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數逐漸「M型化」,幸福的人在增加,但自殺者也增加 首頁 > 最新消息 > 幸福指...
發佈日期:2013/10/07

單身幸福拉警報?單身者幸福指數比離婚及分居者還要低

50歲以上 已婚婦女 參與社會服務者幸福指數最高

工作時間長 無法休假 警察幸福指數最低

幸福指數逐漸"M型化" 幸福的人在增加,但自殺者也增加

  到底什麼樣的人最幸福呢?什麼樣的人又最不幸福呢?

  桃園生命線最近根據桃園縣民所做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竟然發現在各年齡層中,不管是已婚有偶(73.33分),已婚喪偶(69.87),或是離婚或分居者(71.0),他們的幸福感都比未婚單身者較高(69分),可見單身男女的心理健康拉起了警報,這和大家印象中單身男女自由又快樂的既定印象,顯然有一段落差,而不管是離婚或分居者的也漸成社會常態,大眾的接受度已高,因此沒有外界想像中的悲慘。

 

  至於幸福最高的族群,則是"50-59歲,已婚女性,有參與社會服務工作者",而去年調查時,同樣是已婚婦女,"40歲以上無業的已婚婦女"幸福感卻是最低,今年大幅翻轉的主要關鍵原因,在於"有沒有就業及有無參與社會服務工作",左右已婚婦女幸福感評量在於是否有持續的個人成長及生活目標.這對許多走入婚姻的婦女而言,具有指標的意義。

 

  今年幸福感最低的族群,竟然落在"30-39歲,男性,警察工作者"(68.83),這也大出意料之外,究其原因,大多是因為勤務過重、工時過長、溝通管道不足、壓力過大情緒無法適當調節、社會期許過高等原因,而緊追在後不幸福的則是公務人員,這二類職業人員的幸福感甚至低於"工人",可見現在的公僕難為,已經不能算是鐵飯碗了。

 

  今年桃園人幸福大調查的平均分數為71分,比去年的68.57分略微提高,但比起及格的65分,相去不遠,仍然算勉強及格;整體而言,女性的整體心理幸福感(72.5分)高於男性(69.83分),而女性在人際關係及生活目標項目上,都遠高於男性4至5分,值得關注。

 

  50-59歲的族群的幸福感最高,而且有參與社會服務的心理幸福感也高於未參與社會服務者,值得大家在追求財富及名利地位時,多一點省思。

 

  生命線發現自殺比率節節升高,自殺不僅是需要關注在罹患在憂鬱症或躁鬱症的族群而已,更需要找出潛在、不快樂的人,加以防治,因此從101年開始抽樣調查桃園人的幸福感,期能找出幸福關鍵因素。這項調查,是依據"自主性,環境掌控,個人成長,與他人的正向關係,生活目標,自我接納"等六項指標做抽樣調查.今年調查人數為728人。

 

桃園縣生命線協會成立滿22年,101年使用1995求助專線服務13,55人次,102年至9月底止服務9,762人次。但桃園縣自殺死亡人數99-101年呈現逐漸上升的狀況(292296310人)。101年本縣自殺死亡率高於全國平均值,高達十萬分之16.7,比100年上升2%。一直高居不下的數據,雖然此次調查縣民幸福感分數有提高,但自殺仍值得持續注意防範。

 

  此外,有鑑於近年來美食消費大行其道,桃園生命線也特別針對一般民眾的"美食幸福感"詳細調查,結果發現,民眾認為最幸福的一餐是"晚餐"佔46%,其次是早餐31%;最幸福的用餐時刻是"能吃就很幸福"42%,及開心慶祝的時佔38%;可見民眾普遍認同美食可以增加幸福感。

 

  至於吃什麼最幸福呢?一般人或許會以為是甜點,結果卻是"正餐"高居榜首,高達44%,甜點只有32%,或許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能夠準時坐下來好好享用一頓美食,已經成了他們心目中的幸福天堂了。

 

  最後,和誰享用美食最幸福呢?答案揭曉,"家人"選項高達58%,近六成,其次是情人,伴侶20%,朋友則佔18%而已,可見台灣民眾對於家庭聚會的平凡生活有著堅定的追求和認同,在美食之前,家人永遠是第一位的重要者,值得大家注意。

 

  根據桃園生命線求助電話,發現具有自殺意念的求助者當中,家人間情感因素來求助者占多數,而綜合"美食幸福感"的調查結果之後,生命線也提醒民眾多重視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其實透過共享一頓晚飯的小小片刻,就可增進生活中的幸福感。因此建議多利用與家人朋友聚餐的機會,增進人際間的溫暖與信任關係亦是增進心理幸福感的不二法門。

 

本頁內容對您是否有何幫助?