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余采晏
日期
2019/12/24
留言內容
最近我很懊惱,因為我不知道怎麼處理我的心情,父母離婚我可以接受,但是父母離婚後的改變我根本不想接受,我想了各式各樣的後果但還是會害怕,在學校的午休也都在崩潰,一想到如果真的要爭奪撫養權,我就害怕,因為我已有自我判斷的權利,所以法官會尊重我的選擇來去判斷,可是弟弟我不知道,他才小2一定會把他判給經濟能力較好的一方,媽媽想要我們三個孩子一起,但是一想到媽媽要一次撫養三個小孩根本不可能,所以一定有一個是跟爸爸的,因為弟弟妹妹都喜歡黏媽媽,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犧牲一下也沒關係...。最近滿腦子都是這些事,我根本無法專心念書啊...就要會考了,我到底該怎麼辦……
版主回覆

采晏:

妳好!讀完來信,感受到妳在寫這封信的當下充滿著混亂與無助,小小年紀的采晏有好多好多的擔憂,這樣的妳也著實讓我們感到心疼與不捨。

來信中提及爭奪撫養權一事,其實大人們對孩子們要考慮的除了撫養權是個別撫養、還是共同撫養之外,還有監護權是個別監護、還是共同監護,探視護…等等。而法官除了會以經濟能力列為優先考量之外,其最樂見的應該是誰能夠給予妳跟弟、妹三人最多的照顧與陪伴,因為爸媽對你們姊弟的愛是無法用金錢去衡量的。

由信中內容可以感覺到采晏除了是貼心的女兒,更是位心思細膩的好姐姐,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及不捨弟、妹與媽媽分開的情況下寧願委屈自己,在此我們給懂事采晏按100個讚!只是在體貼家人的當下,別忘了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因此刻的采晏除了擔心父母離婚後的家庭樣貌及生活方式改變感到不安,再者大人間的紛爭身為子女的妳亦無法介入,但現在迫在眉梢的是正面臨著的極為重要的國中會考,可以試著讓父母知道妳此時的焦慮心情,也陪著爸媽請他們靜下心來找出問題原因,相信乖巧的妳會是父母間的最佳潤滑劑哦!不管父母最後的決定為何,當他們知道妳的憂心與牽掛,相信他們也會把妳的想法一併列入考量。

另外,采晏目前還在學中,如果心情一直杵在原地打轉,無論在課業或是與家人的相處都會受很大的影響,別忘了可以向學校輔導室老師尋求協助;也歡迎妳繼續來信,也可以邀請爸媽來電1995生命線,我們線上協談志工會陪著妳跟家人一起面對問題做討論。祝福妳一切順利!

回覆時間 2020-01-15 10:01:00
留言者
雲霧飄渺
日期
2019/12/23
留言內容
我從小因患有先天性疾病長相與一般人不太一樣,雖然我不怨我的家人,因為他們給了我很多很多的愛,有時總會被人嘲笑(小時候因此還被人打,重點是還被不認識的人打,所以找不到兇手),但家人總是說他們壞,不要理他們,他們沒家教......,久而久之我也習慣了,或許我是我長大了,(比我小的)告訴自己幹嘛要跟哪些比我,小的人計較,(比我大的或跟我同齡的)告訴自己幹嘛要跟一個沒家教的人計較,但其實他們帶給我的傷很痛吧! 國中的時候被霸凌的很嚴重吧(關係&言語),有些班上同學說我很髒,我碰過的東西要消毒,我碰過的東西會爛掉、腐蝕,但班導師都不處理,雖然我是特殊生,但因資源班班級人數的關係,我無法上資源班,所以資源班老師也愛莫能助,但她都看得出來班上有些同學對我的不友善,當時我又不想轉學,想說轉了也不會比較好吧!有次我頭痛發作了好多天,所以請了兩天的病假,第三天去上課時班長(她對我非常好,但她是班上的風雲人物)來關心我,可是有同學說:她有來沒來有差嗎?我頓時非常難過,當天中午我就請假回家,不知道是我身體還沒好還是因為同學的話語傷了我,還有一次段考下課時,剛好發生大地震,當時我正在上廁所因此來不及出來,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跑光了,我還很擔心同學會不會找我,急忙跑回教室(順便跑去緊急避難的地點),剛好看到班級在整隊要去避難點,我聽到班長大喊我的名字,說我不見了,我趕緊說我在這裡,結果我聽見同學說幹嘛找她,她有沒有跟上有什麼關係,班長說她也是班上的一份子呀,到集合點時,老師特地交代待會如果考試時發生地震,放下筆,不准寫考卷,逃命要緊,旁邊還有同學很開心說如果考試發生地震就不用考了,真棒!另一位同學笑他笨說發生地震要重考,同學一聽立馬說:算了還是不要地震好了,但當時我連考試都不想考,覺得如果我被關在廁所或是被壓扁了,是不是都沒關係啊!可是為了成績我告訴我自己,那是他們的奸計,要讓我成績掉下來的奸計,因為她總是考不贏我(雖然我的成績也沒有多好XD,但她總是輸我
版主回覆

親愛的雲霧飄渺,你好:

你因先天性的疾病而影響到你的外觀,而造成你的人際關係的疏離,甚至被霸凌,這一切你都用自己的方法告訴自己不要跟他們計較而渡過。但這一切現象在生活中卻不斷地的發生,也慢慢的摧殘你的自尊和自信。辛苦你了!你一出生就必須面對生活中的這些考驗,即使到現在,依然不斷地出現新的考驗!這樣的日子讓你過得不開心,甚至需不斷的自我安慰,讓日子才可以繼續走下去。

我想就是這樣所以你才會貼文來求助是嗎?

你的身體狀況或許現在暫時無法改變,但是其他部分卻是可以改善,讓自己可以過得開心。以下觀點提供你參考:

1.加強自信心:如何接受自己的現狀,肯定自己、建立自信就變得特別重要了。例如縱使被說壞話,被討厭,也無需太在意,因為『對方如何看你』那是對方的課題。 他們只會在憤世嫉俗、冷漠無助的時代裡隨波逐流。

2.珍惜所擁有,擴大自己的優點:想想有疼愛你的家人,照顧你的班長,還有默默關心你的人,你並不孤單用感恩的心謝謝他們。擴大自己的長處,讓自己的光芒遮蓋你的痛,擺脫那些讓你傷心難過的事。

3.運動:運動能幫助腦內分泌多巴胺,具有傳遞快樂、興奮情緒的功能,當你處在快樂的情緒時,是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喔!

記得若心情依然感到痛苦、無助也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會陪伴你一起面對問題哦!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0-01-15 03:57:00
留言者
無題
日期
2019/12/23
留言內容
辛苦的老師您好: 自從2018/01/04的留言之後,在前陣子才發現自己有來這裡詢問當時苦惱的事,往好處想大概是忘記這件事情本身;但實際與壞處想大概是我發現我至今仍困在同樣的問題裡,無力與無奈的階段早已過去,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已經接受了這些。 親人的每況愈下……不如說是我對家庭的想像興許只是假象;擔憂給朋友增添麻煩實屬朋友曾明確指出沒人會想聽到身邊的人不斷說想死這件事情。 其實我真沒要責怪家人或朋友的改變,一切的問題都是我自己,加上現在又多了工作的壓力,我竟發現我越來越難將負面的感情說出來(儘管我又回來這裡留言實在與我這句話相當矛盾),甚至到了要說出這些話得喝酒、說的當下還會感到異物哽在喉頭的感覺,而同時也知道跟朋友訴說並非長久之計——不如說跟他人訴說並非長久之計,這才是讓我最困擾的理由。 正因為知道自己是所有問題的起點,所以不想活著,查過一些自我了斷的方法卻有一種『為什麼死也那麼麻煩』的感覺……居然是怕麻煩而活下來嗎?想到這點真的是……真是可笑又無奈啊——而這也是人生給我的感覺,因為父母生我、所以好歹得將他們送走我才能把自己了斷,這就是為什麼當時、直到現在覺得自己只能等死的理由。 活在世上並非只有痛苦的事,只是那些事情對我而言只在當下,但不知道為什麼痛苦與等死的想法從未離去……我知道他才是人生這件事的真正面貌,去掉人終有一死這物理的條件,至少對我而言我不認為自己能夠做出什麼了,什麼都做不到也不想活,不想活除了意願之外還有想不到什麼值得活下去的理由,以前說到責任就是因為我覺得除了責任之外,還真的沒什麼活下去的理由……想到先前還有人說投完票再去死這樣的話就覺得……其實真沒人管你這個人活下去與否啦,但這也很正常不是嗎? 並非說自己想被誰挽留或是重視,單純地想著為什麼不能輕易的去死……除了可笑的麻煩之外大概就剩下痛而已吧,我一直在等死之外、也在等我那天衝動帶來的勇氣讓我解脫。 我並不知道梳理快兩年前的問題對我而言、或對看到這裡的您而言有沒有什麼更輕鬆(於我)或更了解前後脈絡(於您)的幫助,也不知道為什麼覺得應該要回應將這個問題結束(儘管我認為結束就是了結自己才行)……或許是真的找不到人說?潛意識覺得這問題也沒什麼大不了、跟自己一樣也沒什麼大不了一樣……我真的搞不懂到底想要什麼了。 安慰嗎?建議嗎?我不認為那些有用,也不認為自己有用了啊,畢竟人就是要『有用』才能存在,生命的意義又如何?我早就知道那不存在也沒用,於社會於人際於家庭都只論有沒有用,沒用就找個人取代就好,這才是我只好向內思考意義的理由啊,因為覺得外在無法改變、就只好努力調適自己鑽牛角尖逃避啊…… 正因為知道這些,也知道問題大概都是自己(因為外在無法改變、但自己卻一直感到痛苦),那自己既然無法不感受到痛苦,那就一次結清就好了,不是嗎?
版主回覆
親愛的無題你好:
 
讀了你的來信,我試著換位思考,如果我是你活在黑白甚至沒有顏色的世界裡,那種無望的情緒下,我可能早已不在這世上了,所以我很想知道也請你試著想想看,是什麼想法及做了多少爭扎才能讓你撐到現在的呢?

 
這幾年你在黑洞裡的生活,只能自己孤單承受無助、恐懼、害怕、憤怒種種負面的情緒,有些時候或許會有人在裡面陪你渡過一小段時間,也有人在洞口外面努力叫喊希望你能趕快出來,但這一切的渴望與愛你的心,對你而言,似乎都只是暫時性的阻止你的想法,只有治標沒能治本。
 
我真的很擔心你,假如有一天你一念興起做出了對自己傷害或自殺的行為,而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這將會是父母、朋友心中永遠的痛,因為你在他們心中是無人可以取代的。然而,我相信你會寫這封信還是想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拉自己一把,這幾年大家給你的建議跟想法應該都差不多,但真正執行者才是你,未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也唯有你自己才能決定,不是嗎?!誠如你所說的人終究會ㄧ死,來這世間一趟,你想要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灑脫或者名留千古,決定權都在自己的手中。
 

有句名言:「生命終究會自己找到出路」,但在找的過程中必須不斷的摸索嘗試及改變,我相信你應該試過各種不同的方法,我想告訴你的是當你還是活著的一天,就不要放棄任何機會及希望,包括尋求身心科幫忙,而你自己也可以參考以下方法自我保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768/post/201907040011/遠離憂鬱,讓自己變得更快樂!專家教你5招提高快樂激素「多巴胺」。不要放棄自己可以走出黑洞迎向陽光的機會!
 
假如你情緒依然感到低落、痛苦、無助也歡迎隨時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會陪伴你一起面對及討論。希望你能早日走出的陰影,迎接快樂的未來,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0-01-15 03:54:00
留言者
phany
日期
2019/12/27
留言內容
你好 首先 非常感謝看到這則信息的您 最近我的朋友們都很憂鬱 看著這樣的他們 我覺得很不好 很難過 所以 我每個人都很關心 希望他們能更好。 但每個人的問題都不一樣 常常只能當聆聽者 有時候 不知道自己該給甚麼意見才好 最近 他們都跟我說 希望我能多愛他們 我也很想 我也已經很愛他們了 但是面對這麼多人這樣的情況 我發現自己心情也很累 一個人真的沒關係 一次太多人了 加上自己也有很多心事 我也不想要在他們都這麼累的情況下告訴他們我的心事 只會讓他們更累 。今天他們很多人都哭了 在不同時間點 但是在我不在的時候 看他們發文才知道的。我其實很羨慕他們 我的情況是 想哭但不能哭 因為我覺得要堅強 而且 在家裡 爸媽姐弟都在 有時候只是單純想哭 但一哭 就會不斷地被問為甚麼要哭 怎麼了這種話 又或是 哭甚麼哭 。我想請問 身為聆聽者及給意見的人 該怎麼讓發洩自己的情緒 治療自己呢 就像現在在看這篇的你一樣 幫助別人的問題 那自己的問題該怎麼辦呢? 謝謝你看完 希望您每天都有很好的一天 也謝謝你願意回覆我。
版主回覆

親愛的Phany:

妳好!能感覺得出妳是個很溫暖的孩子,總是為周遭朋友擔憂的妳,自己卻扛著好多好重的壓力,把對方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絞盡腦汁想幫忙、解決問題,但遇到自己幫不上忙的事情時又會有點沮喪,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為了做好傾聽者的角色,妳必須故作堅強,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沒有外表看似這麼堅強。其實每個人都一樣,也會有情緒、會傷心、難過,會胡思亂想。妳對朋友的愛護,就像黑暗中的一盞燭光,努力守護著好友們驅散著黑暗;但同時也擔心妳接受這麼多的負面情緒,自己一不小心情緒也會跌落谷底,無法自拔,真是辛苦妳了!

但是妳可知道,在幫助周遭的人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會照顧好自己。也就是懂得視自己的狀況,做適度的協助。這樣不僅是對自己,同時也是對對方的尊重。當朋友跟我們說話時,若我們沒有精力或是心中有太多事要處理,對方可能感覺到我們注意力並沒有完全放在他身上。這就是為什麼朋友們「希望你能多愛他們一些」,雖然你盡力的愛護著他們每一個人,但是他們的感受卻是不夠的。而終究人的精力有限的,若我們能依自己的能力去做調整,先照顧好自己,有餘力再適度的關照朋友;如此朋友從妳這裡得到的支持,也有能力去面對他們的問題。

妳提到:「想哭但不能哭,因為我覺得要堅強」,對於妳來說堅強的人是甚麼樣子的呢?不哭的人真的都堅強嗎?其實「愛哭並不代表脆弱,有時候眼淚反而讓我更堅強」。哭和笑一樣,都是情緒的表達方式,要求自己只能笑不能哭,這可不符合人性。有時家人的關心的確會產生一種壓力,常常我們自己都還沒搞清楚情緒的來源,家人就會希望能給個明確的答案;自己明明尚無頭緒,還要給別人一個解釋真的不是這麼容易。但想想家人的反應也只是想告訴妳「他們很關心妳」,如同妳不喜歡看到朋友不開心,家人當然也會希望妳過得開開心心。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他們,也讓家人當我們的守護天使;如此家人的愛有了著力點,而妳的情緒也得到抒解。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方式去處理情緒、壓力,可能是看個電影,跟著情節裡面的角色去釋放情緒、可能是聽音樂,將情感融入旋律轉動、也可能是去爬山或運動,盡情揮灑自己的汗水、或者是找一個能傾聽且值得信賴的人,這個人可以是家人,也可以是朋友、老師,透過述說自己的感受、想法去整理自己混亂的情緒。就如同當我們對於別人發生的問題愛莫能助時,其實並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絞盡腦汁想要幫忙解決問題,我們只要在他身旁陪伴著他就可以了。要相信每個人其實都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問題通常也只有自己能解決,而我們所能做最棒的事就是陪伴。

很開心能收到妳的來信,讓我們知道有人也跟我們一起努力著讓周遭的朋友更正向,相信妳的朋友一定很喜歡妳溫暖陪伴的感覺。如果有機會也歡迎妳將來有一天能成為生命線的助人志工,經過專業的訓練與自我探索後,不但能學習到助人的能力與技巧,也更知道「照顧別人前要先照顧好自己」的真諦。請記得當妳有事想說,但找不到人能讓妳述說或是抒發時,歡迎再度來信或是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喔!也可以直接來電1995,線上的輔導員能即時的陪伴妳並做討論,或許妳就能直接解惑。祝福妳!

 

回覆時間 2020-01-15 02:34:00
留言者
培根
日期
2020/01/08
留言內容
我總是處於一個,害怕不被愛的狀態下 我無法真實的性任伴侶關係,但我試著相信伴侶的關係努力做到 但我總害怕被拋棄,我會不會什麼都沒有? 抱著孩子,孩子需要媽媽的擁抱,讓我真實的感到被愛與被需要 但這他們長大即不會再有,我會感到很失落?因為我需要被愛? 我想當個好媽媽?想給一個創造力的環境? 但我總控制不住脾氣,怒吼?失控? 我想當一個好伴侶,但我無法壓抑心理的不平衡 我不想一直唸出口,我討厭這樣的自己,就像我心中那討厭的範本 黃臉婆?一直不平衡?一直念?一直想要關注? 但我一步步、一直走向那個討厭的範本 我本來自戀有自信。 但我現在討厭照鏡子,鏡中的自己好醜、好憔悴 我對我的工作能力與態度的自信 現在我總是,我可以做到什麼? 為什麼我總做不好? 本來很「愛吃」是我的興趣與嗜好 但我現在,食之無味,吃東西都沒有覺得好吃也不知道要吃什麼 「吃」已不讓我覺得開心 有時候會想著,我不在這個環境中,他們有差別媽?我重要嗎? 我想做好我的工作,但我做得好媽? 我時間總是不夠, 我的專注力有很大的問題,今天醫生評估說我應該從小就有專注力問題。說吃藥可以改善,我很想嘗試、 我其實很喜歡我的工作,只是我的時間管理能力有待加強 我想要很高的專注力 我要如何判斷,目前狀況的我,有時冷靜到冷血的狀況的我,是想像中的我、幻想中的我還是實際狀況的我? 承上,有時候我好想彷彿可以感覺到,像那冷血無愛的狀態,例如殺人卻無感的冷靜,好像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想法到底是看劇而來的還是我對生活中的毛盾?如何分辨?若我心裡真的有這可怕的苗,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我害怕。但平常的我是非常多愁善感且很有同理心的人,但在某些小小的時刻,我好像會有奇怪的想法或可怕的想法冒出,但這是不是只是看了什麼劇情或者是以個小小的白日夢而已?這到底是整麼做差別 其實我小的時候有二件事讓我印象深刻,也有點可怕,但那是對動物。我養的老鼠咬了我,我生氣但突然變冷靜,我就把他丟下樓了,那大概在國小三四年級。一次是國中,家裡養的貓抓傷我,我無意識的把它重重得甩摔。那感覺都在片刻間的改變又回神。長大後沒有再類似狀況了,但我回想起這些事覺得好像不太對。 我本來對孩子有滿滿的愛與耐心,但最近我漸漸失去這「母愛」我看著孩子那原本滿滿的感動感、開心感、愛好像消失?時好時壞?我有時覺得好煩躁 好煩 好吵 好不想理?但以前的我不會這樣 我曾經有也不知道是不是,醫生說得不同,有衛教師說是創傷症候群但醫生說應該不是。我曾經因為父親的過世,一個月以上沒有睡,後來也變成慢性失眠,一點燈光一點聲音都無法入眠,要戴耳塞並將房內所有燈光,連冷氣機上的指示燈、延長線上的燈都需要遮蔽。 我與父親的感情非常好,是我在這世上唯一可以說心事(我無法對人說心事)也唯一覺的愛我的人,他就像我生命中心,但他過世後的一段時間後,我像是遺忘他般,都不回去想到。這是我心裡刻意避開嗎?我該面對嗎?但面對是非常的痛苦呀 我從小一直覺得我媽不愛我,小時候她一看到我總沒好臉色,也一直罵我。不愛我的感覺到現在還是有這種感覺,對媽媽好像有種莫名的「恨」?我說不出那感覺。而且我發現我很容易討厭媽媽做的很多事情。這是該改變的嗎?我覺的童年的我很想要被愛,那不安全感好像影響了現在的我。 我把很多錯怪在我的童年、怪在我媽身上,但這也不公平呀⋯⋯
版主回覆

培根,你好:

 

看到你自我要求要當位好媽媽、好妻子、好女兒…,卻也不斷的自我檢討自己做的不夠好的地方,苛責著自己不盡理想…,難為你了,也辛苦了!

 

來信提及「害怕不被愛」、「害怕被拋棄」…;我們都會有情感需求,當然偶爾會有不安全感產生也是自然的,只要不是過度且嚴重影響彼此的相處。周慕姿在「關係黑洞」一書中提及“相愛不容易,相處更難。這些「困難」,其實時常是根源我們內心的「不安全感」,可能會使得我們將自己的不安,投射在與對方的這份感情中,甚至變成了連我們自己都不認識的人”。而這種根源於內心深處的不安,或許與「對方的行為表現」有關,但更多的是與我們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有關;因此,關於不安全感,我們需要先探討的是:我們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這份情感的?如果不安全感的部分成因源自於另一半的行為表現,不論你自認事情大小,是否曾經試著與另一半溝通過?又你說「想當一個好伴侶,但我無法壓抑心理的不平衡」,相信你內心也是充滿愛的、也是愛人的,唯有基於愛,才會檢討自己做得對不對、夠不夠…。

 

又,喜歡自己的工作是幸福的一件事,自己也覺察到時間管理需要加強,而這需要專注力的幫助等;能自覺發現問題,正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信中提及「時間不夠用、專注力問題等」,也提到有就醫及醫生具體的醫囑建議是服藥改善,不知目前進展?

 

另外,信中提到「童年的我很想要被愛,那不安全感好像影響了現在的我」、「本來對孩子有滿滿的愛與耐心,但最近我漸漸失去這“母愛”」、「可怕的想法冒出」、「把很多錯怪在我的童年、怪在我媽身上,但這也不公平呀」…,看到培根反覆的苛責自己做得不夠好,真是令人心疼!想提醒培根的是,人的大腦十分神奇的,總是能在瞬間產生許多想法,也難免會有灰暗的一面,想法的出現並不代表絕對的對錯,重要的是我們有自我覺察、也能判斷是非。另外,我們要愛他人之前,首先要先照顧自己、愛自己,然後才有能力去愛身邊的人。心理諮商師洪仲清指出: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另外,與你分享岸見一朗、古賀史健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一書,書中提到:改變的第一步,是要先知道。另外,我們需要積極正面的斷念,這部分首先要分辨「可以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關於我們「經歷了什麼」,是無法改變的,但是「如何運用它」卻可以憑自己的力量去決定。既然如此,就不要聚焦在無法改變的事,只關注在可以改變的事。

 

以上的觀點與經驗分享予你,希望能有多一點不同方向的思考。若仍感到情緒低落或想再深入探討,可以來電生命線1995專線,線上的輔導員會即時陪伴著你一起面對與探討問題,或再來信桃園市生命線。

 

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0-01-15 0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