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幼心理健康關懷】文章分享「男孩的苦,男孩不說」-留心從小養成的情緒壓力與性別框架 首頁 > 最新消息 > 【 婦...
發佈日期:2024/12/16

【婦幼心理健康關懷】

「男孩的苦,男孩不說」-留心從小養成的情緒壓力與性別框架

文/雞湯來了特派員羅紫絜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113/10/15

「你是男孩子,要勇敢一點」「這有什麼好哭的,你是男生還這麼愛哭」

你是否曾聽過這樣的話呢?又或者,你是否曾對家中的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女生是水做的」,難道女孩表現情緒是理所當然,男孩的情緒就不該被重視嗎?

 

男兒有淚不輕談:性別刻板印象下男性的成長壓力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ociation)指出,傳統的男性氣質,例如:堅忍、競爭、攻擊等,總體而言對男性是有害的,這可能提高他們做出大量飲酒、吸菸等危害自己身心靈健康行為的機率。

 此外,Medical News Today也報導,英國有研究指出,性別刻板印象之下,男性通常不被鼓勵討論他們的情緒,這可能造成男性相較於女性較容易感受到孤獨感。甚至,對於男性而言,承認自己的孤獨不僅是一件困難的事,更是一件會令他們感到羞恥的事。

 

3大方法,從小練習釋放情緒、表達情緒

過去有醫師及研究指出,近年來台灣隨機殺人犯的共通點包含多為男性、自卑感高、家庭支持少、與他人不親近。並非說只有男性會做出隨機殺人等行為,但綜上研究發現,我們可以發現:男性的傳統氣質可能增加其孤獨感,不被鼓勵討論自己的情緒進而壓抑,更可能使其做出傷害自己,甚至是對社會有害的事情。

延伸閱讀:《我們與惡的距離》被拒絕的情緒身體會記住

https://chickensoupfamily.com/2019/10/04/%E6%88%91%E5%80%91%E8%88%87%E6%83%A1%E7%9A%84%E8%B7%9D%E9%9B%A2%E8%A2%AB%E6%8B%92%E7%B5%95%E7%9A%84%E6%83%85%E7%B7%92%E8%BA%AB%E9%AB%94%E6%9C%83%E8%A8%98%E4%BD%8F/

然而,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從小讓孩子可以適當釋放壓力、展現情緒,我們可在幼兒成長時期教導孩子熟悉情緒,透過反覆的練習及學習,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了解並接納自己。情緒教育並非一蹴可幾,以下提供三種方法參考:

方法1  情緒紅綠燈

紅燈|穩定情緒

相信大多數家長們都遇過家中孩子情緒潰堤的時候,然而,要與正處於激動情緒的孩子溝通是非常困難的,也因此在孩子情緒亮紅燈、崩潰的時候,家長們可以先嘗試穩定孩子的情緒,再做進一步的處置。

針對大一點的孩子,可先協助將其帶離現場,並詢問孩子「是否需要自己一個人先到旁邊平復情緒」。若是年紀較小或情緒掌握能力較不熟練的幼兒,家長可在家中設置「冷靜角」,在情緒事件發生時將其帶離現場,並邀請孩子進到冷靜角中緩和、整理情緒。

 

黃燈|情緒梳理

觀察到孩子情緒稍微平復,情緒變為「稍不緊急的黃燈」後,家長可與孩子一同討論情緒事件發生時的經過,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行為,以及產生情緒的原因。

此時可以使用引導及較溫和的語氣和幼兒討論,切記不要帶入責備或任何批評的語句,避免剝奪了幼兒好好說話的機會。

 

綠燈|討論情緒因應策略

在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梳理好情緒後,此時來到「情緒平和」的綠燈,我們可以與幼兒討論以後若發生類似的情形時,自己能做出什麼應對措施,在討論與練習中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降低下次崩潰的機會。

 

方法2 爸爸的情緒角色

對於年紀小的男孩來說,爸爸經常是他們崇拜的對象。儘管媽媽平時可能是較常與孩子討論情緒的對象,但爸爸若能一同參與孩子的教養,不僅能夠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也會帶給孩子較多挑戰自我、冒險的機會。

除此之外,在父親與孩子的情緒交流中,孩子(特別是男孩們)能從中學習到男生處理情緒的方式,更能理解到,原來情緒是不分性別的,男生也是會有情緒,會有感性的時候。

 

方法3 學會同理,換位思考

針對心中已經有些刻板印象的幼兒,在與同儕互動時可能較容易說出「小男生不能愛哭」、「小女生比較容易害怕」這類字句。若發現家中幼兒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可在平時多使用同理技巧,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在他人發生情緒事件時,家長可詢問孩子「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有什麼感受?」「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做?」嘗試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在說出自己想法的過程中,學會感受他人的感受。進而讓他們知道,任何情緒都該被接納,不論是男女生都是如此。

 

延伸閱讀:如何培養幼兒同理心?-學習同理心的3把鑰匙6個途徑

https://chickensoupfamily.com/2022/11/17/toddler-empathy-develop/

 

最後,儘管那些從以前就傳承下來的想法不容易在短時間內被改變,但隨著性別平等的觀念逐漸崛起,我們可以嘗試從改變自己開始。學習不用性別將情緒框架,理解情緒沒有好壞,希望在這樣的努力下,將來的每位孩子,不論性別,都可以成為有情緒、有感受的人。

參考資料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 issues first-ever guidelines for practice with men and boys

Medicalnewstoday:Loneliness likely to decrease with age, study finds

信誼好好育兒:提升情緒力提升情緒力,男孩、女孩都要會「談心」,男孩、女孩都要會「談心」

雞湯來了:《我們與惡的距離》被拒絕的情緒身體會記住

自由時報:台灣6起隨機殺人醫師列出6共通點

-----------------------------------------------------------------------------------------------------------------------------------------------------

想知道更多相關知識

桃園市生命線協會不定時舉辦抽獎活動,歡迎邀請親朋好友持續追蹤此網站最新消息及社群粉絲專頁!

本頁內容對您是否有何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