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A
日期
2018/12/14
留言內容
我是A,前陣子遇到好朋友背叛然後在班上亂傳謠言,甚至把我以前講過的秘密都一併講出去了。我很難過也曾失落了好一陣子,當初說好的不再干擾彼此的生活,但是他們卻這樣做,讓我很不能夠理解。甚至逃避去大學上課,因為實在是很害怕謠言和大家的目光,冷靜一陣子後我打算裝作甚麼事都沒有發生地繼續上課,他們沒有因此停止謠言,反而還變本加厲,讓我很難過也覺得好累。 曾經試著跟家人朋友討論這部分,他們都說不要裡他們、做自己的事就好、他們是忌妒我被這樣對待還敢來上課的勇氣等等了,雖然我都知道只能盡量不去在意那些,但是有時候會覺得他們很誇張。 現在的我還是依然裝沒事的上學,但是看到他們我就覺得內心有點不開心和不甘心,看到他們的真面目後我覺得好可ˋ怕,很害怕自己會再次面對同樣的人然後遇到同樣的事,我也不知道我裝作沒事去上課的這個方法是對的還是錯的,有時候會覺得有些人明明做了不好的事,然後欺負那些人,把他們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結果自己卻過得很好,讓我很不能夠接受和理解為甚麼會是被害的人來承受這些壞的東西,我覺得這實在是很不公平。
版主回覆

親愛的A:

原本學校中有同學共同扶持與分享的感覺是快樂的,卻因為在校園中與同儕的相處問題而感到不開心,相信你內心是委屈與痛苦的。

來信提到「前陣子遇到好朋友背叛然後在班上亂傳謠言」,不知具體是產生了什麼誤解或衝突,導致這樣的友誼變化?有時我們為了符合同儕的期待,而以為朋友就該貼心、甚至不應有衝突的見解,看起來是和諧的,但這畢竟是表象,其實這樣的妥協,長期下來,有時反而讓我們的心很受傷。信中提到「現在的我還是依然裝沒事的上學」,面對被某些人討厭的態度,這是需要勇氣的,而在不開心的情緒下,你仍堅強的面對,試著想找出改善方法,真是讓人心疼!

「看到他們的真面目後我覺得好可怕,很害怕自己會再次面對同樣的人然後遇到同樣的事」,想提醒A的是,一樣米養百種人,校園其實也是一個小型社會,同儕關係也不要僅限於同班同學;可以嘗試涉入其他生活圈,如學校社團等,在其他同儕團體中重新出發,找出自我價值。曾經,在我國中的時候,面臨了從鄉下轉學到北部城市,在新班級中久久無法融入而倍感孤獨了好長一陣子,後來就是透過找到自己的興趣,透過擔任小老師、社團活動的參與,多與不同同學交流,而逐漸克服了自己的孤寂感,甚至大大強化了自己在團隊中的存在感。

信中提及「現在的我還是依然裝沒事的上學,但是看到他們我就覺得內心有點不開心和不甘心」,我們不要把別人的不成熟行為拿來懲罰自己,讓自己感到委屈。與你分享「善待他人,也不要委屈自己」一書,書中提到:溫暖、可靠、誠實,會讓人想要幫助你、做你的朋友,並且為了你多付出一點努力--只因為到最後他們純粹的只喜歡你。與人互動時,可以保持誠實又圓融,傾聽但不苟同,展現尊重且能暢所欲言。冷靜、有禮、善良,會讓人產生好感,而好感度正是黏合劑,能夠讓組織活躍,並且把熟人變成真正的朋友。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說:「相信自己做得到,你就成功了一半」。當然,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課題都是需要勇氣去嘗試的,今天,你能來信求助,也是你有勇氣面對問題,而勇於面對問題,正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好嗎?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你能有多一點不同方向的思考。若是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度過情緒的低潮,也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即時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釐清困境。或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喔!

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19-01-27 02:28:00
留言者
日期
2018/12/20
留言內容
以前我是很喜歡小動物的,但近這一兩個月開始,會非常想打男友養的貓,自從有一次動手打了貓咪屁屁之後,這種衝動就不斷在腦裡盤旋,心裡不斷有想打牠的衝動,最近男友又養了兩隻小貓,我居然動手將小貓從籠子門口丟進去,還會掐小貓脖子,雖然力道都不大,但這樣的心理狀況讓我非常痛苦....我是不是哪裡有問題了!
版主回覆

楊,你好:

自覺到自己從喜歡小動物到有衝動攻擊小動物,相信你內心是感到迷惘與愧疚的,難為你了!

從來信中也知道你正深深的探討與反思自己的狀況,可知你內心還是很有溫情的,才會檢視自己是怎麼了、是否有哪裡問題了。有時候,真正讓我們覺得無法消化的,不是事件本身讓我們產生的「情緒」,而是事件之後,我們「自責」的情緒。不知楊是否曾經將自己的煩惱與不安跟另一半或家人提過,讓家人分享你的感受與情緒,一般而言,正常的情緒抒發,有時反而是讓我們生活中的某些壓力獲得宣洩。

又來信提及「心裡不斷有想打牠的衝動」這點讓我有些擔心你,不知通常是為了哪些類型的事情?或是對於什麼樣的環境比較容易引起自己這樣的情緒?是否與家裡寵物的行為反應有關?如因寵物教養行為而引起自己生活上的不舒服等,如果可能是這個方向,可評估朝寵物教養的方式改善之;如不是在寵物行為本身引發的,不知這樣的暴怒情緒頻率是否很高?易暴怒的情緒,可能是情緒管理問題、也可能是心理因素或是病理因素等,由於這並非是我的專業範圍,如果這樣的高張情緒經常發生,不知楊是否想過尋求專業機構確認自己的情緒狀況?以及時獲得專業的協助。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提供你多一些思考方向,如仍覺得困惑與心情低落,也可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即時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釐清困境。或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喔!

祝福你

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19-01-27 02:27:00
留言者
晨晨
日期
2018/12/21
留言內容
你好 我是一位16歲的女孩,我從高一開始就有點人際關係的問題,我是很內向的人,我高一的時候不敢上台說話,上台就會緊張,講話就會很小聲,我也很難主動跟同學聊天,再加上我之前認識的朋友跟我同班,我就變成只跟她說話,什麼事都跟她一起做,分組的時候都是等別人人數不夠來找我們,或是分到最後老師幫我們分組,高一常常有報告的作業,還有辯論的作業,我上台報告都非常的認真,只是我真的很害羞,所以我的聲音有點小聲,之後給同學評分的時候,有同學就直接說我說話太小聲,還有很多時候,常常有同學說我講話太小聲,我有嘗試改過,我高一有短時間真的很累很累,高一我甚至自..過,我知道那樣是不對的,但我當時真的很痛苦,但當時我的課業也算還行,到了高二,一開學我努力克服自己害羞的狀況,有比高一好多了,也交到好友了,但我總覺得她們會離開我,我總覺得我留不住她們,高二剛開學還好,現在我就天天都不開心,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什麼都不想做,課業也明顯退步,我常常在腦海中出現自..的畫面,只要一想到我心裡就會比較放鬆,我不知道我怎麼了,我覺得自己有病,明明班上的同學對我都很好,對我都很有善,上台也沒有那麼緊張,明明都不一樣了啊,為什麼最近我又覺得很不開心,明明大家對我都很好,但是我總是覺得格格不入,格格不入..我總是無法融入,我沒辦法融入,我總是無法融入,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想像個正常的人,我想要融入她們,我不知道怎麼辦,我在現在這個班有個比較好的2個女生朋友,兩個個性都很開朗外向,一個不常個我走一起,因為她很有人緣,常常跟別人走一起,但分組還是會跟我們,另一個跟我比較好,上廁所裝水或幹嘛總是會找我,但是她最近也跟班上的同學比較熟了,有時候會跟班上其他女生聊天,然後我就會自己走到位子坐下等她聊完,她就會來找我,我很怕,好怕她有天就不理我了,我知道她沒有這個意思,可是我就是很怕,畢竟比較熟的就她一個,我只有她一個,就她一個,我們班的女生都很瘦,只有我又胖又沒用,我也很不會聊天,我總是找不到話題,我總是不懂得如何開啟有趣的話題,我覺得自己很笨,有時候我很討厭有人跟我比較好的女生聊天,我想要她只跟我說話,只跟我聊天,只跟我走在一起,我覺得她人很好,我很喜歡這個朋友,她就像太陽一樣,也很少生氣,跟她在一起我真的比較輕鬆,我很想她只跟我在一起,但是就是因為她的個性很好,所以班上女生才會跟她聊天聊那麼開心,所以我不想限制她交朋友,我只是想想而已,最近上課都沒辦法認真,上到一半就好發呆,想著自己怎麼那麼廢,越想越想哭,有幾次差點哭出來,但因為是在課堂上,所以眼淚僅止於眼眶中,最近也沒什麼動力做事,我知道自己很懶,但我就是沒辦法,明明計畫都訂好了,結果都沒做到,常常忘記重要的事情,我不是故意的,可是就忘記了,就覺得自己很不負責任,也被老師批評做事做的不好,我到底要怎樣做,才能讓他們滿意,或許我怎麼做都不對吧,畢竟我只是個廢物,什麼都做不好,連我自己的工作也做不好,完全沒盡到我應有的責任,我知道很廢,又軟弱,什麼都不會,也沒什麼專長,什麼都靠別人,我真的是一個很沒有用的人,我未來還有希望嗎?
版主回覆

晨晨,你好:

看到來信,感受到你總是能默默的守護與陪伴朋友,卻又苦於自己較為內向的性格而認為自己無法有效交際而感到灰心,讓你落入憂鬱的情緒裡,真是難為你了!

來信提到「上台就會緊張,講話就會很小聲,我也很難主動跟同學聊天」,曾經有統計數據提到有社交恐懼症狀的人多達10-20%,甚至有些調查裡,有40%的人認為自己有「長期害羞」的症狀。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個性」或「人格特質」(陳豐偉醫師)。所以,首先要辨識自己的社交恐懼,是人格特質或是已嚴重到影響生活的程度?如果社交恐懼是人格特質,我們沒有必要去扭轉自己的人格特質,也無需因此感到自卑,克服這類型的社會焦慮,可透過過放鬆訓練來降低自己的焦慮程度,如腹式呼吸、瑜伽、靜坐、冥想等。我曾經也是會害怕在講台上被詢問問題,後來我透在報告前多做準備、多演練、先自我Q&A模擬,當真正面臨被詢問問題時,自己反而能有邏輯性的說明,也因此慢慢的建立了自己的自信,也降低了自己的緊張程度。

你說「明明計畫都訂好了,結果都沒做到,常常忘記重要的事情,我不是故意的,可是就忘記了」,其實,人的記憶容量真的是有限的,過去我也曾經面臨這樣的困擾,即使現在也偶爾會有這種現象,而我是怎麼走過來的?以下跟你分享我的心路歷程:我總會先想想PDCA各個環節:所謂

P,就是Plan計畫,包含分析現狀、找出問題、訂定影響因素及因應措施;

D,是Do執行;

C,是Check檢核,查核執行結果,檢討差異;

A,是Action行動,也就是在執行與檢查作業後,透過回顧、彙整經驗、修正方式等、同時將相關調整方項納入下一循環。

這個管理循環協助我把事情管的有條理,也讓我自己在工作上變成一個具有持續改善的能耐,也就是讓自己變成一個學習型的人;從「點」的想法,擴大為「面」的思考,也更有效的掌握了自己計畫的推行。

人的性格千萬種,每個人所交往的朋友也是,不限於開朗的交誼型夥伴,與你分享一本書「善待他人,也不要委屈自己」一書,書中提到:溫暖、可靠、誠實,會讓人想要幫助你、做你的朋友,並且為了你多付出一點努力--只因為到最後他們純粹的只喜歡你。與人互動時,可以保持誠實又圓融,傾聽但不苟同,展現尊重且能暢所欲言。冷靜、有禮、善良,會讓人產生好感,而好感度正是黏合劑,並且把熟人變成真正的朋友。或許開朗活潑的人會讓我們很快的熟悉起來,但真正的友誼卻是能默默的真心陪伴我們的,而這正是你的優點,一位體貼、溫馨、守候在朋友身邊的貼心夥伴。你說「我們班的女生都很瘦,只有我又胖又沒用」,想跟晨晨說的人身材的胖瘦並不代表一個人的價值,不過,如果晨晨認為體型上的改變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那麼也不坊設定個目標,用健康的方式朝目標努力。

信中提到「我常常在腦海中出現自..的畫面」,這點倒是讓我很擔心你,不知通常是什麼事件或情境下,特別會觸發你這樣的情緒?又這麼多年來,每當有這樣的想法時,你是怎麼克服的呢?今天你能來信,也代表你已感受到不應自已一人默默承受這樣的情緒低落問題,知道必須對外求助,適時的反應情緒、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不但能抒解憂鬱的情緒,也是正向的溝通管道之一,不知是否曾將自己的情緒與煩惱讓家人知道呢?讓家人陪你一起面對。不過,也要提醒晨晨,如經常沮喪到想放棄自己的情緒來襲,可能是情緒管理問題、也可能是心理因素或是病理因素等,由於這並非是我的專業範圍,如果這樣的情緒經常發生且嚴重影響到自己情緒與生活,是否考慮尋求專業的諮詢,確認自己的情緒狀況?如請教社區「公共衛生護理師」、學校輔導室或醫療院所的身心科等等,以即時獲得專業的協助。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提供你多一些思考方向;我想告訴你,你並不孤單,如感受到情緒低落而無法獨自面對,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將陪著你一起面對問題,或是可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喔!

祝福你

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19-01-27 02:26:00
留言者
小豬
日期
2018/12/21
留言內容
我今年27歲,是名女性,考國考考了5年,期間當過安親老師,資歷大概1年半,但在今年二月時在我用眼過度時,原本飛蚊症就很嚴重的我,視網膜裂孔了,不僅如此,我還有初期青光眼及視網膜退化(黃斑部感光細胞退化)等眼睛病變,因此我結束了我多年努力的考試。在休養了10個月之後,我想出去工作,但是因為眼睛的關係,我不能從事耗眼力及搬重物的工作,所以能選擇的工作很有限。我也害怕面試的時候,雇主詢問我的空白期及健康問題,我更害怕的是萬一做一做眼睛又有狀況,但我真的很想出去工作,我需要醫藥費,更怕我將來失明沒有錢,我沒有保險啊!我也想過個平凡人的生活,不想靠爸媽,雖然我父母不需要我扶養,但我人生沒有目標,感到很絕望。深夜裡我有時候會失眠,輾轉反側後悔我做的決定,失去了才發現來不急珍惜,也很納悶為什麼是我?覺得自己怎麼會落魄到這種地步,人生真是爛透了,一點價值都沒有,羨慕別人正常的生活,出國玩,而我犧牲玩樂,沒考到,沒玩到,錢也沒賺到,生體還壞掉,我什麼都沒有,真的是生無可戀、生不如死,有時候真的想到胸口很悶,眼淚一掉就是3、4個小時。真的好厭倦出門,也很討厭跟朋友見面,因為我覺得我實在是太丟臉了,大家都找到了喜歡、好的工作,人生都有新的里程碑,有了家庭,也有了另一半,就只有我戀愛都沒談過,也遇不到對的人,我真的覺得我好醜。我常常覺得世界上只剩我一個人,因為沒有人可以理解我,可以告訴我,我應該怎麼辦嗎?
版主回覆

給親愛的小豬:

看到你的來信,多年專注追求自己的目標,卻因為眼睛健康因素而必須調整,一時間感到失落、迷惘、甚至有些憤怒,難為你了!

你說「害怕面試的時候,雇主詢問空白期及健康問題」,我本身也帶領過HR部門,在遴選人才的評選過程中,學經歷確實會是評估的一環,不過更重要的是人格特質,特質決定成敗,學經歷是一時的,但一個人的特質才是決定他未來發展的淺力與責任心。至於空窗期問題,只要你有合理且完整的回應,在這空窗期內,你是如何充分利用的,這也會是一個可以說服對方的答案;曾經我也選擇了一位夥伴,職涯中曾選擇開店中段職場三年、又選擇照顧生病的家人而中斷職場五年,但他對於這幾年時間的運用是有體系、有規劃的在提升自己,很快的,在他回到場後一年,就挑起部門大樑,我也很慶幸有這樣優秀特質的工作夥伴。

其實,一開始看到你的來信,我的心也沉重了起來,因為我本身也經歷了一眼視網膜剝離、一眼視網膜裂孔,且在視網膜剝離手術後也面臨了黃斑部病變...一下子把我的記憶拉回了那段療養的歲月...。現今社會的就業甘苦談、人際相處的複雜、現實生活的各項挑戰等,讓我們確實經常會感受到各式各樣的壓力,日積月累下心理上的負荷自然也是越來越多,其顯現的型態之一就是"心理不平衡"。因此,我們會存在心理不平衡的感受,其實也算是個正常的現象,多數人在生活中多少都會存在這樣問題。生活上的不公平約可分為兩種,一是環境的不公平,二是心態的不公平;前者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適應或改變;而後者,卻是我們生命的"水",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它可以是推動我們更往前的動力,也可能會侵蝕我們的思想,讓我們產生負面感受來面對外在一切的互動。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是絕對的;很多時候,不公平只是種心態,心態可以調整,只有善於自我調整的人,方能更彈性的面臨一切挑戰與挫折,因此最主要的,是要提醒自己調整好心態來面對。生命的歷程,或許諸多折磨,也深深感覺到世界不再是那麼溫馨可愛了。或許有人會說,我們沒法對抗上天給的命運與控制他人的對我們的態度,但我們可以嘗試改變...將"捕手權"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思考接不接受這狀況或傷害的球。世界景象的美麗與否,或許關於路邊景緻,但更多是我們的手為這幅圖畫所著上的色彩。有時,我們可以嘗試著擔任起具有發球權的投手或是可以將球打的高飛的打擊手...。在眼睛生病前,我的生命只有工作,所有的時間與心思均放在工作上,不能說我慶幸生病,但確實因為生病,讓我反思生命的著重點,我確實因為眼睛的負荷問題,無法再像過去那般的高度投入原本的工作,但確實也在改變工作型態後,給了自己更多的時間"生活"(給自己、給家人、給朋友等),我體認到了「自我認同」,應始於要「愛」自己,終究是「自己」在感受所有的喜怒哀樂!

信中提及「真的是生無可戀、生不如死,有時候真的想到胸口很悶,眼淚一掉就是3、4個小時」,這點讓我很是擔心你,不知通常是什麼事件或情境下,特別會觸發你這樣的情緒?如經常沮喪到想放棄自己的情緒來襲,可能是情緒管理問題、也可能是心理因素或是病理因素等,由於這並非是我的專業範圍,如果這樣的情緒經常發生且嚴重影響到自己情緒與生活,是否考慮尋求專業的諮詢,確認自己的情緒狀況?如請教專業醫療院所的身心科,以即時獲得專業的協助。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提供你多一些思考方向。如仍覺得困惑與心情低落,也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即時陪伴著你一起面對問題,釐清困境。或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喔!

祝福你

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19-01-27 02:25:00
留言者
黃靖
日期
2018/12/06
留言內容
你們好 我最近一直跟我的媽媽吵架,我承認我個性比較硬,也是屬於不想低頭的那種個性,所以就容易和家人爭吵。 其實是因為我知道家庭要瓦解了(爸媽並不同心,我們是重組家庭,我是我爸生的,媽媽跟我沒血緣關係,我還有一個哥哥是媽媽親生的,雖然說如此但是我跟媽媽還有哥哥的感情比較好)但是我會被爸爸情緒勒索,他會一直強調我是他的女兒,所以我覺得很煩,一直想要把我拉攏,媽媽那邊也一直要我跟爸爸說清楚她的難處,但是我講了我爸也不會聽,怎麼說呢,我爸是一個比較自私的人,他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在這方面我真的很頭痛,我壓力也很大,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就容易和媽媽吵架。 算是很不孝吧!我真的好難過,也沒有人可以聽我說⋯畢竟家庭環境也不好一直跟朋友們訴苦,唉 有時候都會覺得為什麼要我去承擔他們兩個人的問題呢?只能說我是他們的女兒,一切只能接受吧⋯⋯
版主回覆
親愛的黃靖:
看到身陷在父親與母親之間當夾心餅乾的妳,煩惱父母親感情不睦、頭疼無法與父親溝通、和媽媽吵架中的不孝、無人可以分享妳的難處和痛苦。處在這麼多情緒中的妳,一定很辛苦、很無奈!
 
雖然信裡提及自己是個性強硬的人,但我們強烈感受到妳是個善解人意、貼心善良、乖巧的孩子,而且是家中重要的潤滑劑。不管是親生的爸爸、沒有血緣的媽媽、哥哥,都會找妳當傳聲筒,自己因為想讓家庭和樂融洽的想法,但無法無力搭起溝通暢順的橋樑,卻讓自己陷在父母雙方溝通不良的困擾中。我們感受到妳已經為了這個家庭非常努力,也用了很多方法似乎成效不佳。
 
靖,讓我們回頭想想,每當爸爸媽媽要我們傳達他們心意和想法時,其實父母背後和內心有不同的想法想表達?有沒有可能他們其實是需要對方的關心卻說不出口?有沒有可能是我們無法正確表達他們彼此的心意呢?我們不是他們,所以只有父母他們知道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東西呢?
 
來信中我們看到的是父母請妳當中間人讓妳為難,但我們覺得人與人之間有一定的「界線」,我們得釐清什麼問題是我們該做的?是我們想做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課,釐清問題後問問自己是願意做的?樂意做的?還是那些問題應該是父母他們自己的功課呢?相信別人的功課我們是無力處理的,既然是別人的功課我們是否交回給當事人會更理想呢? 
 
當然我們和哥哥還是可以當中間加分的潤滑劑,當父母彼此在抱怨對方時,我們讓他們知道其實他們對彼此是關心的,和內心真正的渴望,會不會讓家庭的煙硝味減少一些呢?也請妳容許自己的無能為力,好好跟父母表達自己的困擾和難處;首先請照顧好自己才有餘力去幫助家人喔!如果還處在情緒的黑洞裡歡迎再來信或打1995生命線,期待妳的來電!
回覆時間 2019-01-27 0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