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迷茫困惑
日期
2020/12/26
留言內容
請問什麼是情緒需求?我們應該怎麼滿足它?有沒有書籍在教我們滿足情緒需求?如果情緒需求只是享樂,那不就是物質和性嗎?可是好像又不是這樣?我看到的內容都說言語抒發情感分享情緒上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事很重要,但是我不明白如果重點是叨叨絮絮的一直講,到底有什麼效果?難道我們的生活會因此而有好的改變嗎?如果我們的人生、生活要過得好重點仍然是必須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瑣碎家務、學習、人際衝突問題,難道我們不該把重點放在解決這些問題上嗎?雖然有很多事可能個人也無法解決,也幫不上什麼忙,但我們應該還有除了享樂以外更有意義的事可以做吧?如果重點只是輾過所有跟自己有衝突的人,客觀上也不太可能吧,頂多就是擊退有心人士,但我覺得陷在沒完沒了的衝突裡非常莫名其妙而且可悲,難道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嗎?我們又為什麼會必須要走上這條路?為什麼我們不能把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而不是整天只會彼此互吼然後互相攻擊酸人?雖然每個人都有捍衛自己的必要,但我覺得那些真心覺得很極端地散播謠言的做法是正確的人只不過是想把自己的問題丟給別人罷了,如果真相才是重點,為什麼大家好像都不太在意?是因為沒有時間去查還是真的漠不關心?冷漠的態度跟暴力媒體有關嗎?
版主回覆

迷茫困惑小姐妳好

  仔細讀完來信,我將信上敘述的內容約略整理,分為三個重點如下:首先是妳對情緒需求的解讀,其次是處理日常生活有關人、事、物的衝突,希望能用有意義的方式處理,而非是以不理性的衝突或互相攻擊的方式,再則第三項是每個人雖然都必須懂得自我保護,而有些人卻不負責任,故意散播不實訊息的將問題丟給別人,一副事不關己的模糊事實焦點,妳對這些問題看不慣也有些不了解,心中起了許多問號,所以用迷茫困惑來形容妳的心境是嗎?因此我就依以上三項逐一與妳簡單分享。

  但是我先分享第二項,人際關係及處事原則,妳不希望以非理性方式的衝突,而必須著重於運用有意義的方式理性解決問題,所以會看不慣運用粗魯或暴力行為,這部份我是與妳同一陣線的喔!暴力或權勢都不能解決問題,妳是冷靜理智型的,這是很正向的思維,妳不須疑惑,我們很肯定妳喔!

  緊接著我延續以上觀點與妳探討情緒需求的意義,一般人遇到衝突或緊急事故,第一反應通常是憤怒、驚嚇、無法保持平靜的情緒下,當下最需要的就是適時地安撫,或找到內在安全的依靠,因為不再害怕,才有了面對問題的勇氣,而身旁的人可以成為當事者最有利的依靠,想當然耳,被依靠者須具備了解當事人的情緒,而依對方的需求,幫助有情緒者找到出口,當情緒者被了解了,會有一種終於有人懂我了,在被了解的過程中,情緒會慢慢釋放,等同於多一個人的支持,會多一份力量或解決問題的資量。當然也有可能採取其他方法,像看一場電影、聽音樂、運動、閱讀……等等自己就可以做到的事,他表面上算是妳所謂的享樂,但這其實是不傷身有益抒解身心的事,這是據我了解情緒出口的真正用意,有了這道調適身心的經歷,必能安定身心,用理性處理身邊的大小事;反過來說,發生讓人身心焦慮或生氣的當下,若專注於自己的焦慮或跟自己過不去、氣不過的狀態時,只會畏縮於焦慮,或衝動的急著想擺平麻煩,是很難兼顧到理性的,所以像妳所言,要用有意義的事來面對問題焦點,首要就是幫人或自我情緒整理,否則情緒高漲的當下,肯定是互相指責、推卸、酸言酸語等等,也許讓事情更複雜,也有可能會拖延更久的時間或不歡而散,問題還是存在,所以要先滿足情緒出口是很重要的,要先處理情緒,而後處理事情,事情才能簡單化、合理化的解決。

  第三項重點是為了自我保護,不負責任地將問題模糊焦點於別人,我套句俗話稱其為〝白目〞,自以為是,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這種情況下,在我認為只要是問心無愧,妳應該聽過:〝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吧!我用這句話與妳分享:水之所以能清澈,在於它懂得沉澱。妳覺得有道理嗎?所以不需急著處理,我相信時間可以證明一切的。

  以上希望能幫助妳釐清一些心中的困惑,最後感謝妳的來信心情分享,也祝福妳一切順心!若還有需要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輔導員能陪妳一起面對問題,也可以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給您!

回覆時間 2021-01-05 13:12:41
留言者
決定離開一直讓自己感到矛盾痛苦的地方
日期
2020/12/27
留言內容
覺得很讚許自己找到另一種更讓自己有熱情、更有活力、感到更安全、可以保護自己界線的生存方式,但朋友們可能不這麼看,請問我該只因為在同一個地方待了十幾年就不該離開嗎?儘管他們曾經對我的生活有正面影響,但長期而言令我感到痛苦恐懼焦慮悲憤不斷被踩線,而且絲毫沒有改善的可能,我這麼做難道真的錯了嗎 我非常欣賞自己面對威脅恐嚇做出立即的反應,也試圖表達自己遭遇什麼不公對待,但朋友無動於衷仍然跳針說他的判斷跟我不同,這令我感到被忽略,因為他從來沒有問過我詳細的情況而且自己也承認他並不明白我的狀況,也未曾待過我處的極惡劣環境,直接下判斷讓我覺得不想要再跟他聯繫,畢竟同樣的問題談了好幾次都還是一樣,也許我並不需要這個人,更需要我自己的堅定支持,我觀察周圍的人都是用這樣的方法生存,而我認為那策略很優秀值得效仿
版主回覆

妳好:

  來信知悉,妳希望自己能夠在人際關係是一位熱情,開心,安全且能夠保護自己的界線中...但是有些確不這麼認為你這種方式是對的,讓你這些年來過的非常痛苦,悲憤甚至焦慮真的是難為妳,心疼妳...

  美女妳這些年是否出了什麼難題之事情?結果告訴了朋友們他們都沒有理解妳,也沒有深入研究探討妳目前難題問題的問題點,難怪妳才會不知所措,而無門問路辛苦妳了也為難妳,這種種原因讓你這段時間盲目生活求門無路的日子,過的很艱難。

  人生有幾何,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碰到一些難題及困境,連同一些大人物,例如:台積電張忠謀曾經說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常想如意一二。請問美女妳遇到這些難題是否願意試著有找父母親或家人及妳的好朋友或諮商心理師談談,一起去面對妳難題討論一個最好的方案讓妳可以去思考這個方案是否對妳是正確?才是更恰當而不是靠妳自己在漩渦裡面無法挑脫也會過不去的,妳是否有考慮這些問題?

  總之,之前妳遇到所有的困難的難題還是要透過妳找父母親或家人好朋友他們跟你一起思考,冷靜下來找個平衡點可以讓你更有信心未來的路要如何進行下去?假如還是無法處理妳可以打電話到1955或愛心專線及張老師做諮詢他們都很樂意協助妳。

      祝妳  平心   順心

回覆時間 2021-01-04 15:54:35
留言者
Lin
日期
2020/12/27
留言內容
前幾天因為媽媽的一些話讓我感到無力、自卑、比不上別人、如果我死了就好了的想法大爆發。真的差點就去死了,可惜我太懦弱,我怕痛,我連拿刀用力割自己都不敢,只敢割一些小破皮。查了一些關於自殺的文章後查到了一些關於憂鬱症的文章,有幾個症狀我好像一直都有,可是有些症狀最近開始大爆發,我做了很多關於憂鬱症的測驗,他們的建議我去看醫生,可是我覺得我只是在為我的不努力找藉口。我不知道我只是憂鬱還是憂鬱症,甚至我可能只是在為自己的不努力找藉口,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對生活沒有動力,變得很嗜睡,找不到興趣,有時候沒原因的忽然鼻酸,疲累。
版主回覆

親愛的 Lin ,你好:

  我能理解,要對陌生的人揭露真實的自己,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也很讚嘆你願意寫這封信,因為媽媽對你講了一些話,引爆你內在的脆弱感,讓你感到無力、自卑、比不上別人,甚至覺得自己死一死算了,這樣就不用面對未來的人生,你也從網路去搜尋有關自殺、憂鬱症的一些資料,也做了憂鬱症量表的測驗,從資料上顯示你應該去看醫生。但內心卻有另一股聲音,認為這一切只是在為自己的不努力找藉口,所出現的現象。我想現在你的內心應該是充滿著矛盾的感覺,一方面對未來充滿著無力感,心情憂鬱、沮喪、無助,有一點像憂鬱症,但自己卻不敢面對是嗎?我甚至可以感覺得到你很想努力得到媽媽的認同及肯定,但似乎不太容易,有點力不從心,是嗎?真是辛苦也難為你了!

  我們人時常會選擇最方便的方法面對自己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逃避、拖延,但用這樣的方法,卻讓自己陷入退縮、痛苦看不到未來的處境。我不知道你的自卑,不如人的想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我可以知道如果你能從加強自己行動力去努力,你的問題是可以獲得某些程度的改善的!以下觀點提供你參考:

1. 為自己鼓勵

人需要被鼓勵,如果要增強行動力,就得當自己的啦啦隊長。我們只注意到現在和理想之間的落差,只看到缺陷,從不讚美自己哪些地方已經做得很好。多給自己鼓勵才能增強行動力。當開始行動、而且有了些許的改變,就給自己小小的犒賞,為自己鼓掌叫好,而不是懊惱距離目標還有多遠。

2.自我探索,了解自己

人生的困境,往往來自於我們在自己的內在中,加入大量的負面情緒,而忽略自己的好。曾經有一位大師說過:“了解自己其實就是一種智慧”,在你建立自信心的過程,其實也是自我了解的過程,越有自信也意味著你越了解你自己。沒自信的人往往糾結於「自己身上的一些缺點」,而當你有了自信,這些問題也會隨著消失,因為你比以前更懂得你自己的優點了。

3.界線

我想跟你聊聊界線這件事,「界線」簡單地說就是維護一個人身心舒適的範圍,在個體與外界互動之間,我們必須拿捏出一個私領域,而維持這些適當的空間與距離,才能使自己感覺平衡,當我們被人忽略、不尊重或侵犯時,必須「溫柔而堅定」的告訴對方我們的需求與感覺,而唯有畫出情緒的界線,才能真正做到包容、尊重與接納,不會過度的背負另一個人的情緒責任,也不會過度將自己的情緒拋給對方。就如同長輩們對待你的方式,你可以換位思考,同理他們,這樣就能多點包容及尊重,但無需背負著他們的情緒,也就是他人的情緒跟想法是「不可控」,你能做的就是回到自己身上「可控」,多聽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我可以怎麼做讓自己更好。

  Lin,如果經過你的努力還是無法擺脫憂鬱症狀,並且已經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希望你能去就醫,讓醫生來判讀自己是憂鬱症狀還是憂鬱症,你只要選擇評價好的醫生,並讓自己出現在診間,剩下的問題就交給專業的人員就好了。假如你依然感到難過、焦慮、無助,也邀請你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的協談員能陪伴你一起面對問題,最後,願我們都能不斷的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1-04 15:48:30
留言者
葉夢潔
日期
2020/12/28
留言內容
我有個超級懶惰的弟弟,很多事情都要家人幫忙,都已經27歲,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版主回覆

親愛的葉夢潔:

    閱讀你的來信,感受到你對27歲弟弟超級懶惰的行為感到焦慮生氣,看到成年的他事事都不動手處理還需要家人協助,像個長不大的小孩未來感到堪慮,種種擔憂情緒湧上心頭,這段日子你辛苦了,在簡短字句裡感受到你對弟弟疼愛,給你一個讚!我們一起討論是否可以找到解決的良方。

   現代家庭孩子生得少父母對子女百般呵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少吃到苦,如家庭經濟尚可情況下,子女求職路上不順時常常會待在家中當巨嬰族或啃老族,這是現在社會存在現象。

    信中看出弟弟懶惰的行為讓你看不下去,當這些行為產生時家人就出面協助他時,當時你的想法及擔心是什麼?弟弟是否在某個情境也會自己做?很多情境因家人擔心他做不好就順手完成,此行為阻礙他的成長。為了他的未來家人要有共識學習放下,當他有事求家人協助時請指導他做不是幫他做。例如他自己的食衣住行自己打理,從簡單的事開始做起循序漸進,總有一天會成為獨當一面成熟的大人。

    最後,要跟你說的是,你願意把心裡的話講出來,這是很棒的,這也是你積極想要改善自己的開始。若焦慮煩惱情緒一直持續,找朋友陪伴說說,運動或到戶外走走,看一場電影,都是舒壓方法,如壞情緒已經影響到你的睡眠與生活,就必須要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生命線歡迎你有需要隨時來信,也期待收到你分享後續的生活訊息;或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 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給你;另外歡迎你來電1995,線上輔導員會陪伴著你並即時討論問題,或許對你有所助益。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1-04 15:25:35
留言者
日期
2020/12/19
留言內容
您好,謝謝您閱讀我的留言。 我的問題困擾我好長一段時間,我現在是大三生,我發現我是一個很喜歡獨處的人,正常人會覺得很孤獨的場合,我都不覺得孤獨。我可以一個人去吃火鍋,一個人去動手術,一個人去外縣市玩。當然我也會有害怕一個人的時候,但最奇妙的是我會害怕一個人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我怕別人覺得我是邊緣人(欸他是不是沒有朋友呀,感覺好可憐,怎麼一個人走),所以我才害怕一個人,這樣的孤獨使我不安,例如中午一下課的時候,我一點也不想和同學吃飯,但是當鐘聲一響起,一群人一起走,而我卻一個人默默走去買午餐,像這樣的時候我就會害怕,因為我怕別人知道我一個人,怕他們覺得我很可憐,雖然我並不覺得孤單,等到那些朋友都遠離我了,我就會暗自覺得太好了,並且感到鬆了一口氣,之後就會去到一個沒人認識我的地方吃午餐,然後覺得很開心。我並不喜歡我現在讀的科系(日文系),我每次去上課都覺得好浪費時間,我覺得比起聽課,我在家自學還比較快,因為我們系不是一個讀書風氣很盛行的系,我在上課的時候如果拿出自己要讀的書開始看的時候,別人一定會覺得我很怪,我很害怕被別人覺得我很認真,所以我只好聽課,中間下課的時候,同學會跟我聊天,但他們聊的話題我都不敢興趣,但我會裝做我很感興趣,就這樣,等到一整天課程結束之後。我會開始對浪費時間自己感到愧疚,可是又無能為力解決。一整天到了晚上終於是自己的時間了,我會在圖書館準備日文檢定要讀得範圍,但因為一整天都花在無意義的社交已經效率低落的課程,導致我好累,所以只能讀得進去一點點,於是我又感到愧疚了。我再一年多我就會踏入職場,我非常清楚現在的自己沒有特別的專業,讀日文系最重要的還是口說,我覺得得我沒什麼練習機會,因為我平常住宿舍,有室友的關係,也不能大聲把日文念出來。離畢業還有一年多,我想利用這段時間充實自己的英語及日文,但我每天能夠學習的時間只有晚上了,根本不夠。白天都在上一些毫無意義的課,進行沒有意義的社交。我身邊的同學不是花時間在追星追劇不然就是整天滑手機,我很想和上進的人來往,但我身邊似乎沒有這樣的人,我會感到疲憊也是因為我必須和身邊的人假裝我對他們很感興趣,或者我對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很感興趣,所以我覺得自己身心靈很不健康。另一個部分也是因為,我一直探索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我對日語沒有討厭但也沒有喜歡),我找不到自己的興趣,對我而言,做自己喜歡的事的人,他們散發著光芒,因為我不知道我的興趣,所以我會對未來感到迷惘,於是我想精進自己,至少讓自己畢業的時候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我身邊沒有像我一樣在為自己未來做準備的人。我覺得對未來感到迷惘的這種壓力好大,還要面對我不想社交的人。
版主回覆

親愛的可:

    反覆閱讀您的來信,感受到你面對人際關係困擾,又正值大三的你害怕就讀科系,所具備的能力是否足夠進入未來的職場,讓你感到迷惘好像汪洋中的船失去航向,難為你了!在信中你思路很清晰分析了自己的困境,給你一個讚!我們一起討論是否可以找到解決的良方。

    古人常說一種米養百樣人,即使是雙胞胎也是有不同的性格,擁有內向特質的人比較不喜歡與人過多的接觸,此類的人很獨立、寡言、心細、能自省,較能靜下心來…等特質,你是否也是如此。你信中提起多餘的社交行為感覺無意義,內心常常感到疲憊與愧疚。你是可以認同自己獨特的行為並且勇敢做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更不需要常常偽裝自己迎合別人,用自己喜歡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做,讓生活過的更自在。

    在過一學年你就是社會職場的生力軍,對未來不確定性是每位同學會面臨的問題,你可以參考學校該系所的網站都會有詳細記載同學在校須具備能力、考取證照及未來進入職場生涯規劃方向。也可以到學校心理輔導中心請專業老師為你測驗,探索你的興趣並結合職場所能擔任職務,還可利用求職網例如104、111人力銀行內相關測驗服務。另外諮詢同系已就業學姊長工作經歷也是一個方向。依我多年的經驗,擁有相關證照在應徵面試時比較有優勢。你想要未來擁有什麼樣的生活及財富?除了語言的專長外,還需要增加何種技能?你可以利用還在學校就讀的時間善加運用例如雙主修。為順應網路無邊境的世界裡,唯有靠自己保握時機一步一腳印打穩基礎過好每一天,內心就會無所愧疚,相信好的職務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學校是學習的殿堂,你可以善用校園內的資源例如到圖書館內借語音光碟或網路課程,充實自己日語能力通過日文檢定,也可以在校協助教授書面翻譯工作、研究及專業報告等文書作業、或進修程式設計課程寫程式…等都是可以讓你專心學習的專業技能。而中午與同學的午餐時間不妨視之為放鬆閒聊的調劑時刻,畢竟我們也需要休閒時間讓自己不要過於緊繃才能更增進學習效益,但是如果你真的感覺到聊天只是負擔,完全無法達到放鬆身心的效果,那麼也無須勉強,就順其自然吧。

     最後,要跟你說的是,你願意把心裡的話講出來,這是很棒的,這也是你積極想要改善自己的開始。若焦慮憂鬱情緒一直持續,找朋友陪伴說說,運動或到戶外走走,看一場電影,都是舒壓方法,如壞情緒已經影響到你的睡眠與生活,就必須要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學校輔導老師也是求助的管道之一;生命線歡迎你有需要隨時來信,也期待收到你分享後續的生活訊息;或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 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給你;另外歡迎你來電1995,線上輔導員會陪伴著你並即時討論問題,或許對你有所助益。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0-12-31 11: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