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4/09/16
【 婦幼心理健康關懷|9/30前可以至「桃園市生命線協會」Facebook 或 Instagram 專頁參加抽獎喔 】
「聽懂關係的弦外之音」
撰文者:林士傑 諮商心理師
2024/08/15
衝突的溝通往往讓人感到困惑與不安。為什麼每次與另一半的溝通總是如此不順利,是因為我們不擅於溝通,還是有其他深層次的原因呢?
關係中的衝突溝通常與溝通技巧無關,而是在衝突的高張力情境下,說出的語言與實際上的需求存在著明顯落差。平常能讀懂這些訊息的我們,在緊繃狀態下常會不自覺地「當機」,聽不出對方話語中的真正含意,導致誤會與衝突加劇。
舉例來說,某天你想下班後與朋友聚餐,也提前問了伴侶的意見,而對方只冷冷地回了一句:「你去啊。」此時,你若遵照「字面上」的意思去了,誤會與衝突就開始產生。我們常聽到的「木頭」形象,描述的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下,無法聽懂語句背後的真正含意,導致關係溝通的不順利。其實,若能聽懂語句背後的涵義,大部分的人是能夠處理好關係中的衝突的,而本文將和你一起讀懂關係裡的弦外之音。
關係溝通的誤區
在衝突溝通中,我們常陷入對錯的爭論。爭論與問題解決不僅無法使雙方取得共識,反而會讓衝突更加激化。使衝突發生的常常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背後的情緒以及關係的不安。如果我們能夠在衝突中讀懂對方的情緒,並試著理解其背後的需求,那麼衝突中的溝通將變得更加順利。
衝突溝通中,語言往往只是冰山的表面,真正需要理解的是語言背後的需求與情緒。回到前面的例子,當對方說「你去啊」時,比起字面上允許的意涵,更多的是內心的不安與不滿的一種表達。在衝突的當下,我們往往把在生活中處理外在習慣的問題解決模式帶入關係中,以至於忽略了除了字面上意思的其他可能。
造成關係衝突的事件常是生活中的小事,且事件本身通常不是難以處理的。這樣的背景脈絡讓我們不自覺地跳入問題解決的位置。我們常認為:只要處理好問題,負面情緒就會自然消失,但實際上情緒的運作模式恰恰相反:「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通常才能讓關係溝通更為順利。
處理心情
面對衝突時,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立刻著手處理事情,而是先處理彼此的感受。人類是情感驅動的生物,情緒波動往往會影響我們的選擇。舉例來說,當我們因為一件小事感到不悅時,即使知道理性上應該怎麼做,我們也可能會因為氣不過而拒絕採取行動。因此,在衝突溝通中,先處理內在感受,才能讓後續的行動事半功倍。
步驟1:自我覺察
在衝突中,首先要做的是自我覺察,感受自己正在憤怒、不滿、悲傷。並試著感知是互動中的什麼因素使你產生這種感覺。
步驟2:理解對方的情緒
理解對方的情緒同樣重要。試圖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理解為何會產生這些情緒。當你能夠表達對他們情緒的理解時,衝突溝通就會少一些敵意,多一些合作。
當對方說「你去啊」時,我們可以試著說:「我感覺你好像有些不高興,能不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這麼不舒服?」這種詢問與理解,往往能夠讓對方的情緒逐漸平復,進而產生建設性的對話。不逃開彼此的負面情緒,多一些關心與詢問,除了使雙方的情緒更加緩和外,也可以搭起彼此信任與溝通的橋樑。
處理事情
當情緒被適當初步處理後,接著才能著手進行問題解決。在這個階段,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並且試著聆聽對方的需求並試著找到平衡點,是達成共識的關鍵。
步驟1:明確需求與目標
進行衝突溝通前,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需求和底線。你需要知道,在這場溝通中,什麼是你無法妥協的,什麼是你可以讓步的。這樣的事前準備,可以讓我們在有情緒張力的衝突中減少錯誤決策的機會。
步驟2:聆聽與理解
聆聽需求並不是咬著對方的語言急著達到共識,而是要理解言語背後的真正意圖。例如,當對方說「我再也不要看到你」時,背後真正的涵義可能是期待你的關心,或是需要暫時靜一靜,而不是字面上的想要切斷關係。
最後,衝突溝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抱著一勞永逸的心態是不切實際的。尤其是累積已久的關係議題,可能需要反覆多次的溝通才能逐漸達成共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保持耐心。每一次的溝通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累積的經驗將幫助你在未來的衝突中更加從容。關係的溝通並不需要高超的溝通技術,而是我們是否能夠在衝突中真正去聆聽,理解對方的情感與需求,並在此基礎上,做出有效的溝通與應對。
--------------------------------------
想知道更多相關知識
桃園市生命線協會不定時舉辦抽獎活動,歡迎邀請親朋好友持續追蹤此網站最新消息及社群粉絲專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