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幼心理健康關懷】文章分享「情緒來了然後呢?-讓《彩色怪獸》陪你面對情緒」 首頁 > 最新消息 > 【 婦...
發佈日期:2024/11/13

【 婦幼心理健康關懷|11/27前可以至「桃園市生命線協會」Facebook 或 Instagram 專頁參加抽獎喔 】

情緒來了然後呢?-讓《彩色怪獸》陪你面對情緒
 
文/雞湯來了特派員羅紫絜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2024 / 9 / 15
 
「該怎麼讓孩子學會好好表達自己怎麼了?好好與情緒相處?」
 
幼兒的情緒能力包含了情緒覺察、情緒表達、情緒調節以及情緒同理。接續上一篇(孩子總是崩潰、失控怎麼辦?-和繪本《彩色怪獸》一起學習分辨情緒)介紹完幼兒的認識情緒及情緒表達,本篇探討:在孩子知道自己怎麼了,認知到自己的情緒後,可以如何引導孩子進一步的面對、處理情緒?
 
當孩子「怪怪的」,需要夥伴引導情緒調節
 
繼《彩色怪獸》出版後,2024年,西班牙作者安娜‧耶拿絲(Anna Llenas)再次出版了同為彩色怪獸系列的《彩色怪獸:情緒醫生和他的情緒急救箱》。在辨認自己的情緒之後,安娜發現,在情緒調節的路上是需要夥伴的,希望透過彩色怪獸這位情緒醫生,陪伴讀者調節、走過那些有波瀾、有起伏的時刻。
彩色怪獸後來成為了情緒醫生,某天,一位小女孩被別人要求做了自己不想做的事而感到「怪怪的」,說不出來像是什麼,但就是不太舒服。彩色怪獸得知後,拿出情緒急救箱,帶著小女孩深呼吸、做陶土、畫圖還有吹泡泡,在故事最後,小女孩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再加上一個擁抱後,不舒服的感覺都不見了!
 
3個方法,家長也能做孩子的情緒醫生!
 
方法1|找回情緒主控權-客製化的情緒急救箱
 
《彩色怪獸:情緒醫生和他的情緒急救箱》故事中,彩色怪獸使用「情緒急救箱」帶孩子渡過自己的情緒,其中包含了修補傷心的OK蹦、吹泡泡、聽聽大海的聲音......等。「情緒急救箱」提供孩子不同的應對策略,幫助孩子在情緒來臨時有方法因應,做回自己情緒的主人。
然而,由於每個人面對情緒的方式不同,身為家長除了帶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也可與孩子一起發掘最適合自己的情緒應對方法。進一步瞭解自己後,透過平時的練習,讓孩子在處理情緒時不慌張,能更從容的應對。
 
方法2|「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引導孩子說情緒
 
對於年紀較小的幼兒來說,說不清楚情緒事件,及自己的感受是非常正常的,遇到這種情形時,家長可透過引導的方式,帶著孩子一起練習說出情緒:
「剛剛發生什麼事讓你這麼生氣呢?」
「你現在哭哭,是因為感覺難過嗎?」
「是因為小明搶走了你的玩具才讓你這麼傷心嗎?」
適時引導能讓孩子在「敘說的過程」中整理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情緒的源頭,同時,也讓我們更知道孩子心中的想法。
延伸閱讀:如何引導孩子好好說「情緒話」?5個家長角色扮演練習
 
對於年紀較大的孩子來說,情緒背後可能都代表著不同的需求,利用「我訊息」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求,不僅能釐清自己情緒的來由,更能清楚的讓對方知道自己想傳達的訊息。
「我訊息」是由「個人感受」、「客觀事實」以及「期待建議」三者組成的溝通技巧。在使用我訊息的句子中,開頭會先敘說自己對於事件的感受,接著客觀、不帶情緒的描述事件事實,最後則是提出希望對方可以如何解決的建議。
例如
「我覺得很生氣,因為弟弟搶走了我最喜歡的玩具,制止後他也不還給我,我希望媽媽可以幫我跟弟弟說,讓弟弟不要亂拿我的東西」
 
方法3|生活的暫停按鈕-家庭裡的冷靜角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也可在家中設置「冷靜角」。就像是生活的「暫停按鈕」一樣,在情緒潰堤或無法控制時,孩子(或大人)可以先到冷靜角緩和情緒,把自己重新整理,等到情緒風暴稍平復後,再繼續處理該處理的事務。
冷靜角的佈置盡量以舒適、溫馨為主要考量因素,放置紓壓小物、娃娃、繪本,甚至是安全的香氛蠟燭,都是很好的選擇,若想防止外在的干擾,也可搭建小帳棚來創造更好的獨立空間。
最後,冷靜角是一個讓親子能放鬆好好處理情緒的地方,別在孩子做錯事時叫孩子去冷靜角「罰站冷靜」,或讓孩子在冷靜角執行一些懲罰動作。冷靜角應該是一個溫馨、能接住情緒的地方,千萬別讓冷靜角成為了一種處罰工具。
情緒調節可以說是孩子學習處理情緒的最後一哩路,隨著時間的經歷及不同的經驗,成長的過程或許孩子和自己都會有所改變。然而,學習情緒是沒有終點的,成為孩子情緒的避風港,持續的認識自己,這樣的能力會帶孩子走向更懂得自己的幸福人生。
 
參考資料
黎樂山、程景琳、簡淑真(2008)。幼兒情緒調節策略、照顧者反應與幼兒氣質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40(2),283-302。https://doi.org/10.6251/BEP.20080409
本頁內容對您是否有何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