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心理諮詢 首頁 > 線上心理諮詢
 
留言者
日期
2021/05/30
留言內容
常常有種被入侵的感覺,雖然溫暖但感覺卻變得遲鈍,很不喜歡這種情緒不在自己控制中的感受,請問我該遠離讓我有這種感覺的地方或人嗎?
版主回覆

親愛的一:

  你好!來信簡短感覺你是會想要與人互動,但是又不想被別人影響太多。好的一面是與人互動讓你感受到溫暖,而較負面的是感覺自己的思緒受影響,而感覺變的不靈敏,使你產生矛盾,懷疑究竟這是自己想要的人際關係嗎!

  對於你的問題,我簡單的分享一下人際關係:正常的人際互動能增廣自己的領域,而過程中的感受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簡單比喻:飲水是生活中必要的生活條件,但什麼樣的養分或溫度是你喜歡或適合的,則因人而異,有喜歡喝茶的、也有清水就好的……等等,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但卻不能不喝。也就是說人際關係有其必要,但是我們是可以有所選擇的。

  所以你可以選擇喜歡的人或地方多加互動,去感覺自己是否喜歡,是否自在。而對於來信問到「該遠離讓我有這種感覺的地方或人嗎?」,你可以想想遠離之後,關係的取捨能否讓自己更舒適些?有沒有別的想法?比如說:網路互動,隨時可以自由取捨,而關係還是存在,可以有自己的思想空間,不受影響。而是否能有溫暖,就要看自己的感受如何了。

  就目前的環境,深受疫情影響,不得已的情況下,是鼓勵遠離人群啦!但也是希望藉由視訊,電話等等方式互相表達關懷,而你的遠離是否只是純粹人群之間的遠離,避免受干擾太多,而互相關懷的情誼還是存在是嗎?這樣的感覺好像也不錯!

  若還有需要歡迎直接來電生命線1995,線上輔導員能陪妳一起面對問題,因為疫情的關係接線人手較少,若撥不進可能要梢後再撥。也可以再來信生命線或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網站::http://dph.tycg.gov.tw/mental/,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給你!

回覆時間 2021-06-10 11:11:56
留言者
黃韋臻
日期
2021/06/03
留言內容
我是一個很樂觀正面思考的人,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常常因為一些事情例如和家裡人吵架、跟男朋友意見不合、學校事情太多等讓我整個人變得很奇怪,開始會崩潰大哭到喘不過氣,甚至會用傷害時間的方式讓自己冷靜下來,我很害怕這樣的自己但也不知道怎麼會變成這樣。
版主回覆

韋臻:

  妳好!收到妳的來信,感受到妳內心承受非常大的壓力、困惑與無助,讓人感到不捨。

  由樂觀正向思考的個性,突然轉變為激動、暴躁、沮喪,甚至崩潰大哭喘不過氣來,可以理解這巨大的轉變讓妳很困惑與害怕。 信中提到「會用傷害時間來讓自己冷靜下來」,我不太理解意思,是說想用時間來安撫妳的情緒是嗎? 如果是,我覺得妳很棒!因為妳自覺到需用方法來平静,想找回原來的自己。但倘若不是,而是「以傷害自己來讓自己冷靜」,那麼就要注意是否有身心失衡的狀況了。我們可以尋求專業身心科醫生與諮商心理師的協助,儘早找到失衡症狀的來源,才能得到適當的照顧與復原。

  生活中本是五味雜陳,很多情緒的轉變,都是不知不覺中累積而成,試著想想在妳情緒轉變之前,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有可能是妳的生理狀態有些變化,或者和家人間溝通不良,又或男友及學校之間的有些理念不合等等。 這中間都環環相扣,無形中會影響到思緒, 負面情緒就會產生。一個樂觀正向的人,遇到些衝擊,可以容忍讓自己有一些負面的情緒發洩,也是種舒壓的方式。

  只是突然太大的轉變會讓人無法接受,妳能察覺到現在的自己情緒容易失控的轉變,並想找回自己原來樂觀正面的個性,真的很棒!也顯示出妳是個願意且有能力去改變的人。有時當情緒失衡時,也可以試著轉移焦點,例如:找好友聊聊、音樂、閱讀、運動…的方式讓自己心情緩和,累積正能量才能去面對問題。解鈴還得系鈴人 ,相信妳是可以的。

  以上的分享,希望有舒解到妳心情,現在疫情造成大家都需要待在家中防疫,整個社會環境的困頓與人心的緊繃,形成很大的壓力,不少朋友的身心因此受到影響。所以當下有負面情緒時,可以直接撥打生命線1995的電話,我們輔導員可以陪妳一起面對問題討論。這是透過電話的協談諮商模式,因為疫情的關係接線人手較少,若撥不進可能要稍後再撥。也盼望妳能再來信,談談你的近況。或是寫信至桃園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dph.tycg.gov.tw/mental/ , 點選諮詢問答集,由專業人員回覆!

  疫情時期注意身體,請多保重!祝妳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21-06-09 10:32:28
留言者
為什麼人要當兵
日期
2021/06/03
留言內容
最近很掙扎這個問題,如果是因為「自己的國家就應該自己保護,不應該只出一張嘴推別人去前線死」,那確實每個人(至少在戰亂期)都應該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出一分力而進入軍隊(不管從事什麼職務,就算只是當炊事兵或醫護兵),或者從事後勤生產,但也不該胡亂貶低後勤的人吧?但如果人都應該可以選擇自己想要做的職業不應該被迫從事自己不想做的職業,那的確不應該勉強不想當兵的人去當,但這種情況下軍人就是被視為國家的一部分而已
版主回覆

  收到你的來信,談到勉強不想當兵的人去當兵,因從事後勤生產被胡亂貶低,被迫從事自己不想做的職業,為了這些事讓你感到很掙扎,也讓你心裏很徬徨無助?

  另外你提到對國家有保家衛國責任,這也是當兵最能為國家、人民盡一份心力選項,從這也看出你對國家有使命感,這種情操真令人敬佩!

  如果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職業,這是最理想;若遇到無可選擇時,的確很辛苦很無奈,只要對社會國家有貢獻的職業都值得肯定,尤其軍人的付出更多、更辛苦

  若您有需要時,歡迎再來信或來電1995,生命線願陪伴你,和你一起討論。

回覆時間 2021-06-09 10:29:55
留言者
Connie
日期
2021/05/30
留言內容
您好 我和姐姐已經結婚,姐姐住在家裡,我因為工作是和老公搬到其他縣市生活。從小家中環境不好,但自從我有能力賺錢以來,都會買衣服、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給爸爸媽媽吃,我很願意付出,因為爸爸媽媽以前賺錢很辛苦,只是最近覺得付出越多,爸爸似乎會當作是理所當然,常常什麼保健食品沒有了、或是缺什麼東西,他就會打電話給我,漸漸的只要有爸爸的來電,我直覺就是又要我買什麼東西回去,心裡多少對爸爸有些意見,再況且我薪水不多,除了和老公一起負擔生活費還有房租,還有未來小孩的費用、自己的保費,可以存起來的錢不多。買給家人的東西我都選最好的,不便宜,所以每次爸爸提出什麼東西沒有了,我都覺得壓力很大,但這件事我不敢告訴媽媽或姐姐甚至老公,不想讓她們擔心,也不知道有誰能開導我,希望在這裡有個傾訴的機會,謝謝
版主回覆

Connie妳好

  看完妳的來信,覺得妳真是位孝順的女兒,總是很願意對於家人的需求盡心盡力,在選擇購買家人的東西上也堅持要買品質好一點的給家人,看的出來妳很用心呢!所以一直以來妳父母是不是都很放心的把需要的東西告訴妳,就安心了,多年的習慣,家裡少了什么?保健產品吃的沒了,只要告訴妳就會辦好來。

  只是妳還沒有結婚前,每月的薪水錢還夠用,但妳發現婚後妳在計畫自己家庭規劃的同時,爸爸依然像過去一樣,家裡要買東西了,就像以前一樣習慣性告訴妳要買這個買那個,我想妳可能需要好好和爸爸好好溝通,妳的想法和規劃,讓父母知道妳開始有了家庭,收入有限,希望能多體諒妳,告訴父母妳也很需要他們的支持和關心,妳的感覺也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在付出,妳覺得感受不到爸爸對妳的關心,認為妳和姐姐都結婚了怎麼都找妳辦事情、買東西,造成妳有很大的壓力!

  和妳分享我自己的經驗,我的父親也因為我負責的個性,只要有事都會習慣叫我去買,他才會放心,在我經濟好的時候還好,後來我收入比較吃緊,我父親一直叫我買買買的時侯,我不敢講錢不夠用,怕父母擔心,結果用信用卡預借現金,結果成了卡奴,成了我一生的惡夢,我最後的結果是~被家人發現欠信用卡的錢,到最後我父親找上我,我只好說我沒錢而家裡要買的東西開銷多,才一直跟銀行借錢,之後我父親才調整態度,叫我有事一定要說出來,他只是想告訴我,因為習慣了信任我辦事,我不說他都不知道我把自己弄得壓力這麼大,透過溝通和關心,我現在和家人任何事透過商量的方式,日子過得自在多了•

  Connie我真的很開心妳能和我分享妳的生活經驗,我也把我遇到過的難題與你分享,希望妳也能勇敢的跨出去,碰到困難和親人之間有商有量,好好溝通,這世界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照顧我們所愛的家人噢~~

  現在台灣疫情嚴重,政府擔心家庭裡互相感染,手機可視訊可常常看一下互相叮寧,雖然大家都要保持距離,避免傳染,就怕害到我們親愛的家人,現在大家配和政策都在家,如果妳還有其他的情緒困擾,覺得想找人說說話可以打我們生命線1995這支專線,或來信,我們很樂意聽到妳的來電給妳支持和陪伴,謝謝妳的來信,祝褔妳平安喜樂。

 

回覆時間 2021-06-08 17:05:23
留言者
日期
2021/06/02
留言內容
這兩天我媽一直唸 她一直否定我做的事情 明明我都做的很好 她卻一直看不好的地方 也否定我沒辦法考上我想要的高中 而且很多事情我都做好了 她卻一直說我也沒有做 還一直跟別的小孩做比較 我現在都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被她這樣說都已經沒有信心跟自信了 每次心裡都會有一種壓抑感 都會哭
版主回覆

親愛的芊:

  反覆閱讀你的來信,感受妳已完成很多事情母親卻雞蛋裡挑骨頭看不到妳的優點,一直對妳碎碎唸,除了愛拿妳跟人比較外還預測妳考不上高中,讓你自信心嚴重受損,壓抑的情緒只能用哭泣來宣泄,這段日子妳辛苦了,讓我們一起討論是否可以找到解決的良方。

  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即成為每位父母的牽掛和愛護,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當孩子漸漸長大,既希望孩子能獨立自主又想保護她時,「嘮叨」內控模式會被啟動,當父母遇到事情會碎念個不停,可能是表示人對一件事情感到擔心,藉由這個動作來舒緩焦慮,但如果擔心的事沒有得到解決,就會更加焦慮而反覆碎念。雖然父母根本可能是善意的,但隨著子女長大,進入青春期子女會有自己的想法,會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行動,這些與父母所理解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是父母還是使用過去習慣方式與孩子互動,因為他們害怕子女會受傷。希望子女照著自己期待的方式去完成才不會吃虧,他們才會覺得有安全感。除「嘮叨」方法,父母還會使用激將法例如拿優秀的人加以比較,讓子女更加受傷。上述方式雖然出發點是愛我們,但都會增加親子間的衝突。妳問問內心想要成為什麼的人?怎麼做才能做自己也能讓父母心安。看得出來妳是個體貼孝順的孩子,不想讓母親傷心難過,所以總是壓抑著不反抗或說出心中的幹話,真是難為妳了,其實妳可以學會試著以好的方法不使父母難堪同時又不必壓抑自己來與他們溝通的。

  我們常常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同,為改善並增進父母之間的感情我們可以嘗試運用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將自己的想法適當地表達出來。

  第一步是觀察,在溝通時,盡可能如實地傳達事實,而不是主觀評價。你可以說:「我觀察到媽媽你對我完成什麼事感到生氣不滿意」。 

  第二步是感受,盡可能忠實地體會自己當下的感受以及試著體會對方的感受。你可以這麼說:「你對我一直唸及否定我,我感到很難過」。 

  第三步是需要,進一步體會自己以及對方感受後面的「需要」。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愛我,希望我長大獨立、成績表現更好考上好學校,但我也需要你肯定與給我空間及時間證明自己,就請你們不要太關注我,而忽略你們自己的生活及需要。」 

  第四步是請求,提出「明確請求」,明確地告訴別人,我們希望如何能找出滿足各自需要的方式。你可以說:「希望下次我完成事情時給我讚美,做不好的地方也明確告訴我,讓我有進步成長的空間囉!」

  最後,要跟你說的是,你願意把心裡的話講出來,這是很棒的,這也是你積極想要改善自己的開始。若焦慮憂鬱情緒一直持續,找朋友陪伴說說,運動或到戶外走走,看一場電影,都是舒壓方法,如壞情緒已經影響到你的睡眠與生活,就必須要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學校輔導老師也是求助的管道之一;生命線歡迎你有需要隨時來信,也期待收到你分享後續的生活訊息;或寫信至桃園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dph.tycg.gov.tw/mental/ 點選「諮詢問答集」,會由專人回信給你;另外歡迎你來電1995,線上輔導員會陪伴著你並即時討論問題,或許對你有所助益。祝福你!

回覆時間 2021-06-08 14: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