,也就是了解的意思,大部分的話都沒有特別想要回應的想法,一直以來都沒有特別要好的朋友。小時候,我覺得還好,並沒有十分在意人際關係,自己到處走走也挺適的。現在,雖然一個人走走也不會覺得異樣,但對於和人接觸感到特別不舒服,都盡量避免。   大約國中的時段,因為身邊的同學,加上和一個朋友不再往來的關係,我開始覺得,我不太說話,好像是錯誤的,因為沒有人會喜歡跟一個不太講話的人同進同出,他們會覺得氣氛尷尬。高一時,我偶爾學著多說些話,但發現全都是廢話,都不是我想說的,有時候反而把氣氛弄怪了。高二分班後,我遇到一個國中同學,他剛轉到我們班,只認識我一個,與我特好,成天膩在我身邊。那時候,我覺得自己被完全接納了,所有的對人際關係上的焦慮與疑慮,全部一掃而空,我那時真的在做自己。即便他常說,我都不講話,氣氛會很乾耶,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可能當時真的很安心,覺得這不會影響我們倆的相處。然而,兩個月後,他開始試圖找別人,與我疏離,很快的我們就沒什麼交集。這樣的結果,加重了我對於「我只要不太說話就不會有人想跟我在一起」的印象。之後,我性格就變得更偏差,越來越疏離人群。在交談中,只要我沒有接話,或是對方一直用各種方式想要和我聊起來,我就會覺得很不舒服,想要趕快逃離現場。此外,各方面來說,我也覺得自己很不堪,不太和別人說自己的事情,感覺好像說出來了,他們知道我是甚麼樣的人之時,他們就會離我而去。   記得大學有一個人來親近我,當時我想說誰都不認識,就做了朋友,而他也成天膩在我身邊,這在某種程度上讓我覺得安心,那一兩個月我完全沒有失眠。不過,不久我覺得他纏得太緊了(他一直要逼我說出自己所有的事情),當時自己心緒又因為一些事情而不佳,我們就吵了一架,隔天我就提出暫時分開,其實也就是不想再跟他做朋友了。然後,他講了一段話讓我滿受傷的,他說,「你自己也要檢討,我為了要與你相處,想了那麼多辦法」。我的想法是,我對於聊天的部分根本沒有企求,認為朋友之間應該要不斷地說話,那是他的想法與要求;如今他的要求無法在我們之間達成,反而要來怪我,我覺得滿不公平的。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我不能做出任何改變,而是有些事情,本來就是逼不得,那些被我稱為天性的東西,或是一些特質,無論先天還是後天,我覺得都是應該要尊重的。就像我並沒有要求我朋友改變些甚麼,因為至少那是此刻的他,例如即便我認為他太多話了,我也不會因此想辦法讓他話變少,我還是會聽他講,因為我知道他想要講才會講的,不講會很難受吧。您理解我的意思嗎?即便如此,有時候他說的那句話會再飄回來,我也忍不住想著,或許他說得沒錯。   現在的我,完全避免著與人對話,聽見別人和我說話,我通常第一個念頭就是「喔,理解」,但當我點點頭時,我總覺得自己好像在犯甚麼錯一樣。我會因此覺得很緊張,而且我發現我講話時,思路會斷掉,一時之間會講不出話來,腦袋空白。種種原因,讓我對於與人相談的當下,想要立即逃離。再者,一些不怎麼熟的陌生人,我總不能開口就劈說,「不好意思,我心裏有嚴重的情緒障礙」,不會有這種對話的,我也覺得這樣不合宜,我不想把這種事情到處講,一個不太熟的人也不用講到那麼深。但如果別人不知道這種情況,他們會以為我沒有意願和他們說話──雖然,即便我做了自己,句點他們的話,他們也會覺得我不想和他們講話。   總之,我無法自然地與別人交際與談話,我現在和別人說話,即便有話要說,也不會講(我怕思路又斷掉,講不出話來,造成氣氛尷尬),只是以點頭來代替。我很害怕在與人相處之間,任何地沉默,好像就會有千根手指向來說:那是你的錯。
版主回覆

在李煜《虞美人》詞:「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意味著「物是人非」雖然大環境依舊,但內心已非昔日,如同你在人際關係ㄧ樣,小時候不是那麼再意,也能很自在的生活,一直到大學階段,似乎人際關係也不是你很想特別去經營的區塊,但為什麼長大後跟人的互動會讓你情緒起伏呢?或許,這是ㄧ個值得你深思及探討的問題。

信中你提到,當你有好友時,會讓你覺得安心及焦慮感減少,並且感覺真正的做自己,但在這幾年對朋友的來來去去,由原先懂我就交往的隨性,到現在因爲怕被別人看到自己的不足,於是為了保護自己拒絕與人深入交往。所以,你試圖與人保持距離就不受傷害,但我想提醒你的是,當我們在迴避受傷的可能也同時放棄了被愛的可能哦!

情緒,是每一天生活中迴避不了的存在。就像你早上起床,有想出去走走,但過沒多久想法又改變了,這時你的決定是要忠於初心,還是遵從當下的感受?真的沒有ㄧ定的答案及對錯,就如同有人高朋滿座,門庭若市朋友應接不暇。但也有人選擇一袖清風,一袖雲,喜歡一個人靜坐一隅,聽一曲自己喜歡的歌,享受人間最美的獨處時光,讓自己內心寧靜如水。然而,當你選擇後者,在現今這個人與人緊密連結的時代,不管表現得好不好,都會很孤單,因為,表現得不好,大家討厭你;表現得太好,大家不了解你,也會覺得你是高傲。所以,「跟別人不一樣」的人就常遭遇排擠,甚至霸凌,只有很少的比例會被欣賞、學習,除非曾經得到明確的外在肯定,像是得獎,或者賺了很多錢⋯,所以如何接受自己的特質、肯定自己、建立自信就變得特別重要了。例如縱使被說壞話,被討厭,也無需太在意,因為『對方如何看你』那是對方的課題。 相信你這幾年應該受了不少這樣的委屈,所以妳學會了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你並不想改變他們,而你也只想好好的做真實的自己。你知道嗎?這要有多大的智慧及自信,才能讓自己不受影響,在這個社會要一直維持這樣的心態,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如果一個人要活得真誠、獨特、瀟灑,當然很美。不過,首先要「活得自在」很重要,或許你可以多問問自己,這是你要的人生?你活得自在嗎?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上網打關鍵字(逃避依戀)或許可以有更多妳想要的資訊。最後想跟你分享尼釆的一句名言:「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若還有事情想討論及分享的話,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能陪伴你一起面對問題,也可以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說說心中的困擾!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7-06-15 09:10:00
留言者
123456
日期
2017/06/05
留言內容
我上一篇的留言有寫名字可以匿名嗎,拜託,希望你們能更改,對不起我沒注意到
版主回覆

123456你好:

你在生活中似乎有很多事需要去做,「打工」補貼生活費的不足、「打球」你的興趣、「讀書」父母的期望或是當下的潮流、滑手機潮流填補生活的空虛⋯等,加上人際關係(迷戀交友軟體)有這麼多的事要去處理,讓你的生活亂了分寸!該做的事暫擱一旁,你選擇好入手、無關緊要的事優先處理,最後迫在眉梢了,急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所措,問該怎麼辦?我寫到這裡你看出問題的癥結點了嗎?

你在信中有提到因小時候的陰影,而求助學校的心理諮商師,你也去找些有關心靈療癒的書,想突破心靈的困境,但問題依然存在,這一切也讓你的心情變得焦慮不安!

我想你對現在的生活也感到不滿意,想去做改變,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是嗎?以下幾個觀點提供你參考:

1.自我覺察:你北上求學最大的期待是什麼?現在的生活是不是已經偏離目標愈來愈遠了?若可以重新開始,你計劃怎麼做可以讓生活符合期待?

2.做好時間管理:可以讓你的生活回歸正軌,疏解生活壓力。你可以利用時間四象限法來做好你的時間管理。

時間“四象限”法是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如需準時完成的工作、小組報告等。如果這個階段藉故拖延不處理,我們可能會感覺自己變成行屍走肉。但我們也不能忘記,很多重要的事(第二象限)都是因為一拖再拖或事前準備不足,而變成迫在眉睫。累積太多這象限的事,會產生很大的生活壓力。

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主要是與生活品質有關,包括長期的生活規劃。荒廢這個領域將使第一象限日益擴大,使我們陷入更大的壓力,在危機中疲於應付。反之,多投入一些時間在這個領域有利於提高實踐能力,縮小第一象限的範圍。做好事先的規劃、準備與預防措施,很多急事將無從產生。

第三象限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電話、會議、突來訪客都屬於這一類。表面上看似第一象限,因為迫切的呼聲會讓我們產生“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實際上就算重要也是對別人而言。我們花很多時間在這個裡面打轉,自以為是在第一象限,其實不過是在滿足別人的期望。

第四象限屬於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如閱讀令人上癮的無聊小說、毫無內容的電視節目、辦公室聊天等。 簡而言之就是浪費生命,所以根本不值得花半點時間在這個象限。剛開始時也許會覺得開心有趣,到後來你就會發現其實是很空虛、浪費時間。

3.你有提到小時候的陰影,但沒有詳述內容所以無法給予你看法。但我可以感受到你受到了很深的傷害。做心理諮商是可以給你一些幫助,但是要你準備好面對自己的問題,説出潛藏內心的傷痛,並且耐心配合諮商師給予你的功課去執行,這樣才能看到效果。

4.冥想靜坐:放下雜亂的思緒,從接受自我開始,承認自己的不完美,當我們接受與承認自己的脆弱時,我們才可以進入一個只有自我的時空,專心致志地,透過自問自答,藉著沉澱,讓自己越來越清晰。

若心情依然感到焦躁不安、對未來不知所措,也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能陪伴你一起面對問題。也可以來函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說說心中的困擾喔!」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7-06-15 09:09:00
留言者
Misuri
日期
2017/06/05
留言內容
您好,我很年輕才23歲,起初我是一個對未來對理想很努力奮鬥的人,可是四年前的憂鬱症厭食症使我對一切都失去了熱情,我小時候是家暴家庭,但是我很樂觀的認為一定要活的很好,我沒有誤入歧途。但是自從那一場憂鬱症我開始變得容易鬱鬱寡歡,即使治療過,雖然沒有憂鬱症時期那麼的悲觀,但笑容仍然常常離開我。我最大的難題是,對於職場的牴觸心很強烈,我很討厭與人接觸,更不會與人聊天,在加上我從來沒有正職的做超過一年的工作,時常被家庭干擾,家裡有老人家需要照顧,而我從高職畢業就開始一邊打工一邊顧家庭,我是長女,我對於家庭的責任感很強,但這就是矛盾的地方,我沒辦法丟下無法自理的老人家外出工作,家庭的經濟也沒有很好,請看護更是不可能,變成常常耽誤了工作,曾經有一次為了照顧癌症的爺爺被迫從公司離職,之後我決定自行創業,我做的很好,能夠一邊顧家庭一邊工作,這份職業對我來說很棒,不過問題又來了,我曾經被詐騙過,找過律師但是也沒辦法解決,十幾萬壓的我喘不過氣,我還有大學學貸,大學因為憂鬱症關係而休學。一直都沒辦法正常工作,創業的事情也因為資金不足而作罷,我開始覺得為什麼我總是不能好好工作,我畏懼工作,又被負債壓的很無力,顧家人時總認為自己很沒用,大家辛苦出去上班而我在家裡清閒只要顧家人就好,我真的很害怕工作,不禁對自己懷疑我真的能好好做一份工作嗎,變成我很想有一份工作卻又害怕,我都不知道我是怎麼了。
版主回覆

親愛的Misuri妳好:

    很高興收到妳的來信,23歲真的好年輕,真是讓人羨慕的年紀!這個年紀理當帶滿腔熱情,對於未來充滿著期待與憧憬才是。然而我們卻從來信內容得知,Misuri目前內心充滿著矛盾、擔憂與害怕,真是辛苦妳了!小小年紀的妳責任心重,從高中畢業就開始打工分攤家計,卻因為被詐騙而揹了債務,面對龐大的經濟壓力下,而得了憂鬱症甚至放棄了學業。憂鬱症雖然治癒,但是Misuri笑容卻不見了,我們彷彿看到面帶愁容的Misuri,讓我們感到好心疼哦!

      Misuri在職場上不喜歡與同事接觸互動又因為家庭因素,導致每一份工作都被迫中斷無法持久,是造成目前情緒上最大的困擾的原因。我們又不能因為上述的原因不工作,因為有負債、學貸需要償還;同時又有生病的親人需要照料,讓Misuri深感矛盾、坐困愁城。為了能拾回昔日樂觀、有理想、愛笑得Misuri,我們是不是先靜下心來好好的釐清呢?釐清負債、學貸與照顧親人,哪一項是目前最重要、最迫切的呢?依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好好的釐清後,當我們有了解決事情的方向與目標,我們的心情才能夠恢復平靜不紊亂。Misuri再亂的線團它總是會有個線頭不是嗎?至於不喜歡與同事間的接觸與互動,若是不影響主管交辦事務的達成下,應該就可以不用太掛心;因為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一樣,喜好也會不一樣,所以不可能一致並無法勉強的,妳說是嗎?

    Misuri創業是個很棒的夢想,雖然短時間我們因為某種因素無法完成,但是我們還年輕所以不要輕言放棄,目前就慢慢的為將來創業做準備,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祝福妳~Misuri如果還有任何的困擾,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能陪伴著妳一起面對問題。也可以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說說心中的困擾喔!

回覆時間 2017-06-15 09:07:00
留言者
dora
日期
2017/06/03
留言內容
原本預約今天有面談的!但因為天氣無法出門而取消,讓我感到失落。 離開了我曾付出所有心血的工作已經有兩個月了,自我調適了也快2個月了,這段期間有應徵上2份工作,都有去工作了,但很快的因為不適應而離職!這對我是不小的打擊,這種不適應新工作的窒息感讓我覺得....我可能還沒接受新生活的心理準備八!! 而對專業領域的職場文化感到憤怒也很失望 最近得到消息有一份我會有興趣的工作即將'開始,但要等8月才有面試機會!!!! 考慮經濟我無法在家繼續這樣待者了!! 我自己也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但我無法決定是不是真的要隨便在找份工作,等待到8月份的面試!但又覺得很對不起隨便找的這份工作..... 還是回去好不容易脫離的工作,從事兼職的工作呢?(老闆有問我要不要回去幫忙,因為很缺人力)以上種種我都不知道一般正常人會怎麼辦才好 我知道我的問題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非常困擾我 已經讓我有失眠的狀況了....我也不知道我怎麼了 以前那個果斷的我!!!現在遲遲無法再做任何決定了.......... 不知道這次有沒有人可以給我正確的建議........
版主回覆

親愛的dora,

離開了曾付出所有心血的工作,

只給自己兩個月的時間去適應新的工作,

會不會太壓迫自己了呢?

道轉換跑道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先若能有周全的準備比較能夠在短時間

適應新的工作,但至少也得給自己三個月的時間吧!?

妳寫道: 有興趣的工作必須得等到8月才有面試機會…

而這段等候的時間因礙於經濟狀況,又必須得工作,

但隨便找份工作良心過不去,

兼職好不容易脫離的工作又很掙扎,到底該如何是好?

親愛的,對不適應新工作的窒息感、

對專業領域的職場文化感到憤怒與失望,

這不會是妳一個人獨有的專利。

想是大多數人,在面對跨領域轉職時都可能會有的感受。

很多時候它是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恐懼 、不確定感、焦慮

以及對孰悉環境的依戀…

妳必須要檢視自己真正的掙扎是甚麼?

那麼或許妳就會知道如何選擇:

是回到原工作兼職或找份暫時的工作等待八月的面試?

若妳的選擇是原工作兼職,不妨替自己列下回原工作兼職的優缺點,

妳會更清楚自己的方向。

若妳的選擇是先找份工作,

(你可以試試誠實地告知老闆妳未來可能的去向)

不妨將其視為等待下一個起跑點時的充電與休息;

同時也兼顧了經濟的考量。

不同的工作會有不同的學習機會,遇到不同的人,

不管陌生或熟悉,它都會給我們不同的視野。

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暫時的工作會不會因而有所收穫?

親愛的,給自己多些彈性,不論妳的選擇是甚麼,

重要的是妳都要回到自己的內心,

問問自己最想要的是甚麼?

五年後對自己的期許又是甚麼?

然後就努力朝妳想要的方向前進。

加油!!

回覆時間 2017-06-14 09: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