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gg
日期
2020/08/02
留言內容
以前的我是一個不想讓父母擔心的小孩,所以都是按照他們所說的去做,即使我不願意我也還是盡量完成,也可以說因為當時的我沒有想法吧,甚至不會想到未來要幹嘛,所以現在進入的這個職場,說實在我一點都不喜歡,也沒興趣想了解甚麼,我以為在工作的場合上我也能演的很乖很聽話,但店長還是很厲害,他覺得我根本沒心要學,所以很不滿意,翻了我好幾次白眼,我總覺得再這樣下去,有一天我會爆炸。 我總覺得我一直都像個演員,要演到讓大家滿意,但卻忘了自己要甚麼,現在的我其實有想要做的事、想要學的東西,這些是我以前從來不會問自己的,現在我清楚自己的個性,也清楚自己對甚麼有興趣,所以我和爸媽說我想先到自己家的公司做文書工作,然後因為上班時間也固定,我可以趁著這段時間去學一些自己有興趣的課程,然後考證照,我不想再浪費時間做自己不想做的工作,但他們還是要我繼續在這個讓我覺得很煩的職場工作,覺得我只是在逃避,可是我真的不是,我覺得這個工作要的特質,我完全沒有,加上就算我一直想逼自己做好做快,但內心就是不要,我不懂為甚麼我要活得這麼不開心。 現在我只要騎車經過上班的那家店,心情就很差,在其他地方看到這家公司的商品,我就覺得反感,甚至看到店員在結帳,就會想到自己很痛苦的時候,我到底是怎麼了...
版主回覆

gg:

  日安!我從你的陳述,看見了過往的你,是一個體貼的人(因為你說到不想讓父母擔心,並會接受他們的建議去做事)。而今,這貼心的小孩已長成除了仍具有貼心,還多了有自主思考的大人。gg現今身為一名大人,在目前的工作場域和職務內容的選擇,由於有納入父母的想法去從事;而在實際接觸過職場環境後,我看見你對於自己未來的職涯規劃有了想法的整理,也更知道自己想要些什麼、將要安排些什麼。

  當這樣思維的調整,與父母原先的想法(以及他們的考量)有所偏移產生時,你向父母說明和討論,他們則是認為自己在逃避,並希望自己可以待在原職場環境。這樣的情境,我想你的內心可能感受到孤寂和失望吧!而這樣的心情,其內心深處是「希望被理解的、接受的、肯定的」;假使自己的需要是被接住之時,自己就更展現了一名大人的模樣,且邁往屬於大人所擁的自由和成熟之路。

  另外,也讓我們試著換個角度討論這件事情,「是什麼原因父母會希望自己待在原環境?」、「他們對於自己有什麼盼望和期待嗎?」這部分可能要請gg再和父母討論及理解他們的想法(這也展現了你的貼心,以及能納入他人的想法)。而倘若經詢問釐清,自己和父母的期待仍是有所差異,這部分則是要回來問問自己:「我要回應多少他們的想法和期待?而也要回應自己多少呢?」。上述情境,有待你因著邁往更自由且成熟的你,而再與他們溝通,並且騰出時間來自我省思和採取行動。

  而在邁往未來的人生路程中,若有想訴說的心情,歡迎再來信和我們討論;也可以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業人員進行回覆。若在情緒無法自處時,也可以撥打生命線專線1995,線上有受過訓練的輔導員們會陪伴著你,並且即時和你討論妳的困境。祝福你,在「再行溝通、思索、決定,以及行動」之後,能更順心向前邁進!

回覆時間 2020-08-10 15:55:38
留言者
以欺壓待我,我名必不被塗抹
日期
2020/08/04
留言內容
請問如果人成長的必要元素是大量的讚美 那會不會目前流行的對外表的讚美是正確的?一直很困惑 到底是我想要別人對自己成就和外表能力的讚美是錯誤的 還是它只是很正常的情緒需求?請問我應該怎麼對待自己渴望讚美的感覺?常常覺得很焦慮恐懼需要別人的讚美安撫,但又會下意識告訴自己,不應該這麼做,因為這是驕傲,然後陷入嚴重的自我懷疑,自己本性是不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人才會一直需要別人的讚美肯定,可是讀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的情況只是出於被長期忽略的沒自信、自卑所以需要人肯定,它是正常的情感需求而不是過分的驕傲(後來讀到否定自身能力的客觀限制也是不健康的),請問到底什麼才是對的?
版主回覆

以欺壓待我,我名必不被塗抹你好:
         細細看過你的來信,我猜你一定是一位作事認真、勇於負責,高自我要求的人;可是又常常被忽略,所以更渴望贏得別人的讚美。「讚美」是你努力的目標 ,甚至是生活的重心,因此你認真思考「讚美」的價值與意義。從取名「以欺壓待我,我名必不被塗抹」隱隱透露被壓抑的憤懣,是嗎?
         我們都是在「被認同」的社會氛圍中成長,從小在家希望爸媽的讚同、獎勵;在學校學習渴望老師、同學的誇獎。長大了往往會誤認為:大量的讚美是我們成長的重要元素,好像所有的努力都為了得到他人的讚美,卻超越了應該滿足「自我實現」的本能需求。不知不覺我們「忘了自己的獨創性」,所有的努力都是結果論,為了迎合別人的掌聲、認同,給自己背負太多無形的壓力。我們都被「讚美綁架了」,行事就無法自由自在,感覺不到「自我實現的成就感,自我滿足的喜悅」。其實贏得讚美既不是驕傲也不是自卑,更不是前進的動力,頂多只是錦上添花罷了,你認為呢?
         有個「父子騎驢入城」的故事,說的是「我們不可能討好所有的人」,最重要的是「我的想法,我的決定」。我們太在乎別人的眼光時,就容易丟失了自己的獨創性;因為太在乎別人的評斷,所以總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相對的也容易產生被忽略的失落感,你能覺察、自我省思是好的開始,推薦你閱讀案見一郎、古賀史健寫的「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可以提供另一種思考,讓人更了解自己,肯定自我。
         成長是一連串的學習與改變,換個角度出發,如果能試試放下別人的眼光,只專心做自己想做、決定要做的事,輕鬆自在的發揮專長,到時候是否會感到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別人怎麼看我,好像就不那麼重要了?這就是自我肯定!還有疑惑可以來電1995生命線,或上桃園心衛中心網站點諮詢答問集,我們都會陪伴你,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0-08-10 09:09:31
留言者
無言
日期
2020/08/05
留言內容
我真的覺得很煩,我前幾天有留言,有關貓咪的問題,今天又跟我媽吵架,原因是我媽放東西在比較低的地方,結果我的貓就把他巴下來,我就把貓抱過來跟他說不可以這樣,結果他又去巴第二次,而且還把他這個叼走,結果我媽就生氣,衝過去我的貓那邊,大吼大叫,還踹椅子,我真的是覺得很無語,我知道我有點太溺愛我的貓,但我只是覺得我想讓他開開心心過日子,所以我每次都會用唸的,我不喜歡用打的,而且我媽現在在旁邊講貓就是貓,狗就是狗,畜生就是畜生,不能跟人比,我是真的氣到快發瘋,我覺得我跟我母親的觀念相差太多,我也承認我對貓比對人好,我也有反省過,但一想到有些人看起來是一張臉,結果其實有兩張臉,我就覺得貓比較好,我媽一直覺得我太寵貓,煩死,我真的覺得很煩,也憤怒,要不是她是我媽,如果是其他朋友說這種不要臉的話,我馬上跟他絕交,還說什麼愛動物,一直說動物是畜生這樣也算愛動物,一直想要打貓,真的很..... ,現在她在我旁邊說甚麼貓不會幫我買飯,洗衣服,說真的我覺得她一點兒也不愛動物,我現在真的很想罵髒話,而且她一直在說甚麼她小時候養很多動物,就是要用打的才有用,但我就不喜歡打貓,用說的難道不行嗎?貓咪本來就愛玩,我看過我媽打過狗,因為他一直亂尿尿,真的很可怕,,最後送給親戚,一方面因為我媽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家裡太小,我再次看到那隻狗的時候,他長大了,但頭總是低低的,眼神充滿害怕,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小時候一直被打,他剛來我們家時,是開開心心的一直小笨狗,臉總是笑笑的,頭一直都是抬得高高的,所以自從我養了這隻貓,也許也是對那隻狗的愧疚,我承認我有點過度溺愛,但我一想到他陪我的時間也只有十幾年,我就不忍心打他,說真的我或許很自私吧,總是溺愛,我是把他當成我的寶貝在照顧,結果我媽只把他當畜生,我之後就要上大學了,要住宿,我真的很怕我的貓被欺負,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一想到這事情我就壓力很大,我好害怕
版主回覆

你好

看到你的來信,在詳細的描述與寵物貓咪的相處中,可以感受到你對貓咪的濃厚疼愛與依賴,也了解你常常處在貓咪與媽咪之間,所發產生的衝突,煩悶到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更擔心離家上大學後,貓咪會受到媽咪的嚴厲管教而擔憂不已,而這些問題也正困擾著你、也正是你想要能迫切解決的。關於對寵物的教養照顧 ,每個人的觀念與方式都不同;正如同父母親對子女的教養方式,也會有不同的想法與方式,在這之中的衝突與矛盾,也是會常常發生的,所以良好的溝通與相互的尊重,是很重要的。 若真的不放心交給媽媽照顧貓咪,是否有想過可一起帶在身邊住宿,或交付給其他信任的人照顧,也都是可解決的方式。

寵物之所以受到人的喜愛與信任,便是它們不會說話,所以沒有背叛與衝突,因為全部的溝通與感受,多半是來自於主人的情感投射,同時也會造成在情感上過於依賴寵物,產生與現實的人際交往越來越遙遠,而在你的來信當中,也發現了你不喜歡與其他人的來往,對家人互動也產生了厭惡與排斥的情緒,這是老師比較擔心的地方。 雖然有個能用心照顧的寵物是件幸福的事,但是家人與朋友的關心與配伴也是很重要的,希望細心體貼的你,也都能夠同時擁有這些幸福。

這段時間承受著這些不確定的壓力,對你來說一定很不好受,建議你能試著和媽媽說明貓咪對自己的感受與其重要性,試著讓媽媽能夠理解你的寵愛,但反過來也要請你同理一下媽媽的感受,無論是貓咪或人,沒了規矩影響到他人,應該都是會讓別人困擾的,在這之中,若有任何的困擾與煩悶,請你隨時撥打1995與線上的老師聊聊,除了可以抒發自己煩悶的心情,也能與老師們一起討論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越來越好

回覆時間 2020-08-10 09:07:34
留言者
Amy
日期
2020/08/04
留言內容
心理師您好: 想談談關於長期失業帶來的煩惱, 自小我就喜歡繪圖,更認定將來就是要吃這行飯,高中就讀美術系,那時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與相同目標的夥伴分享創作的喜悅,但考量數位化的來臨,大學我捨棄了手繪的道路進而選擇多媒體設計科系。 雖同為創作領域,但工作分類卻是眾多的。為了解心之所向,課餘時我進行了3D軟體的補習&平面設計公司的實習工作,幸運地畢業後轉為正職設計師,我自認為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其實我很痛苦。我並沒有平面設計方面的天賦,成為正職也只是順水推舟,設計時作品都是難產,結果也不盡人意,自己都不喜歡。為了幫助這樣的自己公司甚至請來另一位設計師,但有了比較只讓我看見自己的無能,公司高層也明顯更加傾心同事,無法忍受,自卑加壓力的累積下我辭職了。之後即便找了相似的工作也因能力不足被辭退了...我想我真的不行。 回憶起學生時代不斷的多方嘗試,結果也只是雨露均霑,沒半樣能力專精瞎忙一場...就連曾經喜愛的繪畫現在也變得無趣,難道我應該放棄嗎?但除了這個我又會什麼?到底將來能幹嘛完全沒方向,失敗讓我變得膽怯,一想到家人失望的眼光我就動彈不得,恐懼使我無法拿出勇氣去找工作...結果便是長期失業,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重返職場呢...我要的又是什麼?怎樣才能不害怕....?
版主回覆

 Amy你好:

你從實習到正式成為 平面設計公司正職設計師 ,當時的你應該有滿滿的熱誠,對自己也充滿的信心,甚至為了未來的需求,還去學習3D設計。你可以從實習到成為正式員工,我想主管有看到你的優點跟能力。

雖然你說自己並沒有平面設計方面的天賦,成為正職也只是順水推舟,設計時作品都是難產,結果也不盡人意,自己都不喜歡。其實從學校書本上的理論,到出社會商業化的實作,本來就需要一段的磨合期,有人磨合期很短馬上上軌道,但有時候會因為在轉化過程沒有掌握到要領,而屢屢挫敗。若此時開始貶低自己,開始認為自己不適合這個工作,在缺乏信心之下,那工作的不順利就可以想像得到了。當自己長期處在這樣的心境之下,焦慮、恐懼、自卑、退縮的心情,就會把自己困住,讓你自己看不到希望及未來。你問「該怎麼做才能重返職場呢...我要的又是什麼?怎樣才能不害怕....?」其實你並沒有那麼糟,只是這段時間的表現讓你嚇到了。把身心調整好繼續努力吧!以下觀點提供你參考:

1.重回初發心:高中時你讀的是美術班,在沒正式上班之前你的美感、審美觀應該是有相當的自信,對自己也有很深的期盼。若因一時沒掌握住工作的要領,工作遇到挫敗,就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在這個領域是不行的,就真的會把自己屏除在美學外。而自己長達七年的學習就這樣荒廢了!你甘心嗎?調整好心態,重新再去認識、了解讓你出現挫敗感的平面設計領域。從失敗的經驗中可以培養更豐碩的成果哦!

2.改掉會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的「自我否定」想法:為了邁出信心建立的第一步,就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如果你是那種一直認為自己不夠好或者做什麼都缺乏自信的人,那麼很顯然,你很容易會受到自己慣性思維的影響,甚至拿以往失敗的案例不斷來佐證。那麼我要告訴你的是,這種惡性循環的思維方式該終結了。世界上有無數個案例,每個人都具有無限的潛力,為什麼非要讓自己陷在過往,僅一小部分不如意的狹隘片段中?沒錯,你也同樣具有無限的潛能,從今天起就重新認識自己吧,你將不斷的從自己身上穫得驚喜。

3.找回幸運成功的經驗:找出自己過去達成目標的模式,重溫過去你的幸運、成功的感覺,做這些儀式性的動作可以讓你感到舒適,並建立自信心。

4.不要將自己和別人比較,學會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每個人都有缺陷,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你處理挫折的方式,以及你如何接受和擁抱那些不完美,這將會使你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如果你不斷地關注自己不那麼完美的一面,而把自己優秀的方面放到角落,那麼你自然會總是缺乏自信,而對自己產生懷疑。努力改善自己,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的事物。

5.疼愛自己:以自己的外表為榮,保持健康,維持健康正常飲食,充足的睡眠。照顧好自己,可以幫助你保持積極的心態,看起來更健康、更有自信,你自然會更有吸引力。

6.走出去:不要把自己關在家裡,去做一些讓自己會開心有成就感的事情,維持適當的運動,去感受自己的動力。

如果你還是感到焦慮、失落、無助,也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輔導員能陪伴你一起面對問題喔。祝福你一切順心如意!

回覆時間 2020-08-10 09:05:18
留言者
7989
日期
2020/08/02
留言內容
第一次一定要給最後嫁的那個人嗎,如果在沒嫁人前就已經不是處女,就是隨便就是妓女,就是要隨便給人上的嗎,我的奶奶前幾天發現我不是處女了,然後就問我男友要不要娶我,然後說如果我嫁了就不要繼續讀書,如果想讀書就要我男朋友負起一切費用,這樣真的合理嗎,奶奶的說法是,女人只要沒了那層處女膜就沒有了價值,以後誰也不會要我,也不能工作讀書,真的是如此嗎
版主回覆

妳好

  謝謝妳的來信,讓我們知道妳的困擾。來信中感受到妳的無力與憤怒,尤其在面對與奶奶之間的衝突時,更加令妳不知所措,好像自己如果做出了與奶奶觀念相違背的事情,就像是個千古罪人一樣,強烈的指責在你的身心之上,不曉得是否因此讓你對自己感到失望而有些自我懷疑呢?

  很多時候我們與家人之間都會有些衝突,而奶奶與妳之間的衝突來自於兩個世代的差異。不同的生長背景以及生活環境,造就了不同觀念的兩種人,奶奶沒辦法理解你們之間已然存在著不同的信念及想法,而你也沒辦法改變奶奶根深蒂固的想法,久而久之兩人衝突加深,甚至出現了許多傷害性的言語,也讓妳備感難過。但我覺得妳很棒的是,願意思考奶奶的觀念是否合理,而妳是否必須要成為奶奶觀念下的那種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道德與否取決於自己,我們沒辦法改變他人的想法,他人也未必能輕易鬆動我們的觀念,最重要的是,在這之中妳是否能在這些觀念中過的舒適,而不受到傷害。或許奶奶心中認為的女性有一個既定的形象,而妳正在試著突破並且面對著挑戰,想邀請妳是否能與奶奶進行良性溝通,或是讓奶奶知道現在的妳同樣也能做好自己的本分,讀好自己的書,不會因為交往而影響自身的生活狀況。

  好多時候我們都想在他人的認同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價值,那妳認為因為不符合奶奶的期待就沒有自己的價值了嗎?這句話,想留給妳思考。當你感到情緒低落不安時,歡迎妳在來信,或是來電1995,現在有輔導員能聊聊妳的心事,陪伴妳不安的時刻,祝福妳。

回覆時間 2020-08-07 16: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